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支书‘’刘秀明

陈宜森

<p class="ql-block"> “三宝”村支书刘秀明</p><p class="ql-block"> 刘秀明,女,原系殷巷公社孔新村支部书记,于1991的退休。</p><p class="ql-block"> 刘秀明16岁即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于1945年入党,参加过姊妺团、民兵连、妇救会、农民协会,具体工作是组织群众打鬼子、妇女思想解放运动、发展先进分子入党、动员青年参军,斗地主,分田地。</p><p class="ql-block"> 在风雨如磐的革命斗争中,刘秀明临危不惧,机智勇敢。</p><p class="ql-block"> 1946年的一个晚上,农会正在开会,被在殷巷活动的还乡团的反动组织的几个人包围。站岗放哨人员报告后,她急中生智,赶忙吩咐大家分散外逃。她则躲在一农户的角门后面,用围萡自挡,才躲过一难。</p><p class="ql-block"> 1948年,商河县党组织根据工作需要,调刘秀明到县司法科工作。由于对父老乡亲有浓重的情感,工作不到一年,因本村工作需要她再次要求回本村担任妇女主任。为此,她毅然放弃了非农业户口和县级领导干部的待遇,回到孔新村。1949年任孔新大队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积极响应党、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服从殷巷公社的安排,参与到兴修水利,根治海河的重要任务上来。在那个年代,春冬两闲季节,挖沟修河任务正当时,可以说年年如此。任务下达后,她带领民工步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有时几百里,到达工地安营扎寨和民工住在工地,吃在工地,干在工地。虽说她是一个女人,但她干了一个一般男人不能干的工作,都是以连长、指导员的身份出现。民工们常说,刘秀明上河带队必带三大宝,铁锨、军号、马蹄表。马蹄表这一宝是定时用的,晚上睡觉前,她把马蹄表定好时间,放在枕头旁,清晨闹钟一响,她第一个走出帐篷,拿起第二件宝——军号,吹响清脆的上河号声。每当黎明时分,那嘹亮的号声划破夜空唤醒营、连上下全体民工,起身出发上工。中午休息吃饭如同一样,再吹起军号。吃完中午饭后她又吹响了上工的冲锋号。晚饭后,还是她再次吹响军号,让民工们按时休息。铁锨是她的第三件宝。在工地,她走到哪里干到哪里,身先士卒带头实干,天天两脚泥一身汗,从不叫苦叫累,那时的海河工地到处都有她劳动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不忘初心,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刘秀明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当她六十多岁时,仍带病坚持工作。殷巷镇党委召开大会,她有病不能参加,为了能听到党的声音,她自己在家坐着小马扎认真收听大喇叭上的会议录音。对于党委政府的决策,她积极及时的负责落实执行。她说,镇党委的会议精神就是党的声音,就是党的指示精神,必须坚决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女儿王莉心疼地说:“娘啊,您都六十多岁了,身体还有病,还是退下来吧!”她说:“听从组织安排,个人服从组织,党叫干就得干。和党不能三心二意,为党工作就应该活一天干一天,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因此,当时孔新村的各项工作名列全镇前茅。她在工作中坚持以身作则,以理服人;做群众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人,使很多矛盾得到及时化解。所以,孔新村里一切困难、一切矛盾从不上交,都在刘秀明的积极努力下得到有效解决。</p><p class="ql-block">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她多次获商河县优秀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是当时殷巷镇所有村庄中的一面旗帜。</p><p class="ql-block"> 她担任村支部书记42年,从事党的事业47年,以出色的工作受到上级领导的称赞,在周边村庄有着良好的声誉。刘秀明于1991年退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