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美.诵读]小雪:寒风乍起,雪落为诗

凝眸

<p class="ql-block">作者:徐立京</p><p class="ql-block">朗读:凝眸</p> <p class="ql-block">小雪初候,虹藏不见。</p><p class="ql-block">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谓之小雪节气。</p><p class="ql-block">何为“雪”?何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p><p class="ql-block">寒气凝而为雪。寒气在冬天的日子里化作“雪”的姿态,翩然出现在眼前,蓦然冲淡冬寒的悲苦,甚至带来了冬的欢欣。这是怎样的美好与奇妙啊!</p> <p class="ql-block">“小雪”,顾名思义是指这个时节的雪量还不太大。为何?气寒而地未寒。阴气下沉而凝为雪,大地却还有储集的热量护佑,未到最严寒的时候。此时,也许有雪,也许无雪,雪是或然的,雪是轻柔的。</p><p class="ql-block">不管来与不来,雪总是带给人们别样的心情:不来,给了人们盼望;来了,给了人们欢喜。“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是农人对雪在小雪节气应时而至的朴实的赞美。</p><p class="ql-block">从寒气凝而为雪的这个时节起,天上便不再下雨,自然也就没有了彩虹,这就是小雪初候“虹藏不见”。这一物候现象的总结,生动地道出了天地之气存在状态的本质变化。</p> <p class="ql-block">小雪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p><p class="ql-block">天气上升,地气下降。这是古人对小雪二候的物候总结。</p><p class="ql-block">其实,时节物候变化的本质就是天地之气的变化,但在古人的经验与总结中,各时节的物候特征多是具象的,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果,有动物的始振、始鸣、迁徙,有大地的始冻、解冻,有天空的始电、雷始发声等,但像小雪二候这样抽象的概括,而且直奔“气”这个核心和主题,是非常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从春到夏,由秋入冬,四季的大部分时间,“天气”“地气”总是会通的、交合的、相伴的,互相寻找、互相抵消又互相支撑、牵扯着,由此带来了生命的孕育,生命的成长,生命的成熟,生命的衰微。但到了小雪二候的时节,“天气”与“地气”相隔,阳气与阴气分离,生命的状态发生了根本的、剧烈的变化,以至于老祖宗觉得用什么样的具象事物都无法加以体现,便以一句“天气上升,地气下降”抽象之、概括之。</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天地剧变,即或不让人心生悲凉,却一定令人顿感肃穆。一种让世间万物莫不遵从的威严之势,就从这肃穆中滋生开来。</p> <p class="ql-block">小雪三候,闭塞而成冬。</p><p class="ql-block">到了小雪三候的时节,冬天的寒气日渐浓了,万物凋零之态尽显,古人谓之“闭塞而成冬”。</p><p class="ql-block">是什么“闭塞”了?是天地!天地何其大!当天地都已闭塞,更遑论其间一个个小小的生命呢?</p><p class="ql-block">参透了天人合一之道的中华民族的先人,对此时生命存在的状态给出了最精辟的一字之道:“藏”。</p> <p class="ql-block">在天地闭塞的大势之下,生命呈现出谦卑肃穆之态。水将愈冰而坚,地将愈冻而硬,飞鸟离开了天空而难觅影踪,游鱼潜入水下而不见其形。落叶躺在地面上,安然接受与树的离别,裸露的树枝升向天空,留下繁华落尽的身影伫立在风中。富有生命之灵的人们,自然更懂得收敛藏纳、养护生命、应时而居的道理。</p><p class="ql-block">天地开始迎来一年四时里最为沉寂的时节,生命的气息似乎静止了。这却并非生命气息的消失。</p><p class="ql-block">生命相似相续,四季的转换是生命的轮回。冬之生命的沉寂,是生命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生命的状态可以是静寂的,灵魂却依然活跃着、跳跃着,去寻找生命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敬一丹》微信公众号</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 朗读者 <p class="ql-block">凝眸:教师,喜欢文学,开阳县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曾在《劳动时报》《黔中文学》《今日头条》《紫江》《神州文艺》等报刊或微刊发表作品多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