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乡记行</p><p class="ql-block">题记: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有闲,这篇写了已有两年的文章终于被从草稿箱里拿出来写完了。其实,还得感谢iPhone照片记忆库,时不时跳出来提醒我。</p><p class="ql-block"> 树高千尺必有其根,万里长河必有其源。对于一个喝黄河水长大的四川人来说,老家一直是魂牵梦萦的地方,是一个你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四川甘肃虽然不远,但真正意义的回乡却不多。2019国庆长假,姐妹三人加外甥女经商量,一个不同寻常的回乡之旅就这样开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回乡第一站——-彭州</p><p class="ql-block"> 老爸兄弟姐妹共5人。老爸是家里的老大,早早便离开家乡进入兵工厂工作,负担起养家的责任。在厂里认识了老妈,成家后,先后有了大姐、二姐,在三哥不到一岁时,举家去了甘肃,加入到支援大西北的队伍中。小姑是老爸家最小的妹妹,后来又小姑嫁到了离家较远的彭州。父亲时常讲起:当年离开家乡工作的时候,小姑还很小。以至于后来回家的时候,家中的小妹居然把大哥当作陌生人,躲在人后面好奇地打量远方的来客。父亲到西北工作后,虽然回乡次数不多,但每次都会去绕道小姑家看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姑家居住的小镇朴实安逸慢节奏,街道安静,随处可见悠闲打麻将的,这似乎成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镇虽小,但不乏美味,这里有非遗文化遗产—-周锅盔,还有酸辣面,跟记忆中小时候妈妈煮的面一样,一种久违的老家味道在嘴里慢慢融化。原来,父母虽然到了异乡安家工作,但骨子里的乡情始终都没有忘记,几十年不变的乡音,和每逢佳节时餐桌上的浓浓川味年夜饭,都是他们对故乡的浓浓思念。与小姑一家会和,一行人踏上了回乡之路。</p><p class="ql-block"> 2.老家——资中</p><p class="ql-block"> 当车子开进曾经被爸妈念叨了多少次的老家资中县城时,儿时回乡记忆中的模样已全无。林立的高楼,整齐的街道,已然替代脑海中破旧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曾经的回家必经的泥泞的田坎路已换做一条不太宽的水泥路。枇杷、花生、柚子、甘蔗等西北不常见的作物不时吸引着我的眼球,平时经常品尝的水果10分钟不到的车程,便已到达村头。父亲多少次描述过的堰塘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塘里的水并不清,也许正是它所承载的历史的写照。三叔家的房子已变成两层高的小楼,花花草草,各种当地居民种植的蔬果,一丛丛竹子,三两声大鹅的叫声,勾勒出一副安静的农家小院图。</p><p class="ql-block"> 三叔家不远的地方便是曾经的老院子,一座斑驳的土坯建筑,正是它二百多年历史的见证。周围的邻居好奇地打量我们。上前做了自我介绍,跟他们提起父亲,她们便滔滔的讲起故事,于是用蹩脚的乡音交流起来,一边的先生不时插入几句,居然被乡民告知:你讲的硬是听不懂哦,心中暗笑。还记得大三暑假跟母亲回老家,超级热,没有空调,可是住在那间简陋的老房子里,简直就是天然空调房,在酷暑天气里曾是多么美好的避暑之地。那年,三哥带着我和母亲步行去大姑家,翻过几座山头后的劳累瞬间被大姑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冲散,这些都曾深深地藏在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在资中,我和老公打车在资中老城和新城兜兜风,时不时下来走走,听听最醇厚的乡音,感受最地道的民风,这下便真正考验出:在真正的乡音面前,自称听了岳父母四川话多年的老公,四川话无障碍沟通,居然也有茫然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这次回乡恰巧赶上四叔八十大寿,来自八方的儿孙、亲戚聚在一起居然也有几十号人,大多是未曾谋面的,你一句,我一句,记忆深处的美好时光被一点点拼凑起来。父亲是老大,两个弟弟和妹妹这次都聚到一起,可惜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母亲更是抱病卧床,留哥在家照顾老人,不能随我们一起回川。老兄弟姐妹越老越相像,走路姿态、性格的相似度达到巅峰,基因力量的强大刻在一张张脸上,一双双眼睛和一个个姿态里。咔咔的声音捕捉记录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难忘的时刻。一家人吃得正欢,堂妹的孙女慌张跑来报告:妹妹落水了。原来几个小家伙在堰塘边玩耍时不小心滑入塘中,一副落汤鸡,可是小家伙居然没有丝毫的惧怕,大家忍不住笑起来。</p><p class="ql-block"> 听家人们说,脚下这个院子离县城很近,且又紧邻高速,开发商相中了这块宝地,拆迁开发马上就要开始,也许下次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是高楼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小区。靠农事为生的辛苦了一辈子的 老人们终于能够改善居住条件,是件好事,可是,下次回乡却不会有这样盛满记忆的地方了,不由心中有所惆怅。旧事被老人们一一拼凑起来, 斑驳的老房子、堰塘都将被封存在记忆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聊了很多,回忆了许久,资中之行就要结束了,一队亲人送我们到村头,未语泪先流,“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亲人们流下一行行不舍的泪,瞬间眼泪模糊了双眼,轻轻抹去眼角的泪花,却总也擦不完。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彼此都懂,相同的血脉融化于浓浓的亲情,这便是根的力量,亲情的震撼时刻。不管如今身在何处,根永远都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3.泸州往事</p><p class="ql-block"> 泸州是父母成家立业的地方,也是母亲的家乡。大姐、二姐、三哥自小随父母工作调动支援西北兵工建设已是五十多年前的事,而我则是全家唯一一个甘肃人,记得小时候,他们总跟我调侃说我是家人们在黄河铁桥下边捡来的,说得次数多了,以至于假的都当真了。长大了,才确定了他们是在开玩笑的。陪母亲回泸州老家也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如今,母亲有病,躺在床上还会时常会跟我们讲起旧事。泸州高坝,这个母亲心中最熟悉的地方如今也只能在梦中忆起。泸州,虽然曾有我们的家,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就连我们姊妹四人中在这里生活过最长时间的大姐也完全找不到任何记忆,好在有大舅当向导。他带我们一起来到50多年前家里的旧居地址,大舅说:脚下就是你们小时候住的地方—工人村。大舅滔滔不绝的讲起几十年前的一点点一滴滴,串成了一个个小故事。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高坝、工人村、长江村这几个地方。在我记忆里,高个子的李外公,是一个总戴着前进帽,穿着长衫的老头,不爱说话,他是母亲的继父,从汉阳兵工厂来到四川的老头,小时候回老家总会给我们做好吃的。小时候在北方吃不到的桂圆会吃到上火流鼻血,还有橘子,猪儿粑,这些都是我对老家不多却很深刻的记忆。穿过长江村小区,来到不远的长江边。大舅把我们记忆中的许多关于老家的地名、事情都一一让他们变得清晰而近在眼前。看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承载了多少历史,多少欢笑,多少美好。</p><p class="ql-block"> 在泸州,大舅带我们吃了便宜又好吃的小吃,在市场里终于看到了小时候吃过的美食,恨不得全部买回家。舅妈带我们参观了好多充满回忆的地方,大云门(谐音)、石梁、秋坪…….拍了好多照片,准备带回去给老爸老妈看看,因为这里曾是他们青春年华中最美好的时光记忆。</p><p class="ql-block"> 回乡之旅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时间,却激活了我们内心深处对老家的所有美好回忆,老家,是我们永远的根,她永远住在我们的心上,我们无论飞得多高多远,心都始终朝着家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1.回乡第一站——-彭州</p><p class="ql-block">老爸兄弟姐妹共5人。老爸早早便离家参加工作,负担起养家的责任,成家后举家去了甘肃,加入到支援大西北的队伍中。小姑是老爸家最小的妹妹,后来又小姑嫁到了离家较远的彭州。父亲时常讲起:当年离开家乡工作的时候,小姑还很小。以至于后来回家的时候,家中的小妹居然把大哥当作陌生人,躲在人后面好奇地打量远方的来客。父亲到西北工作后,虽然回乡次数不多,但每次都会去绕道小姑家看看。小姑家居住的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