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余华同名先锋小说改编的电影《河边的错误》,被作为开幕影片举行了首映礼。</p><p class="ql-block">这部作品是余华继《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后的又一部被影视改编的小说。该影片由魏书钧执导,朱一龙领衔主演,获得了火热的关注度。</p><p class="ql-block">在此次的电影展上,还公布了“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项目活动入围的16部作品,囊括了近三年极具影视改编潜质且尚未进行影视化开发的文学佳作,以中、长篇小说为主,涵盖悬疑、喜剧、犯罪、科幻、爱情、历史等多种类型。</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现象十分火热,《流浪地球》《人世间》等多部优秀文学作品都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这些作品能被影视改编?让文学作品从文字向视听转化,作者能做哪些努力?</p><p class="ql-block">一、在写作上留足可改编的空间</p><p class="ql-block">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王红卫在本次活动中表示,“希望大家未来把推荐的重点放在中、短篇小说上,因为影视作品,尤其是电影对于文学改编的体量需求不一样,中、短篇更有优势,它的改编空间会更大。”</p><p class="ql-block">余华谈及《河边的错误》影视改编这件事时说道,“这部小说是很难改编的,陆小雅和张艺谋都没有成功。”</p><p class="ql-block">《河边的错误》经过三次改编才得以改编成功,王红卫教授也提及文学作品体量与改编空间的问题。不难看出,改编空间大的作品更容易实现视听发展。作者老师们在创作时,可以注意为自己的小说类作品留足未来可改编的空间。如果将来作品有影视化机遇,也可轻松实现改编。</p><p class="ql-block">二、大量宣传让更多人能看见作品</p><p class="ql-block">素人作者作品往往最缺乏的就是名气,有名气的作者作品会有更多被那些视听制作人发现的机会。因此,素人作者更需要营销宣传自己!</p><p class="ql-block">比如打造全媒体矩阵,多平台、多渠道、多元化为作者作品进行宣传。</p><p class="ql-block">三、开发作版权让作品多元发展</p><p class="ql-block">很多作者以为视听改编难以实现,其实对于作者来说,“视改”(影视改编)可能的确难以实现,但“听改”(有声改编)却容易触及。</p><p class="ql-block">为作品开发有声书、广播剧类音频版权,让作品多元发展,在不同领域收获更多受众,甚至是价值变现。</p><p class="ql-block">除此以外,为作品打造有声改编,还有机会让人看到作品版权开发的潜力,从而为作品带来“漫改”“视改”等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