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迹印加文明~南美日记(7)

冯古北

<p class="ql-block">秘鲁最出彩的旅游资源无疑是以马丘比丘为代表的印加文明,前往马丘比丘探秘必须先到库斯科报到,而库斯科恰恰是印加帝国的首都,想要觅迹印加文明肯定要从库斯科开始。</p> <p class="ql-block">从飞机上俯瞰库斯科,山坳里和山坡上布满密密麻麻的红房子,这个拥有50万人口的城市位列秘鲁第三。</p> <p class="ql-block">从机场前往库斯科,传说中风情万种的库斯科怎么像个边远乡镇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进入库斯科市中心,才被一股西班牙建筑之风吹醒,果然韵味十足。</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没来得及仔细打量这座闻名遐迩的古城,车子又开出了城区。负责全程陪同我们的当地导游Jose解释说,按照行程我们先从库斯科的外围开始游览,最后一天再进城。哈,有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节奏。</p><p class="ql-block">抵达圣谷的皮萨克小镇,中心广场也是洋溢着满满的西班牙建筑之风,看来西班牙统治几百多年的印记太深了。</p> <p class="ql-block">步入广场边的集市一条街,被当地产的各种编织品包围的时候,才明白自己身在何处。</p> <p class="ql-block">导游介绍,这种编织工艺是印加人祖传下来的,由于印加人没有文字,通过编织还能表达和传递信息。</p> <p class="ql-block">次日起,印加人的遗迹逐一让我们惊叹。山沟沟里藏着巨大的露天盐矿,远看以为是流淌着一条白色的河流,近看又像层层叠叠的梯田,在阳光的照射下,有的发白,有的泛黄。</p> <p class="ql-block">马拉斯盐田始于印加帝国时代开采,将山里池塘的盐水引到这里,让水分蒸发后形成固体的盐。</p> <p class="ql-block">历经数百年,至今仍在使用,每平方米产出300磅的盐。只有2020年疫情期间关闭几个月,当地盐工苦不堪言。</p> <p class="ql-block">Moray圆形梯田充分体现了印加人的农业智慧,它并非如常规的梯田,在山坡上根据地形辟建,而刻意修建大圆形梯田,是印加人利用巨大的温差来试验谷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情况。</p> <p class="ql-block">当年印加人的试验田,如今早已不再种植,成了供游客观赏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路况很差,常常是狭窄的泥土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p> <p class="ql-block">经过的村落虽是水泥路,两边的房子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是泥巴砖墙。</p> <p class="ql-block">库斯科周边落后的状况一目了然,不言而喻。有人说,如同去西藏旅游,在贫穷落后的环境中去体验和感悟不一样的文化。感觉这话还真有点道理。</p> <p class="ql-block">切不要担心这里的食宿条件,圣谷的疗养酒店犹如仙境一般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而酒店入口的小路却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导游安排我们午餐的地方也像个大庄园,餐厅优雅别致,还有花园大草坪。这让我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导游陪同外国旅游团,只能带去具备涉外经营许可的宾馆和饭店。</p> <p class="ql-block">离开饭店时,看到大门口有两位六七岁的小孩子正兜售小商品,女孩一边还在复习功课,时而念念有词,时而用笔在课本上写字。恻隐之心,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在库斯科,游客完全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仿佛与当地居民根本不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当地人似乎十分认命地竭诚为游客服务,友善而谦卑,因为只有游客的大把消费才是他们改善生活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其实,他们更应该感谢祖先,因为有了马丘比丘等一系列遗迹,才能吸引四方游客纷至沓来。</p> <p class="ql-block">膜拜完马丘比丘神庙后,我们当晚赶回库斯科住宿,次日将花一整天的时间好好欣赏这座千年古城。</p> <p class="ql-block">说它曾是印加帝国的首都,可市中心的武器广场洋溢着强烈的西班牙建筑气息。</p> <p class="ql-block">除了广场中心矗立的印加帝国最伟大的君王帕查库提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还有广场上到处是兜售编织品的印加土著人。</p> <p class="ql-block">导游Jose的介绍先从修道院开始。漂亮的西班牙风格的大修道院回廊里,两侧各藏着一排没顶的石头矮房子,外形十分坚固。</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这里曾是印加帝国的太阳神庙,西班牙人入侵后,拆除神庙改建成了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遗留下来的小房子正是原来太阳神庙的一部分,由于太坚固无法拆除得以保存下来。在后来的几次大地震中都毫发无损。</p> <p class="ql-block">石头墙非但牢不可破,而且极其平整光滑,历经几百年依旧如新建的一样。由于不用任何砂浆粘接,石头之间全都通过榫卯连接。印加人的建造智慧和工艺令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随后导游Jose带领我们漫步在库斯科的街巷,所有的介绍几乎都离不开石头。</p> <p class="ql-block">看这面墙,形状不一的大石头就像拼板一样连接得严丝合缝。</p> <p class="ql-block">瞧石头间的缝隙,小到插不进一张纸。</p> <p class="ql-block">最著名的是这个十二边形的大石头,居然可以与周边的石头结合得如此紧密,其难度和工艺水平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Jose教会了我们辨别的方法:石头表面平整光滑,连接处缝隙细小的就是印加帝国的遗迹,反之则是西班牙入侵后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有了这个方法,我们很容易分清这条街左右两侧的石头墙出自何人之手。</p> <p class="ql-block">由于印加人的建筑比较牢固,所以,西班牙人在拆旧建新的时候,往往保留原建筑的基础部分,库斯科城里许多房子的基础都是印加帝国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库斯科表面看全是西班牙建筑风格,其实都是在印加帝国的遗迹上改建成的,而且还依赖了原来坚固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显然,从所见的遗迹来看,石头文化成了印加文明的重要特征,难怪游客纷纷在大石头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不仅库斯科城里的房子尽显石头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在库斯科城外1.5公里处还有个闻名的萨克塞瓦曼(Saqsaywaman) ,建在300米的高坡上,据说原来是个圆形古堡,如今荒废得只剩下一堵石头墙,所以又被称作巨石阵。</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既可以俯瞰库斯科,也能担负守卫首都的重任,如果把库斯科地形比做印加人崇拜的豹子来看,这里就是豹子的头部。</p> <p class="ql-block">印加帝国的建造水平虽然令人赞叹,但是看多了大石头,觉得像是秀肌肉,貌似强壮,其实,光有坚固的石头岂能代表坚不可摧!</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印加人真如井底之蛙,偏居深山,夜郎自大,在库斯科修道院里有一幅画,揭示印加人曾把库斯科当作世界的中心。盲目、愚昧地自嗨,其结果注定是灭亡!</p> <p class="ql-block">印加帝国的消亡,无疑是落后必然被历史淘汰的典型案例,尽管它曾有先进的石头文化,但一个民族或国家,仅有石头文明是不够的。联想到咱一个泱泱大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史,一直把四大发明挂嘴边,不也曾不堪八国联军一击、受到小日本的铁蹄践踏吗?</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人的枪炮文化战胜了印加帝国的石头文化,从史学角度来看,显然是一种时代的进步。无意为西班牙的侵略行为辩解,但感觉上,西班牙数百年的殖民统治有点类似财富置换,先取后予。只是掠夺得凶狠,给予当地人民的则是基督教文化的输出以求思想上的控制,而遗留下的无数经典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赋予了库斯科这座古城无限的魅力,其丰厚的旅游资源成为当地百姓取自不尽的摇钱树。</span></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库斯科武器广场依旧热闹,夜色里已看不到印加人的大石头,游人喜欢坐在风情洋溢的西班牙式阳台里凭栏俯瞰或眺望(印加人的建筑都没有阳台)。</p> <p class="ql-block">不时有背着大包裹的当地土著人上来兜售商品,才会使人想起这里曾经是印加帝国的首都。</p> <p class="ql-block">每一种文化都会有它的印记,多元文化的并存交融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魅力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