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毛泽东 “四渡赤水”神来之笔</b></p><p class="ql-block"> 岁月漫漫,时光急逝。红军“四渡赤水”已近90周年之际,我的家乡茅台,赤水河仍旧滔滔不息,翻卷着跳跃的浪花,叙说着那千古奇篇。旧痕新迹,史以后论。</p><p class="ql-block"> 翻阅“中国工农红军”(时称)长征史,抚卷静思,一部红军以少胜多,以弱制胜,以劣势变为优势的军事诗篇,赫然展现在我们面前。世界各国军事院校都在关注和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大成,在毛泽东军事艺术谋篇中,毛泽东高瞻远瞩,宏观战略战术比比皆是,四渡赤水便是其中一例。他无疑是毛泽东军事思想高超独到的展现。</p><p class="ql-block">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于10月份从瑞金实施战略大转移,突破四道封锁线,在11月27至12月1日湘江战役中受到重创,由原来起程时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在蒋军飞机,炸弹装备下,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红军显然显于弱势。紧急关头,红军改变路线进入贵州,于1935年元月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成立了新的军事领导小组,确定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随后红军进入仁怀往赤水方向前进,由于情报有误,一渡赤水于土城战役失利,北渡长江计划受阻,红军前往云南威信县,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江西会所”召开了三次会议,党史统称“扎西会议”,然后于太平二渡赤水返回遵义。</p><p class="ql-block"> 在遵义城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谋局,实施了神奇的三渡,四渡赤水。战术上红军在茅台大张旗鼓的经过(3月17日)三渡,过河后在四川边界造成声势。向古蔺叙永方向佯动,造成欲从川南方向突破的假象。蒋介石急急忙忙调兵遣将围堵于川南,布局设阵。红军实行严格保密,关闭电报,隐于林中,使蒋军摸不清红军所在位置。蒋介石沉不住气了,亲自飞往贵阳压阵,欲全歼红军于川黔边界,待蒋军布署已备,红军3月22日悄然从太平渡,九溪口,二郎滩浮桥倒回贵州,又入黔地,甩开了敌军的重重包围,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四渡赤水”战役。这时贵州兵力溥弱,红军挥洒自如,实现了著名的“四渡赤水”声东击西,调动敌人的伟大战略,由被动转为主动。</p><p class="ql-block"> 入黔后红军直逼贵阳。在贵阳压阵的蒋介石坐不住了,保命要紧。他急调滇军增援黔地,红军则抛开贵阳,直逼云南,佯装攻占昆明。蒋介石又急召滇军返回云南。一来一去,敌军也皮扭嘴歪,疲于奔命。红军则在昆明虚晃一枪,甩开云南进入四川。巧渡金沙江,攻占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于1935年10月于吳起镇会师。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又于甘肃会宁大会师,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和战略转移。</p><p class="ql-block"> 这一系列神鬼莫测的战略转移,长征,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毛泽东运用高超的军事艺术使敌人摸不着头,找不着北,设防布阵,围追堵截,也无济于事,只能被红军牵着鼻子走。他深谋远虑,高膽远瞩,在他的军事思想引领下,红军总是出其不意,把被动转为主动。毛泽东在军事上不照搬教科书,灵活机动,审时度势,巧妙运作,让敌人晕头转向。在敌人万军丛中,红军如入无人之境,游刃有余。尽管曲折艰难,强敌如虎,红军却在城墙壁垒,碉堡林立,枪林弹雨中别开新路。走出一条胜利坦途,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四渡赤水”便是毛泽东军事思想高超的艺术展现。</p><p class="ql-block"> 反观伟人军事史篇,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投美援朝等大战役,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总是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艺术,宏观,独到方面他人莫及,其豪气和胆气是无可估量的。毛泽东诗篇七律“长征”,我们更能看到伟人的不凡和底气,摘于此加深我们对“四渡赤水”和“长征”的切深了解:</p><p class="ql-block">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p><p class="ql-block">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p><p class="ql-block">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p><p class="ql-block">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p><p class="ql-block"> “四渡赤水”的胜利,成了毛泽东军事诗篇中不朽的得意之笔。三大战役毛泽东成就了新中国,抗美援朝洗清了中国百年耻辱,打出了国威。毛泽东军事思想震懾了列强,宏扬了一个民族。让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走向强盛,走向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伍成涛,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贵州省写作学会理事,遵义联络处副主任,仁怀联络站站长,遵义长征学学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