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名由来之猜想

费顺龙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省、市级(以下级别的我没探究)地名中,“上海”是最不像地名的地名。如按词类分,“上海”和上街、上山、上北京一样,应归入动词。那么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是怎么会用一个动词作为自己的地名的呢?</p><p class="ql-block"> 我查遍了所能查到的资料,都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百度”上对“上海名称由来”的解答是: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这似乎有点答非所问,只回答了什么时候开始称上海,没说出为什么称上海。</p><p class="ql-block"> 我猜想,上海地名可能是这样来的:在很久以前,现今的上海还在海面之下之时,岸边的居民靠海吃海,欲到海上捕鱼,或是要通过海路出行办事,都被认为是“上—海”去,即到海上去。星转斗移,沧海桑田,海岸线慢慢东移,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在新的陆地上也有了居民。但原住地的居民还是沿用祖祖辈辈的说法,欲去海上,如遇人问,上哪儿去?被问者还是说:“上—海”去。自然而然,这块从居住地到海上所经过的新生土地被称作“上海”。 久而久之,动词变成了人们认可的名词。</p><p class="ql-block"> 以上说法,纯属本人胡猜乱想,说给大家听,意在抛砖引玉,求得确切的标准答案。企盼有识之士不吝赐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