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雁无声

高山流水觅青萍

<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父亲的回忆录,记录了父亲平凡的一生。父亲退休之后,与诗书结了缘,闲暇之际把自己的生平写成文字,苦难的童年、求学的少年时代、青春的军旅生涯……字里行间透露出父亲那饱满的激情及对祖国和生活的无比热爱。</p><p class="ql-block"> 正是经历过苦难的童年,父亲更加珍惜来自不易的新生活,从小立志报效祖国,父亲为这志愿奋斗了终身。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职业,本着一颗朴实的心,尽职尽责,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尤其让人钦佩的是父亲从北京第一坦克学校的一名教官,转业后几经碾转,成为瑞昌乡村码头中学的一名教师。身份发生巨变,父亲也能坦然面对。他在码头中学的创建和执教工作中,勤勤恳恳,激情满怀。经过二十七年默默耕耘,他留下了无数个与学生们的美好故事。每当说起校园生活及他的学生们,他总会如数家珍,兴高彩烈和满脸幸福。</p><p class="ql-block"> 回忆录集结成书,是父亲晚年最想完成的一件事,可惜天不假年,文章没有完结,就溘然长逝。作为他长子的我,只能代父续笔了。虽然文字朴素无华,但为完成父亲遗愿的心是真挚的。</p><p class="ql-block"> 感谢师哥、师姐和同学好友在我整理、撰写父亲回忆录时的热心协助和大力支持,感谢他们挥毫、写下的纪念文章。这些文章,让父亲的形象更具体、更丰富!</p><p class="ql-block"> 我的 父亲就象岁月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就象山林寂静深夜中的一只萤火,就象越过长空的那一只飞雁…… </p><p class="ql-block"> 高 健</p> <p class="ql-block">目 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苦难童年</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读书少年</p><p class="ql-block">第三章 军旅青春</p><p class="ql-block">第四章 转业瑞昌</p><p class="ql-block">第五章 教师生涯</p><p class="ql-block">第六章 退休生活</p><p class="ql-block">附记</p> <p class="ql-block">第 一 章 苦难童年</p><p class="ql-block">词曰:</p><p class="ql-block">本是欢声稚子</p><p class="ql-block">却生苦难时期</p><p class="ql-block">躲藏战乱肚空饥</p><p class="ql-block">但盼和平盛世</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16日,我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二陈集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而我的童年又正值战乱时期。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日本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当时铜山县遇难的民众高达二千多人。娘抱着我,随着难民到处躲藏,吃白芋,喝野菜汤,苦熬度日。屋漏又逢连夜雨,真是祸不单行。我3岁那年,又因高烧,引发癫痫。那时缺医少药,多亏村里的陈营甫郎中,给我扎银针,服草药,缠延很久才得以治愈。</p><p class="ql-block"> 1941年父亲为躲避鬼子抓夫,躲到徐州一家麻袋行当伙计。娘便带着我逃到安徵储兰区林庄外婆家。那里是苏湖革命老区一一新四军驻地。日子虽然艰辛,但总算安稳了一段时间。在那儿,我混熟了几个玩伴(胖胖、程方、狗娃、铁蛋),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听外婆的歌谣。这给我苦难的童年增添了几许乐趣。</p><p class="ql-block"> 其中记忆最深的是这二件事:</p><p class="ql-block">一是我救起落水的胖胖。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救自己的玩伴,一点也没有顾及危险,结果自己也被水呛得个半死。所幸大家都安好、无事。</p><p class="ql-block">二是外婆唱的民谣:</p><p class="ql-block">水乡什么多?</p><p class="ql-block">鹅多。</p><p class="ql-block">白鹅,花鹅爱唱歌,</p><p class="ql-block">曲颈,展翅多快活。</p><p class="ql-block">水乡什么多?</p><p class="ql-block">鱼多。</p><p class="ql-block">鱼儿戏水荡清波,</p><p class="ql-block">游来浮去多欢乐。</p><p class="ql-block">水乡什么多?</p><p class="ql-block">莲藕多,</p><p class="ql-block">红白荷花开满河,</p><p class="ql-block">莲藕清脆甜心窝。</p><p class="ql-block">水乡什么多?</p><p class="ql-block">竹楼多,</p><p class="ql-block">楼外翠竹满山坡,</p><p class="ql-block">家家欢唱幸福歌。</p><p class="ql-block">外婆那慈祥的面容,一直记忆在我心里。</p><p class="ql-block"> 1942年秋,外婆送我到林官庄学堂启蒙。学会了不少字。1943年,父亲在徐州南关开了个柴草行,接着便把我和娘接到了徐州。我们住在袁桥北,支河沿东岸的一个大杂院里。同年秋天,娘送我到徐州市南关袁桥小学上一年级。那时的我,胆大顽皮,又对城里的什么都感到新奇。记得,我常常一放学就去黄河沿听评书,直到痴迷的程度。“三侠五义”、“武松打虎”,很多的段子都能背下来。这样放学回家也就越来越晚了。上课也心不在焉,做作业,也只是马虎了事,结果考试得了个老头扛大刀,劣等。这可把娘气坏了,平日舍不得打我的她,很很地揍了我一顿。此后,我一怕挨揍,二不想惹娘生气,上课便认真起来,放学及时回家,也不在外面淘了。不久学习有了很大长进,成了优等生。娘高兴地包饺子奖励我。</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大家欢呼胜利,都以为这之后就可以过上太平的日子了。但国共两党最终谈判破裂,1946年7月国民党派军队进攻解放区,内战爆发。此间,徐州还突发水灾,家居倒塌,仅有的家当也被水淹,冲走。无奈在大井沿南边,东借西凑,盖两间草屋栖身。当时生活十分艰难,家里再也没钱供我读书,我只好缀学。</p><p class="ql-block"> 我虽年小,但也想做点事,补贴家用。于是,在请求父亲同意后,去卖香烟。每天,我早出晚归,吆喝叫卖,第一个月竟挣了16元钱,真出乎我的意外,我高兴的跳了起来。那天,父亲上街买了一斤猪肉,娘开心的包了饺子。我半年没见荤腥,饱吃一顿,真解馋!</p><p class="ql-block"> 袁桥支河来往运货的帆船很多,我常去那儿叫卖香烟。我人小、机灵、嘴甜,叫这个大叔;叫那个大爷。有位船老板见我人小,心生怜悯,叫我在他船上卖,他自己还买了一条烟。不到几天,我就挣了12元,也算生意红火啦。后来有一天,忽然雷电交加,暴风骤雨,倾盆而下。待我跑回家,全身都湿透了。虽然娘给我喝了姜茶汤,还让我洗了热水澡,晚上我还是发起了高烧,父亲赶紧送我去了医院。结果医生说我得了伤寒,还贫血,我只好住院治疗。折腾了好多日,捡回了一条命。此后,父母说什么也不让我去卖香烟了,让我在家复习功课,再难也要让我复学。</p><p class="ql-block"> 1948年12月1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徐州。全城居民,欢呼雀跃,庆祝解放。几经磨难,我复学后,就更加刻苦地学习。</p><p class="ql-block"> 1951年我在徐州市袁桥中心小学毕业,考取了徐州市一中。能考取徐州市一中,在我当时的小村庄,乃至乡里也是头一个,大家都很高兴。可是我爹犯起愁来,没钱供我上学。所有的亲戚,家境也差不多。陈村长知道此事后,上报给乡政府。赵乡长说:“现在解放了,国家正需要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年人才。帮助孩子们,求学、上进是应该的。我给开个证明,说明情况,学校可以免学杂费,发助学金的。”我当时真的好开心啊!就怕读不了书。真是感谢解放了,人民政府为人民。才能让我顺利地继续上学。</p> <p class="ql-block">第 二 章 读书少年</p><p class="ql-block">词曰:</p><p class="ql-block">寒雨一滴彻骨</p><p class="ql-block">梅花几朵流香</p><p class="ql-block">读书哪管月挂窗</p><p class="ql-block">渴望知识增长</p><p class="ql-block"> 徐州一中,座落在庆云桥西南角,夹河街北端。有东西对称的二幢教学楼。北面是清洁的四合院,那是教师的办公室和校务处。院内有许多花坛,开满了紫薇花和牡丹花,清香扑鼻。出四合院往北走,下坡有一条小溪,清澈透底。溪上有一座石桥。走过桥后,西北角有座小山,郁郁葱葱,长满了松柏树。山下有正规宽阔的体育运动场。篮球、排球、足球场,功能齐全。学校环境优美、雅致。能在这么好的学校学习,我真是幸运、幸福!</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师们待我们都很好。最记忆深刻的是我班主任、教语文的孙老师。他大高个,国字脸,戴一付镜片厚厚的眼镜,常穿一身青布长衫,说话声音洪亮,语气又和蔼可亲,脸常带着微笑。我的名字还是他改的呢。我原名洪雨,他帮我改为洪禹。</p><p class="ql-block"> 孙老师笑着对我说:“雨改禹,音同意不同。禹,大禹治水,为国益民。也希望你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报效国家,为民服务”。孙老师知识渊博,上课也很风趣。他给我们讲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讲对联故事“双手推开窗前月”……,他总是右手拿一支粉笔,边讲边比划着应景的动作,讲的栩栩如生。我被他讲的课深深地吸引,听得如痴如醉。从此,更让我爱上了国文,爱上了读书。我对知识的渴望,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p><p class="ql-block">学校的生活很规律:严肃、紧张、生动、活泼。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p><p class="ql-block"> 1953年10月9日,我们迎来了徐州一中体育运动会。那天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我的心情既兴奋又好奇。我是第一次参加校运动会。我参加了100米和跳高两个项目。上午100米跑时,我感觉我象只鹿,跑得飞快,真的第一个冲向了终点。啊!第一名。我的班主任嘉奖我一个大苹果。下午跳高比赛更扣人心弦。我和另一班的大有同学都同时跳过了1.32米。当横竿升到1.35米、1.38米,我都免跳(我机灵的打起心里战),他在1.38米时二次才顺利跳过。升至1.40米,裁判说:“第三次不能免跳,必须要跳!”。我加速助跑,用力蹬地,挺身跃起,压低头,抬高臀部,滚过杆,一次成功。大有同学三次失败,我又勇夺冠军!班主任孙老师说:“洪禹,你这个体育委员当的好!”听到老师的夸奖,我心里美嗞嗞的。</p><p class="ql-block"> 娘为了能补贴家用,也能更好的照顾我,经人介绍,到徐州市政府大院姜部长家做保姆。这样,我就不用每周走一百多里路,回家拿干粮了。星期天,我吃完早饭,就去市政府大院看娘。帮她打水,打扫卫生。中午就在姜部长家吃饭。姜部长人很和蔼,让我和娘一起上桌吃饭。看我很腼腆,就挟起一块红烧肉给我,说:“别见生,小孩子,长身体,多吃点”。后来,去多了,人就熟悉起来。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听他讲打鬼子,杀敌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心潮澎湃,心神向往。</p><p class="ql-block"> 白马过隙,时光荏苒。1954年6月中旬,经过三天紧张而严肃的考试,我们初中毕业了。</p><p class="ql-block"> 我有幸考取了徐州一中(高中)。得知消息的那天,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心想努力没有白费,爹娘知道肯定高兴。我约了几个同窗好友树新、忠德、铁汉,一起去游云龙山。虽然在徐州市里上学,几年了还没有时间去呢,今天得好好玩玩。</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云龙山北大门上山,石径阶梯,两旁松柏翠绿,清风送爽。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爬过二百三十多个阶梯,来到放鹤亭。放眼眺望,山峦起伏,云彩飘飘,徐州景色尽收眼底。东有狮子山,西有玉泉山,北有九里山,南有凤凰山。俯看高楼交错,瓦房密集。更有美丽的云龙湖,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象铺满了的碎银,又象揉皱了的绿缎。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大家情不自禁的欢呼“好美呀!”</p><p class="ql-block">我们向东走下十几个阶梯,来到青石铺地的兴化寺,寺内有座大佛殿,门前有两棵百年松树,苍劲虬龙;殿前有一对石雕的大乌龟(现在才知道那是名为霸下的神兽)。殿内有大石佛像,他耳大如箥,手大似磨,胳膊上刻有千姿百态的童男、童女,蔚为壮观。听解说员讲“石佛为半身坐像,高约十公尺余,系北魏晚期就山崖巨石雕凿而成,当时仅造佛头,明代建文四年(1402),依山崖建大殿,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复凿佛身,今存大殿乃明代所重建。后檐墙高尺许,仅用三砖,故有‘三砖殿覆三丈佛’之说。”多少能工巧匠,为徐州这座古城,留下宝贵的文物建筑,让人叹为观止。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夕阳西下,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等待第二天的毕业典礼。</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天气依然晴朗,蓝天白云。大家坐在教室里,课桌摆在南北两边,桌上撒满糖果、瓜子;还摆放了水果,啊!我们也阔绰了一回。</p><p class="ql-block"> 毕业典礼先由校长讲话,再由班主任颁发毕业证书。那时的毕业证书象一张金色的奖状,盖有校长的印章。接下来,就是茶话会。同学们用日记本互写赠言和通信地址,以便以后联系。那天,真是说不完的体己话,道不完的同学情。</p><p class="ql-block"> 茶话会一结束,我就迫不及待地去见娘,把毕业证书给她看,并告诉她,我考上了高中。她摸了又摸那金灿色的证书,然后搂着我说:“娘没白疼你!吃多少苦都值!”脸上挂着喜泣的泪花。</p><p class="ql-block"> 事隔一周,学校通知,沈阳炮校来徐州我校招初中毕业生。我高兴极了。一是受姜部长多年讲的战斗故事地激励,二是如能选上,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真是两全齐美!于是我第一个报名,接着体检,等候通知。谁知过去了三天,音信全无,我再也坐不住了,从家里赶一大早,跑到学校招生办询问。负责招生的徐科长对我说:“你学习成绩很好,体检也合格,可是你是独生子,我们不能接收。上级有文件规定。”我心急火燎的说:“解放战争没有独生子女参军吗?”徐科长说:“现在情况不同了,国家照顾独生子女,在家照顾父母。上级有规定,我也没办法。”我说:“保卫祖国,人人有责。上军校和上高中不一样吗?不是择优录取吗?不公平、不合理!”徐科长说:“你缠着我,也没用”。我离开招生办,心里很郁闷。我想了很长时间,一个故事的画面提醒了我。我飞快地跑进教室,找了一张纸,咬破食指,写上“自愿参军,保卫祖国!”八个大字,再送到招生办徐科长的面前。他看着血书,又上下打量着我,停了好一会儿说:“你这个倔牛娃!如果你爹娘能签个字,同意你去,我就收下你。”我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连声说:“谢谢您,谢谢您。”我拉着徐科长的衣袖,央求他:“明天能不能去我家,见我父母一面?”徐科长说:“你这个小鬼头,真拿你没办法。好,好,好,明天一定去。”</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在村头望了又望,心里忐忑不安,生怕徐科长不来。大概日上三竿,一辆军用吉普车开来了。我高兴地说:“徐科长,您好!总算把你盼来了。”徐科长走进我家,询问我父亲:“你就一个娃,你舍得他上军校当兵?”父亲说:“洪禹这小子,是个倔驴,再说保家卫国,也是好事!到了部队,你们好好管教他。”父亲签了字,按了手印。我当兵这事,就这么成了,我心里乐开了花。</p> <p class="ql-block">第 三 章 军旅青春</p><p class="ql-block">词曰:</p><p class="ql-block">晓战但随阵鼓</p><p class="ql-block">宵眠一抱金鞍</p><p class="ql-block">雄风铁甲滚滚燃</p><p class="ql-block">一洒青春血汗</p><p class="ql-block"> 1954年7月,我终于如愿的穿起了军装,来到沈阳炮校学习了。军校的学习生活很紧张。早晨6点钟,“嘀嘀……嗒嘀”的起床号一响,我们就要迅速起床,穿好衣服,整理好军容和内务,快速跑到操场集合。全排5分钟就要集合完毕。晚半分钟,都要挨批评。第一个月的新兵训练是枯燥和严厉的。上午一小时的内务学习,接着都是步伐和队列练习。一个正步定型就要十多分钟。炎夏火热,汗流夹背,练得腿都打颤。我咬牙坚持着。心里想:是自己要来的,如被退回去,多丢人。晚上我在日记本里写上:“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的诗句,来激励自己。</p><p class="ql-block"> 新兵训练终于结束。“八一”建军节那天,和风拂面,暖阳高照。我们排着整齐的队列,迈着矫健的步伐,来到军校大礼堂进行新学员宣誓。大礼堂灯火辉煌,庄严肃穆。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画像,两边竖立着国旗和党旗。校长廖运周少将和政委李友三少将坐在主席台上。政治部的徐科长主持会议并带领大家,举起右臂,握紧拳头宣誓:“我自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遵守国法、军纪,严守国家军事机密,不怕苦,不怕死,保卫祖国,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最后廖校长勉力大家,要学习真本领,做一个有知识的新时代军人。那晚,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的军人。</p><p class="ql-block"> 10月,秋高气爽,靶场上红旗招展,我们迎来了第一次越障碍实弹演习。随着教员的哨子一响,我们迅速地跑了起来,过独木桥,穿铁丝网,跳越3米壕沟,翻过2米高的木板墙,匍匐前进10米,开始打靶。我心一慌,三发子弹,二发脱靶,心里有些懊恼。教员在讲评时说:“在战场上,你不消灭敌人,敌人就打死你,只有消灭敌人,才能保存自己。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实弹射击时,心要静,精神要集中,枪柄顶紧肩窝,三点一线,瞄准靶心,憋着气,慢击发,这样才能打中目标。”教员的一席话,让我受益非浅。之后,每天休息的时候,我都会徒手练习射击要领。下午课外活动,我和战友们去操场,练习单、双杠、吊环;做俯卧撑,增强臂力。苦练了一个多月,我第二次射击打靶,步枪200米和手枪20米射击成绩良好,受到了教员的表扬。为形象的记忆射击要领,我写了一首打油诗:</p><p class="ql-block">歌声嘹亮军号响,全副武装进靶场。</p><p class="ql-block">准备射击号旗扬,迅速卧倒稳托枪。</p><p class="ql-block">三点成一线,瞄准靶中央,</p><p class="ql-block">憋住气,慢击发,叭叭叭,</p><p class="ql-block">敌人的脑瓜开了花。</p><p class="ql-block"> 1954年冬,沈阳一场暴风雪,恣意飘下,满山遍野,白茫茫的一遍。气温突然降到零下25度,军营、寝室内有煤炉、暖气包,室温在10度左右。室外,滴水成冰,冰冻尺把厚,西北风呼啸,寒气逼人。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我们照常训练。推炮向前,拉炮向后,用铁镐刨冰雪块,平整炮位。按教练员指示的目标,转动方向盘,装好标尺,瞄准目标,压炮闩,放!练习射击。训练结束后,我们人人冻得鼻青脸肿,手指麻木得无知觉。这种情况,不能就去烤火,只能互相用雪搓揉脸和手,喝开水。待缓过后,有知觉了,才能去烤火暖身。特别难受的是夜间1~2点,2~3点这两班护校站岗,虽然只有一个小时,但是人很困乏。后半夜温度更低,周围漆黑,寂静。这样的军校生活,很能磨练人的意志。想想抗美援朝的“冰雕连”真的是让人敬佩!他们都是英雄,是我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1955年7月,我国颁布《兵役法》,部队实行军衔制,部队换了新装。“八一”建军节,我们学员连队参加了炮兵阅兵式。我们头戴大盖帽,身穿新军装,背挎武装带,腰别“五四”式手枪,足蹬新皮鞋,队列整齐,威武雄壮。我们个个精神抖擞,迎着朝阳,歌声嘹亮地走进阅兵广场。阅兵台中央悬挂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画像。两旁竖立着党旗和军旗,依挨着的是五颜六色的彩旗,迎风招展。廖校长和李政委身着将军服,站在阅兵台上。8点正时,阅兵开始。作训处徐处长宣布:“升国旗,奏国歌。”护旗队,手擎“国旗”,随着军乐,踢着正步,通过阅兵台。然后在升旗台,把五星红旗缓缓的升起,升定的国旗迎风招展,高高飘扬。接着是我们学员连方阵,通过阅兵台。“向右看!”,“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p><p class="ql-block"> 重头戏的炮车大队方阵进入阅兵台。两门炮车并列行驰,炮径高昂,行驶缓慢,整齐。有山炮、榴弹炮、防坦克炮、高射炮……,挂红披绿,蔚为壮观,气势如虹。廖校长阅兵后,大声讲:“国家要富强,必须有强大的国防武装力量,你们是我军新一代有文化、懂军事的生力军!你们一定要勤学苦练,不辜负党和国家赋予你们的重任,为实现我军现代化而奋斗”。我们听后,热血沸腾。“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歌声在场地上空,久久回荡。</p><p class="ql-block"> 1956年9月,经过两年认真的学习和刻苦的训练,我们迎来了毕业考试。考试科目分为:内务条例、队列、战术(连排)、枪炮射击、地形测绘、无线电通讯、马术、汽车驾驶八门。经过考试,我成绩优秀,荣获优秀学员的光荣称号。在毕业典礼上,廖校长亲自给我们颁发了奖状。廖校长说:“学员们,我代表校党委,向大家祝贺。你们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毕业了!即将分配到全国各部队。你们是我军有文化、懂军事的新一代军人,大有作为。希望你们能为我军加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取得新成绩。”随着毕业,我们连的同志被分配到全国各地的部队。我因为成绩优秀被选送到北京装甲兵第一坦克学校。我的指导员对我说:“洪禹,要把握机遇,去北京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希望你戒骄戒躁,好好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我答道:“谢谢指导员的关心和鼓励。我一定好好干!”。</p><p class="ql-block"> 1956年10月8日,我和其他连选送的几位同志,从沈阳乘火车去北京,告别了可爱的炮校,奔向新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1956年10月中旬,来到北京海淀区装甲兵司令部报到。暂在干休所住着等候安排。休息的那两天无事,我游览了天安门、王府井大街、西效动物园、颐和园,登上了八大岭长城。北京,市区景色怡人;长城雄伟辽阔,不愧是历史名都。第三天,我被安排到北京第一坦克学校训练部射击系任教员。57年初,又被学校选送到槐树岭射击教员集训班进修学习半年,再返回原学校工作。那时候,我21岁,风华正茂,身体好,劲头足。讲课认真,态度和谦。来我们学校进修的学员,都是各部队的先进军人,有许多是经过解放战争的老同志,有的还是战斗英雄。我在教学讲课时,特别注意言语、语气,很尊重他们。我也赢得了他们的好评。</p> <p class="ql-block">  1957年11月8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上午8点钟,安主任对我们讲,今天国防部彭部长要来我校视察,大家做好准备。我听后又惊又喜。惊的是听人说彭部长很严肃,怕没做好,受批评;喜的是能见到这位“横刀跃马的彭大将军”是多么幸运的事。这天上午9点半,我带领一营三连的学员在操练以枪代炮的射击练习。许校长陪同彭部长向我们这走来。我整理好军容,向前行军礼。“报告首长。学员们正在进行以枪代炮,电动对活动靶牌射击的训练”。彭部长问:“怎样以枪代炮射击呢?”我解释说:“把枪固定在射击台上,学员通过瞄准镜,瞄准目标,打开电钮,电动车就会自动遥摆,快速对活动目标射击。熟练了,就能在实战中节省许多炮弹。”彭部长欣慰高兴地说:“年轻人,有闯劲。这个办法好!可以推广学习。你们一定要扎实练好杀敌本领,保家卫国。”我们同声响亮的回答:“是!练好杀敌本领,保家卫国。”接着彭部长和许校长去观看坦克表演。坦克越过断墙、壕沟,爬山坡60度急停车。大家鼓掌叫好。彭部长上前询问到:“你是哪年参军的?”驾驶员郭技师回答:“我是53年入伍的。”“小伙子,入伍4年,就把坦克开得这么好,真不简喽!”、“很好!很好!大家要都这样,认真学习,刻苦操练,我军就离现代化不远了。”说完爽朗地大笑起来。真没想到彭部长是这么的平易近人。</p> <p class="ql-block">  1958年2月,为响应毛主席“向文化革命进军”的号召,国防部长彭老总命令全军(陸、海、空)部队向文化进军。于是部队的扫盲班、初中速成班的文化教育活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我从坦克教练团一连一排,调到团政治处任文化教员,主抓全团的文化教育工作。全团共有三个坦克连,一个汽车连,一个坦克修理连。各连选一位初中毕业的战士当教员。全团文化教育这副担子很重,我怕挑不起。政治处韩主任鼓励我放开手脚大胆干,并派梅助理协助我。在领导的鼓励下,我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和梅助理一起,整天忙里忙外。我们不但要负责团机关干部学习班的教学,还要负责检查考核各连干部战士的学习情况。我们制定了每月抽检一次,半年出试卷考核的制度。这些工作很繁杂,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细心的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59年年终全军装甲兵文化考核中,我们坦克教练团成绩优秀,受到装甲兵司令部政治部的表彰。我也被评为装甲兵优秀文化教员。拿到奖状的那一刻,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p> <p class="ql-block">  1959年,我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处于非常困难时期,党中央,军委发出大力开展生产自救的号召。我们坦克学校在12月派出一个小分队,去内蒙古打黄羊(野羊)。我随小分队在商都镶黄旗黑沙头一带捕猎。我们住在兽医嘎切尔的蒙古包里。嘎切尔的叔叔是生产队长,有许多事要他指导,同志们称呼他达拉嘎(汉语干部的意思)。我们和嘎切尔一家相处和睦,象家人一样亲切。</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黄羊肥密,夜里开车去,开灯突然一照,黄羊还在打怔,我们就一阵排枪,一打6、7只。我们很高兴。过上一周,就能送上一车回我校,给战友们改善伙食。</p><p class="ql-block"> 在这期间,我们随队医生老白救治了很多牧民,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毛主席派来的好大夫!”。</p><p class="ql-block"> 草原的冬天格外寒冷。有一天,天降大雪,温度降到零下30度。随队医生白海成和炊事员刘胖胖两位同志在蒙古包里忙着做晚饭。打羊队的同志已出发捕猎去了。达拉嘎坐在炉旁一边向炉里添牛屎粑,一边和老白聊天。忽然门外传来马嘶声,接着只听高声问:“白大夫在家吗?”“在”老白应道。只见嘎切尔推门进来,来不及抖落皮袍上的雪,满额汗珠焦急地对老白说:“西营子,有家军属的小孩病得很重,请你去看看好吗?”“好”老白应道。并急忙穿好皮大衣,背着药箱,出了蒙古包。达拉嘎一听生产队有人病了,早在外牵着两匹马等候,老白看着这高头大马怔了一下,(因为他只骑过毛驴),想着生病的孩子,毅然地上了马,跟着嘎切尔和达拉嘎直奔西营子。到了西营子,嘎切尔急忙拉老白到病人住的蒙古包前。一边推门进去,一边喊“塔吉卓玛,解放军大夫来给你弟弟治病了。”全家人听说来了解放军大夫,喜出望外,把老白拥到孩子的床前。老白急忙查看,只见那男孩混身滚烫、嘴唇发紫、双目紧闭、呼吸困难、咳嗽、抽搐,性命危险。老白赶紧给他,先注射一针鲁米钠,接着再掐他的人中、虎口穴进行急救。过了一会儿,孩子抽搐停止,也有了反应。老白带上听诊器给他作了进一步检查,判定是肺炎。又给孩子做了皮试并注射了一针退烧针。等皮试反应正常,又注射了青酶素。接着,老白拿出一些阿司匹林和鲁米钠的药物给孩子妈妈,告诉用法,想请嘎切尔翻译。谁知卓玛听到后说:“知道了。”老白很惊喜她懂汉语,才样交流就更方便了。老白告诉她,她的弟弟的病,我们会治好他。卓玛听后和他家人说了几句,大家都松了口气,安下心来。卓玛急忙给老白和嘎切尔,达拉嘎到上奶茶,又搬出一些奶皮子、奶酒、牛肉干,热情地招待他们。一直坐在蒙古包角落里流泪的老奶奶,也连声说“梭,依得,依得。汉语快坐下。”老白本来不习惯吃这些东西,但看到他们这么热情,也硬着头皮喝了一碗奶茶,吃了一点奶皮子,牛肉干。接着老白又到小孩床前守护。直到第二天早,男孩醒来了。体温下降了。老白又做了详细检查,觉得没有大碍,嘱咐卓玛按时给弟弟服药,并多喂白开水喝。这才放心回去。</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和嘎切尔聊天,才知道卓玛在包头读书,她会汉语,她弟弟叫泽日图。老白回来后立即向带队的程指导员作了汇报。程指导员说:“老白,你做得对!我们一定要把孩子治疗好。这几天,我们这辆打羊车由你优先使用”。</p><p class="ql-block"> 经过老白几天细心治疗,泽日图的病好了。卓玛代表她全家感谢老白的救命之恩,牵着二只羊和拿着一些钱,让老白收下。老白一边推辞一边解释地说:“我们是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勤务员。替乡亲们治病,是应该的,哪能要钱呢?你们收起来吧。”拉达嘎在旁也帮忙说:“白大夫是毛主席派来的,不会要我们钱的。”泽日图的奶奶、父母都感激地流下眼泪。卓玛说:“共产党,毛主席对我们牧民比菩萨都好,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毛主席的恩情。”此后,老白又在黑沙头和陶格图庙一带治好了十多个牧民病人。从此,毛主席派来的好大夫的消息在这广阔的草原上传播开来。</p><p class="ql-block"> 我写下这篇纪实文章,后来刋载在1960年北京坦克学校建校十年征文集里。题目就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大夫》。</p> <p class="ql-block">  1961年,国民经济更加困难。我们坦克学校派后勤部王部长,率领勤务连去天津红河捕鱼。我也随行协助王部长工作。我和王部长来到红河水电站咨询鱼讯情况。水电站管理员老胡接待了我们。老胡,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国字脸,浓眉大眼,肩宽体壮。说话一口天津味。王部长从口袋里拿出一包恒大牌香烟给老胡。老胡说:“好烟,谢谢。”部长说:“不用客气。”我向老胡介绍说:“这是我们坦克学校的王部长,我们来天津捕鱼。来了四五天,连一个鱼影都没看到,急死人喽。”老胡说:“今天红河里鱼也很少,不好打捞。我们水电站水库有大鱼。水深,不知你们能捞上来不?”,“行,我们明天来试试试看,碰碰运气”我高兴地答道。 </p><p class="ql-block"> 翌日上午,我们迎着朝阳,装上四套潜水衣,带着8名水性好的战士乘车来到水电站。4月初,天气还是倒春寒,北方还是有些寒冷。4名战士,脱掉棉衣,喝了几口老白干,暖身。穿好潜水衣。噗通一声跳进水库,潜入水下。不多会儿,小钢和传喜两位战士浮了上来,一个捏头,一个抱着鱼身,把一条大青鱼丢上岸来,活蹦乱跳,足有十七八斤重。我们急忙按住它。王部长叫他俩快上岸,脱掉潜水衣,冷风吹得他俩直打牙骨,混身打颤。他俩赶紧用毛巾擦干身子,穿好棉衣,再喝上几口老白干,暖身休息。就这样轮换下水,经过一个小时,8个战士都有了收获,我们共捕获5条大青鱼,约百斤重。王部长喜出望外。对我说:“高助理,拿酒来,我和老胡好好喝几杯。”我取来一瓶老白干,他俩对饮起来,并欢快地聊着天。我安排车装好鱼,速送北京坦校后勤处,让战友们打打牙祭。</p><p class="ql-block"> 王部长得知老胡家有5口人,生活也紧吧吧的。告别的时候,叫我安排,送给他20斤大米,20个鸡蛋,两瓶老白干酒。</p><p class="ql-block"> 5月初,我校打鱼队南下渤海湾昌黎县红旗公社捕鱼。我们和公社党委协商好,四、六分成。公社负责鱼船和梢公技术指导。我们借了一间屋做办公室。在海岸沙滩上搭好帐篷给捕鱼队的士兵居住。次日,我们坐在沙滩上,请公社安排的大梢公给战士介绍本地情况。大梢公,姓赵,是山东人,年近半百,大高个,长脸,络腮胡,脸呈古铜色,身着铁灰色短衫,透着一身强健的肌肉,人很精神。他向我们介绍说:“这里,每天一小潮,三天一大潮。小潮可出海打鱼。大潮在家修补鱼网,做家务事。大海脾气暴燥,反复无常。大潮来时,呼啸如雷,海浪翻起几米高,涨水很快,快得象电闪一般,一下就淹没了沙滩,好吓人喽!潮水退起来也较快,退潮后,海岸沙滩上可以捡到海星,乌鱼,螃蟹,海蚌,海螺”。我听后,觉得这里渔民的日子,虽然艰苦,也别有一番风味。</p><p class="ql-block"> 笫三天准备好,大梢公就带领我们出海打鱼了。那天,天气晴朗,太阳光照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粼粼发光。没风浪时,鱼会一群群从北向南游来。有的游得飞快,窜出水面;有的在船边喳喳的叫;有的像一面大镜子;有的一米多长,千奇百怪。大梢公教我们认识了很多种海鱼。到了傍晚,我们收获颇丰,打上来两大筐鱼。有黄花鱼、有带鱼;还有海星、海蜇、螃蟹;还有十几对大海虾。大梢公拿起一只,撕掉头,递给我说:“尝尝。很营养。”我学着他的样子,把生虾放入嘴里,嗯!真的很鲜美。</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那儿呆了两个多月。为我校运送了大量的鱼货,缓解了校内的食物紧张的压力。我常站在海边,散步、思索。心想:如果大海没有暴脾气,该多好啊!鱼民就可过起舒心的日子。我把这段生活的感慨写了首打油诗:</p><p class="ql-block">沙滩当床手当枕,星月作灯天作帐。</p><p class="ql-block">大海波涛千层浪,战士捕鱼歌声扬。</p><p class="ql-block">早望日出景色美,晚看星月照海床。</p><p class="ql-block">野炊露饮心里暖,軍民同舟度年荒。</p><p class="ql-block"> 1962年9月,在娘的催促下,回家省亲。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的妻子,经过交谈和一年来的书信往来,我们情投意合,在双方家长的同意下,于63年国庆节结婚。新婚不久,正赶上我校发出建设革命老区的号召。很多干部转业了。我也是其中一员。原想回徐州铜山,好照顾父母,能妻子相会。但为了响应号召,和许多热血的同志一道,转业到南方江西。开始了我建设地方的工作生涯。</p> <p class="ql-block">第 四 章 转业瑞昌</p><p class="ql-block">词曰:</p><p class="ql-block">海燕飞空志远</p><p class="ql-block">山丘见壑梦中</p><p class="ql-block">多情谁笑步履匆</p><p class="ql-block">无改初心行动</p><p class="ql-block"> 1963年11月20日,我转业到江西瑞昌。刚到县人事局报到,就被借调到九江市社教组搞全市的社教活动。我和老范,小宋同组,负责修水、武宁、瑞昌一线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宋去修水的大坪公社搞社会调查,遇到一户姓冷的人家。老伯60多岁,矮小的个子,硬朗的腰板,黑里透红的脸清癯瘦削、饱经风霜、刻满皱纹,两只眼睛虽小,但很有神,说活声音也很响亮。通过交谈,他说他曾是放蜂人,现在屋头还养了一箱蜂。他还总结了一个养蜂顺口溜 : </p><p class="ql-block">夏天不可整日晒,冬天不可无太阳。</p><p class="ql-block">背靠后山门开阔,不使冷风吹巢门。</p><p class="ql-block">不见赘脾不添脾,不见王台不分蜂。</p><p class="ql-block">老旧巢脾时常换,换下旧脾勿乱扔。</p><p class="ql-block">调换巢脾只能靠,不能插在脾中间。</p><p class="ql-block">防病防虫防偷蜂,分蜂适宜养蜂旺。</p><p class="ql-block">他说:“养蜂人,追花逐蜜,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养蜂人自己心里最清楚!”老人很健谈,不觉已是日正当午了。老人起身,说:“同志,我为你准备,请你喝茶。”我说:“不用,我喝了茶。”旁边的小宋拉住我,悄声地说:“喝茶就是吃饭。”我差点闹了个笑话,这在偏远山区,那是要挨饿的呀。随后,我们吃完饭,留下一斤粮票和一元钱。又到其他地方做调研去了。</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社教工作三个多月,日记写了三大本,也熟悉了不少当地的人情地貌。真的是处处有课堂,人人皆学问。让我这北方汉子受益非浅。</p><p class="ql-block"> 1964年3月社教工作结束,我回到瑞昌,被分配到县食品公司工作。11月29日,拿着调令的妻子,抱着几个月大的女儿,和娘一起来到了瑞昌,走到我的面前。我高兴得把她们拥在一起。妻子的到来,让我感动。妻子本是在徐州市第二纺织厂工作。为了我,辞别了自己的双亲和熟悉的城市,不远千里,调动到瑞昌县红旗粮站工作。至此,我终于有了温馨的家!这一年春节,一家人过得温暖而和美!</p><p class="ql-block"> 我在公司主要负责门市部销售,繁杂而琐碎。这样一干3年多。有一次,赶早去门市部检查售卖情况,走到那卖肉摊位时,柜台前站着一些排队买肉的人,在悄悄议论什么?随着进柜台正准备问卖肉的老雷,突然发现柜台下有两个菜篮子,篮子里都装着很好的一块肉。我轻声问卖肉的老雷,“这是怎么回事?”老雷吱吱唔唔低声说:“这是留给几个关系户的。”我一听,很气愤地大声说:“拿出来!按排队的顺序和平常原则售卖。”老雷只得拿出来,卖给排队的大家。大家鼓掌叫好。那时食物贫乏,买肉和豆腐都要凭票。肉票每个月只一次,也只有半斤肉。大家都想买好肉的心情,可想而知。我知道公平对大家是多么重要啊!</p><p class="ql-block"> 1966年9月,我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全家都很高兴。常言道:子女双全,福禄双至。这是个幸福的事。这也冲淡了我对这两年来时局的忧虑。接下来的大半年,我也没上什么班,基本上是开会和在家相交织着。娘和妻子看到一些人被游街、批斗,很担心我也被整、被打。还好,一切有惊无险,我安然无恙。</p><p class="ql-block"> 1967年5月,我随五七大军下放劳动。我被分配在朱湖大队。初见到朱湖,我还感到有些亲切,想起了儿童时代,在外婆家的情景。妻子担心我,接着也随我下放朱湖。那天,我请人用船把一家老小接到我那。其实,我心里很是担忧妻子的。她是城里长大的,从没干过农活,更不用说是在摇橹的水乡生活了。我嘴里却笑着说:“一家人在一起,好!”好在,我以前在部队里,有过出海打鱼的经验,再加上搞社教那时候也和周边的乡亲打过交道,所以心里还是有点底的。只是苦了我的家人们。 </p><p class="ql-block"> 我们虽是带工资下放的,可当地物资匮乏,什么也买不着。无奈,只好把一岁多的儿子送回徐州市外婆家寄养。4岁的女儿,娘带着。我和妻子还得下地干活。每天干活回来,看到活泼可爱的女儿,是对我心灵上最大地慰藉。1969年3月,我的第三个孩子出生。是个女儿。她的来到,给我们家带来了春的气息。1969年5月,我从五七大军调入码头中学当教师。那一刻,我不知不觉得想起了我的孙老师。9月大女儿入学,在朱湖小学上一年级。她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湖畔杨柳、老牛、牧童、梁上燕子,雨中石板路,都是她的最爱。学习考试得双百。娘还帮助她捡猪、牛粪上交学校,也得了个前三名。学期结束,她被评为五好学生。1970年我的妻子也调到码头粮站工作。大女儿9月份转学,在码头小学上二年级。那时刻,娘的脸上也泛起了久违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第五章教书生涯</p><p class="ql-block">词曰:</p><p class="ql-block">斗转星移岁月</p><p class="ql-block">地天造化人家</p><p class="ql-block">一进杏坛放心花</p><p class="ql-block">哪管春冬秋夏</p><p class="ql-block"> 1969年,我从五七大军调入码头中学。当时的码头中学在“猴山宕”山脚下,在一泓天然龙泉清溪的下游处,背靠青山,风景怡人。有教室5间,学生寝室8间,教师小住房10间。两个大厨房,用于大锅蒸笼蒸饭。这是当时较好的学习环境了。因为我是从部队转业,且体育很好,学校就安排我当体育老师,负责学校的体育教学和军事训练。</p><p class="ql-block"> 野营训练、集合行军及拉练是上级要求学校训练的内容。国家因珍宝岛同苏联的战争,时刻准备防止苏修的突袭,全民备战,全民皆兵,随时准备上前线打仗。“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按照上级要求,学校师生也同全国人民一样,要挖防空洞。我指导师生3、4人为一小组,共挖共用一个属于自己的防空洞(即敌机空袭时躲避之用)。那时真是风声鹤唳,一级战备呀!</p><p class="ql-block"> 为了检验师生应对空袭及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和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我校开展了在不定期、不定时的情况下,拉响警报的检测预演防空活动。在规定五分钟时间内,全校所有人员必须要进入防空洞,以保证全员生命安全。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演练,师生正在上课,我按照学校安排,突然拉响了防空警报“滴滴滴......呜呜呜”(模仿飞机来轰炸的声音)。这时,所有的讲课老师,立刻停止授课,打开前、后门,和班长一道组织同学们撤向防空洞。同时大声地呼喊:“同学们赶紧跑,空袭来了,进防空洞”。原来是说好了的,自己跑到并进入自己小组挖的防空洞躲藏的。可是那天,有少数同学在慌乱中找不到自己的防空洞,跑进别人的防空洞中。5分钟后,我和两个学生督查员,开始检查人员进防空洞情况。看见李广西同学一个人背对着,偎缩在洞口。我说:“李广西,你怎么搞的?”他委曲地望着我。经过了解,他那个小组挖的防空洞已多躲进3个女同学。李广西同学,当时比较瘦弱,也很斯文。加之学校的男、女生在当时,封建意识还蛮严重,基本上不说话,怕和女同学挤在一起。我说:“有什么比得了你的性命重要?小封建!”说完,我疼爱地摸了摸他的头。最后,我也批评了那三个女生,临阵慌乱,跑错了防空洞,弄得别人进不了自己的防空洞。</p><p class="ql-block"> 通过几次的防空演练,我校人员基本上能按照要求进入防空洞。在上级的防空安全检查中,得到了好评。</p><p class="ql-block"> 我在“猴山宕”呆了不久,码头中学被国家“三线”建设指挥部征收,建办“六二一四厂”。学校只好重新选址。1970年,经过反复论证,最后选定位于黄岭坡西处靠北岭的猪家垄,重建码头中学。1970年底至春节前,学校动员学生利用周末和假期开始从原学校搬迁教具等物件到黄岭。我自荐地负责了这次行动。我把一百五十名同学,按部队行军建制,分为连、排、班。分配相应的任务。每级组织都有相应的老师或班干部负责。在我的统一指挥和师生的配合下,开始搬迁。搬运队伍,虽绵延一两里路,但很有秩序。一眼望去,象蜿蜒的长龙,浩浩荡荡,颇为壮观……。</p><p class="ql-block"> 搬迁到码头学校的师生一边借民居上课,一边参与学校建没。因为当时码头公社资金不足,事发也较突然,一时也难筹措齐,建校的资金缺口较大。</p><p class="ql-block">到达黄岭,第一件事就是要解决师生吃水的问题。按照校址的规划布局,我和独立排的同学们日夜奋战,终于打成建好了两囗水井,基本解决了师生的吃水问题。</p><p class="ql-block"> “有困难,创造条件也要上。”是当时苦干的口号。我和72、73届的师生们及独立排(学时改制时71、72届合并班)的25名同学一起,半天上课,半天劳动。为了抢工期,有时晚上都得到工地上装砖卸瓦,时常睡在黄岭坡上一处房屋的楼板上。虽然建校艰苦异常,但同学们没有人叫一声苦,我带领同学们念《愚公移山》、念《海燕》,相互鼓励,热情高涨。</p><p class="ql-block"> 1971年底,码头学校基本按规划建成。学校坐北朝南,随山坡自下而上,呈上升梯式。我们戏称“步步高!”第一排是教室,分东西两处,中间是一条大道,左右都是五间,每边面积近1千多平米,教室的西边挖有两口水井和师生食堂,东边教室还建盖有公共通用厕所和操场。操场设有篮球场,跳高、跳远的沙坑及单双杠场地。第二排是学生寝室共18间,东边是女生宿舍8间,挨路边第一间的是校会议室。西边是男生宿舍10间。第三排是教师宿舍,也分左右各10间。东边最右边的第一间为图书室。师生们搬进了新居,个个兴高彩烈,兴奋异常。随着,我校招收了新一届学生。当时的学习内容除文化知识学习,还要学工、学农、学军。我和同学们一起生活学习,相处十分融洽。</p><p class="ql-block"> 记得高中班金文雄同学,喜欢写点小东西。学校广播站,每天都要广播同学们写得好的文章。我就鼓励他,多写、多投稿。也时常指点他一下:怎样写消息、通讯和人物特写。他悟性好,人更勤奋!经过一段时间地写作,越写越好,不仅为班里写稿,还为学校写稿,后来竟成为码头公社广播站的特约通讯员。几年后,他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后来,在一次学生聚会见面时,他还感激地说:“多亏了高老师你当年的鼓励!”</p><p class="ql-block"> 记得初中班里董企萍同学,做人朴实,学习成绩较好。当时因他的父亲当年在黄埔军校读过书,文革期间被打成反革命,成了“黑五类”子女。她初中毕业后因为这,不能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当时很是崩溃和绝望。我耐心地劝说她不要气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几次去她所在的梁公村,找梁书记沟通,说这女孩,懂事、朴实,学习成绩也不错,不能上高中,真是可惜了。后来,梁书记被打动,出据了证明,才得以上高中。上学的那天,企萍同学还特意给我带来她家里腌的萝卜酸菜,让我尝尝!我笑着对她说:“天气晴朗了!”。</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我校女子篮球队曾水仙同学,她个子不高,身形瘦长,但极灵巧,打篮球很有天分且能吃苦。当时还在高一读书。我每次训练完球队,还加练她,跑动接球投篮,进50个球,才停止。经过刻苦练习,她的投篮命中率,大大提高,同时更增强了她的自信心。在1975年全县中学生女子篮球赛中,不负众望,只见她突破、上篮、投篮,样样出色,为夺得第三名的好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 我校师生在校长陈子达的带领下,除上课外,还是加强了建校活动。陆续在学校大门田垄里大路东西两旁,各挖出一口约5亩的水塘。栽种了莲藕,夏天一到,映眼荷叶碧绿,微风荡来,扑鼻清香。在校园的对面小山丘边,师生还挖出了一口30余亩的大水塘,成为了师生们洗盥和劳动基地的取水之源。为迎接第二年的瑞昌县全县中学田径运动会在我校召开,年底还平整、开挖了在教师宿舍后面的山顶,平整成体育场。体育场由我设计并负责施工。当时高、初中4个班的同学参与了劳动。辛劳的汗水,换来了劳动的成果。共平整土方1020个立方,建成拥有4条跑道和直道100米的300米环形标准场地,这在当时的农村中学,还是比较先进的。我为建这运动场,也尽心竭力,一个月末回码头家里。日夜画图修改,计算跑道前伸数,合理设置跳远沙坑、跳高和投掷场地。待建成使用时,我整整瘦了十斤。</p><p class="ql-block"> 通过几届师生的共同努力,校园环境,越来越好,让夕日荒芜的黄土高坡,变成了一座培养德、智、体、美人才的朝气蓬勃的校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黄岭的这么多年,我回家的次数较少。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1970年夏天,儿子也从徐州接回了码头。1971年3月,第4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儿。1973年,第5个孩子也出生了,是个男孩。至此,我们家是8口人的大家庭。1973年9月,大儿子也入学,在码头小学上一年级了。</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是个独子,娘总是叫我多生几个,加上我和妻子还想生个男孩,在哪个年代,多子多福的言论很盛行。这样以来,家里的事情多了很多,经济也窘迫起来。这就苦了娘和妻子。我娘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很多,替我承担了很多的责任和义务。深受全家人的爱戴。她洗衣、买菜,做饭。还时不时的做些粮站的家属工,补贴家用。在娘的感染下,我那刚上初一,十一二岁的大女儿,暑期也跟着奶奶补起了麻袋,做起了零工。想想,也让人心酸。我的妻子不但白天上班,晚上还要辅导孩子的作业。为一家人的衣,食,住,医等费用,精打细算,妥善按排。</p> <p class="ql-block">  1976年初,我被派往码头,筹建新的码头中学。新的码头中学选址在东山头东面,下周村旁。占地约15亩。建校工作是个繁杂的事,从采购,到施工,事无巨细,我都要亲自参与。记得,有一个树贩子找到我,说送几棵树给我,要我把学校这单生意给他做,被我严辞拒绝。</p><p class="ql-block"> 为了节约资金,买到便宜一点的树木,我几下洪一、肇陈,他们那儿是在瑞昌中片的最里头,树木繁盛,开伐的少,树都较大一棵。当时山里面的人也很实诚,价格也比外面便宜,我最终和他们签订下购买协议。那段时间,开路条、运树木,我忙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建成了二幢两层的机瓦楼房。进大门分列东西两旁,西边一幢是教室和教师的办公的教学楼,东边一幢是老师和学生的住宿楼。二间大食堂紧挨着住宿楼,老师们可在食堂用歺,同学们可在大蒸笼蒸饭。食堂外有一个装有5个自来水龙头的池子的空地,供师生洗盥和淘米用。南面是一片空地,那里建了个厕所。中间是一个不标准的约200米的环型跑道。这就是我们码头的高中学校。77年秋季开学,复校的班级只有文,理科两个班。我任文科班主任。当时,同学们看到这样一边在建,一边就读的简陋中学,心里有些黯淡。我鼓励他们说:“你们现在好多了。前几年在黄岭时,你们的师兄师姐们半天上课,半天劳动,硬是把校园建成现在的荷田碧碧,荷香扑鼻的校园。世界最伟大的精神就是创造精神,我们要做码头中学的第一代创造者。你们不但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还要担当起建设、美化校园的重任。”说完,我殷切地看着大家。我看到很多同学,眼里有了光。</p><p class="ql-block"> 我在文科班任班主任,同时兼任政治和体育老师。政治课虽然在初中和沈阳炮校学习过,但现在也忘了个七七八八,再加上现在的学习内容,也不完全一样,我是赶鸭子上架呀。我想:可不能误人子弟啊!我日夜钻研课本教材,看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加以思考,肚子里的“货”慢慢多了起来。政治课是有些枯燥的,怎样讲才能提起同学们的兴趣呢?我想起了我的孙老师,想起了在坦克学校做教员的一些方法。那就是尽量多地采用鲜活的事例,用口语话做讲解,有一些还可以编成顺口溜。“剩余价值想仔细,劳动产生是真谛……”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起来,对!就这么干。我用于课堂,还真起到很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我带的文科班,我采取的是半军事化管理的。早晨不管是住读还是走读的同学,都要求夏、秋季5点半;冬、春季6点半到校,集中跑步。跑步路程为学校到江边的来回。我同他们一起跑,边跑边喊口号,以激励他们。这个活动一直保留下来,作为我带班的标志性活动。那时,是没有现成的试卷的!我们教师不但要出试卷,还要刻钢板,手印试卷。两年下来,也不知刻坏了多少支刻笔。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79年高考,我校政治考试名列全县前列。这,让我很心慰。我校共考取大中专院校36人,在全县乡镇中学中名列前茅。师生欢心鼓舞,信心百倍。</p><p class="ql-block"> 码头中学又相继建起了4幢大楼,一幢是紧挨着教学楼的教师宿舍楼。(后卖给了7105油库。),两幢是在南边空地上建起的左,右两幢教学楼,还有一幢是靠东边的教师宿舍楼。同时还建有了一个篮球场,环型跑道也铺上了煤渣。在1981年,算是基本完工了。我校除高中4个班,又招收了4个初中班(初三)。</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真快。我的孩子们都在慢慢长大。大女儿考上江西水利学校,在南昌读书。大儿子读初三,二女儿读初一。两个小的也上小学啦。我们住的家,也由粮站搬到码中教师新宿舍。一切都向好发展。只是娘的身体大不如前了,83年春的一天早晨,不幸中风,瘫痪在床。我的大儿子,忙着抓药、煎药;二女儿喂药、擦身;小女儿也时常帮姐姐煮饭、洗碗。孩子们对奶奶感情很深,也极孝敬。娘缠延的治疗了半年,扎了银针,吃了无数的中、西药,也不见好,于83年6月去世。我们全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我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在她生前买个黑白电视机,让她听戏、看戏。这,是她近几年一直唸叨的事。大女儿正值毕业考试,我没有告诉她。她后来怪我,说是她一生的遗憾。只要她回徐州,她就会去奶奶坟前祭奠。</p><p class="ql-block"> 我校体育活动开展的也比较好,学生们生龙活虎,极具青春气息。每年都要成立校篮球队,我亲自担任教练。篮球队特别好的一届,是我大儿子当队长的那届,他们人高马大,身体素质好,人人也喜爱运动,在码头公社都小有名气。因码头境内有比较多的厂矿,公社的交流活动也多。当时体育活动的交流,就是篮球友谊赛。只要公社有体育交流活动,就点名叫我们学校代表参加。记得有一次,那是83年10月的一天,我带领校篮球队代表码头公社在码头文化站,与江泥代表队交流。突然,浓烟,火光从码头电影院方向传来,有些人高喊“失火了,失火了,快救火。”我立刻叫同学们去找水桶担水,吩咐完毕后,我快速地跑到救火现场。 </p><p class="ql-block"> 当时现场十分混乱,有车辆要进出,有人员在乱跑。救火车也被堵在路上。我急忙站在一个高处,吹起了哨子,指挥分流人员、车辆,过了一会儿,大家也从惊慌中镇定下来,秩序也恢复了正常,救火车得以进入火场,进行灭火。经过大家的尽力施救,很快熄灭了大火。</p><p class="ql-block"> 1984年我做高二文科班班主任,临近元旦时,同学们在班长曹国敏的带动下,想办元旦文艺晚会。当时,遭到一些家长和某些老师的反对,因为这一年要高考,生怕学生们分了心。三林同学找到我,让我劝下他妈妈,别反对他参加晚会。三林同学的妈妈是我的同事,三林又和我儿子是“哥儿们”,平常总是去我家,所以和我熟悉,不生分。我当时也有些犹豫,怕弄不好,大家都有意见。最后,我觉得高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可疏不可堵,还是顶着压力,同意了学生们的要求。不过,我告戒他们学习不可放松,只能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排练。</p><p class="ql-block"> 元旦晚会那天,学生们兴奋异常。把他们精心准备的节目,呈现给大家。班长国敏同学担任主持,文涛同学激情地朗诵了王蒙的《青春之歌》,“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们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感染了许多人;三林和孝友同学表演武术,打了一套当地的“三门桩”;淑珍同学跳起了一段“红子娘子军”;王菲同学献上了一首“春天的故事”;泽柱同学唱上了“梦驼铃”……,精彩的节目,一个接一个,赢来了大家雷鸣般的掌声。最后同学们都高喊:“高老师,来一个,高老师,来一个。”我接到邀请,也情不自禁地跳起了新疆舞和“鸭子步”,还打了一套“水浒拳”,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和喝彩。接着晚会在《难忘今宵》的合唱中拉下帷幕。经过这件事,我觉得师生思想应该经常沟通和交流,才样才能相处地更融洽。我们班经历这件事后,更有凝聚力了,同学们相互帮助,学习也更加勤奋,刻苦了。</p><p class="ql-block"> 1983年,我的大女儿,毕业分配在南昌工作。1984年二女儿也考取了技校,去了德兴读书。我的大儿子1985年高考失利,因为英语太差。他酷爱体育,我85年下学期送他去对岸武穴一中补习,准备高考体育。在当时,武穴一中,有少儿体育训练班,有专业科班出身的体育教练,能够较系统的教习体育技能。大儿子,一直没有离开过家,有抵触情绪。央求他妈妈向我求情,不要让他去陌生的武穴。我对大儿子管教一直是严厉的,我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个儿子也是挨揍最多的人。我说:“没有条件可讲,就是要去。”他没有办法,只能乖乖地去了武穴。经过刻苦训练,第二年他考取了九江师专体育系。通知来的那天,正好有只喜鹊在我住的院外飞鸣,由此,我画了一幅喜鹊报春图。</p><p class="ql-block"> 弹指一挥间,平淡无奇的教学生涯已过了27年。期间,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看到他们成长、成才,甚为心慰。我的孩子们也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1996年10月,我退休了。2000年,买断工作的小儿子随我和老伴一起,回归故里,在徐州泉山区定居,我过起了闲遐的退休生活。我把我的一生经历,总结为一首打油诗:</p><p class="ql-block">年少报国志意坚,举笔投戎写新篇。</p><p class="ql-block">英姿飒爽开铁甲,固守边疆保家园。</p><p class="ql-block">京转瑞昌欣结缘,兴致勃勃做教员。</p><p class="ql-block">爱生如子严教诲,喜看桃李笑春天。</p><p class="ql-block">人生历程坎坷多,含笑品尝苦和甜。</p><p class="ql-block">中华乾坤容吾静,健康平安度晚年。</p> <p class="ql-block">第六章退休生活</p><p class="ql-block">词曰:</p><p class="ql-block">绿酒清茶尤爱</p><p class="ql-block">红花碧草也夸</p><p class="ql-block">小诗小画乐心花</p><p class="ql-block">自顾自写自话</p><p class="ql-block"> 1996年10月,我退休了。2000年回归故里徐州。我过起了悠闲自乐的退休生话。写有打油诗百余首,画美术画三十多幅。每天行走二千米,过得充实且快乐。其间,孩子们每年都会回来探望我和妻子;我也抽空回了瑞昌几次,每次,都是师生相聚情意深浓,让我兴奋不已。(附选我的诗作和画作如下)</p> <p class="ql-block">  我和妻子回徐州定居后,孩子们时常回家探望我们。</p> <p class="ql-block">  我退休在徐州定居后,每隔几年都要回到瑞昌,见见我的同事和亲爱的学生们。</p> <p class="ql-block">情聚大江南</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师生聚会上,我动情地说:“我们就象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并肩作战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样的感情怎能不留恋,怎么能不珍惜!…我们的友谊要延续下去,包括你们这一代之间,延续下去。我体会到:真挚的友谊,它比鲜花还要鲜艳!如果没有珍惜友谊,我大胆地说一句,等于世界上没有阳光!失去阳光,万物就不能生长…所以说我再次希望同学们,你们之间要相互团结、友爱和体谅,珍惜这份真挚的友谊 —— 友谊万岁!”。聚会后,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的八十大寿,我大儿子策划邀请了我的学生,他的“哥儿们”。学生们放下手头上事,从四面八方,赶到我生日的那一天,聚集到徐州给我祝寿。我万分惊喜,说:“这是我晚年最快乐的事!”。</p> <p class="ql-block"> 附 记</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在他最后的日子,在疫情恣意的时候,冥冥之中,回到他亲思念想的同事和学生们中间。来到那个尽倾心血叫码头的小镇。在他回到码头的第三天早晨,新年才刚刚开始,正是梅花绽放的时候。2023年元月2号,他含笑离世。 这暗合了父亲的企盼,让我相信了神灵及轮回。父亲的一生,是乐观的一生;是积极向上的一生;是豁达的一生。 </p><p class="ql-block"> 【忆故人】天籁音冷 </p><p class="ql-block">黄叶随风,落满襟。瞧冷月,寒孤岭。碑前谁为唱阳关,相见花中镜。何奈声声啼血,梦幽幽,泪逢朦影。高山流水,秋月春花,天籁音冷。</p><p class="ql-block"> 高健于2023年12月记</p><p class="ql-block"> 附后的文章为我和家人们及父亲的学生们所撰写的纪念文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读懂父亲</p><p class="ql-block"> 一一周萍</p><p class="ql-block"> 试想一下:从中国一线城市直接下放到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十八线县城,心中的落差该是怎样形容?何况是首都北京!我的父亲18岁从老家江苏徐州参军,在沈阳炮兵学校学习2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第一坦克学校任教官,在此工作7年。1963年国庆,响应党的号召建设革命老区,从北京直接转业到江西赣北的一个小县城瑞昌,然后再碾转到瑞昌码头,最后像钉子一样深深扎进码头中学,父亲在码头中学执教27年,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为瑞昌乡城教育事业奉献 了毕生精力。 </p><p class="ql-block"> 夜深人静,读完父亲的回忆录,回想着父亲音容笑貌,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不是停留在空中的口号及墙上的标语,我的父亲用他的一生践行着这句话,践行着自己当初参军时的誓言。我的父亲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批有文化的现代军人,他和他的战友们就象一颗颗种子,播撤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在那里生根发芽,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已的满腔热血报效祖国,无怨无悔!我的父亲就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是清贫的,并没有什么资产留给子女。他手中并非没有过权力,在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粮食、猪肉、豆腐都是定量供应的。身为食品公司站长,不曾为自家和朋友谋过任何福利;在担任码头中学基建负责人时,一心为公,不贪占公家一毫一利。听母亲时常讲起,那时家中八个人吃饭,仅靠父亲母亲微薄工资养活,常常月末无钱买粮,靠母亲向单位赊借粮食来度日。父亲讲:不管日子怎么难,咱们穷,也得有志气。父亲啊,你是用言行教育我们:穷且志坚,不坠青云之志。</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位思想单纯、乐观向上的人,他最喜欢的,就是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每年除夕,我们家都有一道靓丽的风景——家庭春节联欢晚会,家里每人都必须表演节目,至少一个,多多益善。当然表演最多的还是父亲自已,他最擅长的苏联民歌《莫斯科效外的晚上》、《喀秋莎》、《一朵玫瑰花》等至今在我耳旁响起……</p><p class="ql-block"> 今年年初,可恨的新冠夺走父亲的生命,回想起父亲,我想把唐朝虞世南的诗《蝉》送给父亲,并撰此文作为父亲去世周年的祭礼:</p><p class="ql-block"> 垂緌饮清露,</p><p class="ql-block"> 流响出疏桐。</p><p class="ql-block"> 居高声自远,</p><p class="ql-block"> 非是藉秋风。</p> <p class="ql-block"> 记我的恩师高洪禹老师</p><p class="ql-block"> 一一 金文熊(72级)</p><p class="ql-block"> 高洪禹老师是我的中学老师。他曾是一名军人,有山东口音,走起路来脚底下生风,大步流星地特别有派。记得有一天上午,学校操场上一群学生围着学校的单杠、双杠练习场,观看一位军人模样的人表演单杠、双杠技巧,现场不时传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位穿着退了色的军装的表演者就是我们学校新来的体育老师——高洪禹。</p><p class="ql-block"> 一、高老师教我写广播稿</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当时很年轻,精力充沛,乐观向上,非常有人格魅力,很受学生欢迎。他先是我们的体育老师,后来担任了我们班的班主任。从这时开始,我和高老师接触越来越多,开始感受到他严厉的军人作风。</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写作,语文成绩也不错!高老师就让我当上了班里的通讯员,负责写稿子,给学校广播站投稿。记得有一次学校接到上级的任务,要去抢修一段塌方的公路,当时天还下着雨,几百名师生高举着红旗,挥舞着铁锹和锄头,争分夺秒地抢修道路。这时高老师把我叫过去说:你看到了吧!劳动场面多么热烈!你现在就写一篇广播稿,给现场指挥部广播站投稿,给大家鼓鼓劲!我当时很犯难,不知道怎么写。高老师就手把手地教我写。很快一篇反映师生冒雨奋力抢修道路的广播稿就写好了。我马上送到工地广播站,不一会儿就播出了!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广播稿的内容连我都感动了!这是我写的吗?我向高老师投去了敬佩的眼神!在高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广播稿越写越好。后来我还成为了公社广播站的通讯员。恢复高考后,我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成为了一名广播电视工作者。高老师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二、一次特殊的“军事行动”</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我们除了学文,还要学工,学农,学军。学习打背包,进行军事训练,有时还要</p><p class="ql-block"> 进行军事演习。</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们正在熟睡中,突然军号响了,马上集合。高老师严肃地说:刚接到上级的命令,马上进山搜捕敌特。我们都信以为真了!这时高老师高声喊道:金文雄出列!现在派你去侦察敌情。你沿后山小路直奔山顶庙宇,注意隐蔽!我当时胆怯地说:就我一人去?对!就你一人去,有没有信心?高老师坚定地说!我说有是有,就是……高老师立即命令道:服从命令,马上出发!我硬着头皮胆战心惊地消失在黑夜中。当我沿着石板路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山上摸索前进时,突然一个黑影窜了出来,朝我大吼一声“举起手来”!我吓了一跳!刚要扑上去时,对方忍不住笑出声来了。原来是同学桂金祥,假扮特务埋伏在这里。虽然是一次演习,但是非常锻炼人。</p><p class="ql-block">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长途行军和军事演习,磨练了我的意志和胆识,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所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最能吃苦的一代,就是从小接受艰苦训练的结果。应该感谢我的恩师高老师,他把部队的战斗作风和训练方法带到学校,使我们既强壮了体魄又提高了心智,真是受益终身。</p><p class="ql-block"> 三、建校岁月</p><p class="ql-block"> 我是1966年从码头小学毕业考上码头中学的;初中毕业后学校就开始搬迁到黄岭。当时是自力更生,边建边学。条件十分艰苦!高老师带领我们挖水井,建校舍,经常利用课间操时间去工地搬砖,干活!</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年放暑假,学校组织我们高中的部分同学继续留校,在工地帮助运送建筑材料。高老师为了锻练我的组织能力和生活能力,任命我担任突击队队长;任命朱长林担任副队长。男生一个组,女生一个组,大家生活在一起,经费很少,钱不节约着花都撑不到月底。当时高老师教会我们许多野外生存的技能,自己做饭的技能,还教我们用黄豆发豆芽,这样即可节约生活成本,还能吃到新鲜的蔬菜。那个暑假虽然很辛苦但是也非常快乐!高老师的用心良苦让我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许多东西。今天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高老师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光辉形象一直铭刻在我的脑海中!去年是我们码头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班毕业五十年,大家相聚一堂。通过视频和远在山东老家的高老师“见了面”。高老师头发都白了!也苍老了许多。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他的一生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他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高老师的培育之恩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好在我们在各自的领域为母校争光,为老师争光,都取得了成功!可以告慰高老师伟大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的恩师一一高洪禹</p><p class="ql-block"> 一一董企萍(73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也有人说:"师恩如海,因为大海浩瀚,无法估量。我的恩师高洪禹对我的恩情比高山,比海深。让我没齿难忘,永世感恩!</p><p class="ql-block"> 1969年我考进了码头中学初中就读,高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也是我的体育老师,他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却又非常慈爱。早晨带我们跑步,锻炼体格,他上体育课就像是军训,别具一格,打背包规定5分钟时间,超过了就不合格。还带我们挖防空洞,时常进行军事演习,口哨一吹,大家都飞一般躲进了防空洞,有时候男女同学躲在一个防空洞,又不敢说话,十分尴尬。他常说行动就要军事化,在高老师的严而有度的教育下,我对体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篮球,我像个假小子,各项田径运动,我巾帼不让须眉。深得高老师的好评和大爱!</p><p class="ql-block"> 初中毕业后,要上高中了,可是我父亲因为当年在黄埔军校读书,文革期间被打成历史反革命,我这个“黑五类”的子女,不能进高中读书,在我最无助和绝望的时候,高老师想方设法,为我找当时梁公村的支部书记说情,让我进入了高中读书。</p><p class="ql-block"> 1972年也就是在读高二的时候,瑞昌县举办中学生秋季运动会,高老师带队,我和吴肇珍是田径运动员,在高老师的带领和鼓励下,我拿到了投铅球第一名的好成绩,没有辜负高老师的精心培育和厚望!</p><p class="ql-block">去年惊闻高老师去世噩耗时,我悲痛万分。学生时代是我人生跌宕起伏的一小段时光,给自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我的恩师一一高老师!您是我的引路人,您为我铺就了一条光明之路,让我有现在的无忧无虑的晚年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永远敬爱的高洪禹老师!愿你在另一个世界里安好无疾,健康、幸福永远,永远!</p> <p class="ql-block"> 恩师高洪禹先生</p><p class="ql-block"> 一一张绪平(77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忆拜在高洪禹先生的门下,是1977年的秋季。那是码头中学复校后的第一年。校址在码头镇东山头东面。此前,码头地区的学子上高中都要到南面的黄岭公社,单程十余里。我们作为码头中学复校后的高中首届生,心情很激动,也很自豪。我记得报名的那一天,心情是好的,但景致却不好。说是一所高级中学,却只有一栋两层的机砖瓦房,面对一座土丘。黄。土丘、操场、道路,都是满目的焦黄!</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班主任便是高洪禹老师。当时的老师多是从各村的戴帽初中教师中抽调上来,或由黄岭中学分流过来。朱仲英、王琪老师从黄岭中学来;江成礼、吴少芬老师从朱湖学校来;谈华柱、谈际怀老师从苏山学校来……只有高洪禹老师,我们不知道他的来龙。但是,他给我们初始的印象却是那样别具一格的深刻:高大挺拔的身材,质若钟罄的声音,激情澎湃的言行。那时候因为年少而不諳言词,今天回想起来,他就是一棵挺拔的白杨,清风拂过,哗啦啦,哗啦啦,襟怀坦荡,如火如荼。在第一次班会上,高老师看出了我们心底的黯淡。他用他洪亮的声音对我们说:一座小小的土堆算什么?我们可以把它搬走。宿舍我们可以盖,操场我们可以填……世上最伟大的精神就是创业精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就是要做码头中学的第一代创业者!高老师的一席话点燃了一颗颗少年的心。我们从此开启了码头中学的学子生涯。高老师教授的是政治课。当时的政治课除了时政以外,主要的就是《政治经济学》和一些哲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这批还没有走出“文革”阴影的少年来说,对“政治”这一学科普遍存在着本能的抵触。高老师总是耐心地劝导我们。他说,“政治”不是“阶级斗争”的代名词。“政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学中,他更是旁征博引,不遗余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授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垄断”“托拉斯”等专业词语。特别是在讲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时候,我从他激动的声调里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国家的希望、一个民族的希望,所有中国人的希望。我仿佛是置身学校北面的狮子山上,看见一轮太阳正从长江和赤湖的水面上冉冉升起。</p><p class="ql-block"> 作为高中一年级的班主任,高老师总是对我们的学习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冬天耽心我们冷,夏天耽心我们热。那时候,供电没有保障,晚自习都是就着一盏自制的墨水瓶煤油灯。小拇指往鼻孔里一掏便是一团墨黑。高老师告诉我们要多吃猪血。二年后,我们在高考中政治课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首届两个班一百余人,考取大中专院校36人,在全县乡镇中学中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 一个困难的时代,政府对学校的支持有限。勤工俭学是我们仅次于读书的重要任务。码头镇是一处临江口岸,工业产品的出口和生产生活资料的入口都在江岸边装卸。为了建设好自己的校园,我们每周都要去挑煤、挑砖,或者平整操场。作为班主任的高老师最擅长做学生们的鼓动工作。大家你追我赶,心里只有一个愿望,操场上要有篮球架,食堂里要有洗澡水。少年都有争强好胜的秉性,劳动的过程中常有互不服输的情况。你一担挑十口砖,我便挑十四口。高老师一旦看见哪个同学的担子太重,他便要黑着脸给予严厉的批评:要量力而行,小孩子要是闪了腰,一辈子就完了。遇到这种事,高老师当即就会接过担子来。高老师虽然不是校长,但是在他的心里却有一幅学校的远景蓝图。二年后,当我们离开学校的时候,学校不但有了食堂、宿舍、操场,还有了实验室和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从师一日,终身为父。这本是一个学生对先生应该永葆的节操与抱守,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师徒伦理。然而,于高老师而言,他毕生所恪守的却少有“父”的尊严,多是“父”的慈爱。白驹过隙,二年转瞬。弟子们的行囊里有的是理想抱负,却没有感恩与牵挂。倒是恩师的目光像蛛网一样越织越长,越织越密。学生们总是在他的“网中央”。记得1980年的秋天,我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几位恩师争相传阅,奔走相告。何止是学业的进步呢,婚姻、家庭、健康、工作,哪一样不在恩师的心头?</p><p class="ql-block"> 码头中学有一个良好的传统,十年一聚。那便是我们的节日。记得高老师从来就没有缺席,而且,每一次的聚会都是对我们的一次充电。高老师总是以诗相赠,声震屋瓦。五年前,高老师又一次从徐州来瑞昌,还专门送我两幅画作,技法不高,然不老童心跃然纸上。是啊,高老师不惑为师,而半百、而花甲、而古稀、而耄耋;由满头青丝,而花鬓、而斑白、而皓首、每一次的欢聚,生徒们只知道承欢膝下,却忘了恩师老矣!恩师将去矣! </p><p class="ql-block"> 知恩图报,本是人之基本。四十年了,那个念头在心中有过无数次的闪现,然后又让自己编造的无数个理由所覆盖。就这样,明日复明日,直至先生驾鹤西去。</p><p class="ql-block"> 悲哉!阿弥陀佛!高老师千古!</p> <p class="ql-block"> 怀念敬爱的高老师</p><p class="ql-block"> 一一 朱耀垠(78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1月2日,我在粤北出差,从码中同学群中看到 同学发的“敬爱的高老师突然离世”的噩耗,一时不敢相信,以为是发错了消息。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在群里发消息说,高老师到瑞昌了,约同学们相聚。我问了问情况,确认是消息不实。我希望这次也是发错了消息。但是,当我得知消息确实时,一种难以抑制的悲伤充满脑海,整个晚上难以安睡,跟高老师学习和交往的经历一幕一幕地在脑海中浮现。</p><p class="ql-block"> 我认识高老师是在1978年秋季。我从横立山中学转到码头中学就读。高老师先后教了我的体育课和政治课程。我们读高中时,正值“文革”刚结束,一些课程刚步入正轨,体育和政治课一般被认为是“副课”,并未受到应有重视,但是,高老师却教得很认真。正是他对教学的认真和对同学的爱心,赢得了同学们的普遍敬仰。我当时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很不好,跳远的成绩很差,单双杠不会做,高老师总是耐心教导。当时的体育课不计入高考成绩,但是,高老师教导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锻炼身体是一辈子的事。繁忙的学习和高考的压力,高考前的冬天我病倒了,不得不到码头镇医院住院,这使我领悟到高老师的教诲之正确。</p><p class="ql-block"> 我们上高中时,政治课也开始讲政治经济学和哲学常识。高老师上政治课总是提纲挈领、深入浅出,为我们划重点,帮助同学们记忆。当时,政治课是计入高考总分的。高老师说,政治课的一分也是实实在在的一分,帮助学生多考一分,高考录取的希望就大一些。有一位理科的同学说,他之所以能考上大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治课的分数较高,没有拖后腿。多年后,我去看望高老师,他告诉我,他在教我们政治课之前也没有学习过这些课程,只得自己钻研。有些问题自己也是日夜费力思考。他经常在家人熟睡之后,起床读书、备课。当时,没有现在的电脑和打印机,备课只靠手写。每次修改教案,都必须重新抄写。可以想见,他当时是何等地辛劳。当时,教辅材料都很少,不少老师也是边学边教。我们这一代的中学毕业生之所以对我们的老师们有非常真挚的情感,这与老师们老师们竭尽全力、尽职尽责是分不开的。 古人云:“从师一日,终身为父”。这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的。古人还说,“爱徒如子”,这是从老师的角度说的。无论如何,良好的师生感情不亚于父子之情。</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我到徐州看望过高老师三次。每次他都会亲切地说:咱们爷儿两干两杯!每每听到这话,我就感到无限心暖。回想起当年高考填志愿时,他热心地指导我,帮助分析学校的专业设置、分数要求、地理环境,等。我们许多同学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高老师关心学生时常胜过关心自己的子女。我想,这也是他赢得学生敬仰的重要原因吧。他退休后,回到老家定居,很少去瑞昌,我不知道他去世前几日为何去瑞昌?冥冥之中,是否他想念自己的学生了?感觉自己的来日无多,想再见见自己的学生?他选择在瑞昌远行,同学们有机会送别高老师,这或许是老师对学生的最终关爱。如果他在老家徐州离世,在疫情的阴霾下,我们同学或许就难以亲临送别。就此而言,我们应该感谢高老师对同学们的体恤。每每想到这些,都会令人倏然泪下。老师于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其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我们从高老师那里学习的课程和做过的考试可能会忘记,但是,他的为人处世对我们的影响确实终身的。高老师对母亲的孝顺,定当是我们同学的楷模。我记得,他曾经把自己的母亲接到码头一同居住。可以想见,当时的其乐融融!我到徐州看望他时,他还讲起自己的母亲,他对自己母亲的真挚情感溢于言表,让我深受感动。高老师是平易近人的。我父亲没有上过学,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因为我在码中读书,有幸认识高老师和码中的一些老师。只要在路上遇到高老师,高老师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有时还会聊聊家常,叮嘱我父亲如何教育好我。我父亲经常跟我说,码中的这些知识分子没有架子,不嫌弃我们大老粗,这是做人的修养。父亲要求我,不仅要从老师那里学知识,还要学习老师们做人的礼数。高老师的热情助人也是有名的。记得,我在南昌读大学时,有一次高老师顺便到学校看我,我跟高老师借10元钱,他很爽快地借给了我。后来,我父亲到码中去还钱,他却说不用还。我父亲说,“您家里负担也很重,怎么能不收呢?”这件小事足见高老师何等地热情助人!每个人都会老,如何对待老年生活也是对人的一种考验。</p><p class="ql-block"> 2015年,我去高老师家拜访时,他送我一副他自己的画作,装裱好的。他家客厅里也挂着高老师自己的画作。我年轻时,没有听说过高老师会作画,估计是退休之后新学的。在我们同学群里展示了高老师在2022年的画作,比2015年的画作又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更有意境。他曾跟我说,画画是一种乐趣。我们前后几届同学都渐渐步入老年期了,我想高老师的这种乐观向上的老年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成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教授,也在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学生。高老师的高贵品质将激励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好学生的楷模。我因工作在身,没能亲临现场送别高老师,匆匆写篇纪念小文,聊表怀念之情!敬爱的高老师!恭祝您一路走好!我们能成为您的学生,感动非常自豪!但愿来世还能当您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码头中学的“高老师”</p><p class="ql-block"> 一一杨泽柱(85级)</p><p class="ql-block">本周一(2023年12月4日)早上,同学好友高健微信我,想让我写篇纪念他已故父亲、我码头中学恩师高洪禹先生的文章,放在乃父回忆录的附记里。虽然近期工作很忙,但想着我和高老师的浓厚情谊,我还是满口答应下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坐在案前,让思绪远飘……</p><p class="ql-block">高老师的音容笑貌还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却不觉他已离开我们将近一年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今年1月2号,瑞昌的段元军同学在同学群里发了一则讣告,是高洪禹老师的,我错愕不已。尽管人到中年,同学群里时不时也有同学的父母走了发则讣告,且年初时疫流行也走了不少老人,但高老师的离世还是让同学们震动不已。那一天,同学群里有诗、有文、有歌、有联,都是纪念高老师的,尽管群里也笼罩着阴云,但始终没有与气氛相配的悲哀,因为高老师只给予了我们自信和快乐,没有留给我们悲哀。我当时也撰了一副挽联,是“藏头联”,把高老师的名字“洪禹”二字嵌入其中:“声如洪钟身似脱兔,讲台操场播正气;德配大禹虚怀若谷,授业解惑育李桃。”送高老师的时候,天南海北的每一届的码头中学的毕业生都派代表参加了,表达了对高老师的崇敬之心。我之所以用平实的《码头中学的“高老师”》做此文的题目,并不是没有华丽雅致炽烈深情的词汇,只因为码头中学还有这样的高老师,高老师是他们的典型代表。高老师已然成为了码头镇的记忆,码头中学的专属名词。当年,码头中学的高老师真是“男神”一样的存在:一米七五的个头,俊朗的面庞,挺拨的身板,做事雷厉风行,处处透露出一副军人作派。高老师是教我们政治和体育的。搞体育更是行家里手,音乐、体育、美术的专业性非常强,糊弄一下尚可,但要想教好绝非易事,就是因为有了一些平庸的老师,更衬托出高老师教授体育的专业。高老师不仅是码头中学的高老师,更是码头镇的高老师,可以说码头镇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老师的辛勤付出:体育事业的规划发展、场地建设、器材添置、课程设置、训练布置、赛事安排等等,都是在高老师的指导、领头、参与下完成的。那时的码头镇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篮球场,并且镇里每年都有篮球联赛,实际上现在的网红“村BA”是从码头镇开始的。比赛季里高老师的裁判最具风采:嘹亮的哨声、精准的手势、凌厉的眼神、潇洒的身体语言,他一句话不说就可以把一场比赛执法完毕。那时候朱湖、胜利等村的年轻人火气很旺,其中还有上海、南昌等地的知青懂得很多,还有矿机、庐泥等单位训练有素,不服裁判的事时有发生。有一次在轧花厂的灯光球场比赛,二个队互相不服、且对裁判略有不恭,其中有队员出言相讥说,裁判除了乱吹哨子会打球吗?高老师不动声色立在原地,用眼神暗示副裁判把球传了过来,只见他单手接球,球象粘在了他的手上一样,紧接着他一个旱地拔葱双脚腾起,在空中做了个漂亮的单手投篮动作,八米开外球没有碰着篮圈就准确命中,全场顿时鸦雀无声,紧接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呐喊声。出言不逊的那几位,此时是“色愈恭礼愈至”,服服帖帖。由于高老师教授体育专业,码头中学的体育是风生水起,并且由此影响了不少学生,他们选择了高考体育。他的长子高健就是一位体育高考生,并且也是文武双全,颇有乃父遗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文武全才,琴棋书画全都在行,除了码头镇的体育事业,他还负责码头中学高中毕业班的政治课。在乡村一级的中学里,大家对政治课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数理化和文史地,他精心钻研业务,教学中更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我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用时事拓宽我们眼界、用辩证法教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经济学教我们在商海里搏击……,高考时政治是码头中学高考生的拉分的科目,因为分数的提高,很多学生升入了自己心仪的高校。高老师爱憎分明非常有个性,可是说是码头中学里的一股“清流”,有人甚至讥笑他不够圆滑,他的身上是少了一些急功近利的东西,而更多的是温情默默的人文关怀。在高考高于一切的时代,他引导学生们全面发展,并时刻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并耐心沟通、正确引导。1984年元旦,码头中学文科毕业班的同学们想办一场新年联欢会,以缓解高考前的紧张情绪,并且这个愿望非常强烈,然而同学们的这个想法,被绝大多数老师否定了。老师们也是为了同学们好,班上学生吃“农业粮”的居多,考不上大学就要回家去“修地球”,偶尔有几个吃“商品粮”的同学工作也不好找,更有象我这样几试不第、插班复读的“老童生”,实在是没有必要弄这次联欢会,费心费时费力费钱不说,而且同学们会兴奋好几天安不下心来学习,老师们、家长们苦口婆心地劝诫我们。那时青春年少的我们说什么也听不进去,愿望太强烈了,就是想狂欢一下、放松一下,班长曹国敏带领大家筹款买瓜子糖果等零食、副班长田三林负责与各位老师沟通并让大家集体写下保证书、考美术的郭志坚把自己的画作全部拿出来布置场地……男女同学都在积极准备节目,我也避着家长把家里的录音机偷偷拿到学校。全校只有高老师旗帜鲜明地支持我们,并且亲自参加了我们的联欢会,还表演了新疆舞蹈和水浒拳。那台晚会,是绝无仅有的,她珍藏在每个同学心灵的最深处,仿佛是我们青春的宣言、青春的呐喊!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中学生也是有心理问题,也需要理解和疏导。但同时,可以想象高老师面临的来自校方、同事间以及家长们的压力,得有多大!真是理解万岁!</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他一个江苏人,千里迢迢来到瑞昌,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这里,其中27年是与码头中学的莘莘学子们一起度过的,他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桃李满天下。2000年,听说高老师回到了故乡徐州,我心里也有说不出的惆怅。高老师不是应该在码头中学吗?码头中学是与他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呀!高老师经历了码头中学的创办、发展和繁荣,从码头镇猴山宕的草创,到黄岭乡朱家垄的发展,再到码头镇东山头的壮大,无不凝聚了他的汗水、他的心血、他的期盼、他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2015年5月,我们应高健的邀请,相约为高老师庆祝80大寿。高老师生日那天,我、田三林、朱文涛从北京,段元军夫妇、曹国敏、雷小红、封丹等同学从瑞昌,两路同时赶到徐州。见到久违的高老师,我们兴奋得象个孩子,仿佛又是当年那群顽童。80岁高龄的高老师,腰板笔直、步履矫健、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看到我们时,眼中含着滢滢泪光,我能感觉到这个强悍一生的 “硬汉”那一缕柔情。我从高老师那稍嫌失落的眼神中觉察到,他平静的生活里少了往日的那种激情。可能你会说80高龄的老人,能平稳地走路,就是傲视群伦的标志了,可他是我们的高老师呀!入席,不足5分钟,仅仅喝了三杯酒,我们瞬间找到了我们的“高老师”,他精神焕发、豪情万丈!田三林同学说“酒能通神”,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那是高老师见到了他久违的学生们。席间,高老师与我们一起欢喜豪饮,引吭高歌,亦吟亦诵,并且还亲自下场打了一套拳,功夫不减当年。我在泪眼婆娑中,又想起了三十年前的那场“联欢会”,不胜唏嘘!由于大家工作繁忙,当天晚上,我们就要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送别时,高老师深情地拉着我的手说:“80岁了,我还想回码头去看看!”当时我也没在意,说您这身体,活个一百来岁没问题,现在交通方便,随时可以回码头,我们也可以随时来看您。可是怎么也没想到,这竟是我与高老师的最后一面!听说后来高老师也回了一次码头,因为工作原因我没能回家乡陪老师。</p><p class="ql-block"> 长歌当哭!谁曾想天不假年,区区时疫竟把老爷子给绊倒了,让他的生命定格在87岁,定格在2023年了!按说这个岁数已是高寿了,可我们心中还是有太多太多的不舍。据说高老师是刚从徐州返回码头,第三天早上就走了!听到这,我泪如泉涌,高老师他到底还是惦记这码头中学呀!这里有他的梦想轨迹、这里有他心爱的事业、还有他一辈子都牵挂着的学生们!我曾想模仿作家冯骥才的白描笔法,冷静地把高老师那激情澎湃、瑰丽多彩的快意人生如传奇般落于纸上,可怎奈离恩师太近,无法超然物外。斯人已逝,只能把更多的念想,存于心间,以慰相思。高老师,尽管您只给予了我们自信和快乐,可写这篇文章时,我的泪水一刻也没有干过。 </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我又想您了!</p> <p class="ql-block"> 师恩泽厚写春秋</p><p class="ql-block"> 一一田三林(85级)</p><p class="ql-block"> 近日,发小高健相邀我为他的父亲——我已故的高洪禹老师写一篇纪念文章,放在老师回忆录里,作为附记。坦率地说,接到这一无法拒绝的任务时我是诚惶诚恐的:自己多年来俗务缠身,懒于动笔,“动口不动手”已多年,突然要重拾“笔杆子”追忆斯人,担心力有不逮,不能将对老师的真情实感完全呈现出来。但是,对高老师的崇敬之情和对好友的承诺之言,不断地激发我的动能,促使我提笔追思我敬爱的高老师。</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是我中学时期的恩师,一路看着我成长,是我最尊敬和爱戴的长辈,更是我人生路上的偶像和导师。</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里,高老师是一位热情似火、嫉恶如仇、关爱学生的好老师。我和高老师的大儿子高健是发小,常常在一起玩耍,同为教师子弟,所以受高老师的关爱,也较其他的同学为多。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件事:</p><p class="ql-block"> 我和高健在小学五年级时,因为喜欢看小说、看电视都患有近视眼,高老师知晓后,一边告戒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要爱惜;一边请来了一位会“气功”的中医为我们治疗。当时,又是扎针,又是练气功。虽然我们的近视眼没有什么大的好转,但身体确实有了不少改观。通过这件事,让我们爱上了气功,爱上了武术,爱上了运动。我一直保持锻炼的习惯就沿于此,从没间断。我到现在,年近6旬,还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得力于高老师那次特殊的关爱。 </p><p class="ql-block"> 我们码头中学旁边,是江西石化的“7105油库”,这单位有几个不良的社会青年,经常在学生晚自习时来学校晃荡并骚扰女同学。高老师知道后连续几天“守株待兔”,终于在一个晚上将五个酒后来学校的“小混混”逮个正着。口头教育无效后,高老师凭借自己在部队训练的扎实基本功,以及自己的拿手绝活“水浒拳”,三下五除二就把几个混混撂倒,并通知公安带走。经此事后,高老师威名赫赫,学校再也没有“小混混”敢来了,为我们同学能够安全放心地在学校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环境。</p><p class="ql-block"> 我84年高中毕业时落榜了,我父亲过世早,家里有三位老人、兄弟四个,经济上主要靠母亲微博的工资支撑。我大哥、二哥高中毕业后分别参军和招工参加工作为家庭减轻负担。我高中毕业后也想尽快参加工作为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出力。</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8月份,我和高健、封丹、封志军四个教师子弟一起偷拿家里户口簿至当时瑞昌县城的江西油嘴油泵厂报名参加招工;我们四个一起还在码头街上摆棋摊,为打遍天下无敌手找高手切磋,铁了心不再复读。我母亲希望我继续复读,几次劝说我,我也不为所动。我母亲找到高老师请他出马劝我回心转意,高老师立即到我家里找到我,为了劝我和另外三位“难兄难弟”继续读书,真可谓是耳提面命、威逼利诱、谆谆教诲。一边“揪着我的耳朵”严厉呵斥;一边对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的教诲、劝导。我望着高老师恨铁不成钢的眼神,捂着自己被揪红的耳朵,内心受到了极大地触动,深感高老师的良苦用心和我母亲的拳拳爱心,下决心要再复读一年。1985年,我以码头中学文科班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江西省银行学校。虽然当时只是考上一个中专学校,应该不亚于现在“985”吧?在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高老师的严管深爱拯救了我,并且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一生。试想,如果没有高老师的“力挽狂澜”,就没有现在的我,我不知道我自己在哪里游荡……</p><p class="ql-block"> 87年参加工作后我勤勉敬业、努力上进,职场生涯可谓风生水起,1996年我6月,我就担任中国人寿瑞昌市支公司经理。作为支公司“一把手”,出门有专车接送,在单位“一支笔”有签字报销权力,颇有少年得志飘飘然之感。记得那年高老师正好退休,春节我前往高家拜年。他拉着我的手对我进行“政治教育”:告诫我不要“得意忘形”,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尽职尽心”;一定要保持内心的纯粹,不能行越矩之事,更不能贪污腐败。他的教诲对我影响深远,现在想来是我接受的最早的终生难忘的清廉教育。</p><p class="ql-block"> 这几件事是联系我和高老师之间重要的桥梁纽带,它们像一条引线一样,每每触发我对高老师的无限思念!感恩高老师!他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亦父、亦师、亦友的重要角色,我们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一般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中,他用师傅般的威严,教我读书、教我做人;在生活中,他用慈父般的疼爱,给我关怀、助我成长;在工作后,他还告戒我保持初心,不受诱惑,踏实做事。</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说:“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现如今,我虽已是一名金融央企高管,但高老师的话语还萦绕耳旁,时不时激励着我;高老师的睿智还藏于心底,至今还启发着我。没有高老师的教诲,就没有当初继续求学、成长成才的我;没有高老师的关心,就没有现在与人为善、乐观向上的我。高老师用他坚毅的品格、善良的人格、广博的爱心,培养和造就了我们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高老师称得上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p><p class="ql-block"> 纸短情长,辞不达意,这些苍白的文字难以表达我内心的万分之一。我们因有高老师这么一位好的老师而自豪。愿天堂里的高老师没有病痛,永远快乐!</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千古!</p> <p class="ql-block"> 永远的高老师</p><p class="ql-block"> 一一曹国敏 (85级) </p><p class="ql-block"> 码头中学的高老师,人如其姓,高大挺拔,颇有些侠士之风。他在校园里总是风风火火的,一脸严肃。课堂上更是一位激情四射的授业解惑者,但是,只要是在课外,他总能和他的学生们打成一片,用心交流,没有一点师者与长者的架子,深受学生的爱戴。 </p><p class="ql-block"> 每每想起高老师,他的音容笑貌久久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听到“高老师”三个字,是刚考进码头中学初三2班的时候。从还不怎么熟悉的新同学嘴里,说高老师的儿子叫“高见”,也被分到我们班上。窃以为老师取名字就是不一般,有水平,很好听!多响亮!后来才知道高老师儿子的姓名是高健,健康的健。</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可是码头镇的名人,特别是王牌体育教练和篮球资深裁判。码头镇一有体育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高老师带领着我们的码中篮球队,直接参与码头镇的篮球联赛。我也有幸参与其中,在高老师的指点下,我们都进步不少。暑假在队长高健的带领下,轮流征战7105油库、6214厂和38564海军后勤部队等厂矿及驻镇部队单位,与成年人球队比赛虽然胜绩不多,也是打得难解难分,毫不逊色。这都得力于高老师的专业技术指导和身体素质训练,在那酷热炎天,我们一天打一、两场球,满场飞奔,根本不觉得什么是累!</p><p class="ql-block"> 上过高老师课的都知道,他讲课嗓音洪亮,而且非常投入。在教室老远就能听到他带有苏北口音在回荡,像是急切地要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学生。做过老师的人都知道,讲课也是兴由心起,讲着讲着往往被课文中的情节所带入,一堂课下来往往是喉干气咽,累得很。</p><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高老师带领我们在码头文化站球场,与江泥交流着一场篮球赛。那天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码头影剧院忽发大火,六、七辆消防车呜啦呜啦地赶来,一时接不上水。救火现场全是惊呼的人群和纷乱的手电筒光照,场面极为嘈杂和危险。这时高老师嘴上的裁判哨秒变火灾救援的指挥哨,他冲进人群用篮球裁判的口哨和手势指挥着消防车辆进出,高老师俨然就是全场的中心。那种义无反顾穿行于火海涅槃中的认真劲,完全就是一位挺身而出的铮铮铁汉,如雕像般令人震撼。按理说指挥现场,不是高老师的职责所在,但危难当头,那种舍我其谁地冲到最前线的担当精神,不正是现实生活最为稀缺的吗?</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时兴一句叫文体不分家,高老师是文艺范十足的人,向来主张不能死读书,要张弛有度。记得高老师是我们八四届文科班的班主任,正是中央电视台开始有春节晚会的第二年,当时社会上大部分人心中还没有晚会的概念。我永远记得高老师宣布我们班要举办元旦晚会时候的样子,他双手拄在讲桌上,当时他语调是那样的悠扬,样子是那么的神气。讲桌下面的同学听到这个喜讯顿时一片欢腾!我当时刚参入共青团,算是班上追求上进的积极分子,跑前忙后做晚会的服务工作。举行晚会那教室内灯火通明,被女同学布置得彩带招展,彩球翻飞。我们把所有能唱的台湾校园歌曲都唱了个遍,高老师表演高难度的新疆舞,他能蹲在地上蹦跳着,活跃的舞姿丝毫不输年轻人。当时班主任老师带着大家嗨,教室的窗户上被其他班的学生内三层外三层地围观,那一晚欢快的灯火恍惚真像是在昨天,在我心中永远甜蜜,长久璀璨。</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八五年没再做我们班主任,却让我们把他与不让我们办晚会的班主任董老师拥戴程度,做出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几个为头的与班主任对着干,居然学生自己筹办元旦晚会,还扬言不邀请老师。气得年近60岁的董老师个把星期没出房门。直到耳边有同学探报说看到董老师出门了,正提着火笼在操场转悠,心里才松下一口气!之后我们愧疚又后怕,真想自掏腰包买斤把冰糖去探望探望他。两厢对比,虽然两位班主任对待毕业班办晚会态度迥异,叛逆期的我们的反应竟然是这样的不管不顾。我们当时是真的需要沟通和疏导啊!</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退休后基本就在徐州了,依然精神矍铄。2015年7月我们码头的五位同学驱车几百公里,与从北京、南昌等地同学奔赴徐州参加高老师的八十寿诞宴会。席间我们做学生的鱼贯而上拜寿敬酒,老爷子可高兴了,见上台的码头去的学生表演完“三门”、“五法”拳法,一时兴起,硬是上前打了一趟拳,正当他兴趣未尽,还要继续表演时被手边的儿女拉住,他还不满意的想争扎,这种场景,引得学生和亲友们哈哈大笑,那个热情似火的高老师又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临别时,高老师拉着我们手说,他当兵转业参加工作第一站就是从徐州到瑞昌,最后一站的工作在码头中学,他把大半生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码头中学,怎么不叫他思念瑞昌呢?</p><p class="ql-block"> 已经过去的三年,是国人经历疫情磨难的三年。防疫政策刚一放开,没等反应过来,我说声不舒服时,就感到新冠病毒已经上身了。虽然是说和重感冒一样身体康复了,但总觉得身体还是没有气力,免疫力大幅降退。在2022年年底,87岁的高老师怀着思念瑞昌,思念学生的情感,时隔5年从徐州回到瑞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没等上我们这些学生去拜访,高老师竟然不幸染病新冠离开了我们。这是天生注定的吗?高老师最终还是把自己留在他一生生活和奋斗的瑞昌。高老师葬礼非常隆重,各级领导、各行各业的亲戚朋友前来送别,人潮人涌。有历届码头中学的毕业生,组团前来送上花圈,学生们都来悼念高老师,感激他为码头中学付出的毕生心血! </p><p class="ql-block">突然想起课堂上的一个场景:同学们在判断复合句型,正争论得不可开交时,语文老师对着高健和蔼地说:高健说说,你向来是旗帜鲜明!只见高健考虑之后才站起来,回答问题显得很有主见。我想,当时社会崇尚的实事求是、爱憎分明、崇文尚武的风气渐已形成,整个社会氛围从盲目崇拜中走了出来。又想起高老师对于他自己成绩斐然的教育事业,一生不离不弃,那种不跟风、不刻意、不粉饰的处世态度,对我们人生观的塑造,的确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上升到个人的精神层次上看,从出世到入世,追求那种“久处两不厌,相见如初见”,才是属于高老师的真性情。</p><p class="ql-block"> 一日为师,终生为师。在学校,高老师培养我们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总是说做人就要做一个纯粹的人。人的一生从做学生和求学一二十年,传授我们知识的老师少说也有几十个。与其说我们情不自禁时常缅怀其中的某一位师长,那更是沾润到的福气。</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已离开我们一年了!他教导我们的知识和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受用一生。他的人格魅力犹如他当年示范双杠时的那样,上下翻飞,那么矫健,那么有力,足以让人投来称赞和惊叹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怀念心中永远的高老师!</p> <p class="ql-block"> 高 老 师 </p><p class="ql-block"> 一一段元军 </p><p class="ql-block"> 老师去世将一周年了,高健在整理高老师的回忆录,我拜读后思绪万千…… </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在我的概念里,是高健的爸爸,同时也是我的长辈、更可以说是亲人。这不仅仅只限于“老师”这个的称谓了,于我,一开始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词组。 </p><p class="ql-block"> 从我的幼年开始,高家和我家都在码头粮管所。那时粮管所有一个营级的驻军,我们都是住在军营里,一排平房有四家,我们两家相邻在中间,再两头住的一边是老革命杨旭家,一边是粮所干部张绪松家。 </p><p class="ql-block"> 住一起的四家爸爸,我们感觉都不一样。张家爸爸嘴角常挂着神秘的笑意,但我从没见他笑过;杨家爸爸脸上严肃得不得了,只能从我们一到他家玩,他就不停地塞些好吃的给我们或每人装一根凤凰牌过滤嘴香烟,方感到没那么吓唬人;我父亲也是十天半月回家一次的,除了眼神看我们时很温和及和大人之间说话有朗朗笑声外,平常很少与我们这些小孩儿交流。我们最喜欢的还是高老师了,只要他回来,常绘声绘色的教我们做游戏或带我们一起背些小诗歌…“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看着高老师用手做着曲颈向天歌又红掌拨清波那夸张的样子,小伙伴们眼泪都笑出来了。更有趣的是夏天晚上,四家都会在门口搬上竹床乖凉,天方夜谭间,高老师兴致一来,就会弄个风趣的小快板、吹个笛子什么的,周围一下子就热闹起来,有时,我父亲也会提溜个二胡,跟高老师凑到一块。小伙伴们就围上拢在一起,参差不齐的跟着瞎唱,半夜都不想回屋。耳染目睹吧,我至今喜爱音乐,无不与高老师有关,我的笛子就是看高老师吹跟着学的,这已让我受用今生。</p><p class="ql-block"> 算起来,我们四家的孩子们加起来 有十几个,年龄相仿,我和高健且又同年,小伙伴们那是整天摸爬滚打得昏天黑地。“说高健爸爸原来是开坦克的!是解放军呢!”当时的电影《英雄儿女》、《南征北战》、《闪闪红星》等等我们都看的,又家住军营,对军队那是既熟悉又祟拜,军人就是英雄,高老师就是英雄!于是我们学着战斗部队的样子,在手臂上戴个“红军”或“八路”袖章,用纸壳做几张“证件”开始编入“军人”序列,用柳枝叶做伪装帽,不管男女孩,每人发一顶戴在头上。高老师看见后,神情夸张地说:“好个威武小战士!…你们这袖章上有的是红军,还有是八路的,不对。‘红军’太早了,你们当‘八路’吧,八路军是打日本鬼子的。”“来,还有我得帮你们把这个柳叶帽再整一下,是这样…”经过高老师的整理,又添加了些枝叶,哇!戴在头上跟电影里一模一样呃!我们都崇敬地围在高老师身边。“小战士们,我们不但要学打仗学武,还要学文,以后还要学工学农,练好本领才能做好共产主义接班人!”高老师顺手拿起一根枝条,在地上写了个“1”,“这是1,1象什么?呃~,1 象棍子地上立;这是2,2 象天鹅水中游;3,3 象燕子天上飞~”高老师撒开双臂学着翅膀飞扑的样子,眉眼飞扬……这一刹那的形象,我一生都会记得!</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身材高挑、面容俊朗,性格坚毅、神情风趣,这是我慢慢长大些的时候,加深的认识。说能每天可以见到高老师,那是到了1979年。升入码头中学读初三的我,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才真正知道高老师做老师工作的一面。高老师是教政治和体育的,政治课堂上,以高老师的讲课精神可想而知,既严谨又活泼,他带的班在全县政治单科上一直名列前茅!最让我吃惊的是,高老师在体育课上,能单手举起100斤的扛铃!为了激发学生们学习体育的热情,他示范展示单、双杠 : 什么单臂大回环、前摆转体180度成手倒立、后摆转体90度下……动作漂亮又稳健!我似曾见过这般高难规范的体育动作,那都是从电视国家队里看到的,眼前这由高老师在学生面前活生生完成,我当场惊掉了下巴!而他可是四十五岁的人了吧?!</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高老师全家迁到码头中学居住,而我也转到邻省武穴“广济一中”读书去了。但我每次回来,我都要去码头中学,因为有高老师在那里、高健在那里。 </p><p class="ql-block"> 1983年春节,我去高家拜年。高老师,立即一手拽着我:“小林子(因我的乳名叫小林)~快来快来,抽一支这烟…”抽烟,对我们这年纪讲,家长也仅默许过年时弄几支玩。“再给你一包”高老师神情自得地说:“这可是姑爷今年送的两条烟,你小琴姐快要结婚了。”哦,原来是琴姐已经有男朋友了!这是喜事啊!不容我开口,高老师又拿出一瓶酒,“这也是姑爷送的,你别走,咱爷俩喝几盅!”我和高健陪着高老师慢慢喝、慢慢聊,爷仨酒高兴浓。我知道高老师一向风趣,但有这样喜悦的流露,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在揣摩第一次做丈人是个什么样的心境,这么开心、这么情不自禁。</p><p class="ql-block"> 在我武穴读书最后一年,高老师把高健也送来了,真是手足难离啊!他读体育班,毕业高考,上了大学,分配在瑞昌,也成了一名体育老师,这可是专业的!大家称呼高老师!那时候能通过了高考上大学,那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两代高老师扎根瑞昌,为瑞昌教育事业继往开来,可想这之中倾注了老高老师多少的心血!</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在瑞昌生活了四十多年,其中最后的二十七年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桃李天下。退休后,回老家徐州颐养,但总舍弃不下江西瑞昌 —— 他一生倾注热血的地方。每隔几年,都会来瑞昌住上一段时间。2015年春,高老师回瑞昌喊上我,说年岁大了,以后来的时候可能会少些了,并从衣兜里拿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纸:“小林子,这是我写的一首歌词,送给你作个纪念。有空你可以谱上曲子”。我立忙接来一看:《今生今世都爱你》,歌词有两段,下边注有“高洪禹赠元军”。我欣喜之际,望着眼前这位老人家已是白发苍苍了,脑海里不自主地切换着他的青年和中年的模样。此时他笑盈盈地拍摸着我手臂,我是仍旧觉着自己象孩子般的幸福和温暖,但心头却不由地掠过一丝伤感和苍凉 …… 这年夏天,我和几位同学去徐州祝高老师八十大寿。寿宴,隆重而热烈!中央台泽柱同学主持祝词、挥毫泼墨;北京文涛同学吟诵、献宝;南昌三林同学逗唱、捧艮……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席中突然响起电视剧《水浒传》中的主题歌《好汉歌》,高老师当即推席而起,豪情万丈!一趟《 水浒拳》打得出神入化,我们几个后辈也纷纷打出岳家拳《梅花》、《五法》、《三门》响应,混入之中,顿时“群雄并起”、“狼烟滚滚”,活生生地把个“寿宴厅”弄成了“演武场”!竟有这样的学生!竟有这样的老师!把歺厅的服务员,看得目瞪口呆。主持人泽柱同学惊呼“……天呐!这可是八十岁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难忘的是2016年夏天,高老师回瑞昌了,我们十几个学生在瑞昌江南河鲜城为高老师接风。我坐在老人家身边,拿出高老师的词,我谱好的曲,唱出《今生今世都爱你》时,老人家非常高兴,连称这个曲子谱得太好了!就是这个味道!趁兴,他当场又一连写了《红军你慢些走》和《水乡什么多》两首歌词,问我能不能当即演唱?我也是受老人家兴致感染,情绪高昂,浏览一遍当即脱口依词而歌,一曲高亢而悠扬、一曲轻快且婉转,大家掌声不绝。老人家高兴得象个孩子,站起身,踏歌而舞,全场无不因之激动而欢呼!“退休后,我虽然住在了徐州,但我,心在瑞昌、在我们大家的身边!”我凝神屏气地听高老师说,“…就象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并肩作战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样的感情怎能不留恋,怎么能不珍惜!…我们的友谊要延续下去,包括你们这一代之间,延续下去。我体会到:友谊、真挚的友谊,要我说,它比鲜花还要鲜艳!如果是没珍惜友谊,我大胆地说一句,等于世界上没有阳光!失去阳光,万物就不能生长…所以说我再次希望同学们,你们之间要相互团结友爱和体谅,珍惜这份真挚的友谊 —— 友谊万岁!”。</p><p class="ql-block">是的,高老师,祝您身体健康、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河鲜城《情满江山》的壁画前,大家留下了珍贵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没想,这次竟然是大家最后一回与高老师相聚。 现今,我再次相视这歌词,回忆当时情景,仍然抑制不住激动,这可是老人家亲写的墨宝啊!在他生命最后的年月,赠与我的不仅仅是一歌词的本身含义了,这是一份念想,是一次对我从小到大的抚摸、是五十多年来高老师与我们在一起的共同岁月!他见证我们的无邪,我们竟真在见证他的终老……。 </p><p class="ql-block">我已不能再写下去了!真的生活,笔是描述不了的。写来的也只是他平凡工作生活中的一点零碎和一些片段。对于髙老师的人生,尽管我是很亲近他的“小林子”,惭愧所见,也只是沧海一粟。直到这次,从老人家回忆录中,才略为知道他原来是北京某部队高级教官,为了支援祖国建设,才来到我们江西瑞昌的,之前我竟从没听人提起!</p><p class="ql-block"> 今念斯人,说是为之提笔,实则早已无法自己,不知所云。五十多年来,时光荏苒啊,昔时高老师喊的孩童“小林子”的我,现却已在“奔六”的年岁上了。回望历往,高老师日常生活中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在我眼前闪现,并在我的成长岁月里,形成了终生的意象 ——当时的氛围、色彩、声响甚至味道,以镌永地存在,布满在我的天空 —— 不需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 忆 父 亲 </p><p class="ql-block"> 一一 高勤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小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只有周末才回家。这样直到我快上中学。父亲是军人出身,很喜欢指挥,一到家便像指挥小兵一样安排我们扫地擦窗。还用《红灯记》里李玉和的台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来鼓励我们。我也乐于表现,为了得到父亲的夸奖。我稍大些,也听奶奶和母亲说起父亲的往事,可是我对父亲最早的记忆是一次儿时的经历。那是一个很冷的冬天,我只有五六岁,父亲和母亲带着我回徐州老家。为了坐船去武穴,我们得从朱湖走十几里的地去码头。那天雪很大,白茫茫的一片。父亲背着行李,在前为我们领路,还时不时地回头说:“踩我的脚印走!”不一会儿,白茫茫的雪地印出了一串又黑又大的脚印。路上没有行人,堤边的树枝挂着冰溜子,我和母亲小心翼翼地跟着。那时的父亲的形象真是高大,像电影里的战斗英雄。 </p><p class="ql-block"> 父亲回到我们身边是1977年。他从黄岭调到了码头中学。那时我在码小上初中。他虽是回家了,很少有时间陪我们。他总在忙,周末还带着学生训练,打篮球,乒乓球。不过每年的夏天,他去外地改高考卷,回来时都会给我买小礼物。这让我很开心。 </p><p class="ql-block">我读高中那会儿,父亲在高中执教,教的是政治经济学和体育。那时常听人说他是码中的元老,组建了码中;也常听同学们夸他编排的高考政治复习提纲好,在高考题中的命中率高。 两年匆匆,一晃我高中毕业去了南昌读书。 三年毕业后便留在南昌工作。 </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不久,我开始学习英语口语,准备继续深造。父亲听后,很是高兴,自己掏钱给我买了台“8080”的录音机。估计花了他两个月的工资。接过录音机我很是感动,不知说什么好。年轻时,总是忙工作忙学习,直到出国许多年后回家探亲,发现父亲的头发白了,他已快退休了。 </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父亲,除了下下棋,总爱临窗而坐,写写画画。我进进出出总能看见他的背影。背影很瘦,但总是端正、挺拔的。想必这是他十几年军旅生活练就的坐姿。就连玩麻将,几个小时下来,他也能那样笔直地坐着。他进入“八零后”这些年,日子过得很平和,画的小画都很明丽和喜悦。父亲虽是白发苍苍,步子缓慢,但目光总是炯炯有神。我常嬉笑着夸他那是因为他常喝自制的药酒的缘故。这样以来,他喝时,也总喜欢递给我一小杯。父亲身体一直很好,每年体检各项指标都正常。每逢视频里他告我体检指标又都达标时,我总是对他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向老爸学习!”他听了很得意的样子。父亲爱诗文,爱字画,爱和家人玩玩麻将,还爱喝点好酒,是个有着小资情调的人。每逢生日、纪念日,他便早早地开始张罗。去世前的一个礼拜,我还在视屏里和父亲说:“明年秋天我会回国,为你和我妈庆祝60 年结婚纪念日。”三年的疫情,出行维艰没能探望。谁料疫情封控三年后,国家一改政策全面放开,父亲像许多的老年人一样,感染了新冠,只坚持了一周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想起这事我总觉恍惚,禁不住泪水潸然。在感叹人生无常之余,我更多记起的还是父亲满面春风的笑容,父亲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无往而不乐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我父千古!</p> <p class="ql-block"> 别 父</p><p class="ql-block"> 一一高勤</p><p class="ql-block">疫阻三年别,一归见父坟。</p><p class="ql-block">谒亲空坐怅,睹物和思焚。</p><p class="ql-block">十里春江水,千层暮日云。</p><p class="ql-block">几重梨花雨,天路簌纷纷。</p> <p class="ql-block"> 我 的 父 亲</p><p class="ql-block"> 一一高健</p><p class="ql-block">记得</p><p class="ql-block">您总高昂着头</p><p class="ql-block"> 挺直胸膛</p><p class="ql-block">说“人不可无傲骨”</p><p class="ql-block">记得</p><p class="ql-block">您总乐观豁达</p><p class="ql-block"> 笑声爽朗</p><p class="ql-block">说“没有过不去的坎” </p><p class="ql-block">记得</p><p class="ql-block">您总神清气爽</p><p class="ql-block"> 声音洪亮</p><p class="ql-block">说“人要有精、气、神”</p><p class="ql-block">也记得</p><p class="ql-block">您威严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军人的手掌</p><p class="ql-block">说“棍棒底下岀孝子”</p><p class="ql-block">更记得</p><p class="ql-block">您身手骄健</p><p class="ql-block"> 意志坚强</p><p class="ql-block">徜徉在运动场上</p><p class="ql-block">那形象</p><p class="ql-block">让我崇拜</p><p class="ql-block"> 在心底深藏</p><p class="ql-block">使我从小</p><p class="ql-block">喜在体育天地里疯闯</p><p class="ql-block">更记得</p><p class="ql-block">您临危不乱</p><p class="ql-block"> 英姿飒爽</p><p class="ql-block">指挥码头电影院救火的现场</p><p class="ql-block">那坚定的神态 </p><p class="ql-block"> 那口哨声响</p><p class="ql-block">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久久回扬……</p><p class="ql-block">我怨过您</p><p class="ql-block">那让我敬畏的目光</p><p class="ql-block">使我不能尽兴的游荡</p><p class="ql-block">我怨过您</p><p class="ql-block">那让我肉疼的手掌</p><p class="ql-block">使我不能像野马似的乱撞</p><p class="ql-block">我怨过您</p><p class="ql-block">那严厉的训话</p><p class="ql-block">使我在枯燥的跑道上不停的奔往</p><p class="ql-block">但</p><p class="ql-block">我更爱您啊</p><p class="ql-block"> 父亲!</p><p class="ql-block">是您</p><p class="ql-block">给了我坚实的臂膀</p><p class="ql-block">是您</p><p class="ql-block">给了我人生的方向</p><p class="ql-block">是您</p><p class="ql-block">让我传承了您挚爱的体育</p><p class="ql-block"> 这行当</p><p class="ql-block">是您</p><p class="ql-block"> 在救火中</p><p class="ql-block">那英勇的模样</p><p class="ql-block">给了我不断前进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哨声</p><p class="ql-block"> 一一高健</p><p class="ql-block">父亲身边</p><p class="ql-block">总会带一支哨子</p><p class="ql-block">那哨子</p><p class="ql-block">总有说不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记忆里的哨声</p><p class="ql-block">亲切 朦胧</p><p class="ql-block">远扬……</p><p class="ql-block">那里</p><p class="ql-block">透岀晨练的脚步</p><p class="ql-block">晨羲伴着梦想</p><p class="ql-block">那里</p><p class="ql-block">透岀球场的对抗</p><p class="ql-block">汗水融了欢畅</p><p class="ql-block">那里</p><p class="ql-block">透岀电影院失火的现场:</p><p class="ql-block">多少人的失错惊慌?</p><p class="ql-block">噼啪声中嚎着哀伤</p><p class="ql-block">父亲</p><p class="ql-block">让哨声响亮全场</p><p class="ql-block">临危的镇定</p><p class="ql-block">肩扛起</p><p class="ql-block">社会的担当</p><p class="ql-block">父亲的哨声</p><p class="ql-block">永存心底</p><p class="ql-block">那是父亲的心窗</p> <p class="ql-block">  开在父亲节的栀子花</p><p class="ql-block"> 一一高健</p><p class="ql-block">栀子花香</p><p class="ql-block">透入眸底</p><p class="ql-block">花朵上晶莹的露珠</p><p class="ql-block">就象点点的泪花</p><p class="ql-block">那是</p><p class="ql-block">一缕思念的风</p><p class="ql-block">幌忽在昔日的背影上</p><p class="ql-block">那是</p><p class="ql-block">一盏浓烈的酒</p><p class="ql-block">伤感着隐痛的情肠</p><p class="ql-block">那是</p><p class="ql-block">一杯清香的茶</p><p class="ql-block">咀嚼着云烟的霞光</p><p class="ql-block">那是</p><p class="ql-block">一溅天际的飞流</p><p class="ql-block">撞击着缠绕的心窗</p><p class="ql-block">微微摇动的枝条</p><p class="ql-block">就象</p><p class="ql-block">千言的慢语</p><p class="ql-block">那是</p><p class="ql-block">无声的风歌</p><p class="ql-block">在山谷里回荡</p><p class="ql-block">那是</p><p class="ql-block">无声的风歌</p><p class="ql-block">在心灵中高吭</p><p class="ql-block">梦</p><p class="ql-block">还是</p><p class="ql-block">那亲切的梦乡</p><p class="ql-block">随风 随雨</p><p class="ql-block">深邃 远扬……</p> <p class="ql-block"> 慈祥的爷爷</p><p class="ql-block"> 一一高明</p><p class="ql-block"> 我的爷爷是一名优秀军人,他退伍来到瑞昌,后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他教出很多优秀的莘莘学子。所以对我来说,爷爷就是一面旗帜!我有这样的爷爷,我感到非常自豪!</p><p class="ql-block"> 爷爷很慈祥,在我儿时给了我很多快乐。他带我去气枪打气球;给我刻木头手枪;讲故事给我听;还教我打乒乓球、下象棋、唱儿歌……那时候的我无忧无虑,象个开心果!</p><p class="ql-block"> 每年我常常和爸爸、妈妈回码头看望您和奶奶。我们一起过大年,看春晚、吃饺子;拜年、领红包;用竹竿缠着放鞭炮……爷爷,您可知道那是我最幸福的日子!后来,你退休回徐州老家了,我们就不能时常见面了,那时候,我小不知用什么言语来表达,但我是真的舍不得您和奶奶啊!随着我渐渐长大,我知道人有力尽时,该退休就退休,好颐养天年。听爸爸说起您们在徐州过得好,我也很开心。后来,我常给您们写信和打电话向您和奶奶问好。吵着让爸爸带我回去了几次,看到您和奶奶时,我是多么高兴呀!后来爸爸工作忙,5年都在乡下蹲点工作,没有回去看看您们,我真的很难过,觉得好好的时间白白浪费掉,很是可惜。2017年春节,我和爸爸回徐州陪您和奶奶过年。当时,我觉得我们四口人过年有点冷清,我打电话小姑姑,叫他们一家人来徐州热闹热闹,和我们一起陪陪您和奶奶。</p><p class="ql-block"> 2021年,疫情稍好点,我从北京看病回来去徐州看望您和奶奶,当时您身体还很健康,和我一起下棋、打牌,开开心心的。谁知,才过一年多啊,竟是天人永别了!我时常暗自流泪,不知爷爷你在天国好吗?有人陪你下棋、打牌吗?</p><p class="ql-block"> 我真的好想您,爷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祭 父 亲</p><p class="ql-block"> 一一高健</p><p class="ql-block">巍巍狮山翠牵碧,淼淼云龙水连天。</p><p class="ql-block">桐花纷纷下祭雨,父魂缓缓故土眠。</p><p class="ql-block">千纸化灰飞心孝,万泪和酒敬墓前。</p><p class="ql-block">一曲哀乐惊旧忆,爱意历历见慈颜。</p><p class="ql-block">青年投军保家国,铁甲雄风不等闲。</p><p class="ql-block">最是不舍桃园李,杏坛挥洒几十年。</p><p class="ql-block">星辰月前笑白发,河汾门下春满园。</p><p class="ql-block">退休闲做逍遥客,诗画棋茶酒安恬。</p><p class="ql-block">谆谆教诲善为本,耕读传家立世间。</p><p class="ql-block">今日泣血祭文颂,驾鹤西去极乐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