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刘庆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谁都有青春年华,你可曾有过知青体验?那是一个时代的召唤,将我纯真的激情点燃”,“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如数家珍让我深深怀念…… 无悔的知青体验啊,让我刻骨铭心!”读了这一段回忆知青岁月的诗章,令我心潮激荡,百感交集,冥冥之中升腾起千缕思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响应这一伟大的号召,顺应时代的潮流,全国先后有两千多万初、高中学生,放下书包,打起背包,沿着号召指引的方向走去。一去就是几年、十几年,有的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3年,我从县委调到大有农场,党委马书记找我谈话,安排我在青年工作办公室做负责人。他说知青工作任务繁重,全场有3000多下乡知识青年,一定要把知青工作做好。我与知青有一样的出身和先天条件,只不过角度不同,我和他们之间没有代沟,因此,我有信心,觉得能够挑起这副担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有农场地处锦县南部 ,濒临渤海锦州湾,十多万亩退海之地,占全场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素有南大荒之称。荒芜的退海荒滩,除了星星点点生长一些芦苇、盐稀菜(碱蓬草)和红荆条(红柳),就是如同疮疖一样的遍地发白的沙皮岩土质的盐碱滩,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上级提出向盐碱滩要粮食的号令下,从1970年到1974年,先后把下乡在锦县各公社的大部分锦州知青,调拨到大有农场垦荒,其实这就是一种移民或叫"移青"吧。1975年以后的几届学生都是直接下乡到农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有农场原名大有垦区,下设农场和七个集体大队。后来,大有垦区改称大有农场,国营部分的青年农场,改称青年队,又成立五个分场下设17个青年队。再后来,由于特殊原因,在人烟罕至的南圈河, 又建立一个前进分场,说是分场,实际下辖一个青年队,只是一场一队。 各公社派遣国家干部到分场和青年队任负责人和“再教育”贫下中农代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外,68年前下乡的几十名知青所属的“锦县闫家农场”,在大有垦区成立后,划归垦区管辖,改称“新兴农场” (后来改称新兴青年队归曙光农场管辖)。68届下乡的抚顺知青及锦州、锦县下乡的知青二百多人,他们基本分布在七个集体大队和原国营分场的青年点。大部分青年队,建立在荒无人烟的滨海滩涂,环境荒凉条件差,还时常有野狼出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件事,有位知青夜间出外如厕,发现两个像小灯泡似的亮光,看似像一条大狗,喊了两声那傢伙却沒有动弹,他就回屋了。第二天他跟大家讲,老农说那是狼,两个亮光是狼的眼睛。他很后怕,致使女知青夜间结伴如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饮用水是咸的,喝一口齁嗓子,就连刮的风也是咸的。这种水含氟量高,因氟中毒,当地人牙齿是黄色的,久而变黑。漂亮的姑娘和英俊的小伙,也难于幸免,只要张嘴说话,露出黄牙,即逊色几分。有的知青担心洁白的牙齿变黄,每天刷牙多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知青吃供应的高粱米和玉米面。高粱米的品种是杂交品种晋杂五,米里壳子很多,当时有句顺口溜:晋杂五、晋杂五,不好吃不好煮,壳子硌牙装满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盐碱地不能生长蔬菜,吃菜要到几十里外的集市去买。住的是临时速建的土坯房,夏热冬冷。知青们每天劳作在新开发稻田的荒滩上,修沟、开渠、平整土地等,这是一等苦累的农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活和自然条件差,劳动强度大,使这些刚刚离开城市的孩子们极易产生思想波动,所以思想工作必须跟上。于是,农场研究决定加强基层工作力量,各青年队专门配备了政治队长和知青副队长,从知青中选拔团支部书记(青年队)和团总支书记(分场),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同时,我们要求各级干部要关心知青生活,尽最大努力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如大力发货展养猪事业,改良土壤,建立自己的小菜园等;积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农场把这几条作为考核干的部的重要条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时间的推移,经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和磨炼,知青们逐渐适应了农场的环境,精神面貌也大有改观,涌现出一批积极向上,安心农场工作,一心改变农场面貌的先进知青典型。他们喊出了一个当时最响亮、最时髦的口号,“做盐碱滩的红荆条,扎根农村一辈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知青中的先进人和事儿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下面仅介绍我知道的其中几例,管中窥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知青女兽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兽医中女性少之又少,当时周边公社也没有女兽医,但育新分场卫东青年队知青于欣是远近闻名女兽医。</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二为知青女兽医于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始队里安排她喂猪,领导见她不嫌脏不怕累,吃苦耐劳加之胆大心细,就派她去农场兽医站学习,以解决无医少药的养猪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习期间,她刻苦钻研书本上的知识,努力学习和实践业务,积极当好师傅的助手。四个月后“毕业”回來,正赶上队里出现一头患疝气的病猪,眼看猪的肚子要耷拉地以至危及生命。危机时刻,她毫不犹豫地为猪进行了手术。看那样子,真像一位胸有成竹的外科老手。她操刀稳健,动作娴熟,一点也看不出是初出茅庐的新手。病猪术后出现炎症,在她精心医护下很快好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学习期间,她并沒有亲手操刀过,只是协助师傅工作过。经历第一次手术成功,她充满了信心,从此开始大胆动手操刀。作为育新分场的兽医,她承担起全分场五个青年队的兽医任务。卫东队出了一个非常了得的女兽医传开了,周边村屯的老百姓家猪生病或劁猪也都慕名来请她。信赖和成功,让她信心大增,也令这位女兽医站稳了脚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巾帼不让须眉,人们都翘起大拇指对她喝采夸赞,男兽医们也对她刮目相看。</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二为于欣,前排左二为本文作者刘庆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知青书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代人锤炼筋骨,砥砺前行的一个机遇。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劳动,是考验、磨练和提升意志品格的重要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侯军就是在这艰苦环境中磨砺出的宝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5年,侯军下乡到大有农场曙光分场红星青年队。两年后他从知青中脱颖而出,成为知青队伍里的一名佼佼者,被组织选派到红旗分场星火青年队任队长。</p> <p class="ql-block">前排右三为侯军,前排右五为本文作者刘庆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已从农场知青办,调到红旗分场任党总支书记,恰与侯军工作在一起。他上任一年多,把一个生产落后、纪律松弛、管理不善的青年队,打造成全农场的红旗单位。他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选为该队的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青年队基本上由知青组成,因为年轻,毫无疑问需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在星火青年队侯军付出了很多艰辛与努力。有一次,俩知青因口角抡起了铁锹,他猛扑过去拉架,一锹落在他的胳膊上。一场恶战被制止了,他的胳膊却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抬不起来。事后,那两个人追悔莫及,化“干戈为玉帛”,还成了好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即使感冒发烧或生病,侯军也从来不休息,始终坚持劳动,却谎称"身体好,从来不得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天夜里,队里一匹马突患急病需要立刻医治,这是饲养员的事,也可以指派别人与饲养员同去。但侯军觉得马是队里的重要家当,不能有闪失,便与饲养员一同上路。治好了马病回来,天已经亮了。他没有回队部休息,而是直接去地里参加劳动,由于过度疲惫,晕倒在稻田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的成功是靠实干、苦干干出来的,正应了那句话:“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几年后,他被招工到市某工厂,由于工作十分出色,很快从工人被提拔为干部。不久,他就被调到了市主管局,从干事、副处长、处长,直至升任副局长。2017年退休前,有几个单位同时邀请他去负责经营管理,最终被一家知名企业“抢”走。后来,他在这家企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知青画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韩德珠是70届下乡知青,曾在青年队劳动,担任过农场初中美术教师。招工回城后考入鲁迅美术学院,在鲁美学习期间,她同时参加辽大中文函授,弥补文化亏欠。后来又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作品多次参加国、省、市美展并获奖。1984年加入省美协,同年被列入《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录》,《中国当代美术名人大辞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们说她的画艺堪比神笔马良,我觉着一点也不为过。1973年盛夏的一天,天气格外炎热,空气中无一点风絲儿。树上的知了拼命地搧动着羽翼,发出烦心的噪音;狗趴在大树下,吐出长长的舌头,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人们手摇动着扇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天, 我找韩德珠谈话,要安排她到农场初中任美术教师。她满头大汗走进我的办公室,我把扇子递给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在回忆文章中这样描述:“农场知青办公室的窗户大开,青年办主任是一位‘老三届’知青,正在用烟盒里的锡纸叠做小高脚杯,不知用什么方法,只听“啪”的一声,一个小玩意就飞上棚顶粘在那里。” 然而此时的我无心欣赏他的杰作,只是望着窗外出神。主任找我谈话,调我去新成立的农场中学任美术教师,还加重语气说明全农场3000多名知青中只选两名,我是其一,任美术教师,借以提醒我这是重用,机会难得”。</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二为知青画家韩德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十分清楚,在青年队劳动又苦又累,经济收入几乎是零,而学校每月还有5元钱的津贴,可她却不愿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来,她是舍弃不下那些四年多一起摸爬滚打的知青战友,眷恋那片用汗水浇灌的土地,这可以理解并值得赞誉,但组织决定必须服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是,她又在文中写道,“主任看出我的迟疑,便像大哥哥一样耐心地做我的思想工作,语气温和,但态度却很坚决……他边继续同我讲要做一些去的准备工作,一边做着那个小玩艺儿,往棚顶上发射。我奇怪他的这种谈话方式,也确实觉得严肃气氛轻松了许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所描述的谈话场景确实如此,至今犹在我的眼前。此前,对其不愿意调出有所耳闻,我没有完全信以为真,可也有思想准备,故做出一个宽松而严肃的谈话氛围,拉近距离,以促其成,旨在让她欣然接受这项工作,把绘画艺术传授给更多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方式果然奏效,第二天她就到任了。在工作中她受到校领导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在不足两年的教育生涯中,她忠诚于这项事业。招工回城时她与这些孩子们依依不舍,洒泪惜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位名人说:“只有年少时拥有青春,是件可怕的事”。 知青画家韩德珠,现在仍手执画笔,不辍耕耘,让艺术青春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后排居中为本文作者刘庆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农场巨变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大有农场艰苦的生活条件、繁重的生产劳动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考验了很多知识青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如何呢?我可以骄傲地告慰大家:今非昔比。这里已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近,我重返故土,去那里做了一次专访。从锦州出发,沿着环渤海大道,过去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如今仅用四十多分钟的时间,即进入大有农场地界。 迎着斑斓的秋日,一处一景,美仑美奂,沒有西风瘦马,唯有氤氲之息,撩拨人的眼帘,惊艳了人的视觉。我,如梦如醉如痴,不禁要问:这还是那个农场吗?千娇百媚,仿佛到了山川异域,全然是两个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神奇地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翻天覆地的人间巨变:采油机井成群;发电风车林立;金黄色的稻田连接蓝天,一望无际;芦苇荡如同大海般追风逐浪;围着塑料“矮墙”的稻田里,是稻蟹混养,一地双收;养虾池、养参池和鱼贝混养池,池池相连,鳞次栉比,简直就是一幅惟美的画卷,在这片土地上铺展开来。啊,好一派秋光美景!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农场,我们曾经的大有农场,如今你竟然是这般的神美!美得“应是仙娥宴归去,醉來掉下玉搔头”!大有农场,你的一抔土,你的一滴水,你的一草一木都连着我们的心,一草一木总关情!我忍不住对你的挚爱,拿起手机把你拍下来,作为永久的记忆,铭刻于骨里,存放在心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昔日不毛地,今朝换新颜。如今这里已成为农业开发试验示范区,石油开采和风力发电工业生产区,集游览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国营农场。“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大有农场,大有作为!</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刘庆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