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卫青其人事略</p><p class="ql-block">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汉武帝时期著名将领,军事家,号称常胜将军。</p><p class="ql-block"> 卫青的同母姐姐卫子夫得到汉武帝的宠爱后,封卫青为建章监、侍中。元光五年(前130年),卫青被封为车骑将军,讨伐匈奴,首征俘虏700人,取得胜利,之后七次领兵打击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汉武帝先后封卫青为关内侯、长平侯,食邑3800户、大将军等。后又经两次益封,按《史记》记载其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七百户,《汉书》则有为二万二百户和三万户的不同记载。可见卫青已地位显赫,权倾朝野。</p><p class="ql-block"> 元封五年(前106年),大将军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朝廷加封他的谥号“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卫青印的发现</p><p class="ql-block"> 1989年6月的一天,长武县博物馆馆员刘双智先生下班途中,在县城西门看到昭仁镇灵风村农民郝启民手里拿着一把印章,正与一位银匠商量熔炼后准备打烟锅头的事。凭借职业的敏感,那形色古旧的印章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急忙上前,问明情况后,从兜里掏出一元八角钱,向银匠买了10个现成的烟锅头,换下了郝手里的全部印章。据说为家传之物。随后,他将这些印章全部交给博物馆收藏,使得这些汉代印章得到了妥善的保护。</p><p class="ql-block"> 可喜的是,在换来的印章里,一枚龟钮铜印,竟然有白文“卫青”字样。此印纵横各2.8厘米,通高1.6厘米,重7.5克,为铜质,龟钮,有绶孔。龟身微凸,龟首部模糊有磨损,龟甲上有六棱形甲纹,没有龟腿显现,而是龟身与印座浑然一体,印章钮身和印面均有锈蚀。据考古人员经过研究后认为,此为汉代大将军卫青私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卫青印的考证</p><p class="ql-block"> 卫青印从发现到现在已三十多年过去了,关于此印尚存争议,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点进行考证确认。</p><p class="ql-block">第一,在汉代,印章是官家身份与地位的重要象征,官民都有佩印的风气,印者信也,佩印也是身份的凭证。从卫青印的形制、大小规格和卫青身份看,都符合西汉早中期私铸印的特点。铜质龟钮应是卫青官拜大将军以后的铸印。印章规格是2.8厘米,符合西汉中期私印大小在2厘米至3厘米的说法。另外,此从印龟首的磨损程度判断,当为大将军卫青的佩印。因此,可判定此印年代为西汉早中期之间。</p><p class="ql-block"> 第二,汉代是印章发展的一个高峰,特别是到了西汉中期,汉印的面貌已基本形成。从卫青印的文字的特点看,已是西汉中期比较成熟的缪篆文字。“卫青”二字,线条略粗,结体方正,方中寓圆,追求满白。“卫”字占印面的三分之二,其“行”部上下大小弧形笔画,给印面增添了灵动之气。剩余三分之一,由“青”字排布,整个印面章法典雅端庄,构思精巧,静中寓动,活脱脱一位威风凛凛、驰骋疆场的大将军形象。由此,可判定此印年代下限为西汉中期。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卫青印的存疑</p><p class="ql-block"> 卫青印为什么会流落长武民间?据史料记载,在汉时,长武是西拒匈奴的重要战场。公元前119年,卫青大将军与年轻的霍去病率领大汉一万铁骑,沿丝绸之路北上,在鹑觚原(今长武塬)扫灭了欲入侵关内的匈奴兵。相传,卫青西进时,在泾河、黑河、南河交汇处的老龙山上修建了一处军事观察点,取名亭口候望邮驿。后来,这座邮驿在大汉王朝打击匈奴侵略,开疆拓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遗迹仍然可见,由此可证,当年卫青确实在长武有过征战或停留。但卫青印是否就是在征战中遗落长武民间的、如何遗落的,却无从考证。</p><p class="ql-block"> 《长武县文物志》显示,郝启民同时交捐的还有6枚铜印章,均为汉代遗物。这些印章的发现,包括卫青私印,对我们研究汉代的政治、官职、印制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可疑的是一个农民手里怎么会有这么多铜钮印章?这些家传之物到底是怎么凑在一起的?是他祖辈喜好印章的收藏呢?还是另有来历,亦无从可知。显然郝启民是不懂得这些印章的文物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才会有用铜印章打烟锅头的想法,差点毁了这些珍贵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临卫青印有感</p><p class="ql-block"> 笔者作为长武人,又是一位篆刻爱好者,我曾多次在博物馆看到卫青印。临卫青印的想法也由来已久,但迟迟未敢动刀,只觉得对它还是缺少应有的了解,故不敢盲从下刀。</p><p class="ql-block"> 卫青印虽年久,但保存仍然完好,印面虽锈迹斑斑,可浑厚高古的气息依然可见。临卫青私印主要是还原印章的原本面貌,找了一块等大的昌化石料,反写上石,比对再三,一气刻就,没有做过多的残破。钤盖印花第二稿,感觉还算惬意,呈现给大家以抛砖引玉,不足之处再所难免,敬请方家批评!通过临摹卫青印,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汉印的稳重、浑厚、质朴,领略了汉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董宁博,字穆之,陕西长武人。农工党员,政协长武县第十届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西部书界新秀研修班成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刻字研究会副秘书长,终南印社社员,骊山印社社员,咸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长武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长武县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p><p class="ql-block"> 作品曾先后获全国省市篆刻、刻字大奖八次。篆刻作品入展“2021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前60名,刻字作品入展全国第十届刻字艺术展等全国大展三十余次。作品被南京图书馆、浙江永康市博物、万印楼•陈介祺纪念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单位收藏。作品与传略还在《中国书画报》、《书法》杂志、《篆刻》杂志、《陕西农工》、《咸阳日报》、《泾渭纵横》、《咸阳年鉴》、《长武政协文史资料》、《文明古豳名人列传·长武卷》、《大美长武》、《长武文艺》、《印记长武》等刊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