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中到阆中·烟雨渔溪镇

封蒨

<p class="ql-block">  10月27日,清晨醒来发现恩阳下起了雨,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今天的行程看来可能要取消,索性躺在床上继续睡觉,由它去吧!</p> <p class="ql-block">  快到9点钟的时候,老H叫醒了我,说:“外面的雨好像停了,天气预报说10点以后雨会停,我们走吧!”我看了下表,又跑到窗台向外望了望。赶紧起床洗漱,收拾完行李后,我们离开了酒店。</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目的地是恩阳区渔溪镇,距离大概有二十来公里的路程。等我们走到街上才发现雨并没有停,是下着哪种像浓雾一样的细密水滴,一会功夫就把脸和头发全部给打湿。</p> <p class="ql-block">  撑着雨伞走长路这还是第一次。道路上空无一人,只有我们在踽踽独行。这种行为在旁人眼里也许有些怪诞,但既然做出了决定,不妨假此以行用来修德练性,也正好体验体验苏东坡先生在《定凤坡》中,持有的那份潇洒与淡定,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萧且徐行”来给自己鼓劲和打气。</p> <p class="ql-block">  走出大约4公里,在恩阳大道与国道G347叉路口处,雨果然停了。除了裤脚和鞋踩的有些湿外,其他地方还基本保持着干燥,只是湿透的脚走起路来有些打滑和吃力。</p>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雨天的原因,国道G347上的车辆不是很多,这让我们走起路来感到更安全一些。</p><p class="ql-block"> 道路在丘陵间的河谷中曲折蜿蜒,一条叫不上名字的河流陪伴在左右。两边的山陵被茂密的树木所遮盖,偶尔能瞥见一两处泥土坍塌裸露出的沙质岩层。山体风化和河流冲刷在沟底堆积出厚厚的黄土,形成一块块高低起伏的土坝。川北人民就是在这种坝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  雨停以后,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的水气。浓密的雾团将山陵,树林和村舍遮裹起来,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纱,只能朦胧地辨别出它们的模样。看着这满世界的朦胧,想起了台湾作家琼瑶的那首歌:“月朦胧鸟朦胧,萤火照夜空。山朦胧树朦胧,秋虫在呢哝。花朦胧夜朦胧,晚风叩帘栊。灯朦胧人朦胧,但愿同入梦。”此刻的我们哪有这般闲情逸致和浪漫才情。瞧着这一身的狼狈样,只能自嘲地凑上一句:路朦胧雨朦胧,苦旅伴人生……</p> <p class="ql-block">  与平原地区农村村落不同,沿途很少能够看到成片连片的村庄,村民的房屋几乎都是独家独院的。他们们利用山脚塘前的零碎空地,建造自己的家园。虽然各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太一样,但院落普遍给人一种干净,整齐的印象,这也说明了巴中人朴实勤劳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p> <p class="ql-block">  稻田里的水稻已经收割,田里残留着收割后稻草的根茬。一些土地种上了冬油菜,三三两两的村民们在坡地里忙碌着收获红薯。路肩哪些零碎的小地块,村民们也不愿浪费,利用它种些蔬菜。水塘里传出吱吱嘎嘎的鸭鹅声与老乡门前狗的嘶吠,是对陌生路人打扰它们平静生活的抗议。</p> <p class="ql-block">  院落的房前屋后是挂满了柑橘与柚子的果树。正值果实成熟的时节,硕大的青黄色柚子像一只只灯笼,照耀着丰收的期望,那些泛黄的柑橘则散发着诱人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生活在山区的农民是非常不易的。闭塞的环境,不便的交通,商品交易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信息成本,让乡村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山区的地理环境,使碎片化的土地很难满足现代农业所需要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条件。七零八散的村落,劳动人口老龄化现象,让村庄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土地上有限的农业产出也仅仅能够满足基本的温饱。要想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富裕的生活,不拿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恐怕是不行的。</p><p class="ql-block"> 未来的乡村振兴大业任重而道远……</p> <p class="ql-block">  巴中人民是优秀的。他们把有限的土地使用到了极限。在人均土地资源这样少的条件下,还能生产出足够养活自己的东西,除了巴蜀大地优良的气候条件帮助外,自然离不开这片土地上勤劳的人民。这种自助即天助的优秀品格成就了天府之国物产丰腴,人民乐观的蜀地文化。</p> <p class="ql-block">  午后时分,我们到达了渔溪镇。这是个依河而建的小镇,规模不是很大,行人不多,显得有些冷清。镇的街道和建筑物有些零乱陈旧,没有什么工业企业。街道两边几乎全是店铺,销售各类商品和提供生活服务。小本经营的餐饮店不仅物价实惠,还保留着川味的精华,这个实惠带给我们一个快乐的傍晚。</p> <p class="ql-block">  像渔溪镇这样的乡镇全国还有四万多个。除了大湾区,长三角这些发达地区的乡镇财政能力比较强外,全国绝大多数乡镇日子是不好过的。日常运行全靠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常常在社会治理成本与经济发展这对矛盾中寻找平衡。“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乡村发展研究院李昌平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出了这样一个现实:我国许多县(包括乡镇)的经济本质上是公务员经济。全县最红火的产业是教育,医疗和餐饮,是靠着吃财政拨款这个食物链来维持全县经济的。估计渔溪镇也应该是这样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落后地区怎样发展?乡村振兴路在何方?再摸着石头过河,恐怕是不行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