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讨交流,促进团队建设转型升级——新创宝卷走进泰真文化传媒中心(15)

任积泉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中指出,非遗要“坚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保护传承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生活,将历史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作用和使用价值,注重民生改善,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p><p class="ql-block"> 河西宝卷守正创新志愿者团队自2020年年初形成以来,在市委宣传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弘扬民族、民俗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重点扶持下,</span>以张掖市为重点,同时在河西走廊地区的武威、金昌、酒泉、嘉峪关等4市开展不同形式、规模的田野调查及宣传推广活动200多场次。在此基础上先后创作了《战瘟神宝卷》《青苗旗宝卷》《高老庄宝卷》等8部宝卷。8部新卷,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代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和审美态度,得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本地普通百姓的推崇喜欢,丰富了河西宝卷文化的内涵,提升了河西宝卷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新的时代背景下河西宝卷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活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为了促进守正创新背景下河西宝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探索宝卷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创作、念唱、宣传推广水平,深刻反映团队成员们在亲自参予实践活动后的理性思考成果,11月11日,依据团队成员近年来在从事宝卷文化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特长,初步拟定了17个题目供思考研究。为了检验思考研究进展或初步成果,</span>12月6日晚,河西宝卷守正创新志愿者团队、张掖市图书馆南华书院、河西民俗博览园河西宝卷传习所、甘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在泰真文化传媒中心举行了“守正创新背景下河西宝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问题研讨交流”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宝卷、音乐、文学等方面的研究、爱好者34人参加了活动。活动分古琴曲欣赏、新创《惊梦黑水国宝卷》曲牌吟唱和学术交流三个环节进行,其中学术交流是今天的重点内容,任积泉、胡永晖、陈文宝、李腾贵、曹斌、吕雪梅、李晓娟、杨玲娣、黄岳年等9人围绕各自研究重点作了现场交流,初次参加活动的刘梅兰、甘文秀博士谈了自己的体会感受。鞠勤、赵冬梅、缪丽霞、贾兴、李纲、刘明花、梁涛等7人提交了文字稿作了线上交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李红、张晓琴、吕雪梅女士分别演奏了古琴曲《欧鹭忘机》《良宵吟》《仙翁操》</p> <p class="ql-block">李晓娟老师领唱《惊梦黑水国宝卷》曲牌[拔胡麻]</p> <p class="ql-block">杨玲娣老师领唱《惊梦黑水国宝卷》曲牌[孟姜女]</p> <p class="ql-block">陈文宝、曹斌先生领唱《惊梦黑水国宝卷》曲牌[太阳当头过]</p> <p class="ql-block">原张掖市委党校副校长 新创宝卷作者 任积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河西宝卷团队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 ——培养文本创作团队。文本创作团队是团队建设的灵魂。河西宝卷文本不同于一般的小说、散文或绘画。一部好的宝卷一定是集历史、文学、古诗词、音乐、美术、书法等各类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作品,非一人所能完成。在众多要素中,宝卷故事创作是重中之重。书法、绘画、音乐等是锦上添花,是宝卷精品化的重要内容。所以,吸收网络各方面的人才进入团队,是创作出高质量的宝卷文本的基础。目前,河西宝卷守正创新志愿者团队有河西成员30多人。</p><p class="ql-block"> ——培养念唱团队。从最终表现形式看,河西宝卷是说唱文学,是声音的艺术。没有念唱,就没有河西宝卷。可以说,念唱是对宝卷文本的二次创作,是对文本内容的升华。一部宝卷质量如何,只有经过反复念唱,反复修改打磨才能成功。所以念唱团队在河西宝卷的传承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念唱团队的组建以教师、专业歌唱演员、专业音乐工作者为核心,广泛吸收一切喜欢宝卷文化者参与,以不断壮大队伍,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目前,围绕河西宝卷守正创新志愿者团队的念唱者已愈百人。</p><p class="ql-block"> ——培养宣传推广团队。在现实背景下,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对于以家庭或公共场所现场念唱宝卷的传统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互联网这一人人可随时利用的自媒体,又给宝卷文化的传播带来的新的机遇。为了扩大宝卷文化的影响力,“河西宝卷守正创新志愿者团队”首先广揽网络短视频音频制作、网络视频直播、文图组合、专题片拍摄制作、动画片制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入团队,提高宣传质量和水平,扩大了宝卷文化影响力;其次,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巩固了已有阵地;再次,发挥所有参与宝卷文化活动者的积极性,利用自有资源和影响力,在互联网上做宣传,扩大了影响范围。</p> <p class="ql-block">甘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新创宝卷作者 胡永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河西宝卷的仪式和民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 河西走廊是中国西北民族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河西宝卷流传的数百年间,宝卷文化跨越数千公里,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格独特的河西宝卷民俗文化区。这种特色与风格集中体现在河西宝卷的写卷、抄卷、念卷、听卷、接卷、藏卷等一整套的仪轨仪式,及这些仪轨仪式所反映出的深层文化内涵上,集中表现了河西宝卷“宗教信仰”“伦理教化”和“文化娱乐”的三大功能。早期的河西宝卷佛教气息浓郁,念卷先生在念唱时有净手、请神、焚香、化表、开经、发愿、回向、送神等仪式,这些仪式多借用佛教科仪和忏法,所以,早期的宝卷就称作“某某科仪”,如“金刚科仪”“燃灯科仪”“释厄科仪”等。但近代以来,河西宝卷逐步俗话,宗教气息淡化,民众对宝卷的信仰也相应弱化,而其娱乐功能却逐步价强,这对民众调整紧张的劳作节奏,舒缓压抑苦闷的情绪具有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河西宝卷最具特色的仪式是“和佛”,即宝卷念唱中念卷人在讲唱时,在场全体听众齐声念唱“佛号”(通常以“阿弥陀佛”为多),形成念卷人和听众的情感互动,这样的仪式感无疑塑造了宝卷念卷语境的神圣性和民众文化信仰的虔诚感,同时,也成为念卷者和听众和谐互动的纽带。</p><p class="ql-block">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胡汉杂居”“华夷交汇”之区,各种民族的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主或次地发展,互相融合,共同作用,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俗文化特征,这些特色集中体现在宝卷独特的叙事风格、古老的口语方言、地方音乐和民俗民风上。河西宝卷文本中散韵结合的叙事模式主要有生活叙事、历史叙事、信仰叙事、女性叙事四种,这种叙事所设计出的历史、故事不同于正史,也有别于其他文学艺术的表现方式。近代以来河西宝卷的故事情节多来自于口头传统和民间戏曲,大多表现的是河西底层民众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它们展现了不同时代河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河西民众社会记忆和集体记忆的集中体现,其中丰富的方言俚语、上百种曲牌曲调(多以民间俗曲为主),如《孟姜女》《清江引》《渡世船》等是河西民间语言和地方民族音乐的活化石,亦是河西民众最古老的文化艺术基因,寄托着河西先民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所思所感,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保存至今的200多部河西宝卷承载着河西最古老最丰富最独特的文化基因,其所蕴含的生活知识、民俗传统、地域特色在宝卷传抄、念唱者的传承下一代代继承了下来,成为河西民众进行家庭孝道和其他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河西学院机关党委书记 新创宝卷作者 曹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也说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 流传至今、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河西宝卷,归类于念唱型的俗文学,其中的“念”与“唱”是在宝卷文本中和宝卷念唱中份量参半,旗鼓相当。</p><p class="ql-block"> 宝卷中“唱”的文字部分是韵文,音乐部分便是雅的曲牌和俗的曲调,二者共存共荣,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称“牌子”。曲牌是由词发展而来,又称词余,在文字句式上大多为长短句。曲牌讲究合辙押韵,故曲牌就成为了一部卷中思想性和文学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古老的“华夏之音”。</p><p class="ql-block"> 曲调则是歌唱性的、能够表达一定乐思的或主要旋律的统称。曲调有两个基本要素,即旋律和节奏,也即演唱时演唱者依据内容发出的语言的腔调、声音的高低、语势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等韵律。念唱过程中,念唱人可根据文本内容及自己所掌握的曲调自由发挥演唱,所以它更接地气、更富时代感。</p><p class="ql-block"> 由于曲牌是元明以来南北曲、小曲、时调等各种曲调名的泛称。每一支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等也都有基本定式,可据以填写新曲词。文本创作者在富有回忆性或略带某些伤感色彩的叙事过程中,使用曲牌“浪淘沙”“孟姜女”;在反映热烈欢快的劳动场景或集体娱乐场景时要使用曲牌“叫号催工”“夯歌”;在向亲人或朋友发泄悲苦和愁思时要使用曲牌“哭五更”“淋淋落”等等。文本创作者掌握曲牌的多少和念唱效果密切相关,只有依据宝卷内容使用最合适的曲牌,宝卷的特色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p><p class="ql-block"> 宝卷中用无固定格式演唱的“曲调”,在文本中一般不标注或极少标注,这是宝卷创作者留给念唱者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了解决同一字数的曲调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问题,一些地方在演唱某部宝卷韵文时根据内容添加了反映音乐情绪、故事情节、人物身份等相关的、具有提示性的“文调”“武调”“刚调”等来强调这种唱法的基本风格。</p><p class="ql-block"> 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曲牌曲调是河西宝卷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是宝卷发挥其娱乐功能的基本依托,是实现宝卷念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是数百年来宝卷始终受到民间喜爱的一个基本原因。</p> <p class="ql-block">《张掖日报》原副总编 陈文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对宝卷文化团队升级转型的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 河西宝卷的传承创新从文本范式、念唱范式、价值定位取向、曲牌曲调的熟悉及使用,均由新创“宝卷”得以综合体现。朔源传统,以宝卷爱好者的创、念、行,让我们初步认识了什么是宝卷,如何念唱?怎么创作?对场地要求是什么,有何仪轨以及有什么禁讳等要义都有了较为全面且系统的认识。但要提升宝卷研究的的学术层次,则要以“五学" (眼、手、脚、嘴、心)为路径,以文化还原和世界视野为双构性命题,融汇中西、打通古今、返本开新、探本穷源,挖掘宝卷文本到宝卷文化再到宝卷文明的发展路径;挖掘宝卷作为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生命价值;探寻宝卷作为外来文化本土化、本土文化现代化的精神文化脉络;探寻宝卷文化的民族学密码、地理学的禀赋、民俗学的特征、图表学的表现,以生成演变的动力美学原理,从而形成对宝卷文化基因的考察与破译,进而形成和构建起宝卷传承创新团队的一整套自已的、特色的学术说话体系、价值观念和传承创新生成机制,以便在更广阔更大平台展示团队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张掖市税务学会秘书长 新创宝卷作者 李腾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宝卷创作中“旧瓶”与“新酒”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 “旧瓶新酒”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重新诠释和创新传统元素,将过去的文化遗产与当代创作技法相结合,形成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旧瓶”代表传统、经典之物,而“新酒”则代表新的理念、观念和风格。这种创作方式既尊重传统,又追求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为现代文化赋予新的意义和内涵。</p><p class="ql-block"> 在宝卷创作中运用“旧瓶新酒”,可以使作品更具个性和时代感。“旧瓶”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经典、稳定和根植于历史的特点。在宝卷创作中,对“旧瓶”的运用并非简单的复制传统元素,而是通过个人的观察和理解,融入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当代的艺术语言,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新酒”则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突破,通过对传统元素的改良、扩展和延伸,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原张掖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退休职工 吕雪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河西宝卷念唱活动的场域选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大的方面来讲,河西宝卷念唱活动的场域选择应该综合考虑文化氛围、场地容量、交通便利性、技术支持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因素。其中,可持续发展是关键。选择一些能够定期举办念唱活动的场所,如文化馆、图书馆、社区中心。当然,最佳地点就是今天我们待的这个地方!确定一个合适的地点,不仅能够为宝卷念唱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展示平台,也有助于形成一种文化传承和推广的良好机制。同时,场景的布置也很重要。舞台的布置,观众区域的布置,互动体验区的扩展,现场氛围的营造以及传统元素的运用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比如视频投影,将宝卷的故事,以动画或影像的形式展现,不仅能吸引年轻观众,也能让宝卷的传达更加生动和直观。</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些场域的选择和场景的布置,我们不仅能够营造一个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环境,还能够加深参与者对河西宝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p> <p class="ql-block">甘州区非遗保护中心 二级馆员 杨玲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关于念唱宝卷时的一些体验和感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 我原是从事声乐专业的,在任校长,以及各位老师的引领和带动下,走入了河西宝卷守正创新团队,真切地感受到了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念唱宝卷沉浸式的体验,妙不可言。也感受到了河西宝卷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现将念唱宝卷时的一些点点滴滴的体悟和感受分享如下:</p><p class="ql-block"> 我在念唱宝卷的时候,发现它和演唱歌曲有异曲同工之妙,宝卷是一种综合性民间艺术。历史悠远,它涵括一个时代的先民是如何生活的场景,保留了地方淳朴的民风民俗以及民众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孝道文化故事等,并在宝卷中毫无违和感地穿插了美食、服饰、建筑等文化元素,鲜活而又接地气。宝卷文化内容之丰沛,描述之细腻生动,堪称百姓生活的百科全书。记得有人说过,一个好的作家,只要如实的记录一代人是如何生活,他就是一个很好的创作者,他的作品也有可能会传世。</p><p class="ql-block"> 目前河西宝卷文化仍处于衰弱期,急待我们保护。今天能进入这个团队的有识之士,都有一份自觉的担当和责任。我为自己能和优秀的各位老师一起参学念唱非遗宝卷,倍感荣幸。</p><p class="ql-block"> 我在演绎歌曲的时候,把思想感情抒发完之后,也沒有太大的反响,但是在念唱时,充分体悟到了宝卷念唱时那种情景交融的感觉和不同的表达语境。就是要情随境转,不同的曲牌有不同的情感色彩切换。</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演唱方式有所不同,歌唱有独唱,合唱,对唱等形式,而宝卷是念卷、接卷的形式,因为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做铺垫,所以念唱“一唱一和”时,有同频共振的感应,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引发现场共鸣。</p><p class="ql-block"> 有句话说:“当你真正地吸收了家乡文化的精华,并能够“学以致用时”,并成为生活方式,你就拥有了家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河西学院音乐学院教师 新创宝卷作者 李晓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河西宝卷曲牌曲调内容与音乐感情之间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曲牌的使用在宝卷创作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要非常熟悉曲牌,并且能把握其特点,才能精准使用。在《惊梦黑水国宝卷》创作中和平时的曲牌领唱中有这样一些感受,例如:《拔胡麻》适合庄严肃穆、辉煌的、比较有气势的、正气分发的赞扬或者浓厚的情感抒发,唱起来比较高亢,有积极的带动力。《孟姜女》是一个适合讲述故事情节的曲牌,可以起到上传下达、前后连接的作用,她可以表达有点悲伤和委婉的情绪,也可以表达欢快愉悦的情绪,比较中和,所以使用的概率比较高。曲牌《林英女降香》,“降香”有祈请神灵的意思,这个曲牌比较缓慢,有思考、有沉淀、有祈祷、有憧憬、有诉求等等,和神灵的沟通稍微多一点,其中类似的还有《渡世船》也是这样的特点,悠悠讲述,娓娓道来,有深入人心的一种渗透力,适合放在自我反省、祈请神灵、规划愿景等故事情节。</p> <p class="ql-block">原张掖市图书馆馆长 新创宝卷作者 </p><p class="ql-block"> 黄岳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关于河西宝卷评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河西宝卷的评论,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方面:社会评论和学术评论。社会评论涉及到宝卷的发生和发展。通常所说的河西宝卷评论,主要指文字文化评论。也说两方面。纵的,也就是历史的方面;横的,也就是当代的现在的方面。历史的方面,要重视孙思克和他在康熙三十七年施资刊刻的《敕封平天仙姑宝卷》,这是河西宝卷的经典作品。对河西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当代的方面要关注相关的文章,也要重视社会评论,不能忽略相关的项目、会议等,比如几年前给国家级传承人送匾的相关事项,宝卷亚细亚学术会议等,这也是关于河西卷评论不可忽略的方面,或许是更重要的方面。需要改进的方面,是要重视社会评论,获得项目性的支持,从而使河西宝卷这个国家非遗文化保护项目发展弘扬的更好。</p> <p class="ql-block">河西学院文学院教授、丝绸之路戏曲与民间文化研究中心 博士 刘梅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守正创新 砥砺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荣幸参加任校长牵头的河西宝卷创新性发展问题研讨会,从中受益颇多,再次感受到了河西宝卷的艺术魅力,也深感河西宝卷创作与研究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领唱者优美的唱腔,和歌者深情地投入,宝卷念唱的唱和形式,将每一位在场者都融入其中,娱己娱人,气氛轻松愉悦,新创宝卷就这样被宣传推广了。与会者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讨,给了我很多研究的思路。比如,河西宝卷曲调与曲牌和传统的戏曲的曲调与曲牌的关系问题,河西宝卷念唱的场域问题,对河西宝卷刊刻做出贡献的甘肃提督孙思克,河西宝卷历史和文学史评价问题,新创河西宝卷的评论等等,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切实服务于地方文化的创新发展。</p><p class="ql-block"> 最后,诚挚邀请有兴趣的同仁加入丝绸之路戏曲与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齐心协力为“一带一路”和张掖地方繁荣尽一份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河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博士 甘文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参加河西宝卷守正创新志愿者团队活动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很荣幸也很开心能参加河西宝卷守正创新志愿者团队首次活动,收获颇多。自始至终能感受到团队成员的热情及激情,通过任校长及各位前辈对河西宝卷知识的讲解,本人对河西宝卷知识初步有了浅显的认识,简单谈谈自己的认知。河西宝卷为甘肃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一种传统民间说唱文学艺术,起源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迄今为止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主要以纸本为载体,用文字和图案记录宗教故事、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内容包含儒、释、道三教教义,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自发现以来,一直在西北地区得到传承和发展。河西宝卷内容丰富,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希望能通过河西宝卷守正创新志愿者团队这个平台,充实自己,也希望自己能为团队做一丁点贡献。</p> <p class="ql-block">张掖市史志办副主任、诗人 李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关于河西宝卷创作中曲牌曲调韵律问题的几点看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 河西宝卷是源于敦煌俗文学,植根于河西民间的一种说唱曲艺。其曲牌丰富多样,曲调特色鲜明,是我国曲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西历史与文化长河中保存最完整、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厚的民间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 当下,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创作富有时代气息和特色的新卷,并进行念唱推广,是对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继承与发扬。文本创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对韵律问题的理解和把握。</p><p class="ql-block"> ——宝卷的文本形式大体可分为散文和韵文。其中,散文主要用于交待故事背景和情节,为念;韵文部分则以各种曲调、曲牌唱出文本需要凸现的内容和表现人物的情感,不是故事情节的简单重复,为唱。既然要唱,而且是按曲、按调来唱,就不能不考虑韵律问题,这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传统,也音乐美学的内在要求,更是曲艺艺术的基本要求。有些人所谓不必考虑音律押韵的说法,既无知又肤浅,只可一笑。否则,唱起来就会不顺畅,发音就会别拗,唱出来也不美。</p><p class="ql-block"> ——韵律问题,又分韵的问题和律的问题。韵的问题是押韵,律的问题是平仄,两者都和曲调、曲牌的音乐紧密相关,处理得好,郎才女貌,处理不好,貌合神离,甚至分崩离析。其中,律的问题比较复杂,鉴于时间和篇幅所限,这里先不讲;韵的问题相对简单,容易处理,又是明面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文本创作中首先解决。</p><p class="ql-block"> ——韵文(唱词)的押韵,与格律诗词、小曲、戏文等一样,大多都是尾字押韵,且一般是偶句尾字押韵。每小节或段落的韵文首句尾字,可押可不押。因传统美学的对仗要求,韵文唱词也是按出句、对句依次顺延的,偶句押韵是惯例,也是音乐顿挫、换气的需要。文本鲜有奇数唱词,偶有也会在实际中以虚词、衬音补缺。押韵,多为押平声韵(相当于普通话的一声、二声,但不全是),也有押仄声韵(相当于普通话三声、四声,也不全是)。押平声韵还是仄声韵与唱腔音乐有关,一般喜庆、优美的押平声韵,急切、愤怒的押仄声韵。就文本而言,一段或一节中可一韵到底,一段分几节的,不同节可押不同的韵,是为转韵。转韵,一般转邻近的韵,不可跨度太大,以免突兀,影响唱腔美感。</p><p class="ql-block"> ——宝卷文本创作中,韵文押韵的依据,当以现行普通话音韵为标准,即偶句尾字为相同韵母的字可视为押韵。这不同于格律诗词、曲的创作一般以平水韵(古人规定的韵字标准)为主,一方面音韵是发展变化的,与时俱近,符合当下人的发音习惯;二是降低宝卷文本创作难度,也便于让更广大受众学习接受。当然,在此基础上,懂些平水韵知识更好,能与普通话音韵结合贯通使用更好。因为当下新的宝卷创作,所依曲调、曲牌是“古”的,为旧瓶装新酒,平水韵的划分可能在长期的磨合使用中,与“古”曲调、曲牌更契合,更般配。另,懂些平水韵知识,对传统宝卷“古”本的研究会更便利,也更容易从中借鉴吸收。</p><p class="ql-block"> ——宝卷文本创作中,要注重对地方语言文字的保留采纳,不能因为普通话音韵的标准设置而因噎废食。作为民间念唱的俗文学,要特别注重对地方文化的吸收和反映,要充分考虑张掖方言的发音特色,不仅仅是方音土语词汇的吸收。比如,张掖方言中前后鼻音不分的情况,在押韵的处理中可以适度放宽,不必拘泥一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甘州区南关学校高级教师 书法家 鞠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宝卷抄写过程中的几点浅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 宝卷抄写要体现出守正创新的理念,守正是基础,创新永远在路上。抄写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体现出一个“美”字。</p><p class="ql-block"> ——内容书写不论繁、简,还是真草隶篆,都要规范,这关系到传承,不能以讹传讹。</p><p class="ql-block"> ——形式上要精美,字的大小、行间距、空隙、对齐等……都要美美的。抄写一要为念(唱)卷服务,达到看一眼就有一见钟情的感觉,爱乌及屋的影响力,便于宣传,二要精心设计册页,为方便念唱翻阅股务。</p><p class="ql-block"> ——用墨要有选择,便于字迹长期保存。</p> <p class="ql-block">甘州区图书馆副馆长、书法家 贾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宝卷插图的作用与创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插画在宝卷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点:增加阅读兴趣并增加记忆力;提升阅读体验;丰富书籍内容;传递文化信息;引导读者情感。</p><p class="ql-block"> 宝卷插图创作方法需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品读作品。认真品读宝卷,体会其中的历史、文化、人物、故事、风俗、它所颂扬的价值观念、时代精神,找出切入点,找出创作题材。</p><p class="ql-block"> ——田野考察。要到故事发生地进行田野考察,选择表现方式和绘画形式,打草稿,做比较,选择最精彩的构思,进行创作。</p><p class="ql-block"> ——精心构思。首先要确定表现方式,即选择画种,选好故事情节和画面感最强的故事情节,进行构思,设计。</p><p class="ql-block"> ——创作。要设计好构图,进行打稿,然后进行勾线、上色、渲染、点缀、落款。</p> <p class="ql-block">甘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新创宝卷作者 赵冬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河西宝卷的文本创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河西宝卷的深入了解和对个人能力的认知与提高相结合,是河西宝卷文本创作的基础,也是核心。在大量阅读传统宝卷文本和研究资料的过程中,掌握河西宝卷的历史渊源,结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深入了解河西宝卷的历史,对宝卷文化有更加清晰明朗的定位 ,更正过去的认知,比如清晰认识到河西宝卷文本的基本结构是散文+韵文,表现形式是说+唱,它是依靠卷本及其口头念唱形式进行传承的。“说唱”是河西宝卷的基本特征也是其主要特色。在宝卷文本中,“说”的部分绝大部分为散文,“唱”的部分为韵文,韵文是宝卷中出彩的部分,散文和韵文的结构比例必须恰当。</p><p class="ql-block"> 对守正创新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践行,对宝卷文本创作提供了决定性的指导意见。不断创作、制造新卷,是河西宝卷生生不息、延续至今的“内核”与“密码”</p><p class="ql-block"> 熟悉并掌握各类经典曲牌的特点,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学唱各类曲牌,体会曲牌的唱腔与宝卷故事情节铺陈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文本创作中得心应手。</p><p class="ql-block"> 选择与现实生活接轨的创作题材至关重要,在创作过程中,要运用符合当地人情风俗、方言俗语的内容,体现宝卷与民间文化、社会现实高度的契合性和亲近感。</p><p class="ql-block"> 精益求精的打磨修改,是促进宝卷文本精品化的重要手段。</p> <p class="ql-block">张掖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新创宝卷作者 缪丽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河西宝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方法选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 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是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对大众文化生态的恢复,是历史交给我们的时代课题和责任。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最好的保护不是学者专家的挖掘整理研究,也不是民间非遗传人“原汁原味”的传承传播,而是把非遗作为“可参与的生活”,使传承人群进行富有创造力的“生产性保护”实践,在活态传承中“守正创新”。重塑活力,让非遗活起来,进而火起来,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迸发出生机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河西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 博士 新创宝卷作者 刘明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河西宝卷念唱视频制作与宣传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河西宝卷传承、创新与发展中,视频制作与传播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有效措施:</p><p class="ql-block"> ——可以有效纪录河西宝卷传统念唱技巧和表演形式:通过制作纪录片,深入挖掘河西宝卷的历史渊源、传承人、传承现状、困境等,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河西宝卷丰富的内涵和价值。通过视频制作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让更多人群了解和关注这一文化,进而推动其传承和保护工作。</p><p class="ql-block"> ——可以制作河西宝卷宣传片:借助视频制作技术,制作河西宝卷的宣传片,向公众展示河西宝卷的魅力和价值,增加公众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民众对其的认知度与接受度。目前这一方面是比较欠缺,在后期的传播中,要提升对宣传片拍摄及制作水平。</p><p class="ql-block"> ——可以制作河西宝卷念唱、传承的教学视频:针对河西宝卷的传承和保护,制作教学视频,记录河西宝卷传统的传承方法和念唱技巧,以便后人学习、传承和研究。主要体现在当代新创宝卷宣传中,对常用曲牌进行视频录制,剪辑后制作成二维码,供爱好者和传承人学习。</p><p class="ql-block"> 不论是记录片、宣传片还是教学视频,制作完成之后,都可以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定期发布与河西宝卷相关,如演出预告、展演活动、教唱的短视频、活动报告等吸引年轻人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甘州中学高级教师 张伟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西宝卷念唱中的乐器伴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西宝卷的念唱活动一般在室内举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人念唱,众人接声,念唱时间持续长。很多时候,因条件所限,一般都没有伴奏,或只有梆子、木鱼、碰铃敲击节奏,形式比较单调。如果在河西宝卷的念唱过程中加入伴奏,可以增强宝卷念唱的艺术感染力,不但可以烘托气氛,还可有效缓解念唱者的嗓音疲劳。</p><p class="ql-block"> ——河西宝卷念唱伴奏乐器的选择。河西宝卷在念唱中的伴奏乐器由打击乐器和弹拨乐器组成。打击乐器选择梆子、木鱼和碰铃,承担控制节奏的作用,弹拨乐器用来演奏旋律主题。弹拨乐器一般以三弦为主,也可以选择古筝,阮,琵琶等一些弹拨乐器。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弹拨乐器,最好选择一样乐器,有一人伴奏即可。河西宝卷的念唱不适宜用大乐队、多乐器伴奏,大乐队伴奏突出了乐队旋律,听众很难听清楚念唱内容,不能发挥宝卷应有的教化育人功能。也失去了宝卷应有的特点。同样也不适合用拉弦乐器(如二胡)和吹奏乐器(如笛子)伴奏。</p><p class="ql-block"> ——念唱过程中伴奏的处理。河西宝卷的念唱过程,首先念唱者先报曲牌名,然后梆子敲击给出节奏,三弦开始前奏,之后念唱者演唱曲牌,听众接声。在具体伴奏中,梆子击强拍,碰铃击弱拍。三弦在前奏阶段声音可适当大一点,把握好节奏,营造念唱情绪,在念唱过程中要处理好伴奏和念唱者声音之间的关系,确保伴奏声音和念唱声音要协调一致,伴奏声音要的控制适当,声音要适当小一点,以突出念唱者的声音,不能和念唱声音“争强”。若句末出现长音时,为避免单调,可根据曲牌曲式结构特点,适当应用滚奏技法或即兴加以间奏,使伴奏更加丰富而富有韵味。在众人接唱过程中,伴奏可根据曲牌特点,伴奏声音可适度加强,做适当的夸张,加入和弦,应用滚奏等技法,渲染气氛,营造氛围。</p><p class="ql-block"> ——河西宝卷伴奏音乐的制作。河西宝卷的念唱有严格的仪式程序要求,念唱活动的组织要求也比较高。目前,河西宝卷念唱的受众人员非常少,非常不利于河西宝卷的传承和传播。为了让河西宝卷走进寻常百姓,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娱乐形式,应该从曲牌的演唱推广入手,制作一流的念唱伴奏音乐就显得非常重要。曲牌伴奏音乐不同于现场伴奏,音乐的制作要打破常规,引入现代元素,贴近现实审美需求,在伴奏曲制作中大胆使用包括电声、民乐、西洋乐等乐器,制作出层次分明,具有丰富音乐内涵,极具感染力的伴奏音乐,才能吸引众多人去演唱曲牌,从而营造河西宝卷念唱文化氛围,培育河西宝卷文化土壤。</p> <p class="ql-block">  甘州中学音乐教师 梁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西宝卷进校园及年轻队伍培养的方法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充分依托非遗文化及高雅文化进校园的相关政策,清除“绊脚石”、“拦路虎”。以往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不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够好,也不是我们的孩子们不愿学,单就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展现到孩子们面前而言,就已经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孩子想学学不到,专家想教教不了,如何打通关节脉络,是此项工作的能否顺利开展先决要素。</p><p class="ql-block"> 二、提高认识,有效落地。以目前学校各类型社团开展情况而言,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并没有使之有效开展。有效落地实施,也仅限于落地。一是缘于当下繁杂的学校工作对各种资源耗费大,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教师都没有过多的闲暇时间去完成此项工作;二是相关部门对此不够重视,究其根本,还是认识不够,对传统文化依然存在用有色眼镜看待的问题。使得此项工作不能从较高层面上引起共鸣,从而不被重视。</p><p class="ql-block"> 三、唤醒基因记忆,激发学生文化认同感。传统文化的特点在于时空感强。尤其是地方性的传统文化,此特点尤为突出。能在同一个地方长时间发展演变,必然使其深刻在一方人的记忆当中。从生物学的角度而言,人的基因是有记忆的,只要是土生土长的张掖人,其基因中必然留存有记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在初次听到河西宝卷就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但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显然不够,我们要做的,便是让学生长时间,高频次的感受、学习,才能够激发更深层次的基因记忆,从而让学生获得文化认同感,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p><p class="ql-block"> 四、年轻人的心声。年轻队伍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捧者不在少数,但有一个问题是“常换常新”。也就是说在起初接触到传统文化时,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有一部分人会逐渐厌倦。原因很简单,以昆曲为例,年轻人感兴趣的点在于,戏剧当中凄美的爱情故事、精美绝伦的妆造等“快餐式”信息,对“水磨调”慢悠悠的节奏却很反感。这缘于与当下“快节奏”生活的强烈冲突。</p><p class="ql-block"> 所以,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守”根本,变“形式”。所谓形式,就是要符合当下的社会发展。尝试从演出形式、伴奏乐器等方面革新,从而蜕变成一个既保留传统要素,又能迎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每次活动餐饮由一人或一家自费全程为大家服务。这次由苑秀琴、任积泉为大家操持。</p> <p class="ql-block">这是笔者从陕西省宝鸡市西府老街买来的“陕西硬面锅盔”,重12.7斤,127元,邮费40元。此物是今天活动前我家招待众人晚餐的最重要主食,也是这次活动之所以举行的一个小小由头。</p> <p class="ql-block">活动现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