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皖南(二)桃花潭水深千尺

廷毅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段传说,一片真情,一篇故事,永世佳话。桃花潭因此名传千古,引无数游人尽赏之。</p><p class="ql-block"> 桃花潭位于青戈江上游,皖南泾县西部,紧邻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等。这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群山环绕,湖水清澈,小桥流水,老树枯藤,景色秀丽迷人,历史沧桑悠久,以其独特的</span>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迥异的古代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span style="font-size: 18px;">被誉为“中国第一诗意小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桃花潭畔“诗画山水酒店”,一处美得让人窒息的世外桃源。依山傍水,古树参天,“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而且游客也不多。灰瓦白壁马头墙倒影在水中,轻舟荡漾湖面,浮桥连接小岛,金黄色的银杏树,暗红色的落羽杉,微风轻拂,黄叶红叶随风飘逸,秋景秋色,美不胜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桃花潭古镇内有保存完整的皖南古民居群,计有明清建筑700余处。其中中华祠是翟氏宗族的祭祀之所。据记载,翟氏宗族明清两代,共有15人荣登进士,举人上百,秀才上千。明万历年间,江南镇抚大将军翟国儒赴云南边疆平叛为国捐躯,祠堂被御赐“忠孝堂”,占地千亩,建筑材料有楠木、汉白玉石,其石雕和木雕世所罕见,被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中华第一祠”。这些古建筑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建筑艺术。</p><p class="ql-block"> 桃花潭分东西两岸。东岸,有东园古渡,系汪伦踏歌送别李白处,有明朝建踏歌岸阁,西岸有屹立千年的垒玉墩,深藏奥妙的书板石、李白醉卧的彩虹岗、踏歌声声的古岸阁、青砖黑瓦的古民居,以及谪仙楼、钓隐台、怀仙阁、汪伦墓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另外,还有冯骥才、何佳英、韩美林、宋雨桂的“四君子馆”,以及他们各自的艺术馆。</span></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来过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近二十年前第一次和兄长一起来,提及李白与汪伦的故事。当时,门里门外的转了几圈,感觉一片荒凉之景象,没有什么游客,没有多深的印象。还是疫情前,一群老友自驾游,选择了桃花潭,因而提前做了一下功课,才细细了解了李白与汪伦的故事及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  相传唐代天宝十三年间(754),汪伦听说诗仙李白在邻县秋浦叔父李阳冰家时,&nbsp;修信一封邀请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是个爱热闹之人,一看是“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瞬间脑补了众多画面,欣然赴约。来到泾县桃花潭。李白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谓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是说桃花潭西有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后并不失望大笑不已,夸汪伦很有口才。自认夸张是自己特长。“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手可摘星辰”、“千里江陵一日还”……谁知汪伦老弟,比自己还能忽悠,意气相投,同道中人啊。李白在汪伦的别墅里连住数日,两人每天饮酒论诗,聊得十分投机。</p> <p class="ql-block">  汪伦居住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庭院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友人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欢娱达旦。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居住数日后,李白离去。临行前,汪伦带领众乡亲踏歌相送至渡口。李白挥笔写下了千古绝唱《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p><p class="ql-block"> 史上记载,数年后李白重返桃花潭,得知汪伦作古,十分伤感,又写长诗二首,以表怀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花一点时间,了解一些历史文化,有助于触景生情,聊史生趣,体感古人之豪爽优雅和情致情韵,增添游玩的内涵、趣味及气氛,快载乐载😀</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桃花潭,虽没有大城市里的霓虹灯那么耀眼那么璀璨,但山水之间的倒影,别有一番韵致,别有一番意境。</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畔“诗画山水酒店”<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依山傍水,临江而建。这里清溪潺潺,云雾袅袅,白墙黛瓦,鸟语花香,</span>推窗即景,美不胜收。晚上品味皖南徽菜美食,欣赏五彩斑斓的夜景,夜里舒适惬意做个甜蜜美好的梦,每一种感受,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清晨,顺着桃花潭畔的小石路散散步,总能发现很多野趣。那湛蓝的天空里,镶嵌着朵朵云彩,随着阳光的照射变色,微风一吹,就飘向远方或渐渐散了。道路两旁的树叶红的,黄的,绿的……一栋栋青瓦、白壁、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和其相映成趣,让人看了好生欢喜。我们所住之地,阳光明媚,色彩斑斓,空气清新,舒适温馨。生活在如此美好的大自然里,好惬意😜好开心😃好幸福啊🥰</p> <p class="ql-block">  徽派建筑风格是中华民族传统建筑中的珍贵瑰宝。古人构思之清新淡雅,流畅自然,绝妙搭配,让后人赞叹不已。“白壁青瓦马头墙,依山傍水而建”,如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山水画,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四君子馆”说的是“冯骥才、何佳英、韩美林、宋雨桂”四位中国美术大师。</p><p class="ql-block"> 冯骥才,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等。代表作品:《俗世奇人》《铺花的歧路》《灵魂不能下跪》《一百个人的十年》。</p><p class="ql-block"> 宋雨桂(1940年9月——2017年5月15日),山东临邑人,著名的画家,他以独创的北派山水画技法和精妙的笔墨与书法结合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何家英,1957年3月出生于天津,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天津画院名誉院长等。 擅长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代表作品有《山地》《十九秋》《米脂的婆姨》《酸葡萄》《魂系马嵬》《舞之憩》《杨开慧》等。</p><p class="ql-block"> 韩美林,1936年4月7日出生于山东济南,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当代造型艺术家,是被公认为最高产、涉门类最多最庞杂的艺术家之一。五次婚姻,82岁得子,也算是奇才创奇迹吧!</p><p class="ql-block"> 四人相约来到桃花潭,择一处美景闲庭信步,选一地幽香切磋画艺。从馆内一幅幅精美画卷和雕刻艺术品中,品读大师们的人生意境,感受名家风范和文化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同游桃花潭,共赞“四君子”,团队合影:</p><p class="ql-block"> 刘 浩、杨成熙、刘 慧、宫晓俐、吴燕燕、李一平、任 秋、陈光辉、高建平、金廷义</p> <p class="ql-block">  赞“四君子馆”,秀愉悦心情。</p> <p class="ql-block">  同行的娘子军团:陈光辉、宫晓俐、李一平、吴燕燕、任 秋、刘 慧</p> <p class="ql-block">  秋景的选择:一人、三人、五人、六人、九人……</p> <p class="ql-block">  秋的气息扑面而来,秋的感觉温馨而至。</p> <p class="ql-block">  秋景秋色桃花潭,</p><p class="ql-block"> 上帝打翻调色盘。</p><p class="ql-block"> 溪水清澈诱倒影,</p><p class="ql-block"> 古树苍劲显气派。</p><p class="ql-block"> 岸边踏歌已作古,</p><p class="ql-block"> 佳话传世后人谈。</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畔最古老的枯树,青藤缠绕着古树,雷公电母关照着古树,潭水溪流滋润着古树,历史沧桑见证着古树。“枯枝古树躯盘朽,青藓蔓腰根吐锈,躬劲寒霜饱晚愁,经年累月迹消瘦”。当年繁枝茂盛,绿叶成荫,如今枯枝败叶,孤苦伶仃的守护在桥头,继续招引游客们的评头论足。</p> <p class="ql-block">  青莲居士与好友饮酒对诗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義门、万家酒家、桃花潭渡口、万掌柜故居……一地一故事,一景一佳话,浓缩历史精华,示放中华文化。</p> <p class="ql-block">  八仙过海的照壁旁就是汪伦墓,汪伦祠。如今,诗仙、豪士逝者如斯,但桃花潭却因之流芳千古。潭边至今有汪伦墓碑文“唐史官汪讳伦也之墓“,相传为李白所题写,其真伪已无从考证。</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老街的石头路,铺着光滑的鹅卵石,狭长弯曲的小巷,古老的斑驳墙面,昭示着历尽风雨的沧桑,述说着过往的风华岁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本次秋游皖南行程,随手描述一番。</p><p class="ql-block"> 秋 游 皖 南</p><p class="ql-block"> 皖南秋景走一下,</p><p class="ql-block"> 查济古镇第一家。</p><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水深千尺,</p><p class="ql-block"> 不及屯溪品花茶。</p><p class="ql-block"> 皇岭晒秋情趣多,</p><p class="ql-block"> 阳产土楼景色佳。</p><p class="ql-block"> 塔川秋天有故事,</p><p class="ql-block"> 落羽红杉美如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