题目:【金婚纪念】<div>作者:【王永清】</div><div>时间:【2023年12月9日】</div><div>音乐:【《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div> 2023年12月9日,我们的金婚纪念日 12月9日金婚纪念日,<br>古稀之年迎金婚,<br>扑扑蹬蹬五十春,<br>懵懵懂懂青葱季,<br>同甘共苦到如今。<br>无房无车无存款,<br>铁法煤矿一工人。<br>曹家大姐不嫌弃,<br>心甘情愿许终身。<br>登记地点在法库,<br>证书革委会大印。<br>公元一九七三年,<br>“12/9日”记得真。<br>一九七六到铁岭,<br>输油管道安了身。<br>先有儿子再育女,<br>四口之家乐天伦。<br>转眼来到新世纪,<br>儿女都有下代人。<br>孙辈都是大学生,<br>老头老太喜吟吟。<br>生活舒心晚年福,<br>从容迎接钻石婚。<br> 我的寒舍,1950年盖的,和我同龄。 我在铁法当矿工留影 夫人曹淑兰, 大隆矿广播站 感谢佟淑芳大姐<br>适逢金婚日,<br>想起七三年,<br>母亲已过世,<br>父不在身边,<br>兄弟姐妹远,<br>无力顾及俺。<br>幸有佟大姐,<br>全力挑重担,<br>帮我定终身,<br>喜爱曹淑兰。<br>登记在红房,<br>镇名调兵山。<br>虽然在铁法,<br>归属法库县。<br>革命委员会,<br>啥事都得干。<br>“要斗私批修”,<br>看来很荒诞。<br>那个年代里,<br>这都很一般。<br>拿到结婚证,<br>心情就放宽,<br>人生大事情,<br>完成一大半。<br>感谢两姨姐,<br>毕竟有血缘。<br>老姨若在世,<br>肯定笑开颜。<br>妈妈若知晓,<br>啧啧夸“小媛”。<br>此生不忘恩,<br>永远记心间。<br> 姐夫周庆辉和大姐佟淑芳 慈祥的大姐 姐俩交谈 金婚之日想当年<br> 1971年9月7日,我21岁,离开了家乡来到铁法矿务局大隆矿,当上了煤矿工人。来矿时间不长,根据爸爸给我的信息,我找到了老姨家的大姐佟淑芳,她当时在“红房”卫生所,姐夫也在大隆矿,是通风连的调度。<br>找到大姐后,姐夫带我去他家,虽然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大姐很快就能做出六个菜。老姨父是开饭店的,大姐从小就耳濡目染,得到了真传。<br> 大姐家住在“红房”,是晓明矿的一个家属区,一片瓦房,也有不少二层小楼。大姐家就住在小楼房里,那时候小楼很简易,虽然有上下水,但是没有卫生间,烧煤睡火炕。楼下有个仓房,可以存放煤和劈柴。<br> 那时候我住独身,姐夫常常把家里做的好吃的带给我,让我体会到亲人的温暖。更重要的是,姐夫姐姐惦记我的个人问题,想方设法为我物色对象,在好朋友张贵的帮助下,姐夫和金家镇的老乡石文中,为我介绍矿广播站的播音员曹淑兰。那时候我没有信心,因为我是井下工人,而人家是机关工作人员。<br> 1973年3月,正式相亲就是在姐姐家,我先到了大姐家,张贵带着曹淑兰随后赶到。因为事先对双方情况都有些了解,在大姐家就是走个形式,我没有意见,曹淑兰表示处一处看看,还要等她父亲来决定。<br> 不久,老爷子来了,我们见了面,老爷子表态可以相处。这样,这场看似没什么希望的婚姻,就正式走向正轨。<br>1973年4月,我回家,妈妈问我对象的事,我做了汇报,妈妈说最好能让她到家里来一趟,好看看她。妈妈说她最关心的就是我的婚姻,我给淑兰打了电话,她自己来到我家,妈妈看后很满意,让我随淑兰去泉头一趟,给未来的岳父家送点鸡蛋,这样,我也就第一次去了准岳父家。<br> 1973年7月6日,我的妈妈去世,接到电话后,淑兰决定和我一起回去,可是到了昌图没有了去宝力的汽车,只好到泉头去住,第二天早起到昌图乘汽车回到宝力。堂弟王洪清到车站接我俩,走到半路,洪清就哭了,说:“老哥,你回来不赶趟了,我大娘已经下葬了。”<br> 哭哭啼啼地回到家,鞍山大姐在家。是大姐、二嫂、妹妹和爸爸把妈妈的后事处理了。因为天气热,没有办法停时间长,没等到我们回来,就把妈妈埋葬了。<br> 妈妈去世后,我的心情很糟糕,回到了大隆矿后,淑兰格外关照我,经常用饭盒蒸好饭,买好菜给我送到宿舍,舍友都非常羡慕。<br> 这一年很奇怪,我的右眼皮不停地跳,用胶布粘上眼皮都止不住,我感觉不吉利,妈妈去世了,我在井下发生了三次事故。两次比较危险的事故,对淑兰打击很大,但是,她对婚姻没有动摇,怕对我的情绪产生更大的刺激。体恤、可怜,让她坚定信心和我相处。<br> 1973年12月9日,我们决定去领结婚证。我们来到“红房”大姐家,大姐带我俩去办理手续,领到一人一张的大红证书。<br>年底放假,我俩先回到泉头,对岳父母汇报,准备回到宝力结婚,岳父当时任昌图县泉头公社革委会副主任,他要求我们婚事不能大操大办,实际就是怕给我们家增加压力。我们回到西大榆树,也没有举办一桌酒席,(两个哥哥也都没有举办结婚仪式)住到一起就算是“结婚”了,具体是那一天,也没有记住,原来在日记里有记载,后来日记毁损了,只好把登记日期作为结婚日子了。其实,结婚这样的大事,最正规的日子就应该是登记的日子。<br> 爸爸给我做了一对木箱,因为木材所限,箱子的尺寸稍稍小一点,是山榆木的面,花纹很好看。爸爸告诉我是姚景海老姐夫家的木板,听说我结婚用,就给了爸爸,后来爸爸给了老姐夫一些木材,还了人情。<br> 春节过后,我要把木箱带回铁法,侄子王久臣出主意,用生产队的毛驴车运输。洪清帮我赶着毛驴车去铁法,走到通江口辽河冰面上的时候,毛驴不敢走,怎么拽也不行,把驴眼睛蒙上以后,才把车赶过了河。到大隆矿的时候已经晚上8点多了。淑兰早我们到了大隆矿,她的朋友帮忙把驴送到矿上马车饲养棚去喂食,洪清和我们到了兴隆屯借住的房子里住下,第二天他自己赶着驴车回家。他有点不敢自己走,没办法,我做做工作,他还是自己回去了,一路上吃了很多苦。<br> 关键时刻贵人相助<br> 1975年,岳父通过朋友联系要给我们在铁岭找接收单位,但是铁法往外调人卡的很严,离开铁法是个难题。当时的大隆矿革委会主任刘哲,于副主任都答应让我们走,可是矿务局人事处这一关不好过。<br> 天无绝人之路。矿里安全科赵国发科长听说我们要走,主动和淑兰说,他可以帮忙。赵科长和人事处的裴处长是老邻居,两家的关系很好,问题就这样顺利解决。为了感恩赵科长,1978年我到秦皇岛开会,给赵科长买了一些治病的草药,当我想托人带给赵科长的时候,却听说赵科长已经不幸去世,药没有送到,买药的小条子我一直珍藏,用以纪念可亲的赵科长。<br><br> 1976年5月,我们离开铁法,在杨叔的帮助下,到铁岭工作和生活。我到了输油管道企业,为的是将来能分到住房,那个年代女职工没有分房子的权利。淑兰被分配到“铁岭地区色织厂”,管人事的领我们到车间看看,说这里的女职工都得倒班,我们只好打了“退堂鼓”。事后找到杨叔,请他再给联系一家能接受的单位。那时候人员调动很麻烦的,放出的单位得给职工“带指标”出来,接收单位更需要进入的人有“指标”,否则没有办法开资。这就是计划经济的最大特点。<br> 因为调动工作,我在杨叔的介绍下,几次到“铁岭地区劳动局”找人事调配科的姚科长,是一位老太太,我叫她姚姨。姚姨的丈夫马天民,曾是昌图县的副县长,和杨叔的关系很好(杨叔当年是县政府秘书)。<br> 1977年夏季,杨叔给淑兰联系到铁岭地区蔬菜公司,到岭东商店上班。这里离我的单位“八三”很近,不少八三人都经常找她帮忙买一些凭票都不好买的商品。她也从此认识了很多人,如市医院的大夫,学校的老师等等。<br> 我的爸爸妈妈 我的兄弟姐妹 岳父母 岳父母和我的内弟合影 岳母和四个女儿 年三十在回泉头的火车上 回家过年 休息日也不休息 在后山平房的院子里,花儿是“一串红” 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 零零年代 15次搬家<br> 我这一生,搬家的次数很多,到现在为止,有15次。结婚时淑兰单位老罗,把自己院子里的仓房收拾一下借给我们住,住了一年多,因为不要房租,我们不好意思,就搬到兴隆屯租到老苗家西屋(儿子就出生在这里),这算第一次搬家。<br>在兴隆屯期间经历了海城大地震,那天晚上我和刘纪先在大隆矿装煤线的空车厢里刨剩煤,火车厢“咣咣”响,我们都没有注意,回到村子里,见社员们放鞭炮,说是地震了。回到家里,淑兰说发现地震,急忙抱着儿子跑到外面,连棉鞋都没顾得穿。<br> 1976年6月,我第二次搬家到铁岭,单位派车到铁法,司机袁中印师傅唱唱咧咧地开着解放大货来到兴隆屯。那天很奇怪,我把很简单的家具行李装上车,看到炕席底下不少信件,拿到大门口用火点着。天上掉下来一点小雨,信封不爱着,我用玻璃瓶往纸堆里倒柴油,“轰”的一声响,纸堆里爆炸了,可能是看热闹的小孩子往火堆里扔雷管了(煤矿地区雷管是容易流散的),右眼下侧崩出了血,车装完后,我到了矿卫生所,大夫给我简单处理一下上口,点些红药水,贴上一点纱布。<br>回到铁岭我把东西卸在锅炉房(那时淑兰带大伟在娘家),我在锅炉房暂住。<br> 我找到了王绍周二大爷家的老姐王桂兰,她住在铁岭“罗锅桥”附近,两间小平房,二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姐夫在铁岭县公路段上班,在岭东黄金沟看守火药库。老姐夫是八面城人,抗美援朝军人。老姐在“街道五小”上班,和另一位伙伴负责满大街收废品。那位伙伴姓麻,比老姐岁数大,老姐麻烦她帮我找房子住,她把自家北炕(就是放一张床的地方)租给我,麻姨老伴姓缇(音:体)岁数很大。西屋住着贾家一家五口。做饭就在外屋,三家共用,好在单位有液化气罐,我不用锅灶。这是第三次搬家。<br> 这个房子附近是铁岭“一铁道门”,是市里通往铁西的地道口。在那里我们经历了唐山大地震,有一天晚上,我抱着儿子,在铁道旁溜达,发现地在颤动,线杆上的电线狠劲晃动。我们住的院外就是铁道,火车一过暖壶都直晃动,依仗年轻,不影响睡觉。<br> 1976年国庆节过后,第四次搬家,搬到火车站“大转盘”东面,是杨婶叔伯妹妹家,老头姓李(杨婶姓康),一个刚刚修建好的东厢房,很小,有七八平米,有个厨房,烧火炕,我自己安装了一个“土暖气”。<br> 1976年11月24日,女儿出生在铁岭县医院,回家后就住在这里,一直到1977年秋季,搬到左家沟泵站消防队的房子里。这是第五次。<br> 从火车站附近搬到左家沟,反差太大,这里一到晚上,静悄悄地五脊六兽,就觉得缺少点啥,过了半个月才适应这个寂寞的环境。<br> 第六次搬家才算有点正规意思,1978年夏季,搬到了后山家属区。原来杨处长住的三间瓦房,分给我们两家住,东屋是陈守杰,我住在西屋,两家一个厨房,还很和气,陈嫂做点好吃的,都给我家两个孩子送一些。尤其他们家的油饼烙的特别好吃,我就学不会。<br> 第七次是1984年,搬到后山魏经理的两室瓦房,20多平米,东面一间正屋,西面北侧是一个只能放双人床的小屋,南侧是厨房,虽然简易,却是当时正规的住宅。<br> 第八次是1992年,搬到了两室的楼房,40多平米,室内有了厕所,真正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br> 第九次是1998年,搬到后山北9栋,原来马书记住的三室楼房,大约70多平米。<br> 第十次是2003年10月,搬到城南11号楼,六楼,103平米。只不过住了不到三年,2007年7月搬到河北廊坊。<br>这是第十一次,开始住在管道五区一个星期,第十二次搬到阳光佳和A1,当年9月搬到新买的正式房子A12,是第13次。<br>第十四次,2016年8月搬到华元和庭5楼。<br>第十五次,2018年8月搬到华元和庭11楼。<br>到目前为止,搬家还没有结束。<br>真是:生命不息,搬家不止!<br> 1975年秋季在铁法兴隆屯 儿子降生<br> 1975年1月8日,我的儿子降生在兴隆屯老苗家的西屋,是佟大姐给接生,因为大姐就是红房卫生所的接生员,下午三点多,儿子顺利降生,那一天天气不大冷,屋子里烧的暖烘烘的。我们给儿子起名:王大伟。老王家我这辈名字的后一个字范“清”字,后辈中间字范“久”字,我两个哥哥家的儿子都打破这个规矩,我也就跟着他俩叛逆了。<br> 儿子百日 女儿百日 两个顽童 汽车梦 在泉头姥姥家 八十年代的全家福 <p class="ql-block">2007年在廊坊</p> 当年的饭桌 老铁岭站前公园 工作的变迁:<br> 我来到“八三管道”,在锅炉房工作,名义是司炉工,其实干的是维修工的活。计划经济时期,更改工种是很难的事,一直到1978年末离开锅炉房,也没有改动工种、当年靠着给各级报纸投稿,小有成绩,1978年末,调到机关,那时叫“以工代干”,做宣传工作,主要负责宣传报道,1979年转正为“国家干部”。<br> 1984年是全国重视文凭的时候,我报名参加成人高考,在锦州复习了一个月,落榜了。1985年到沈阳辽宁省总工会干校参加培训,当年考进了“辽宁工运学院”,1987年7月毕业,回单位作党委秘书。1988年到基层单位做工会主席,副科级。<br>1993年末到公司纪委办公室做主任,1995年任组织部部长,2000年末买断工龄回家,那时候才五十周岁。<br> 在柴河水上乐园 2001年儿子结婚,2002年5月有了孙子。 儿子结婚和亲家合影 儿子婚礼现场 儿子婚礼过后和朋友张贵合影 2003年女儿结婚,2004年8月有了外孙女。 女儿结婚时和亲家合影 婚礼现场 婚礼上 儿子一家 小孙子参加姑姑姑父婚礼 孙子和外孙女 和外孙女一家合影 两个小宝贝 心头肉 爷爷奶奶来廊坊看孙女 孙辈的成长 孙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一家三口在湖南大学合影 外孙女在兰州财经大学 外孙女的学生证 参加大型活动 外孙女参加中央电视台节目录制 观看节目 “快乐大巴” 央视影视中心 《艺术人生》 “温暖2015” 观看节目录制 淑兰70岁 1999年,老伴在商业系统退休,尽管拿钱不多,毕竟每个月还是有进项的。我却从买断以后这十年,基本没有收入,是地地道道的“啃子女族”。<br> 2010年,终于盼到了退休,每个月都有退休金,真正地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br> 人这一生,很难说清楚是啥命运,既有自己的努力争取,更由大环境主宰。我从来就不是“心比天高”,也不是“命比纸薄”,反正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了,用一句时髦话:“放下包袱,轻装前进”!<br> <div><br></div> 淑兰六十周岁生日 我的退休证 虎年春节 六十周岁生日,外孙女和我一起许愿 我的六十岁纪念 2023年淑兰生日纪念 我的七十岁留念 我最喜爱的歌曲《深深的怀念》 溜达溜达也挺好 1992年,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午餐 2017年在缅甸 登上天安门 天津机场 济州岛的早晨 香港 飞机上 2017年在缅甸 2018年在德国 欧洲 意大利 法国 法国 阿尔卑斯山 瑞士 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 长白山天池 赵咏华《最浪漫的事》 鲅鱼圈海滩 泰国普吉岛 2023年12月9日星期六,天气很好,最低温度都在零上。中午女婿女儿带我俩到了廊坊新朝阳的“赶海”,吃海鲜餐,庆祝我们金婚大喜。<div> 晚上儿子也从徐州回来了,他说明天去牛肉火锅店,也为我们庆祝金婚大喜。<br><br> 2023年12月9日晚</div> 再见,谢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