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无锡,东林书院是无法绕过一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对中国每个读书人的影响都是深刻和久远的,融成一种血脉基因。 </p><p class="ql-block">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是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弟子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话说杨时是谁?成语故事程门立雪的主人公之一。东林书院名声大噪却是在明朝,万历年间,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东林书院遂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天启年间,魏忠贤为首阉党把持朝政,将与东林学院有联系的官员称为“东林党”,大兴冤狱,大批东林人士惨遭打击迫害。</p><p class="ql-block"> 许多影视作品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如《新龙门客栈》《绣春刀》等。</p><p class="ql-block"> 其实,关于这段历史,近些年也有不同的思考,大抵就是东林党既是受害者,同时也是始作俑者。总之,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p><p class="ql-block"> 历史,总是存在两面性。就像那个石牌坊,你走进去,看到一面,当回过头来,你看到另一面。从不同的角度看,在某些时刻,它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在另一个时期,它也是一种阻碍。甚至,有时候,即便你看到了它的不同面,但也许它本身并不是原来的那一个。</p><p class="ql-block"> 看懂历史,如同黑暗中寻到一盏明灯。</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来探讨历史的,我只是个过往史实的好奇者、传统艺术的爱慕者。所以,我用镜头去记录那些痕迹,寻访过去那些事。</p> <p class="ql-block"> 东林书院石牌坊,是东林书院的标志与象征。明代原石坊上题“观海来游”“洛闽中枢”,明天启年间书院被阉党毁。清乾隆年间恢复石坊,雕有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精美图案。坊额上题“东林旧迹”“后学津梁”,啥意思?旧迹好理解,后学津梁,意思是后来学习者成长进步的桥梁和渡口。</p> <p class="ql-block"> 三公祠,摆放了许多文创商品。</p><p class="ql-block"> 史上被称为公的人,是因为真的有公心、公义、公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寻乐处和来复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碑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燕居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祭祀孔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依庸堂,是书院的主体建筑,堂内悬挂着顾宪成所撰的对联,成为许多学者、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 依庸堂之名,取久而不变、平常适中之意。</p> <p class="ql-block"> 门口对联:主敬存诚,坦荡荡天空地阔;穷理尽性,活泼泼鱼跃莺飞。</p> <p class="ql-block">上联细节</p> <p class="ql-block">下联细节</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长廊拍照很有感觉哦,蹲了一会,拍了几张人像,氛围感拉满。</p> <p class="ql-block">再得草庐</p> <p class="ql-block"> 草庐因杨时诗作《此日不再得示同学》而命名。现在是图书馆分馆,里面卖些书籍文创。</p><p class="ql-block"> 庐内对联很有意思。坐闲谈论人,可贤可圣;日用寻常事,即性即天。</p> <p class="ql-block"> 我非常喜欢这组灯,氛围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心亭</p><p class="ql-block"> 匾额上纪念旌表的皆为无锡历代科考中的佼佼者。无锡历史共有五名状元、三名榜眼、六名探花、六百多名进士,并有“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等美谈,真正牛的一批。东林先贤顾宪成、高攀龙、叶茂才名列其中,不禁感叹,这些牛人讲理说道谈天论地真的是有资本,俗话说没地方讲理去,可人家就是没事给你讲理的!不过现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匾额是复制的,原匾现在无锡市博物馆内,我祖上要是有这么一块,我也天天供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 丽泽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东林书院讲学的主要场所。</span>丽,连接之意。泽,是水。喻意朋友间相互切磋。该堂名由顾宪成亲自拟取,指出学问须大家商量,须用大家帮扶方可得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年旧德,读书尚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海名贤,气节文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丽泽堂内有许多学生,或坐在椅子上作功课,或在堂内进行打扫。</p><p class="ql-block"> 文化的传承和教化有许多种,但如这里这般讲道理的不多,文明和礼仪是读书人的美德。</p> <p class="ql-block"> 相距不远,路过秦邦宪故居。</p><p class="ql-block"> 秦邦宪,即博古。</p> <p class="ql-block"> 依旧是不远,钱钟书故居。</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在电视剧《围城》播出之前,我对钱钟书并不了解。当年先看了电视剧,后看小说,脑子都是电视里的人物形象。若说这部作品究竟有多高的成就,其实我是存疑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被封闭压抑了许久的思想瞬间爆发,那真是一个群星璀璨大师云集的时代。其实,若抛开他们之间的政见,有时间多看看同时期的作品,对了解当时的思想和文化会很有益处。</p> <p class="ql-block"> 女孩拿着杨绛的《我们仨》在标牌下打卡。 </p><p class="ql-block"> 当然,不得不承认,钱先生和杨先生的文字如其人,极平凡而不普通。当人们在讨论婚姻家庭的围城时,两位先生其实用人生已经做出了答案。</p> <p class="ql-block"> 有一段全息投影展示,是我见过所有全息投影中最逼真最清晰的一段,如真临其境。</p> <p class="ql-block"> 这个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展是意外,它就在秦邦宪故居旁边,门面太不起眼了,我偶然也是因为从秦邦宪故居的院子里穿过才看到这个房子。 </p><p class="ql-block"> 无锡的泥人博物馆在惠山镇,原想有机会去看看,没想到在这里偶遇这个临时展。展厅中只有一个工作人员,是个志愿者,估计是因为没人来有些寂寞,主动和我唠起来,对我的问题更是竹筒倒豆子,毫无厌烦。</p><p class="ql-block"> 拍了好多照片,这些泥塑精美细巧,特别是手捏戏文,无不惟妙惟肖,每一个都值得细细玩味。还有,知道了原来无锡阿福泥娃娃,是分男孩女孩的,男孩叫做阿福,头上一朵花,女孩叫做阿喜,头上两朵花。</p> <p class="ql-block"> 这条街,真是个宝藏。继续前行,还有薛福成故居,号称江南第一豪宅。宅子很大,据说中西合璧,但我没更多时间,只能趴在检票口捡不要钱的地方看了两眼过过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