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5日,广州市33中学建校67周年校庆,也是33中老三届毕业离校上山下乡55周年。</p> <p class="ql-block">广州市33中是1956年创办的,是不完全的中学,长期以来只有初中。</p> <p class="ql-block">1960年5月18日《羊城晚报》报道:《市33中试行九年新制初获成绩》。1959年下半年,广州市33中校长罗文运,进行教育改革,在朱光市长支持下,将33中、19中、龙溪南首约小学三校合并为广州市实验学校,从小学、初中、高中学制从12年缩短为9年新制。</p><p class="ql-block">转实验学校时,小学低年级的在33中校园上课,高年级的仍在龙溪南首约小学上课,但原来一年级的,仍是一年级,原来二年级的仍是二年级。</p><p class="ql-block">到1961年,三校分立,19中为广州市实验学校(今南武),罗文运任校长。33中、龙溪南首约小学各自复名。黄耀强任33中校长,幸松筠任龙溪南首约小学校长。</p><p class="ql-block">在三校分立时,原在33中上课的低年级,小部分到19中(实验学校),大部分返回龙溪南首约小学;19中的一部分初中班级来33中就读。而任课老师,基本上跟随班级。所以33中不少老师,就是这样从19中过来的。</p><p class="ql-block">回到龙溪南首约小学读书的学生,小学毕业后,大多又考入33中。所以33中老三届,不少是当年33中的小学生。对33中感情深厚。</p> <p class="ql-block">罗文运校长在1945年参加革命,建国后在教育战线工作,曾被评为省市和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1960年出席全国群英会。</p><p class="ql-block">1984年33中成立第一届校友会,罗文运校长被聘请为名誉会长。</p> <p class="ql-block">33中的校园,只有两座三层的教学楼,以及一些低矮的房屋,如体育室、音乐室、学生团队室、卫生室、图书馆、教工宿舍等。两座教学楼之间是操作。校园之小,被戏称为“白鸽笼”。</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南楼、跃进楼和操场,对老三届同学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由于文革特殊时期,学校停课,老三届滞留在学校,对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在校厨房门前的榕树,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绿叶常青。</p> <p class="ql-block">1964年,有关部门将学校旁边的一块烂地拔给33中作小操场,全校学生都去工业大道41中附近的小山岗采运黄泥回来平整场地。由于校园与小操场中间被龙华里隔开,只能通过座落在龙华里25号的教工宿舍(后发还给业主)进出。直到21世纪初,才将校园与小操场之间的几栋房屋征拆。使校园与小操场连接一起。</p> <p class="ql-block">1968年10月,三届学生一起毕业离校,领到一纸《毕业证书》,没有毕业典礼,没有毕业合照。</p><p class="ql-block">不少同学自发在校园留影,表达对学校的留恋。</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三届1966年换发的《学生证》。</p> <p class="ql-block">老三届各班级没有毕业留影,这两张是在校园内老三届同学人数最多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老三届同学经常翻开在33中读书时的老照片,回顾学生时代。</p><p class="ql-block">1965年清明期间,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黄惠芳老师,带领初一级的少先队员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扫墓。并参观烈士陵园内的广州革命历史博物馆,各班在博物馆门前留影。</p><p class="ql-block">一些班级旧地重游。</p> <p class="ql-block">33中建校67周年了,校园面貌涣然一新。</p><p class="ql-block">从历年校门的变化,可以看到校园逐步升级改造。</p> <p class="ql-block">每年校庆,老三届同学都踊跃回校欢聚。</p><p class="ql-block">这是老三届同学保留的校庆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三年疫情,大多数校友只能在云上庆祝校庆。而今年,校友们可以回校欢庆。</p> <p class="ql-block">11月5日这天,风和日丽,一大早,校友们就兴高采烈回到33中。</p> <p class="ql-block">校友会理事成员一早就集中在母校。</p> <p class="ql-block">校友们纷纷拍照打卡。</p> <p class="ql-block">历届校友济济一堂。</p> <p class="ql-block">校庆日各届学生欢聚在母校。</p> <p class="ql-block">老三届很多同学也一早回校。</p> <p class="ql-block">33中校庆67周年,适逢老三届毕业55周年。这是老三届同学签到处,参加校庆的老三届同学都得到《33中老三届毕业55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老三届55周年》纪念章也很受师生喜爱。</p> <p class="ql-block">上午9:00校庆开始。33中校长俞明,书记欧阳国亮,校友会会长范强,退休教师黄月麟先后发表讲话。</p> <p class="ql-block">学校领导,校友会理事向努力学习,取得各项优秀成绩的在校学生颁发奖学金。</p> <p class="ql-block">奖学金虽然不多,但体现了校友的爱心和学生的勤奋。</p> <p class="ql-block">这些奖学金,都是历届校友自愿捐助,设立各项学习竞赛奖,鼓励小师兄小师妹“惟志惟勤,笃学笃行”。</p> <p class="ql-block">校友热心捐款。</p> <p class="ql-block">校友向母校赠送纪念品。祝贺母校“广育英才”,愿母校发展日新月异,培养更多人才。</p> <p class="ql-block">1968年老三届毕业离校,至今已55周年。对初中生,他们在33中时间最长,师恩难忘,以当年学校的榕树为背景做出礼物,赠送母校。感恩母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p> <p class="ql-block">33中俞明校长和当年的老师,勉励老三届同学。</p> <p class="ql-block">在榕树下,在校学生表演了精彩的节目。</p> <p class="ql-block">老三届同学见到当年的老师,十分兴奋。</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也好久不见了,互相问候。</p> <p class="ql-block">见到老同学互相祝福。</p> <p class="ql-block">老三届有的班级,与其他学校的农友,返回55年前上山下乡的农村,他们在其他时间也相聚庆祝校庆。</p> <p class="ql-block">68届初一10班,他们与当年的班主任邓国英老师一起。</p> <p class="ql-block">67届初二1班。</p> <p class="ql-block">67届初二5班</p> <p class="ql-block">67届初二8班</p> <p class="ql-block">67届初二9班。</p> <p class="ql-block">66届初三1班与当年的黄惠芳、陈权威老师。</p> <p class="ql-block">黄惠芳老师与66届初三2班</p> <p class="ql-block">66届初三7班</p> <p class="ql-block">当年33中老三届有27个班级。</p><p class="ql-block">初三(66届)7个</p><p class="ql-block">初二(67届)10个</p><p class="ql-block">初一(68届)10个</p> <p class="ql-block">老三届同学以各种形式欢庆33中建校67周年。</p> <p class="ql-block">55年前在校门口留影的女生,校庆日旧地重照。</p> <p class="ql-block">老三届同学戴起了毕业55周年纪念章,往事浮沉。回想起55年前的事…</p> <p class="ql-block">1968年10月,33中老三届1400多毕业生,有不到20%的同学分配到广州74中读高中,其他80%约1200多人上山下乡。而读高中的同学,毕业后又有20%的人上山下乡。因此,老三届上山下乡是人数最多的。</p><p class="ql-block">老三届毕业55周年,也是上山下乡当知青55周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3中有三个知青点:</p><p class="ql-block">台山、高要、海南岛农场。以及投亲靠友到农村插社落户。</p><p class="ql-block">去台山和高要是插社,去海南岛万宁县是国营新中农场、东和农场。</p><p class="ql-block">当时68届初一毕业班不少同学只有16、17岁。</p> <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年代就已经提出来了,到60年代中期出现了小高潮。那时候号召中学生树立“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就是一颗红心向党,先站出来让祖国挑选,即参加考试,考上高一级学校就继续读书,若考不上就到农村去干革命。</p><p class="ql-block">上图是33中65届毕业生,落考的同学,到花县果肥农场当知青。</p> <p class="ql-block">1968年老三届学生根本没有考试机会,是响应毛主席号召,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p> <p class="ql-block">1968年11月14日,33中老三届赴海南岛万宁县新中农场当知青的同学,在太古仓乘上红卫轮出发。之后每约二年才能回广州探望父母。</p> <p class="ql-block">去到海南岛,33中知青自己搭草房居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不少知青同学,开山爆石,开荒种橡胶树。誓把荒山变胶林。</p> <p class="ql-block">他们早已穿上破洞裤。</p><p class="ql-block">上图左起:张国权、苏纪开、王真如。</p><p class="ql-block">下图左起:王真如、张国权。</p> <p class="ql-block">割胶工是最辛苦的,他们凌晨3点就起床,因为3~6时这段时间,橡胶树的胶乳流动膨压最高,流动最快。他们将夜晚当白天,头戴胶灯,一手拿胶刀,一手提胶桶,三五成群走进漆黑的胶林…</p><p class="ql-block">这是33中部分知青割胶工。</p> <p class="ql-block">他们在自己的各个工作岗上,競競业业。</p> <p class="ql-block">1969年4月,海南岛国营农场改编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新中农场为二师七团。团级干部为现役军人。</p><p class="ql-block">老三届知青见到了当年进驻33中的罗品章参谋长。33中知青不少编入武装值班连,他们搞好日常生产外,还进行军事训练,晚上值班巡逻。</p> <p class="ql-block">55年后武装值班连战士回顾当年。</p> <p class="ql-block">在工余时间,33中老三届知青苦中作乐。</p> <p class="ql-block">他们都是33中老三届知青。</p> <p class="ql-block">在每年的11月14日,33中老三届赴海南当知青的同学,集中或分散纪念。这是当年加朝十队的同学。</p><p class="ql-block">左起:邓敬文、苏纪开、邹国培、张国权、肖爱珍、王真如、胡百放、严旭荣。</p> <p class="ql-block">33中赴海南的老三届知青,没有辜负母校的培养,没有辜负老师的教育。回城后,他们勤奋好学,弥补誓去的青春。他们成长为对祖国、对人民有用之才。其中几位成为厅级干部。</p> <p class="ql-block">2021年新中农场的知青编辑了《风门岭上新中情》和知青画册,记叙了当年33中与市实、5中、26中、侨补中学等知青在新中农场的纪实。并在2021年33中校庆日将书刊和画册赠送母校。</p> <p class="ql-block">33中建校67周年,老三届毕业55周年,老三届同学,每个人都步入古稀之年。母校也变美、变强。那里,有老三届同学童年的记忆,那里,有老三届同学宣誓入团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愿母校发展日新月异,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