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新娘饭

石童

<p class="ql-block"> 请 新 娘 饭</p><p class="ql-block"> 文/张庆魁</p><p class="ql-block"> 前些年回家后,闲暇时,我喜欢来老家祠堂走走,在池塘边,看鱼儿欢跃,在祠堂门前,远望山岚叠嶂,又或坐在门墩上,仰望祠堂上空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p><p class="ql-block"> 然后转进祠堂大厅,向正在做木匠的老叔公递上一支烟。其实围坐在一起的还几位大哥阿叔,大婶阿婆,大家正海阔天空的闲聊,神桌上老叔公的放音器响起了赣南采茶调《钓拐》……</p><p class="ql-block"> 这时,祠堂门前突然来了一张小车子,走下一位帅气的后生,接着一位漂亮女子抱着一位小孩也走了下来。我们扭头看去,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都是谁呀?这时,阿梅姑告诉大家,他们是阿山叔的妹子姑昌……</p><p class="ql-block"> 哦,我想起来了,阿山叔是有一个女儿,听说在广东打工,但她是什么时候嫁的,夫婿又是谁,家在哪里呀?</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2000年前,我们还住在老家祠堂,这里密密麻麻住着好几十户人家,做饭的时候,只要有人家在做鱼干子炒辣椒,又或韮菜煎鸡蛋等,我们大家都能闻到,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搬张椅子端上饭碗齐聚在厅里,然后你一夹鱼干子炒辣椒,我一夹韮菜煎鸡蛋都往对方碗里夹,大家吃了都说,香。</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放学回来,我常坐在门墩上,看着隔壁家叔公制斗笠,也听他讲聊斋的故事,也常常遇见有人家的妹子姑昌带着小孩回娘家。这时,在家的阿娘叔姆都会搬来凳子叫他们坐下,端上一碗茶递到他们手上,又或找出一把花生,几块蕃薯干塞进小孩口袋,然后问寒问暖,很是亲热。</p><p class="ql-block"> 像这种场景是常有的事,不管哪家嫁出去的女儿都一样的亲。</p><p class="ql-block"> 营前是个客家古镇,历史悠久,客家文化内涵丰厚,家风淳朴深沉。那个年代,营前客家人的“请新娘饭”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习俗。只要本祠堂里有人家的女儿放了人家,又择好了出嫁的日子。姑娘家会忙着蒸水酒,做嫁装,纳鞋底做拜鞋。如果看见姑娘忙不过来时,好心的阿娘叔姆白天忙完农活后,晚上会点上煤油灯来到姑娘房间帮忙,当然也少不了说些妇娘间的悄悄话。邻里间,大家都会计算好日子请待嫁的姑娘来自家吃饭。这家请了那家请,如果祠堂人家户数多的话,按每天一顿饭计算,这个姑娘都能吃上一个月。</p><p class="ql-block"> 这年的腊月,阿兰姑要出嫁了,我母亲与屋场其他阿娘叔姆商量,初六请阿兰姑来我家吃饭。</p><p class="ql-block"> 初五圩,母亲买来一条草鱼,一斤猪肉,初六一大早又杀了仅有的一只老母鸡,快吃午饭的时侯,叫我请来了阿兰姑,这时母亲象过年一样也做好了一桌子菜,然后叫阿兰姑坐在八仙桌前,端来一碗水煮蛋,大家围坐在一起。这时,母亲不停的往阿兰姑碗夹菜,还不停的说道:吃,吃,吃……很是亲切,也肯定忘不了要对阿兰姑叮嘱一番,说什么,嫁到人家,要孝顺公婆,夫妻要和气,妯娌间有事要商量,最后,更希望阿兰姑常来娘家看看,看看我们阿娘大婶……阿兰姑流着眼泪不停的点着头,母亲也跟着流下了眼泪。</p><p class="ql-block"> 有了“请新娘饭”习俗,不管谁家的女儿来了娘家大家都能认识,就连她们走路的声音,也能听出她是谁家的女儿!</p><p class="ql-block"> 刚好,今天又在老家祠堂见到了一位大姑娘,她只是看了一眼,我觉得有些面熟,好像是哪家的女儿,但又想不起来。</p><p class="ql-block"> 迎面一阵风吹来, 有些刺骨,天还是那片天,只是人情有些冷淡。</p><p class="ql-block"> 我很是怀念那个年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