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盛泽轮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穿越时空,映像盛泽,只为一次最美的邂逅。</p><p class="ql-block">忘不了小时候母亲带我坐轮船去南麻,到下乡的舅舅那里游玩的情景,当轮船驶离码头的时候,船尾兴起的浪花如同在湖面上画出一道美妙的弧线,岸上的小桥流水人家渐行渐远,在朝霞的映照下,壮阔浩渺的西白漾波光粼粼,蔚蓝的天空下,古镇盛泽在湖面如镜的倒影中,美轮美奂,我想这就是人间天堂。</p> <p class="ql-block">重画盛泽轮船码头,是因为在盛泽弄堂守护群里几位老师的讨论,让我知道了我原来所画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码头,更早的是在的南面的轮船码头,由于新码头的房子已拆除,政府已规划为水上小公园,把更为古色古香的老码头表现出来,重现江南古镇中独一无二的风景,就更为迫切了。</p> <p class="ql-block">为了展现真实的原貌,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所幸有一群热心的老师为我提供了相关资料,盛泽文史专家萧海铭老师特地为此写下一篇专题文稿,供我参考,远在南京的姚军教授专门写下的关于拍子岸的传说,并登门走访了盛泽文化传播者夏金荣,陆寿康俩位老师,在他们的详细描述下,知道了大概的模样,张春泉老师根据记忆专门绘制了多张原址分布图,金舜杰老师发我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的航拍图,丁筱华老师发给我的红色根据地“大隆柴行”图片。更得到群内各位老师的指点和鼓励,在丁筱华等老师的陪同下,询问了长期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融合了所有元素融会贯通,一幅“盛泽轮船码头”构图渐渐清晰</p> <p class="ql-block">从草稿至完成耗时一月有余,每画一张草图就发在群里请各位老师指正,多次前往原码头位置,黙默感受那时场景,穿越时空用虔诚的心灵,与古人对话,酝酿再酝酿,只有胸有成竹,才能构勒出那心中的最美的家乡。之所以如此不厌其烦的考证,敬畏历史,只为还原最真实的场景,因为每一个场景,多是一段厚重历史文化的传承,绸都盛泽的繁荣与兴盛,正是千百年来承上启下繁衍不息的印证。古镇历史的深厚和传统的古朴让人魂牵梦绕。而一个充满魅力的丝绸古镇,更需要去挖掘和展现出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魅力,丝绸文明历久弥新,是古镇文化的源泉, 让她随着时代的变迁展现每个时代独特的风姿, 在历史文化长河中永远闪耀。</p> <p class="ql-block">虽然现有影像资料极度匮乏,而往日古朴的风貌,有的甚至已荡然无存。这就是我创作家乡画集的紧迫感之一。</p><p class="ql-block">“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不仅是我个人对流失的古风古韵的遗憾和留恋,也是感动于家乡人对我不离不弃的鼓励支持,向那些为宣传悠久的家乡历史文化亲力亲为言传身教的人们的敬意,更是想唤起社会对于及其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老物件更多的关注、更强的保护意识,让每条弄堂,每个发现,每个场景串起家乡文明历史的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据史金浩先生回忆柴场边上有座木桥</p><p class="ql-block">所以用二幅画面供大家探讨</p><p class="ql-block">请指证为感</p> <p class="ql-block">“盛泽轮船码头”作品的完成,凝聚着每位老师对一方水土的欣赏与留恋,倾注了满腔的热忱,是承蒙了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支持鼓励和提供的宝贵资料,在此由衷表示敬意和感谢。</p> <p class="ql-block">附芦根荣先生诗词一首</p><p class="ql-block">忆盛泽旧影:盛泽轮船码头</p><p class="ql-block">非诗却歌‖轮船码头</p><p class="ql-block">荡口轮船汽笛长,</p><p class="ql-block">水上丝路运输忙。</p><p class="ql-block">码头作别衣天下,</p><p class="ql-block">远走他乡拓市场。</p> <p class="ql-block">.文中“盛泽轮船码头”为原创作品。若有商业用途需要引用,请联系本人,否则被视为侵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