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歌“编外”舞美小组轶事

光头

<p class="ql-block">  长沙东牌楼“少年之家”在七十年代名为“红少年宣传站”简称“红宣站”,是长沙市中学生主要文艺活动场所。1974年,我在长沙市第二十五中学读初二年级,是学校美术活动小组成员。罗泽林先生是我校资深美术老师,他负责辅导我们课外美术活动小组活动。有一天,他领着我和姚远同学到红宣站去见一位美术老师。在一间堆满演出道具的房间内见到一位瘦小略背驼的老师正在伏案画灯片,罗老师向我俩介绍这位是柳铁诚老师,今后你们在柳老师带领下参加“红宣站”舞台美术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次推荐让我三年中学课余活动与红宣站舞台紧密相连。 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红宣站礼堂几乎每周有会议或文艺演出活动,我们收到红宣站的活动通知后总是要提前到舞台做准备工作,将舞台档板后的四盏天幕灯电源联接、分别插上灯片、调整灯光焦距、搭接好四张画面。然后跑到台前查看投射在天幕上的画面效果,如不清晰或变形再作微调。演出时,节目结束立马跑到天幕灯版快速换上另一节目的灯片,整场演出要换10多次,这是我们负责天幕灯的基本工作。</p><p class="ql-block"> 大约一年后,年轻帅气的范亚林是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分配来红宣站任专职美术老师,他开设了一个美术培训班。从长沙市各所中学招考了三十多名美术骨干,我自然成为了他的学生并被指任为班长。培训班每周有几次课余活动,课程内容是画素描石膏头像。为配合“中歌”演出活动,范老师从训练班上选定我及张民军、贺星、肖稼、陈新五人为舞美小组人员。任务是:演出的景片道具绘制;演出时各灯光控制;演出时舞台景片、道具的布置。随团外地演出时还负责各种景片道具、灯光器具的装车与卸车。</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五位兄弟的微信群名戏称为“东牌楼搬运公司”以此纪念当年我们常为演出装台卸车干苦力活的那些日子。</p><p class="ql-block"> “中歌”演出时,柳铁诚老师任舞台调度总监督,范亚林老师负责舞美小组。我们舞美小组成员分工是:张民军同学负责最脏最累的追光灯,整场演出他须独自猫在礼堂天花上,在黑暗中长时间忍受高温与寂寞。贺星、肖稼、陈新负责控制舞台两侧耳灯及舞台布景工作,演出中他们要在幕布关闭短短的几分钟内将舞台上布景、道具搬走并把下一个节目的布景及道具快速、安全、准确地安置好。我的任务仍旧是负责控制天幕灯光。节目表演时,我们也没闲着,掏出随身携带的本子画舞台速写,纪录了许多舞台瞬间画面。至今我们珍藏着当年随团在暮云市某化工厂演出前我们舞美小组在昭山拍摄的“五壮士”合影照片,感叹当年青春年少,无忧无虑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1977年我们高中毕业,告别了红宣站,告别了服务三年的舞台。我们五位同学相别各奔一方,在广阔农村天地作为。不曾想上天眷恋我们,二年后舞美小组有四人又相聚在岳麓山下同窗共读。参加工作后,我们五人虽从事不同的教育、出版、报业、设计行业,但大家一直没放弃对美术的热爱也没放弃在舞美小组建立的情谊。今天我们从网上观看到“中歌”五十周年庆典活动视频,看到了老师、同学们似曾相识的身影,当年聚光灯下多彩舞台又浮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是当年幕后有幸参与者,为当年“中歌”辉煌骄傲也为各队老师们辛劳付出表示敬意。此时,我们不由想起“红宣站”,感谢为我们当年提供了好的学习条件与锻炼机会,我们不由想起范亚林老师,感谢他当年对我们进行美术基础训练并带领我们参加“中歌”舞美小组活动共同度过一段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中歌“编外”舞美小组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肖 骋 </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于多伦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