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备集思谋实效,再研再教促成长。------新建中学校本研修能力提升现场展示交流活动之社政组

超超

<p class="ql-block">  校本研修思想先行,新建中学基于日常教学开展卷入式的行动研究。五门功课同时开课,全县语数英科社老师和教研员等约一百人来到新建中学参加本次活动。</p> 领导讲话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吴萍校长在讲话中提到这次活动是落实新课标的磨刀石,基于我校的校情,我们制定了以集备集思谋实效,再研再教促成长的校本研修展示活动。</p><p class="ql-block"> 吴校讲解了本学期的校本研修有一些重要的改变,主要为两个转移和两个转变。从关注教材到关注课标,从关注知识的掌握到关注素养的发展。我们前期开展了以学习课程课程标准为主题的备课组活动,将课程标准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同时我们也从多元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p><p class="ql-block"> 这些转变都要以课堂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常态化的校本研究模式就是以课堂问题为出发点。从研讨、听课、评课、修改二次备课作为我们常规的教研模式,让教师能够动起来。用课堂来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同时借助本次活动展示我校青年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辅助课堂,改变课堂。</p><p class="ql-block"> </p> 活动流程 抽签 <p class="ql-block">社政教研组长李芳老师陪同教研员对青年教师进行抽签,抽签决定是上午第三节课上课的是七年级的沈禹亦教师。下午第一节上课的是八年级的应沛倩老师。</p> 上课 <p class="ql-block">  和蔼可亲的沈老师带领七2班的同学们领略了一番三国鼎立时期英雄人物的独特风骚。在历史课上,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步步生趣,循循善诱,课堂上,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导学单内容对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的历史有了具体的了解。提出骄傲自大带来的的后果很有教育意义。</p> <p class="ql-block">  沈老师针对学生绘制的三国鼎立形势图总结规范实例。</p> 评课 <p class="ql-block">  课后,沈老师说课,概述了本节课的设计意图,落实情况。教研员带领老师们针对沈老师的课进行评课。</p> <p class="ql-block">  通过大家的讨论,课件一张张分析得出几点改进措施。</p><p class="ql-block">第一,按课标定目标。</p><p class="ql-block">第二,图说历史。留两张图,地图和诗。</p><p class="ql-block">第三,两个战争之间增加鲜明的过度语言,运用大图片过渡。</p><p class="ql-block">第四,历史材料中标红改变设计为学生来划关键词。</p><p class="ql-block">第五,在三国各自发展部分补充,在主题上由分裂到局部统一的升华。</p>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节是美丽可爱的应老师针对上午评课后的改进,根据课文内容娓娓道来,在课堂上图说历史,史料分析,自评互判,视频跟进,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提供答题模式,最后小结部分引出分久必合,统一是主流的总结提升。给众人呈现了一堂亮点十足的历史课堂。</p> <p class="ql-block">青年老师们讲述了集体备课磨课的情形。</p> 总结点评 <p class="ql-block">  实验中学的方教授对我校的活动称赞有佳。他十分认可并总结了我校教研活动三有。有效果,有办法,有提升。他提出打破娓娓道来,创新可以提升到一个新高度。</p> <p class="ql-block">  历史教研员郑老师对本次活动做点评,肯定了新建中学社政组的成绩,这种全员卷入式的校本教研模式的成效。可以进行经常开展并做全县推广。</p><p class="ql-block"> 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p><p class="ql-block">第一,板书画长年代尺,一直延续学期末,加强对年代历史观的培养。</p><p class="ql-block">第二,加强对课堂基础知识上的落实。</p><p class="ql-block">第三,自评互评,有必要对学生的评做小结。</p> <p class="ql-block">  法治教研员陈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精彩有高度的点评。点评我校教研集体备课质量最高,学生的思维有提升是高阶思维跳跃式课堂。所以课堂重点要放在评价部分。把整个知识放在评价之前,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老师应该着重点出并语数放慢,有利于对学生的着重落实。加强课外时间有利于成绩提升。</p>

课堂

教研员

学生

我校

校本

教研

沈老师

活动

研修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