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河南省汝州市北张村是她的现名,之前叫酸枣树张村,也不知哪年哪月改为张村了,村志尚无记载。只有张村铜器社的那架老鼓的鼓圈上写着汝州东酸枣树张村。</p><p class="ql-block">张村的古与老,曾与张村籍汝州市政法委副书记张万杰同志合写过,这里不再重复。今天着重叙述一下,七十年代张村的风貌。</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张村开辟了多条田间道路,并在路两边栽上桐树和杨树,在村庄寨墙边的海壕里种植紫穗槐,簸箕柳,渠边路边种植垂柳。村庄西南边简直成了公园,游园。适逢大渠放水之时,似乎成了水乡。陌生人到张村,无不啧啧称赞。</p><p class="ql-block">那时张村的北山黄草岭,也是一片碧绿,在汝河南岸的三山寨就能看到张村的林海,可惜八十年代中期疏于管理,毁于一旦。</p><p class="ql-block">说起这些成就,忘不了张村植绿的领头人,他就是张留甲同志,当年他任支部委员,主抓林业工作,倾心植绿,带领林业队,吃住在荒山野岭,苦战多年,挖雨淋坑,筑水平梯田,让张村的荒山披上了绿装。黄草岭成了花果山,牛头沟栽植桃树,建成大队桃园。四旁植树,名列全公社48个大队之首,公社动员其他大队到张村参观学习。纸坊公社当年绘制的彩色地图(地形图)上,张村黄草岭,水沟北山绘制一片绿色,其他大队的山则绘制的岩石色。</p><p class="ql-block">现在张老先生己作古多年,很多后生也不知其人,张村昔日的绿色盛装也被许多老年人忘掉。但当年的植绿运动,带来的经济效益,曾经给张村集体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八十年初期,大队用伐木款购置东方红75型拖拉机一台,盐城产35型运输拖拉机一台,红卫一12型手扶拖拉机一台及其他物品。也许此文会勾起6o岁以上老人的回忆。张村曾经的绿化大会战,理应浓墨重彩地在张村村志上记上一笔!以示对当年张村植绿人的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