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回忆录/我有一位会做木匠的爷爷(家庭旧事)

湖城教书匠

<p class="ql-block">  记得长篇小说《推拿》的作者毕飞宇,前些年回到他曾经生活过的江苏省兴化市中堡镇时,特地走访了他熟悉的一位哑巴邻居,这个哑巴的父亲是一位当地有名的老木匠,上世纪八十年代,老木匠在农村砌房造屋打家具属高手,给毕飞宇印象极其深刻。寻访过程中,毕飞宇试图寻找几件老木匠用过的工具,让哑巴满屋子到处寻找,结果,哑巴只寻找到一件老木匠用过的墨斗,这件老木匠用过的“墨斗〞,无疑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哑巴原先是给小孩当玩具用的,现在,他很乐意将它赠送给这位大作家,从此,这件文物“墨斗”也算有了一个好的归属。</p><p class="ql-block"> 墨斗,其实就是木匠心里的一把尺,我们做人做事,心里都应该有一把尺……</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爷爷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木匠,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江苏省金湖县塔集镇(当时称塔集公社)有个运输社,专门搞水上运输,运输社里有运输船队,每组船队都拥有几条十几条大木船,大木船的维修和保养就靠塔集农具厂的十几位木匠师傅,我爷爷曾经是木匠班子里一位“领凿”的师傅,那一班木匠“叮咚叮咚叮咚咚咚”富有节奏的钉船的声响,时常萦绕在我的耳际……</p><p class="ql-block"> 五年之前,我就曾介绍过我的祖母和我的父母亲,我的父亲是一位当了20年厂长的工农干部,母亲是地地道道种田的农民,祖母也是种田养猪的农家人,在我们村里享有崇高的威望,左邻右舍都非常佩服她尊敬她……</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我不愿意介绍我这位会做木匠的爷爷呢?(这里面肯定有原因的)</p><p class="ql-block"> 且听我慢慢道来一一一</p> <p class="ql-block">  都说做木匠的人长寿,我爷爷也算长寿之人,他活到91岁(记忆里爷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逝世),为什么我对木匠爷爷的出生年份那么模糊?读完后面文字,你大概就明白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1975年左右,我在填写一份《团员干部履厉表》时,问我爸爸:我的木匠爷爷叫什么名字?他的名字是怎么写的?谁知爸爸的脸色当时就变得很吓人,他带点愠怒的口气说:“你爷爷就不用写了!”我满脸疑惑地看着父亲,父亲见此情景,才告诉我说,你的亲爷爷去世得早(在我父亲刚13岁时,我的亲爷爷就去世了),这位木匠爷爷是后来的,他的名字叫王锡琪,人,非常忠厚,有一手好的木匠手艺,他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里,老实说,是来帮我们的,我的奶奶在孩子刚十三岁时就失去了丈夫,失去了本来可以依靠的后盾,孤儿寡母,日子过得有多苦啊!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得好,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爷爷拥有一手好的木匠技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里,人民公社运输船队离不开有木匠技艺的手艺人,当时,木匠师傅走到哪里都是不愁没饭吃的,有木匠爷爷帮衬我们这个家,平常的日子,可能要比别人家过得好些,再说了,我的奶奶也是当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当时,邻居们对我奶奶非常尊重,她经常帮助左邻右舍调解家庭矛盾和纠纷,享有崇高的威望。而木匠爷爷心甘情愿当配角,这一点,我印象很深,大事小事都是我奶奶说了算。</p> <p class="ql-block">木匠常用的工具:墨斗和刨子,</p> <p class="ql-block">木匠常用工具:不同规格的凿子,</p> <p class="ql-block">大约在我12岁左右,一个夏季,连续下大雨,我正处于玩皮的年龄阶段,在家里,盐坛子摸到酱罐子,爷爷见我闲着无聊,就吩咐我,去拆破布(拆旧衣服),用什么拆呢?他找到一根捣烟斗的长针(一端是带毛的刷子,另一端是尖针),让我去坐下来拆旧衣服。哪知我刚坐下来不久,眼睛就被戳了,当时,眼睛直流水,疼得厉害,母亲见此,带我到塔集医院看医生,医师陈应然给我的眼睛上了药膏,敷上敷料,就回家了,哪知道,这次受伤很严重,使我原先正常视力下降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上图:抽旱烟用的大烟袋,</p> <p class="ql-block">  下雨天拆破布(拆旧衣裳)戳伤我的左眼这件事,给我带来的伤害是很深的,甚至是一辈子的,为何?我想报名参军,因视力不达标而失去了机会,我想报名当文工团演员,因外貌(斜眼)这一关难过,甚至,连找对象都会有心理负担(斜眼)……因而,我一直怀“恨”在心,痛恨这位“爱管闲事”的爷爷……</p> <p class="ql-block">  或许是我现在也已经当爷爷了,才常常想起,爷爷对我们的“好”,爷爷曾经带我到双庙(金湖县闵桥公社)小镇上去洗澡,每次洗完澡,都要买一些好吃的零食给我,孩子们对童年的零食记忆是很难忘记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她一生共生过八胎,每次做月子,没有营养品,生活很艰难,木匠爷爷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煨牛脚”,当年,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过几年,都会将一些不能再耕地干活的“老牛"宰了,牛皮牛肉有人买,牛脚难收拾,没人肯要,因此,爷爷把这些牛脚“捡”回来,在室外用柴禾架上一口大瓦罐子,把收拾干净的“牛脚”(我们当地称牛脚叫“牛鸽子”)放入大瓦罐子里,再加入足量的水,用大火煨煮,由于多次煨汤,冬天,牛脚汤冷下来,犹如夏天的“凉粉”,每次烧青菜萝卜时,放些牛脚汤在锅里,既当烹调的调料,又当作菜油用,一举两得,营养丰富,收益多多,令母亲称赞不已!母亲总说,当年,多亏你木匠爷爷煨的“牛脚汤”,为我们母子增加不少营养呢!</p><p class="ql-block"> 另外,在我奶奶与母亲发生婆媳矛盾时,也多亏木匠爷爷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及时调解矛盾,避免事态扩大(爷爷常对奶奶说:你家儿子是个公社干部,不要把话把人家说!)这句话还真灵验,奶奶果然想到大局,识大体,也就息事宁人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爷爷过世后,他的坟是独立的,就葬在距离我祖母坟墓大约十多米的地方,每年清明节和春节前,按照我们乡下人风俗习惯,都要给父母亲上坟,当然,也要给奶奶爷爷上坟烧纸,由于他是一位后来的爷爷,所以,往往磕头烧纸都放在最后,在烧纸钱的份量上也有点差别,现在想想,这都是“世俗眼光”所造成的,在对待自己的长辈上,要做到人人平等一视同仁谈何容易!</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又曾经多次问自己:在对待自己的长辈上,你能做到一视同仁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