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眼下已是隆冬,随着冷空气的日渐得势,各地气温开始进入螺旋下降的通道,保障群众正常取暖、安全过冬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邢郭镇却发生了一件非夷所思的事情,硬生生把自己送上了各大网络平台的热搜榜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月5日,网传当地多名工作人员前往一村民家中,将其购买不久的一吨多煤球认定为劣质散煤,不由分说予以“清空”。突如其来的遭遇让两位老人站在自家院中一时竟不知所措。和天气相比,这种“冷”其实显得更为“寒”意逼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华商报大风新闻网报道,邢郭镇当天回应称,石家庄市禁止燃烧劣质散煤已经很多年,“之前(有)政策缓冲期,村民家有劣质散煤,都可以置换成清洁煤,如今政策窗口期已经过去了。”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村民家如果确实有散煤,他们按政策规定就应该收没,“如果有谁家没收没,告诉我们,我们会上门收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应该说这个回应很及时,解释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实施检查的初衷,原本是想在舆论暴发的初期平息网民的疑虑和不满,不料却引起了更大的反弹。“劣质煤球被没收了,这两位老人的取暖问题怎么解决?”这个最牵动人心的问题自始至终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舆情再次升级自然也就在所难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当初工作人员能用获得许可的优质煤以等价置换的方式来处理这起事件,恐怕不仅不会引起网民非议,兴许还能收获不少点赞。退一步讲,即便事前考虑不周,事后如能及时送点“温暖”,舆情也不至一边倒地予以谴责。可惜这些假设都没有出现,当地只是一味地替自己辩解、开脱,缺少了点“人情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进行大气污染治理十分必要,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禁止燃烧劣质散煤和禁止焚烧秸秆一样,需要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群众的认知水平和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而不是搞简单的一刀切。如果强行推进,原有的问题非但得不到解决,还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陷入走不出的死循环。同时,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发展不足的事实无法回避,成为制约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瓶颈。倘若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紧盯着田间和灶头不放,就有点本末倒置,而其副作用其实已经显现。有消息称,多地发生因禁烧秸秆而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多发的现象。因此,环保专家和科研人员需要加紧工作,找到大气污染的真正源头和主要成因,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以便做到靶向发力、精准施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河北的这起事件本身,似乎还有一些疑问需要得到澄清和解答:既然当地早已有了不让燃烧劣质散煤的政策,那为什么不在管理上下功夫,规范市场准入,却在出了问题后让普通消费者来埋单?难道不应该追究售卖劣质散煤的市场主体的责任吗?被没收的所谓劣质散煤最后去了哪里?这些问题回答起来并不难,不应该无解,更不应该回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说的是两种际遇下世俗的行为准则,更广义地理解,有批评人类劣根性的意味在其中。即使做不到雪中送炭,但也绝不能雪上加霜。不管是“以人为本”,还是“以人民为中心”,都是宗旨观念和人民情怀的体现。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这些理念就能通过一件件行政、司法和社会管理的具体实践变成生动鲜活的现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蹊跷的是,据光明网报道,(南)邢郭镇人民政府12月6日发布情况通报却称:工作人员“叮嘱村干部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尽快将储存的散煤替换为清洁型煤取暖。现场并未收缴该户的散煤。”群众的散煤到底有没有被没收,这可千万别成为一桩说不清、道不明的“罗生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