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上海静安雕塑公园从2010年起,采取双年展的方式,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雕塑展。按惯例,第七届展览应于2022年举办,但因疫情耽搁了,延迟至2023年才举办。</b><div><b> 我是从2016年获悉有此展的,即从那年的第四届起“追展”,每次展览举办期间会多次去拍摄作品,流连忘返。每次雕塑展都有一个主题,第四届为“城市创变”,第五届为“城市无界”,第六界为“空间重塑”,本次第七届的主题为“空间进化”。</b></div> <b> “空间进化”的主题契合了开放式公园的形式,打开围墙,全时开放,无界融合,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上双重进化,打造“24小时开放公园美术馆”这一新的城市形象名片。</b> <b> 本次展览依然分室外与室内两个部分,先来欣赏室外部分。每次展览,斜坡草坪上都会有组大型雕塑作品,此次也不例外。这组作品名为:《城市之窗》,作者是艺术共和(中国)。</b> <b> 这组作品的副标题是:“山坡上坐落的村庄,是城市幻彩的缩影”。见我在认真地找拍摄角度,旁边一位保安冷冷地说了一句:“什么城市之窗!就是非洲部落,或者百鸟窝!”哈哈,艺术家的想法,不是每个人都能懂的!各人有各人的审美标准,随便吧!</b> <b> 这个水池,也是每次展览的重点之一,这次的作品是《城市之声》,作者莫拉达瓦加(意大利&葡萄牙)。</b> <b> 《此世此地》,拉姆.卡齐尔(以色列)。这组作品,我挺喜欢的,应该是主人与爱宠在一起晒太阳吧!</b> <b> 《地平线》,尚-马利.阿普里欧(法国)。</b> <b> 《光之鸟》,西奥.托比亚斯(法国)。</b> <b> 《生活舞蹈家》,西奥.托比亚斯(法国)。</b> <b> 让西奥.托比亚斯的两个作品同框吧!</b> <b> 《坚持》,蔡坚(中国)。</b> <b> 《镜梯凝视》,吉姆.兰比(英国)。</b> <b> 《流动之花#2》,(委内瑞拉)亚历山大.维加.伯夫林,这组作品占地比较大,而且分散,只好分几张画面展示了。</b> <b>《流动之花#9》,亚历山大.维加.伯夫林(委内瑞拉)。</b> <b> 《流动之花#18》,亚历山大.维加.伯夫林(委内瑞拉)。在这位作者的三组《流动之花》中,我最喜欢的是这组,不锈钢的花瓣会反光,有几位参观者在拍摄时,如同对着镜子,将自己也摄入了,我等其他人全走开,选择了一个自己不会入镜的角度,按下了快门。</b> <b> 《生长进化》,阿里克.利维(法国),背景是《舞动.凝视》,2016年留下的作品。</b> <p class="ql-block"><b> 《舞动.凝视》</b></p> <b> 《重叠进化》,阿里克.利维(法国)。</b> <b> 《世界桥》,卡婷卡.柏克(德国)。这作品我也很喜欢,作者巧妙地把自然生长的一棵树嵌入在作品中了,有意思!</b> <b> 换个角度再欣赏一下《世界桥》</b> <b> 《无限》,胡安.盖瑞(西班牙)。</b> <b> 《永恒的露台》,胡安.盖瑞扎博(西班牙)。</b> <b> 这是我差一点遗漏的作品:《芝士》,作者权五祥(韩国),居然把“芝士”放到了艺术中心的屋顶上,太高了,难拍啊!</b> <b> 让芝士在屋顶上日晒雨淋的,不怕化吗?</b> <b>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的学生们带来了三组作品,这是《起点》,翟荣靓(中国)。</b> <b> 《盼》,朱琳(中国)。</b> <b> 《忆》,陆嘉、刘子言(中国),这组作品也比较分散,只能分三张图展示了。</b> <b> 加油吧,未来大师们!</b> <b> 这些鸵鸟是2016年留下来的作品,它们很辛苦,每次要根据布展的需要挪地方,今年到这儿来了!</b> <p class="ql-block"><b> 这儿是它们最初栖息之地</b></p> <b> 还有这《通向未来》,也是2016年的作品,已锈迹斑斑,不知还能坚持多久!</b> <b> 户外参观完毕,进入艺术中心,参观室内作品。这次的室内展为《东西南北中.学院雕塑邀请展》,纯学院派,是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发起主办的全国性学院雕塑专业教师年度学术大展。主题为“所见与未见”!</b><div><b> 此展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即信息融通又充满激变。艺术中融通消失的边界恰好成为雕塑家们自省的起点,也促使中国雕塑家再次向时代发出追问。</b></div> <b> 这次展览共邀请了来自国内10所美术学院雕塑系的34位教师共同参与,是一次对当下雕塑现状、创作方法、艺术思考的全面呈现。</b> <b> 《不惑系列》张弦</b> <b> 《等待起飞》孙璐</b> <b> 《风景No.23》肖敏</b> <b> 《浮.裂》卫昆</b> <b> 《极》张升化</b> <b> 《寂》李世伟</b> <b> 《纠缠的空间》谭炜</b> <b> 《木灵2003》王建国</b> <b> 《木语》陈立平</b> <b> 《绕指柔》高珊</b> <b> 《三十周岁》祝薇</b> <b> 《山》邱加</b> <b> 《善变》施海</b> <b> 《石榴花开》彭汉钦</b> <b> 《微光.万象》罗小平</b> <b> 《我是一朵云》王中乐</b> <b> 《戏曲脸谱》张海平</b> <b> 《心学-王阳明》强飞龙</b> <b> 《虚云》蒋进军</b> <b> 《颜色》刘建华</b> <b> 《一次纪念1》蒋铁骊</b> <b> 《一次纪念2》蒋铁骊</b> <b> 《游园惊梦》吴彤</b> <b> 《折柳送别》吴彤</b> <b> 《自由树》汤杰</b> <b> 在介绍下面一个作品前,请允许我先渲染一下环境:艺术中心共有两层地下室,空间很大,中间有若干分隔墙,这是从B1层俯瞰下面的B2层。</b> <b> 这是在B2层透过中间的栈道拍摄前面的《自由树》,有通透感。</b> <b> 现在就要说到这个令我吓了一大跳的作品了:《天眼-金版》,占研。须知,在这两层地下室的偌大空间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只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和相机的咔嚓声。</b><div><b> 然而,当我走到这作品前时,突然响起了机械转动声,我顿时站住了,寻找声音的来源。</b></div> <b> 原来,“天眼”开始转动。我干脆停下脚步,静观其变。</b> <b> 估计,它是红外线感应,有人靠近时,机械开始运动,如时钟一样转动。弄明白了原理,我等它转完一圈便离开,第二次经过它时,注意保持距离,不让它再蠢蠢欲动了!由衷赞叹这位名曰占研的作者,文理双修高手、惊悚大师啊!</b> <b> 还有几个作品找不到或看不清说明,因为有的放在光线更暗的小隔间里,只能上作品,缺说明啦!</b> <b> 以这作品作为结束吧,很应景:《再见》,李智敏。</b> <p class="ql-block"><b> 岁月静好,人在画中游。</b></p> <b> 爱艺术,爱生活,认真、开心地过好每一天!期待两年后的第八届......</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