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1)

饶励

<p class="ql-block">展览共分“日出初光,饰節以禮”“海岱惟青,玉禮四方”“王禮在鲁,天下久传”“俾侯于鲁,炜炜煌煌”“高山仰止,登泰观海”“图画天地,碑传千古”“称工北朝,东方微笑”七个单元,从不同角度展示,始终一脉相承之中华文明的东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日出初光 饰節以禮</p><p class="ql-block">本单元主要展示新石器时代山东发达的文化和文明,及其对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的特殊贡献,其中,比较特别的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常见的“竹節”装饰陶器。</p> <p class="ql-block">斧钺刻符灰陶尊</p><p class="ql-block"> 大汶口文化 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 莒州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器身刻带柄钺的正面图案。器口和下腹部分别刻两行圆圈纹装饰。钺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表明此尊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刻符灰陶尊</p><p class="ql-block">大汶口文化 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 莒州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折口,尖底,胎骨坚硬,器体甚重。器身饰有符号,有学者将其解读为是“日”“月”和“山”或“火”的组合,可能与文字的起源有关。除了莒县陵阳河遗址,这种刻划符号陶尊,在莒县大朱家村、诸城前寨和安徽蒙城尉迟寺等多个遗址都有发现,或作为儿童瓮棺葬的葬具,或作为祭祀用具出土于祭祀坑中,表明其属于大汶口文化的独特标志,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也说明大汶口文化时期可能已经产生了原始信仰和原始宗教。</p> <p class="ql-block">灰陶盉(左)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陶尊(中)</p><p class="ql-block">灰陶盉(右)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大汶口文化 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p> <p class="ql-block">白陶高柄杯</p><p class="ql-block">大汶口文化 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 寿光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封口白陶鬶</p><p class="ql-block">大汶口文化 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 国家一级文物 莒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夹砂白陶,长流,喇叭口,封口上筛眼,煮水时可透气,又可讲究卫生防止灰尘杂物入内,还能起过滤作用。三只袋足,颈腹间安有一桥形柄,其上饰两道凹弦纹,腹部饰一周泥条状附加堆纹。</p> <p class="ql-block">双鋬白陶鬶(右),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莒州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整器质地细腻,陶色洁白,长流,双柄,造型独特,如一只正引吭高歌的鸟,三只袋足饱满,既有稳定支撑的作用,亦可增加受热面积缩短烹煮时间。扁圆腹凸处饰附加堆纹一周。</p> <p class="ql-block">彩陶壶</p><p class="ql-block"> 大汶口文化 约公元前4300-前2500 淄博市博物总馆 国家二级文物</p><p class="ql-block">泥质灰陶,侈口,束颈,平底,口部施一周红彩,颈部饰红色圆点,腹部饰红色弧线三角纹和较大红色圆点。</p> <p class="ql-block">彩陶鼎</p><p class="ql-block">大汶口文化 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 东营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夹砂红陶,侈口,口沿外翻,折腹,平底。肩部饰不对称扳耳一对,上腹绘两组白、赭色相间的旋涡纹。</p> <p class="ql-block">彩陶壶</p><p class="ql-block">大汶口文化 公元前4300-前2500年 国家一级文物 寿光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泥质红陶,侈口,长颈,圆肩鼓腹,平底,通体红衣,肩部至腹部中段饰褐色弦纹三周,上两层饰褐色三角纹,并以白色细线描边,最下一层饰白色细网纹。</p> <p class="ql-block">灰陶镂孔器座</p><p class="ql-block">大汶口文化 公元前4300-前2500年山东博物馆 国家二级文物</p><p class="ql-block">6层圆形镂孔纹,从上至下,第1、4、5层加入菱形纹,镂孔纹饰虽然只用了简单的几何图形,但排列组合后别具美感。</p> <p class="ql-block">红陶钱纹壶</p><p class="ql-block">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聊城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盛水器,泥质红陶,红衣,高领,侈口,唇外饰赭色弦纹一周,深圆腹,平底,颈部饰赭、白彩圈点纹,肩部一周弦纹,弦纹下饰八个圆圈,圈内饰菱形纹。是大汶口文化彩陶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三足盆形陶鼎</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国家一级文物 济宁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盆形鼎,矮颈,卷沿,圆腹,折肩处对称粘接横桥形钮,钮上有四条凹弦纹,折肩处饰凸弦纹两周,腹中部和下部各饰凸弦纹一周,腹底转折处饰短矮鸟喙形三足,足跟部对称饰圈纹。</p> <p class="ql-block">石锯</p><p class="ql-block"> 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国家一级文物 邹城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用花岗岩石精心磨制而成,圆弧形刃口作锯齿状,背脊直平,双肩内收,两侧有圆形对磨穿孔,可能用于捆绑木棍。是迄今国内保存较好、时代较早的石质锯。</p> <p class="ql-block">陶盖鼎</p><p class="ql-block"> 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临朐县博物馆 国家二级文物</p><p class="ql-block">陶盆形盖鼎,泥质黑灰陶,器表施黑陶衣,敞口,卷沿,斜弧腹,腹中饰一圈凸弦纹,腹底转折处粘接三个中空的瘦高鸟喙状足。足中部有一条锯齿状扉棱,足跟部扉棱两侧有两个未完全穿透的圆孔,穿孔中心有乳钉状突起,似鸟的眼睛。盖为覆碗形,小平顶,顶上粘接横桥形钮,钮上有两条凹弦纹,盖面上有两周凹弦纹和盲鼻。</p> <p class="ql-block">黑陶单耳杯</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p> <p class="ql-block">黑陶竹節纹豆</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山东博物馆 国家二级文物</p><p class="ql-block">泥质黑陶,器表磨光,折沿浅盘,两侧有贯耳,高圈足饰凸弦纹5周,似竹節状。这种多節高柄豆,在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以及中国东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如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中十分常见,疑与“禮”的起源有关。</p> <p class="ql-block">蛋壳黑陶镂孔高柄</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日照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细泥质灰黑陶,杯侈口,宽沿,深腹,下腹折收,下接高柄,柄中部中空鼓出,上布满水滴型镂孔,其内放置一陶丸,下接圈足。</p> <p class="ql-block">蛋壳黑陶杯</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国家二级文物 山东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泥质黑灰陶,敞口,喇叭状款折沿,腹部微股,腹中饰凸弦纹一周,下接镂空柄,柄分为三節,每節以两周凸弦纹分隔,形似竹節,每段镂雕交错连接的圆形纹饰,下接圈足。</p> <p class="ql-block">蛋壳黑陶杯</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山东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整器为两部分套合,杯身作宽沿,直壁圆底,下承圆筒束腰状柄,柄上饰平行凹弦纹数周。该器以轮制而成,器壁薄如蛋壳,表面乌黑光亮,是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山东地区发现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完整器很少,此为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红陶壶</p><p class="ql-block">北辛文化 约公元前 5400-前4400年滕州市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泥质红陶,器口略粗圆,细长颈,扁折腹,平底,生活用具。北辛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滕州市官桥镇北辛遗址命名,年代距今约7400-6400年,可能是东方最早的农耕文明。在北辛文化的基础上,后来发展出大汶口文化。</p> <p class="ql-block">红陶鼎</p><p class="ql-block">北辛文化 约公元前5400—前4400年 滕州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黄褐陶,短颈,口微侈,折肩,尖底,圆锥足,素面无纹。鼎本是炊煮器,后逐步发展成为祭祀用的禮器,又用来比喻王位和帝业,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北辛文化陶鼎的发现极其重要,意味着“禮”在东方的萌芽。</p> <p class="ql-block">残石器</p><p class="ql-block"> 北辛文化 约公元前5400-前4400年 临朐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中心穿圆孔,绕孔饰凹弦纹一周,以圆孔为中心向外饰7条凹弦纹,呈放射状,具体用途不明。</p> <p class="ql-block">陶鬶</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国家二级文物 山东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长流高颈,三袋足支撑器身,一绳纹鋬连接颈身,乳钉装饰器表和,肩部和腹部饰凸弦纹一周,与绳纹鎏连接的袋足上再饰凸弦纹一周,肩部饰盲鼻。</p> <p class="ql-block">彩陶盆</p><p class="ql-block">大汶口文化 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 山东博物馆 国家三级文物</p><p class="ql-block">泥质红陶,敞口,宽斜折沿,腹部微鼓,小平底,红色陶衣。沿上均匀绘白色叶片纹,间绘红黑直线。腹部满绘三层图案,上下层分绘黑底白彩斜栅纹,中层绘两个八角星纹,两星之间绘白色勾边的圆圈纹一周,上下饰弦纹,形成饰带。八角星、斜栅、圆圈纹,均为大汶口文化早期彩陶的重要母题。</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龟甲形器</p><p class="ql-block">大汶口文化 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p><p class="ql-block">陶制龟背形器,下部穿孔两行,每行5个,表面布满朱彩线条。龟甲出土位置多数在骨骸的腰侧。用途不明,推测其可能是某种乐器。</p> <p class="ql-block">嵌绿松石象牙雕筒</p><p class="ql-block">大汶口文化 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p><p class="ql-block">使用整段象牙切小雕镂而成,筒径较大,内侧光滑,外侧不平整,器身多处镶嵌绿松石,象牙雕筒大都放在死者腰部。</p> <p class="ql-block">玉钺</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 公元前2500-前2000年</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海岱惟青 玉禮四方</p><p class="ql-block">本单元主要展示新石器-战国时期山东发达的玉器文明(包含骨、牙器、水晶、玻璃等)。</p> <p class="ql-block">人面纹玉饰</p><p class="ql-block">大汶口文化 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 滕州市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深褐色,器体扁平,近方形,顶部中间内凹,似中分发型,以阴线刻脸型和五官,橄榄形眼眶,内刻横线作目,三角形鼻,短横线为口,面容平和。背面有一凸脊,脊上穿孔可供佩系。是山东大汶口文化中极其罕见的人面玉饰,该人面当有特定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牙璋</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牙璋最早发现于山东龙山文化遗址,此后广泛见于东至胶州半岛、西至甘肃天水、西南至四川盆地、北至陕北、南至越南北部的各种夏商时期文化。《周禮·典瑞》中说“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可见玉璋可能是一种用于调兵遣将的重要符信之物。</p> <p class="ql-block">大玉刀</p><p class="ql-block">大汶口文化 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 国家一级文物 五莲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器呈梯形,顶端略朝一侧倾斜,上部有两个尺寸较小的斜排双面钻圆孔。一端中下部有两个单面钻圆孔,表面光滑,双面刃。是极其罕见的新石器时代大型玉器,当有其特殊的禮仪功能。</p> <p class="ql-block">玉琮</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莒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方柱体,横截面为圆角方形,器中钻圆孔,有4个凸面,每个凸面以凹弦纹分为5段,素面磨光。玉琮是中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以良渚文化最有代表性)最为常见的器物,相比较而言,琮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玉器中均不占主流,可能是其与东南地区族群交往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白玉鹦鹉</p><p class="ql-block">商 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p><p class="ql-block">淡绿色,有黄色沁斑,通体抛光,全身刻阴线。鹦鹉圆眼短喙,羽冠后垂,冠尾向上卷起,羽翼丰满,翅尾下卷,长尾上翘。整体制作精美,憨态可掬。</p> <p class="ql-block">黄玉牙壁</p><p class="ql-block">商,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青岛市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四牙璧,较为罕见,应是三牙璧的一种变体。穿孔大且规整,四牙宽大,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四牙中心镂雕展翅神鸟,边缘镂雕为凤鸟形态,鸟喙弯折处为牙尖,右上角牙缺损,通体磨光,平面似正方形。</p> <p class="ql-block">玉牌串饰</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玉组佩</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6-前221年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牙璧</p><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滕州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玉牙璧</p><p class="ql-block">大汶口文化 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 山东大学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俏色玉鱼鹰</p><p class="ql-block">西周 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 济南市济阳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玉鸟</p><p class="ql-block">商 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黄玉马</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6-前221年 孔子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玉人形饰</p><p class="ql-block">西周 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短援白玉戈</p><p class="ql-block">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国家一级文物 嘉祥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白色,器呈扁长条状,有阑,内与援的结合处有一圆形穿孔,双面刃,锋部尖锐。用美玉琢成戈形,作为兵器的象征物或用于呈现兵制威仪的禮器和仪仗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玉璧</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6—前221年 孔子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青玉质,器扁平,圆形,肉上由两道弦纹将纹饰分为三区,内区纹饰分成三组,每组饰双尾龙纹,一首双身,两两相交。中区浅浮雕饰谷纹。外区饰五组双尾龙纹。出土该玉璧的52号墓是一椁两层棺的大型墓,椁室周围和棺内,出土玉璧共计18枚,原本平铺在墓主的尸身上下,从头至脚摆放。最大的一枚,也是已知战国玉璧中最大的,出于墓主身下,直径达32.8厘米,现藏山东博物馆;其次即是这枚,出土于墓主腹部。这些玉璧符合《周禮·春官·典瑞》中所说的“疏璧琮以敛尸”。</p> <p class="ql-block">龙形玉璜战国</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75-前221年 国家一级文物 齐文化博物院</p><p class="ql-block">青玉质,黄白色沁。扁平体,除龙身外均透雕,两面纹饰相同,上缘中部有一穿孔。两端呈龙首形,尖卷唇,水滴形眼眶,目凸起,独角,有须,耳下有龙髯。周缘阴刻轮廓线,龙身满饰谷纹。弧顶两端饰行走的凤鸟和卷云纹,弧底部饰卷云纹,如兽面。</p> <p class="ql-block">龙形玉佩</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 国家一级文物 齐文化博物院</p><p class="ql-block">青玉,局部有褐色沁斑。两面纹饰相同。龙身弯曲置于龙首上,龙首镂雕,圆眼,张口,尖卷唇,龙角向上卷起。龙身上缘中部有一穿孔,龙尾上卷,尾上饰阴刻凹弦纹增加流动感,龙身周缘阴刻轮廓线,内饰谷纹。</p> <p class="ql-block">骨通长角觿</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山东大学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骨器,首端雕一似鼠状小兽,作回首抬足状。其下有榫,可与器身分离,尾端尖锐光滑。</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玉带钩</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 孔子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青玉质,局部有褐色沁斑。兽首为钩,以阴线刻出眉、眼、口、鼻、耳和髯,兽身饰卷云纹,兽身抽象化,双尾卷曲位于左右,下端中部饰牛头形兽面纹。</p> <p class="ql-block">紫晶玛瑙串饰</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6—前221年 孔子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由一枚紫晶环、一枚棱形紫晶珠、一枚鼓形紫晶管、六枚多面紫晶珠和一枚龙形玛瑙(也称蚕形饰)组成,龙形玛瑙多与水晶组佩搭配,常位于组佩的最下端。串饰素面无纹,充分展示水晶材质的通透晶莹感。拥有中原霸主地位的齐国不仅盛产水晶原矿,以水晶组佩取代了西周以玉璜为主的组佩形式。</p> <p class="ql-block">玻璃磬</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6—前221年 青岛市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玻璃制乐器,极为罕见,天蓝色,体近梯形。一端钻有一孔,可系绳悬挂,通体光素无纹。</p> <p class="ql-block">第三单元——王禮在鲁 天下传之</p><p class="ql-block">本单元主要展示先秦时代的礼制文明中,山东发达的青铜(金属,含个别陶器)文明。</p> <p class="ql-block">青铜兽面饰</p><p class="ql-block">西周 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 滕州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兽圆目,直鼻,以阴线刻出口、胡须和额头毛发。此为马冠正中装饰,周缘有小孔,应该是先固定于皮或织物之上,再套于马首。</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面</p><p class="ql-block">西周 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 滕州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脸型瘦长,细长眼,眼角上挑,高鼻梁,蒜头鼻较大,口微张,头发背梳,以平行细线刻出眉毛和头发,两耳外扩,比较写实。</p> <p class="ql-block">龙形钺</p><p class="ql-block">西周 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 国家一级文物 邹城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体呈D字形或半环形,钺身内侧饰龙身体,顶端饰下垂龙首,龙嘴肆张,双目圆睁,下端延长部分有銎穿插接柲杆。此钺形制罕见,当为鲁国仪仗器。</p> <p class="ql-block">卵形鼎</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滕州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器身为卵形,敛口,尖原底,肩上接立耳,三兽足。上腹部饰夔纹。</p> <p class="ql-block">铜盉</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国家二级文物 烟台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扁圆形,鼓腹,圆底,腹正中接环钮,四兽形矮足,盖为弧型,直口,盖顶有环钮,盖顶边缘接四兽形矮足,方便器盖立住,盖顶和器腹饰乳钉纹三周。</p> <p class="ql-block">铜匜鼎</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枣庄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器身为匜形,立耳,三兽足,耳外侧和腹部饰夔纹。</p> <p class="ql-block">铜柄鋬勺</p><p class="ql-block">西周 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p><p class="ql-block">国家二级文物 长清区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形似杯,直口,圆腹,高圈足,兽形耳,腹部接一扁长形鎏,口沿下和鎏上饰窃曲纹,腹部饰瓦纹,圈足上饰雷纹。</p> <p class="ql-block">青铜盒</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枣庄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造型奇特,器身作扁葫芦形,周身饰有尖乳突纹。</p> <p class="ql-block">宋公铺</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枣庄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豆形铺,覆钵形盖,盖部有镂空纹饰八瓣莲花形捉手,高柄和喇叭形圈足,作镂空网格状装饰,花瓣、盖的中央、器身满饰螭虺纹。</p> <p class="ql-block">铜铺</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沂水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豆形铺,浅圆盘,覆钵形盖,盖顶八瓣莲花形捉手,盖上对称分布四个镂空纹饰的扉棱,圆柄和圈足亦作镂空装饰,纹饰均为螭虺纹。</p> <p class="ql-block">青铜盂</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海阳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宽沿、大敞口、束矮颈、深腹、平底,体态硕大,形制规整,预铸器耳,合范而成,颈上和外壁饰蟠龙纹和错落乳钉纹。肩部十字对称接四只兽头耳,兽圆目张口,齿舌毕现,兽角变形蟠龙纹对称设计,似花冠。口沿上刻有7字铭文“圣所献妫下寝盂”,大意是“圣所进献的妫氏下寝之盂”。</p> <p class="ql-block">铜罍</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枣庄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侈口,高束颈,斜鼓腹,小平底,双首耳,耳上挂圆环,肩部等距装饰6枚圆涡饰,腹底饰兽首。</p> <p class="ql-block">伏鸟罍形器</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枣庄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折腹,平底,顶端立鸟,一体铸造,内部形成空腔,上部和底部有孔,孔径大小基本一致,可能是汲酒器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青铜簠</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国家一级文物 山东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周禮·舍人》郑注曰“方曰簠,圆曰簋,盛黍稷稻粱器”,其基本形制为长方体,口外侈,平底,有盖,器与盖的形状、大小相同,合上为一器,打开则成为基本相同的两个器皿。</p> <p class="ql-block">鸟形铜杯</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滕州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器身为蛋形,敛口,镂空圈足,细长弯曲的鸟颈为流,尾翼为把手,腹两侧饰双翅,并刻出羽毛纹路,是设计精巧的拟形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铜链盒</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山东大学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通体球形,子母口内敛,圆鼓腹,腹部附链式提梁,圈足,器身饰蟠螭纹,盖呈半球形,盖顶有一作飞翔状鸟形盖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铜浴缶</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枣庄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多兽盘</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国家一级文物 莒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浅盘折沿、平底、高圈足、对称接夔龙纹耳、器身质朴无纹饰,口沿上对称、平均分布四只立体走兽、内底亦饰有动物。</p> <p class="ql-block">公铸壶</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沂水县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盖略鼓,盖顶有二盘龙捉手,龙昂首作盘旋追逐状。壶口近直,高颈,颈两侧有兽首衔环耳,腹外鼓,高圈足。颈、腹部饰蟠螭纹、变异夔纹。壶腹有“公铸壶”三字铭文。</p> <p class="ql-block">铜盖壶</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 国家一级文物 齐文化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平口,细长颈,鼓腹,圈足,带盖,盖上有圆环钮,口沿饰裂瓣纹一周,似蒜头,颈部和腹部均饰凸弦纹,肩部对称饰象纹,象鼻上接圆环把手。蒜头壶始见于战国晚期的关中秦墓,主要流行于秦至西汉前期,口部蒜头造型可能与西亚金属器上捶的水滴或花瓣装饰有关。</p> <p class="ql-block">铜罐</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国家一级文物 平度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子母口,口微收,圆腹,溜肩,肩部有两个耳环,圆底高足。器盖上装饰鸟形钮和两只对称螭龙及6条游龙图案,盖的边缘有两个对称钮环;腹部有高浮雕16对螭虺相交图案。</p> <p class="ql-block">鸭形铜尊</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p><p class="ql-block">背部有一圆盖,鸭形小钮,脖子尽力伸向前方,口中叼着一个十六齿梳状的器物,可能是并排的出水口,表明其用于盛酒或水。此器造型生动逼真,展现了战国时期将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高超青铜器铸造技术。</p> <p class="ql-block">“寿元”铭青铜杖首</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国家一级文物 济宁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整个杖首作斧形,斧身从兽形口中吐出,下有圆銎,銎口为齿状,扁圆形柄部一侧有“寿元”二字铭文。</p> <p class="ql-block">错金银猿形带钩</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 孔子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猿身错金银,身体微作拱形,振臂回首作跨进状,极富动感。</p> <p class="ql-block">错金银铜杖首</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 孔子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一龙曲腹卧于銎上,通体错金银,口吞一回首鸟形兽形成钩部,另有一鸟作回首状,立于龙身上,一龙形兽蜷曲盘绕堆附于鸟背上,器下部为圆形銎,通体镶嵌金银纹饰。</p> <p class="ql-block">竹節柄铜汲酒器</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 国家一级文物 淄博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竹節形长柄,顶端为龙首衔环,第二竹節上有方孔,底部为荷蕾形器,平底,底部有圆形穿孔。荷蕾形汲酒器巧妙利用大气压的原理,能从盛酒器中将酒汲取出来。其使用方法是:第一步:将竹節柄铜汲酒器垂直放入酒中,让酒没过荷蕾形器,酒会由底部的圆孔进入,空气则由柄上的方孔排出;第二步:用拇指压住竹節柄侧面的方孔,将它从酒中提起,酒不会从底部圆孔中洒落;第三步:将汲酒器移到另一个容器上方后松开拇指,酒从底部圆孔流出。通过此器龙头竹身的组合可知,汉代流行“竹龙互化”的观念(《后汉书·方术列传下·费长房传》),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p> <p class="ql-block">书刻工具</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济宁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错铜丝镶嵌绿松石青铜盖豆</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 国家二级文物 长清区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豆盘半球状,喇叭形圈足,覆钵状盖,扁平圆捉手。盖、器均用绿松石镶嵌成几何勾连云纹,作工精细,纹饰华丽。</p> <p class="ql-block">铜方豆</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 齐文化博物院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柄部为虎状兽,卷鼻,张口露牙,吐舌,前足握两龙首,龙身缠绕与盘相连,后足踏五龙,均盘卧在地,仰首张口。浅盘作方圆形莲花状,口沿外翻呈镂空莲花瓣。复杂的设计和精良的技术,反应了齐国较高的青铜铸造技术。</p> <p class="ql-block">合页盖竹節形柄铜壶</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 国家二级文物 淄博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腹部呈椭圆形,两侧有铺首衔环钮,高柄上饰竹節纹,圈足上饰凸弦纹。盖与器身由合页连接,器盖可在180度范围内自由开合。</p> <p class="ql-block">铜鸟柄灯</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 国家一级文物 淄博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浅盘豆形灯,侈口,折沿,平底,圈足。浅盘中央有一个锥形灯柱,盘底接圆柄,柄上立小鸟,鸟口衔浅盘,双翅收紧,尾翼上翘,方便把持,小鸟全身羽毛刻画精细。</p> <p class="ql-block">铃首剑</p><p class="ql-block">商 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滕州市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剑首作圆球形镂孔铃,铃内置活动小球,剑柄扁平,上并排2个条形穿孔,剑身较短,有脊,末端为锥形。滕州前掌大遗址是黄淮地区一处非常重要的商周方国遗址,墓葬中的随葬品丰富精美,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和玉器。这把短剑明显带有北方游牧草原的特色,说明当时的鲁西南地区与外界亦存在交流与沟通。</p> <p class="ql-block">痀监鼎</p><p class="ql-block">西周 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 国家一级文物 烟台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折沿,立耳,袋形腹,腹分三区,均饰饕餮纹,三柱足,表面阴线刻纹饰,为鬲式鼎。</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铜鼎</p><p class="ql-block">商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 国家一级文物 滕州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折沿,立耳,袋形腹,柱状足。袋腹部一分为三,均以雷纹为地,饰兽面纹。</p> <p class="ql-block">亚醜钺</p><p class="ql-block">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山东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方内,弧刃,双穿,两肩有棱,钺身透雕人面纹,人面五官微突出,双目圆睁,嘴角上扬,作龇牙状。因其口部两侧对称地铭有“亚醜”(chou)二字,故得名“亚醜钺”。此钺出土于青州苏埠屯1号墓,该墓建在高地上,南北长15米,东西宽10.7米,深8.25米,4条墓道,墓内用木板构筑成“亚“字形椁室,殉人和人牲达到惊人的48人。而对比河南安阳著名的殷墟妇好墓,仅仅只有5.6×4米,深7.5米,且无墓道,殉人16人。《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商代时,在今潍坊和淄博之间的青州地带,当存在一个重要的与东方之象征“青州”有关的方国。</p> <p class="ql-block">铜方彝</p><p class="ql-block">西周 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 沂源县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直口圈足,屋顶形盖,盖上捉手,盖和器身饰四道扉棱。器身两侧有环鉴。盖表面和器腹四面均饰半月形垂幛纹,腹部垂帐纹两侧饰叶脉纹。颈部四面饰几何变体夔龙纹,圈足四面饰“之”字形几何纹。此类铜方彝在西周青铜器中并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已侯壶</p><p class="ql-block">西周 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 国家一级文物 烟台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铜壶形体瘦长,长颈,向上收细成小直口,长溜肩,圆腹,腹部下垂,平底,底下又设绞索状圈足。四环耳作兽头形,分别位于口沿下和近底部,对称设计。壶身通体布满纹饰。圈足内刻有铭文3行,共13字:“己侯乍(作)铸壶,事(使)小臣台(以)汲,永宝用。”据铭文可知,已侯把壶赏给了服侍自己的近臣——小臣。</p> <p class="ql-block">滕侯铜簋</p><p class="ql-block">西周 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 滕州市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圆唇,鼓腹,兽首形双耳,耳下有钩形珥,圈足连方座。颈部饰小兽首,两侧饰龙纹,方座和器身以雷纹为地,饰乳钉纹。器底铸铭文2行7字:“吾师滕公宝尊彝”。</p> <p class="ql-block">鈚</p><p class="ql-block">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安丘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鈚是一种酒器,似扁壶。此器口微侈,长颈,颈下有双贯耳,腹部较扁,平底。</p> <p class="ql-block">“鲁中齐”四足铜匜</p><p class="ql-block">西周 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 国家一级文物 孔子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器身呈椭圆形,前流微翘,深腹圆底,兽首鋬,夔龙形足。流口外侧饰重环纹,口沿下饰夔纹一周,腹饰瓦纹。内铸铭文“鲁司徒中齐肇乍皇考自走父宝画其万年眉寿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匜常与盘搭配使用,为盥洗禮器。</p> <p class="ql-block">“鲁中齐”铜盘</p><p class="ql-block">西周 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 国家一级文物 孔子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浅盘,折沿,双耳外折,上饰卧牛,牛昂首向外,圈足下铸三童,背倚圈足,双手作抬盘状,形态清晰。外壁饰窃曲纹,圈足饰垂鳞纹。盘内铸铭文:“鲁司徒中齐肇乍盘其万年永宝用享。”</p> <p class="ql-block">龙纹盘</p><p class="ql-block">西周 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 国家一级文物 临沂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侈口,折沿,浅腹,平底,附耳,高圈足。盘内底饰蟠龙纹,龙头居中心,龙身盘绕一周,饰垂鳞纹。</p> <p class="ql-block">铜铺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 </span>国家二级文物 新泰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铺首主体为双体龙,眼睛、耳朵、角表现较为突出,口鼻部铸成半环形与衔环套接,身体左右分开分别与两边的龙相互缠绕,背部有插钉。</p> <p class="ql-block">右冶尹铜罍</p><p class="ql-block">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 国家一级文物 山东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盛酒器,直口,圆腹下收,圈足,肩上接兽形耳,半环耳上穿链条。肩腹满饰花纹,盖上有圆形捉手。</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请继续观赏《禮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