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附小丙班简史(四)

忘宵之君

灌顶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耍闹嬉戏无度,哪晓指尖流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充学补识五载,方知白驹过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幼学之初,一、二年级之时,颅内尽皆糨糊,甫能以尿泥为戏。三年级愚钝,虽读识几字,然其性顽劣,行为乖张,狗亦不喜。四年级更甚,顽皮之技,时受责备。加之时政灌输,诡辩之术,其父母亦辩论不过。欲立规矩,教子寻方,已值五年级,可独立思考,更情窦初开,哪可等闲视之,怎待管教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噫,成年后皆成社会之栋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然古人所云,少年怠辍,老大徒劳,何解?世人皆不明矣。</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神气活现的五年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2年秋,丙班升至五年级,终于成为毕业班,同学们摇身一变成为学校里面的老大,虽三观还不健全,但在体能和智商方面与低年级相比,那是很可以“涨”一下的。不少同学参加了校足球队、篮球队。马明同学成为校足球队的候补守门员,像魏德旺一样会做鱼跃扑球动作,成为编者的偶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释放天性的体育课</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丙班的体育课总是在集体跑上三圈的热身活动中开始。按高矮顺序排成两列纵队,男生一组在前,女生一组在后,在杨凤祥老师尖厉的“瞿、瞿、瞿瞿瞿”的哨声下,步伐整齐,尘土飞扬。前面的男生用力跺脚,后面紧跟的女生紧闭嘴唇以免吃灰。有几个同学总是能幸免于难,被派去器材室搬跳箱、跳板和帆布棉垫,有时抬来两大筐实心球。垫上运动通常是前滚翻,跳箱运动则与平时男同学玩的“过山羊”“骑驴”游戏差不多,男同学都非常喜欢,可以一个接一个地打滚、跳跃。而跳箱则让女生们敬而远之,她们非常矜持地助跑,然后用手支撑箱体,并腿做一个不到位的跳越动作,尽管有体育老师在旁边保护,很少有人从箱子上面跳过去。投掷实心球运动,不论男生女生均不喜欢。这种球实际上就是装满沙子的排球,没有任何弹性,沉乎乎地让人踢不得也拍不得。不管怎样,因为符合娃们家爱玩好动、上课说话的天性,体育课、劳动课和自习课总是同学们最爱上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放野的课外活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丙班最常见的课外活动是“占案子”,就是下课后同学们拿起球拍蜂蛹而出,抢占教学楼前有限的几个水泥乒乓球台。因为成本低,又受当时的政治影响,打乒乓球成了时髦的运动,也成了全校同学课间和课后的“香饽饽”。全班同学几乎人手一个“光板”,只有少数人的球拍是带胶面的。据熊伟同学回忆,他为了买到三毛五一个也是最便宜的海绵球拍,愣是步行进城,把东、西、南、北大街转了个遍也没有买到。显然,他在那个年代的烦恼不是两个馍够不够吃,而是打球有没有合手的家伙事儿。乒乓球打得好的同学还大有人在,比如跑得也快、跳得也高、扔得也远的边文冀同学,以及女生耿红同学。据耿红同学回忆,课间十分钟大伙冲出去“占案子”,班里人多,采取擂台制,一分球定胜负,胜者坐桩。结果边文翼同学粘在了桩上,同学们一个个轮番上去,只一两个回合就被他拍下阵来,好似这“案子”就是为他占的一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一样常见的课外活动是“抢”秋千。在学校的操场东北角,并排有一副铁链吊着的秋千和一根粗粗的吊绳,旁边还有单、双杠等器械。和“占案子”一样,荡秋千得“抢”。而旁边的单杠则显得比较清闲,冯琦同学显然不愿意去扎堆凑热闹,或许为了自己个子长得更高,才经常去吊,也因此错过了与女生共荡秋千的机会。据熊伟同学回忆,一次课间操后,同学们都挤着排队荡秋千,因要荡秋千的人太多,只好一次上两人。这是他第一次打秋千,居然是和班长孙新辉同学一起,面对面地站在踏板上一起悠来悠去。一开始还算是享受幸福,谁知孙新辉同学是好样的,不断发力,秋千越荡越高,到后来,对熊伟同学来说就是经受磨难了,最后心慌到坐在了踏板上,耐着秋千停下来才算了事。编者揣测,当时孙新辉同学心里定会嘀咕一句:“小样,还和我一起荡……”这是玩笑话不当真,多有得罪〔抱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总是遇雨的运动会</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每次宣布要开运动会之后,同学们都会默默地祈祷,到开运动会跟前时千万别下雨。而每次开运动会的当天,老天一定会飘起那么一点小雨,让同学们弄不清楚这运动会到底还要不要如期进行。在上学的路上,背书包的和带小凳的同学同行,似乎都在担心对方押对赌注。事实是几乎所有的校运动会都是延期举行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编者的记忆中,丙班没有拿过全年级总分第一,可能是小班的原因,体力和技能都不如大班。但是如果是拼技巧而不用拼体力的集体项目,丙班就一点也不差。据边文冀同学回忆,有一次,校运动会上有一个定点投掷的集体项目,在经过其他同学投掷后,轮到他已是最后一投,这也是决定整个比赛成败的一投。全班同学屏住呼吸,赵老师亲自指导,最终他投中了靶心,使得我们班拿到第一名!也显示出他所具有的较高的心理素质。运动会的奖品只有第一名至第三名才能获得,一般是文具盒、日记本和圆珠笔等。据熊伟同学回忆,他拿过男子滚铁环项目第二名的奖品,是一个小日记本。在编者记忆中,本年级有一位同学居然四次上台领奖,发奖时,台上老师每宣布一次他的名字,台下同学就发出一阵羡慕的感叹声。而编者在下面想,他要那么多笔记本干什么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受伤的篮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篮球比赛的前戏很有意思,小学级别的篮球赛也不例外。随着一声哨响,在裁判员双手做出入场手势下,双方队员都序贯而入,跑到各自篮下,面朝对方相对站成两行。又随着一声哨响,裁判员做出会合手势,对方一个队员先喊“向五丙班——”其他队员随后挥臂高呼“学习!”同时,丙班队员亦是如此,振臂高呼“向五某班致敬”,然后大家跑向中圈,相互握手,站好位置,等候裁判员开球。由于场边已是围得水泄不通,师生们甚是期待比赛的精彩,对这个近乎表演前戏过程看得是津津有味。双方队员均表现腼腆,缩头耸肩,胡乱比划,应付差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丙班篮球高手熊伟同学回忆,平时清早天刚亮,他就到学校篮球场练习投篮,大冬天也不例外,后来练就了“神投”技术。尽管拥有神投手,平时在半场三对三斗牛时,也把大班宫旭东同学打得输得直喊“向五丙班同学学习”,丙班整体力量仍然薄弱,致使丙班的篮球是比较受伤的。有一次小学篮球比赛,丙班的女队先输了球,对此男生对女队员们妄加埋怨,说三道四。接下来轮到男队上场时,谁能料得到,男队比女队输得更惨!实际上,最受伤的应该算是丙班女队员尹非夷同学了。她在篮球比赛场上还把脚给弄骨折了,多亏找到耿红同学的爸爸——医院的一个和蔼可亲、医术高超的“权威”,骨伤得到了及时地医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学军拉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军训和拉练虽然没有参观那么轻松,但也是深受同学们欢迎的活动。不用带书包,不用写作业,也不用老老实实地将手背在身后坐在教室里听讲,活动范围从校内操场一直延伸到校外马路,举止行为虽受训练约束和管制,但也能瞅空互相嬉闹一下,总是比看书写作业快乐得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年春夏交替之时,趁着“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附小开展了学军拉练活动。在从部队请来的教官指导下,五丙班也投入到了学校操场上火热的站姿和队列训练当中,站在一旁的赵老师密切观察着丙班同学的表现,不停地拿笔和纸在记着什么。同学们事后才知道,这是赵老师在选加入年级尖刀班的成员。熊伟、邵华和詹安平等几个结实的大个子同学有幸被选中。据熊伟同学回忆,当时被老师挑选中,就好似获得了一项特殊的荣誉。第二天,拉练行动开始了,因为需要使主力部队“避开埋伏”、安全到达,更像电影里的战争场景,同学们都显得异常兴奋和紧张。这时候尖刀班带着“武器”被率先派出,承担侦查和探路任务。全年级大部队随后出发,按照尖刀班沿途布下的行军路线标记前往目的地。尖刀班真正是军事过硬、神速天兵,克服途中异常辛劳,终于与大部队在目的地——长安县的一个土丘(据何西平同学回忆,实质是曲江秦二世墓)上会和。由于途中并未发现“敌情”,在赵老师的特许下,邵华等同学还将随身携带的但未派上用场的火柴枪,冲着土丘下无人处放了几枪,以示行动的圆满。尖刀班里大班同学配有校方练刺杀用的木制长枪,扛在肩上好不威风,小班同学则两手空空,只能吞吞口水,作羡慕状而已。编者混在大部队队伍中,一直想让脚底板磨出水泡来,然后像电影里演的一样,在途中调整时脱下鞋来,盼望得到“首长”的关心和表扬。然而编者总是异想天开,当把解放鞋脱下来时,未见水泡的影子,只见脚掌冒出一股股热气。这次军训拉练活动结束很久后,同学们依然情趣盎然,不断地在谈论当时好不热闹的场景,直到四十多年后仍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汇入革命的洪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时期发生了什么?一个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黄帅,影响了我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灵。学黄帅,反潮流,给老师提意见,写批判文章。面对政治运动开展得如此轰轰烈烈,同学们积极响应。编者的第一篇大字报是在五丙班时写的,内容是抄报纸上的一小段。据熊伟同学回忆,他的第一篇大字报是抄他哥哥的,题目是“孔老二杀了少正卯”,内容到底是什么直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就此,我们被推入革命的洪流当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令人兴奋的参观</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是同学们最最喜爱的课外活动。每当学校传出准备组织参观的消息时,同学们都会喜形于色,奔走相告,在参观的前一个晚上,一准儿兴奋得睡不着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的交通工具通常都是来自其他单位的大卡车,学校通过动员有关系的学生家长去联系租用。参观的地点和内容,同学们现在应该依稀记得:有北郊龙首村的泥塑“收租院”,交租子农民泥塑雕像栩栩如生,眼睛都是用玻璃球镶进去的,非常有神,令人印象深刻;有东郊纺织城的帆布厂,车间里面机器在飞快地运转,发出“咔咔”的巨大声响,同学们面对面无论怎样大声喊着说话,都会被轻易地淹没,女工阿姨们能在车间里面坚持那么久,真是不可思议;还有离学校不算远的3507军需被服厂,参观了“国防绿”军帽、军用棉鞋等的制作过程;还有长安县王曲郭守约地主庄园,除了对老房子里面有一些老家具有些印象外,还第一次从讲解员那里了解到了“陕西八大怪”;还有马达生杀交警案件展览,在那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年代,用菜刀杀警察绝对是轰动古城的大案,据说马达生被押解赴刑场执行枪决时游街,所到之处被群众围得水泄不通;还有终南山下战天斗地的人民公社,农民伯伯教同学们如何观察云象预测天气,总结出来的四句谚语,用陕西话念来朗朗上口,其曰:“云往东一阵风,云往西水滴滴,云往南水成潭,云往北晒干麦(音美)”,编者至今清晰记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不仅仅使同学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吹出了发型。据熊伟同学回忆,有一次参观,乘坐一附院的大卡车,钟健同学“占领”了一个绝佳位置,因为位处车厢最前方且正中央,颇有乘风斩浪、挥手前进之气势。一路归来,“领袖”的头发迎风招展,下车时头型已被鬼斧神工成了飞机式,同学们看到钟健同学的丰采姿神后很是羡慕。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六、潇洒的后五年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3年秋,五年级本该毕业了,但是,同学们接下来要入学的初中是来年的春季才开学,小学毕业班需要留级半年。然而就在来年,不可思议的是,教育局像神经病一样准备将初中春季招生改为秋季招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在“跛子带”厂学工劳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低年级对高年级能够走出校门,到工厂去劳动非常羡慕和敬仰。高年级则逐渐自鸣得意,产生鄙视一切的感觉,尤其是到了行将高小毕业的阶段。虽然将要去“上班”的是一个十来号人的集体小工厂,老师在课堂上宣布安排学工劳动时,仍然令同学们兴奋不已。郝家村传动带厂位于西医附小毗邻的郝家村不大的一个院子里,与附小几乎只隔着一道墙,主要生产几种农用机械上的传动带。由于其厂长和十来个员工都属不同程度的下肢残疾,这个以残疾人带头创办的集体小厂被村民和附近的人戏谑地称为“跛子带”厂。同学们初到厂里时正值上班之时,被一群师傅一瘸一拐进厂门的场面所震撼,也随即在他们手把手地耐心传授中被他们勤劳敬业精神与和蔼可亲的态度所感染。身体弱小一点的同学可能还依稀记得传动带的装配工序:被派坐在小板凳上,用脏兮兮的围裙铺在腿上,拿两截的黑色的橡胶传动带,再从一盒亮晶晶的圆头螺钉中拿出一个螺钉,从两节传动带端部的洞洞中穿过去,将两节传动带串连在一起,再从另一盒亮晶晶的扁平六方螺母中拿出一个螺母,拧在螺钉的另一头。如此一根接一根交叠地续起来,最后变成一个圆环。动作非常简单,但是对同学们来说,劳动强度并不轻。一天的活干下来,两手黑黢黢的,一身刺鼻的橡胶味道。经过学工劳动,同学们一定体会到了,这工人不是好当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后)周莉光、尹非夷、李萍、孙新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中)胡伟、李宇、秦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前)熊伟、赵老师、张镐京、孙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毕业分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4年暑假,五年级终于毕业了,是在一年之后。这一年当中,上半学期仍能按时上课,下半学期则呈放养状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后,丙班同学各奔东西,进入中学不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路才愁无知己,桑榆已晚霞满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毕业离别时,年少青涩,毛头不晓醍醐味。团聚握手时,海量老皮,唯有饮者留其名。半个世纪过去,时光好似白驹过隙。往事不堪回首,梦醒已是沧海桑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编后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毕业照也没有照,导致编者忘记了很多人的姓名和尊容。好在现在医学发达,医疗水平比较高,加之我们丙班有不少同学出自名医世家,且身居医府之中,近水楼台,已然成为医学的教授和行家里手,学术一流,医术高超,使本编认识到去做个脑科手术,还不如自己恢复记忆更好。告诉同学们一个诀窍,就是确信自己忘记了眼下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死命去想,出乎意料地可以回忆出很多“陈芝麻烂谷子”来。对不住,玩笑开得有点儿大了。班史中大部分内容根据熊伟、包钢、耿红、冯琦、何西平、尹非夷、高艳、汪蓓、周莉光、胡伟、黄菊、边文冀、李毅、李萍等同学提供的记忆片段,经编者添油加醋编纂,在此向同学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文中所涉及同学,如有冒犯,敬请谅解。班史中如有失实和不准确处,一经指出,即刻修订,还以本真。</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俄而岁月如梭,往日小学五六年时光殆尽,非止读书诵诗演习算术,顽皮之邪术亦倏倏见长。是时,无须烦愁仕途科举,玩耍须尽兴,学业任荒废,日日欢乐无忧,只缺红绿醉迷,如是岂可成世道精英社会栋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哪晓得体育壮其筋骨,劳动辨其五谷,拉练试其兵力,搓棉球叠纱布识其医术,拧螺丝见其务工,缘由不释自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如今个个怀技不露,貌似路人,为其子女亦蒙在鼓里。然而,时常懑愤妒忌,忧愁善感,似心病渐失人生乐趣。遂兴叹,这天下哪里去寻灵丹妙药,方能回到幸福无虑之小学时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1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