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2023年7月28日,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这一天九时许,微信某外县作协文友的页面出现了一个链接。十时我发现后点开,惊喜,一个大大的惊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大美龙江、爱我家乡”主题征文获奖名单,其中一等奖的获得者共十名,而我的名字赫然在列!并且晚些时候《黑龙江作协》公众号发文官宣,实锤!这一天,绝对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隔五天,也就是8月3日,市文联公众号《齐齐哈尔文艺》又一次官宣:此次活动中,齐齐哈尔市作家王清山的短篇小说《单元老王》、刘艳丽的诗歌《新合村的田园诗》、赵庆海的散文《豆腐声声》获一等奖;李旭的诗歌《乘鹤横渡故乡》、隋红宇的诗歌《速写龙江》、滕敏杰的短篇小说《羊倌儿》获二等奖;马丽红的报告文学《漫画集贤村》获三等奖;王喜山的散文《红包》、秦勇的散文《湿地生金》、倪生广的短篇小说《春风得意》获优秀奖。此刻,作为这十位鹤城籍作者中的一员,我也能为大齐帝国增光添彩,情不自禁地小傲娇一下,心里默默地为自己点了个赞,大大的!虽然这对于那些大手笔的文友们来说未必是多么可喜的成绩,可对于此前一直躬耕田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我来说,与文字结缘才四年整,如今获此殊荣,无益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和肯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4年6月10日,龙江县作家协会成立。2019年7月7日,我加入龙江县作家协会。从时间上看,我迟到了15年。 那么有人会问,那些年你干什么去了?生活,为生而活,为谋生计而活。其实,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奔跑在路上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喜欢“舞文弄墨”由来已久,回顾一下那些让流水带走的光阴故事。上初三时,我的作文经常做范文被老师当众朗读。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高中生涯,紧张学习之余也跟随过汪国真那《年轻的风》,写过些青春朦胧的句子。1999年,民办教师的我写的《沁园春,国庆》获景星镇中心校组织的国庆五十周年征文一等奖。再后来由于政策的原因,我离开了讲台,成了庄稼地里的守望者,终日忙于春耕、夏耘、秋收、冬贮。生活中远离琴棋书画诗酒花,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地田垄,成了我永恒的诗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年前,因为一篇文章,我与鲁楠老师结缘。(鲁楠,本名张景春,龙江诗协主要创始人,龙江诗协第二任主席,龙江县文史领域领军人物)。并由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龙江县资深作家祝胜伟老师曾就此在席间称鲁楠老师为我的“摆渡人”。摆渡人也好,伯乐也罢,怎么称呼都不为过。因为鲁楠老师和他创立的《朱家坎茶亭》微信群确实为我打开了文学的第一扇窗。也是因为这篇文章,我又与雪梅老师结缘(陈雪梅,龙江作协二、三、四任主席),虽然都是素未谋面。进而又由王学斌大哥(龙江作协副主席)推荐文友介绍加入了龙江县作家协会,与作协滕主席及文友相识,也是与文字正式结缘。这篇文章就是近五千字的《话说缸窑》。那是我访遍村中数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历时俩个月的修改校正完成的。该文详述了家乡小村的百年变迁史。小花絮,当年雪梅老师编辑此文时,从文字上推断我是七旬老叟。实际当时我才47,她以为我74呢。去年釆风来此,雪梅老师谈及此事,文友们都哈哈大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跟着大家在作家协会群里“混”了两个月,见文友们在公众号上左一篇右一篇的发文章,心里那个急呀,可是干挠脑袋肚里没词儿,写啥呀? 有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一天,翻看公众号里高福辉老师的文章《混在作家协会》,令我眼前一亮,看看人家是咋混的?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而她不愧为中学语文教师,行云流水般的吐露心迹,便成了一篇文章。而且从这位八零后的文字里,我还学会了一个词语“码字”,顿觉高大上! 看罢,“任、督”二脉又一次被打通,那咱就写写心里所想,眼里所见的屯子人屯子事儿呗! 于是《采蘑菇那些事》、《抹墙》、《车的故事》、《冬季到华民莫呼来捕鱼》等等纷至沓来。待到第二年春夏之交,经滕主席指点,先是《酱茄子、二米饭》首登齐齐哈尔文艺公众号,引起大家的共鸣。紧接着《灌地那些事》、《沙果黄杏老土屋》、《致敬,共和国老兵》、《我的老兵父亲》也陆续出现在该公众号上。也是2020年的秋季,在龙江县作家协会领导们的推荐下,我同其他四位文友荣幸地加入了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0年11月22日,我的文章《大饼子,东北人的乡愁》刊登在《齐齐哈尔日报》副刊,这是一次突破。 2021年,我的文章《那年那月那瓶酒》刊发《鹤城文苑》和《鹤城晚报》。而《乡村那些柴禾垛》不但在《齐齐哈尔文艺》上发表,而且还获了奖,并且被《青年文学家》收录并刊发。 自2019年《话说缸窑》被鲁楠老师推荐,武兆林老师收录于《龙江县文史资料》后,2020年,2021、2022、2023年又陆续有文章被收录。并且从去年开始,滕主席接棒武老师,我又被吸纳进入文史资料群。 不久前在鲁楠老师公众号《兴安春》发表的《百年沧桑富景路》一文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评论留言多多,并且阅读量已经超过2500次,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中,足见文章的热度与深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村子里,我是一个不太着调的商店老板;在短视频里,我是一个整天诗情画意的拍摄者;在文友们的眼里,我可能是一个另类:这个没有饱读诗书,甚至连四大名著都没读过的农村“土坷垃”居然能鼓捣摄影、短视频,而且还获得了龙江县2020年度“爱我家乡、醉美龙江”抖音短视频大赛一等奖、创意奖。 并且,我的抖音粉丝已经超过1.2万人,视频号粉丝更是达到了1.3万人,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今年五月首发的视频号作品《龙江,我的龙江》,是由高敏老师写诗、田恒发老师朗诵、我剪辑制作的长达近六分钟的视频作品,是歌颂家乡,赞美龙江的佳作,目前播放量已超十三万,并且官方帐号《龙江县万人评》予以了转发,标题是《大美龙江,风光无限》。而相关的公众号文章,带有朗诵音频的,同样的作者,同样的诗,同样的朗诵者,至今阅读量却不超三百。诗作者高老师对此感慨到,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呀!前不久随龙江县文联采风团前往县域西部的龙兴镇采风,该镇镇长与文联福山主席攀谈。得知他在《今日头条》上看到我们去济沁河乡和头站镇的视频,那是我发的抖音同步到该网站上并受到官方推荐。10月30日,官方帐号《龙行江天》发布了由海霞老师朗诵我的长诗视频作品《我的罕达罕、我的母亲河》,并获得了龙江县城市形象公益视频类三等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从农村来,专写屯子事儿。广袤的田野,纯朴的乡亲给了我无穷无尽的素材和灵感。拍他们,写他们是我孜孜不倦地追求。继《豆包飘香的日子》、《酱茄子、二米饭》、《大饼子,东北人的乡愁》后,我的新农村三部曲《麻花》、《豆腐声声》、《杀猪菜又香》均已完稿,陆续发表中。其中,《麻花》已于去年发表于《文苑暸望》,《杀猪菜又香》于今年春节前发表于《齐齐哈尔文艺》,齐齐哈尔市作协赵主席予以转发朋友圈并配文:浓浓的,地道的,文字里的东北味。如今,《豆腐声声》又荣获2023年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大美龙江,爱我家乡”主题征文一等奖,开创了龙江县作家协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散文类的先河。同样,资深老作家王清山老师的一等奖也是小说类的首例!引用龙江作协滕主席的话来说:同时获三个省级大奖(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在龙江县作家协会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在自媒体发达、各种评比奖项满天飞的今天,其含金量不言而喻,在省域内应该是天花板级别的。而且,这对于我一介名不见经传、毫无社会关系的乡野村夫来说,更显弥足珍贵,更彰显公正、公开、公平。不过高兴之余,滕主席不断叮嘱,一定要低调,低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入山巅。穿越回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诚如海来阿木歌中所唱:许多年前我也曾有过梦想,想过满载荣誉回到家乡……结果却和大多数寒门学子一样,是贫穷这“肆意的风”压弯了我的“海棠”梦,使我不得不折戟沙场,惜别校园、饮恨回乡,与即将到来的梦想失之交臂。我的青春,我却做不了主。双脚泥泞的我,从此再也不敢奢望满天繁星。本以为这一生与文字绝缘,孰料三十年后不但“重操旧业”,与城里的文友一起交流短长,而且还获得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的一等奖!在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的同时,也要感谢智能手机,感谢网络,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消灭了城乡的数字鸿沟,使我们可以共享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丰硕成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我等都是平凡之辈,用平常人的心写平常人的事,用眼睛发现,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那些美好,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美好的风景,美好的世界。在网络发达,短视频火爆的今天,我在向新老会员和前辈们学习的同时,会和他们一样,依然坚守文学这块阵地。无论是爬格子,还是码字,亦或是语音转换,但万变不离其宗。文字,我们依然热爱,并将继续热爱下去,因为这里有诗书的涵养,笔墨的芬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