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预防幼儿传染病的发生,增强大家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幼儿园提醒您和我们共同做好传染病的防治。<br>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冬季传染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预防措施<br>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br>2、大人幼儿都应经常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br>3、咳风、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br>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br>5、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肉痛和腹泻等症状。<br>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br>预防措施<br>1、严格遵守防疫规定。<br>无特殊情况尽量不要跨省外出,确需外出时,务必做好个人防护。<br>2、严格做好食品安全。<br>去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要关注食品产地、来源、进口食品检疫等相关信息。在选购进口冷冻食品时,应正确佩戴口罩,避免用手直接接触,购物后及时进行手部清洗或消毒。处理食材时,可浸泡搓洗,避免直接冲洗生的制品,防止溅洒污染。食材加工时,要生熟分开、煮熟煮透。进食时,倡导用公勺公筷或实行分餐。食用后一旦发生发热、腹泻症状,要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提供食用时间、食品种类和食材来源等信息。<br>3、严格规范个人防护。<br>时刻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意识,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尤其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扎堆、少聚集。收发快递后,立即洗手,外包装尽量不要带进室内。 流行性感冒<br>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全身酸疼、乏力、呼吸道炎症、咳嗽以及咽痛等。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br>预防措施<br>多饮水,多休息,外出回来勤洗手,注意通风及锻炼身体,多食用含维生素的食物。 水痘<br>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幼儿。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br>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染。接触被病毒传染的尘土、衣物、用品也可以被传染。<br>主要症状:大约两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疼、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丘疹——水泡,常伴有瘙痒。1——2天后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部更少。<br>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1——14岁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br>预防措施:<br>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br>2、流行期间不领幼儿去人多的公共场所;<br>3、经常开窗通风很重要。 流行性腮腺炎<br>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幼儿。<br>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极强。<br>主要症状:起病急,有发热、畏寒头疼、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或者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9天。<br>易感人群: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br>预防措施<br>1、接种腮腺炎疫苗。<br>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手足口<br>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多发生于五岁以下幼儿,极易在托幼机构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口、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只需对症治疗,愈后良好。<br>预防措施<br>1、流行期间不带幼儿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br>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室内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br>3、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和洗手液洗手。<br>4、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幼儿。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br>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常见的症状有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疼等肠胃炎症状。食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排泄物、接触受污染的物品都可能被感染。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也具有传染性。<br>预防措施:<br>1、注意幼儿的卫生,监督幼儿勤洗手。<br>2、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br>3、父母要减少外出参加大型活动,杜绝传染渠道,不把病毒带给幼儿。<br>温馨提示<br> 支原体肺炎<br>什么是“支原体肺炎”<br>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微生物,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易引起气管及支气管炎、喉炎、肺炎等。肺炎支原体也是小儿肺炎常见及易感染的一种病原体,占小儿肺炎发生率的20%左右。传染源多为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者、病原携带者,病原体经过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哪些症状,需要警提示支原体肺炎?<br>最初症状通常表现类似流感症状,如全身不适、流鼻涕、咽痛、头痛、肌痛、食欲不振等,儿童以中、高热多见,也可见低热或无热,发热无明显热型。<br>最突出的症状就是持续性干咳,可在起病的1~2天内逐渐加重,之后可出现少量白色黏痰或少量脓性痰,偶有少量血丝,咳嗽在发热和其他症状消失后可能持续2周,部分或以咽炎、支气管炎、大疱性耳骨膜炎形式出现。 支原体肺炎如何传播?<br>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致病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还可能发生粪-口传播和空气气溶胶传播,以及通过接触带有支原体病原体的衣服、浴巾等物品的间接接触而传播,但是此种传播途径传染的概率较低。 温馨提示<br>1、教幼儿学会科学洗手。<br>饭前便后、擤鼻涕、打喷嚏后 ,外出回家、到校后,去医院后,外出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动物后,接触垃圾后都要及时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br>2、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br>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养成使用公勺公筷和分餐制的用餐习惯。<br>3、多喝白开水,不喝生水,尽量少喝饮料。<br>4、保证足够的营养;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热熟食品,增加机体免疫能力。<br>虽然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就能尽可能的避免发生。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