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心聚力绽芳华,研以登高共成长—— 烟台黄渤海新区金东小学齐聚大课堂线上教研纪实

烟台开发区金东小学

<p class="ql-block">  雪霁初晴,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留年。为了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金东小学在区教研室的引领下展开了齐鲁科学大讲堂第120期课程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  本期学习一如既往地遵循前期的流程模式:课例展示、教师点评、专家点评。</p>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优秀课例是由聊城市第五中学李元丽老师执教的《霉变与防霉》。李老师这节课教学环节逻辑清晰流畅,通过高倍速视频生动直接的展示了汉堡由新鲜到霉变的全过程,学生初步的感受到了霉变的含义和过程并引出本课课题《霉变与防霉》。探究活动包含基础活动和进阶活动。基础活动——用显微镜观察霉菌,让学生对霉菌有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同时意识到霉菌是一种微生物。进阶活动一——探究发霉条件属于前置作业,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了氧气这一条件,为后面的探究防霉原理和方法做好了铺垫。在进阶活动二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活跃学生的探究思维,培养他们创造性的科学探究能力。方案探究中的四个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拓展应用环节,让学生知道霉菌对我们的生活有利有弊,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整个教学流程紧凑且层次鲜明,给学生提供了典型的可进行高阶思维的材料。教学思路紧扣课程标准,凸显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防霉技术这重点,并且能与传统文化相结合。</p> <p class="ql-block">  于军烨老师《常见工具》这一课的教学分为了五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p><p class="ql-block"> 在问题环节,教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导入,调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问题--对于被损坏的玩具平时你又是怎么处理的?修理?丢弃?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当学生提出解决办法时,教师顺势引出课题。</p><p class="ql-block"> 在方案设计环节,从学生熟知的剪刀、直尺入手,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工具箱的其他工具。通过组内成员交流和探讨,从而对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工具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再具体讲解两种常见的螺丝刀和扳手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在工程实施环节,通过设置两个活动,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工,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交流评价环节,让学生评价,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发现闪光点和不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在相互评价中,养成学生向他人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p><p class="ql-block"> 在拓展应用环节,通过播放工人工作的视频以及认识常用的工具,增加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由聊城高唐县第一实验小学付老师执教的,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教师巧妙设计了古诗词环节,自然而然的引出日晷的课题。本节课教师设计了“认识日晷——设计日晷——制作日晷——测试日晷——改进日晷”这一系列活动。 </p><p class="ql-block"> 在制作日晷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示意图中每步在干什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和物化的能力即读图、识图和设计制作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通过让学生观看“古代计时工具演变”的视频让他们体会“当一种计时存在局限性时,就需要不断的调试与改进,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通过介绍我国自发研制的“冷原子钟”,它的精确度达到约3000万年误差仅1秒,是国际首先在轨运行并开展科学实验的空间冷原子钟以此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与课标相辉映。</p> 教师点评 <p class="ql-block">  闫慧娟:《霉变与防霉》 这节课是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课例。本课的核心概念是“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与改造。本课能围绕对应的大概念进行教学设计,将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相融合。教学过程中通过一认识霉,二探究发霉的条件,三探究防霉原理和方法,四认识生活中的防霉技术和产品四个探究活动,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逻辑清晰,学生参与度高,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等方式直观的让学生认识霉变的过程。关于古人的防霉方法,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拓展环节可以举例,深入的渗透,让学生了解人们对霉菌的利用。</p> <p class="ql-block">  曾庆兰:1.本节课的教具、学具准备充分,实物、图片和视频相互补充,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认识并体验了常见工具的使用;</p><p class="ql-block">2.授课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设置的探究活动任务由易到难,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了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p><p class="ql-block">3.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p><p class="ql-block">4.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p><p class="ql-block">5.注重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及知识的拓展。</p><p class="ql-block"> 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1.要注重探究过程,并以多种形式记录;</p><p class="ql-block">2.对于常见工具使用方法的介绍,建议边讲解边示范;</p><p class="ql-block">3.小组展示时,应让学生重点介绍如何选用工具及如何使用工具;</p><p class="ql-block">4.评价方式单一,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的互评。</p> <p class="ql-block">  苏积鹏老师对《常见工具》一课做出评价。</p><p class="ql-block"> 教学亮点:</p><p class="ql-block">(一)丰富的学习资源,辅助了信息的有效收集。</p><p class="ql-block">本节课教师提供了图片、视频、模型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了进一步的处理,便于学生接受。</p><p class="ql-block">(二)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了工具产生的过程。</p><p class="ql-block">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认识日晷——设计日晷——制作日晷——测试日晷——改进日晷”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任何一种工具的产生都要经历设计、制作、调试和改进的过程,并通过不断的改进促进社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三)注重德育和传统文化渗透</p><p class="ql-block">本节课教师在用古诗词的课堂导入环节,以及引导学生观察晷面的过程中,引出“天干地支计时法”,并通过视频了解了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通过古代文化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1.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表情要丰富,例如:当学生说出“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教师只是说出“你的知识储备真丰富”。</p><p class="ql-block">2.给学生提供的模型要大或者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日晷模型,以便于全体学生观察晷针与晷面的关系。</p><p class="ql-block">3.在教学晷面与底座的关系时,建议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纬度”的意思:地球表面南北距离的度数,从赤道到南北两极各分90度,通过某地的纬线与赤道相距若干度,就是这个地点的纬度,这样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日晷制作水平。</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卢主任针对这三节课分别进行了细致的点评,肯定了聊城三位老师的精彩表现,也对我们今后科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也为孩子的心里种下了发明创造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博采众长勤修炼,深耕细作待收时。一上午的学习,让老师们意犹未尽。此次教研活动对我校的科学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今后的教育教学点明了方向。我们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躬身实践方能盈科后进,放乎四海。在几位老师的垂身示范下,我们定当撷英咀华,内化吸收,为金东小学的孩子们提供更为优质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图文编辑:金东小学科学组</p>

学生

日晷

探究

教学

教师

防霉

工具

环节

霉变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