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河村

阿牛

<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5日,我和荆门市老年书画家协会主席周宏、东宝区老年体协副主席乔鑫平、荆门市老年体协副秘书长张良荣等老同志一起,慕名来到东宝区马河镇钱河村,调研基层老年体育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村党支部副书记蒋菊热情介绍说,“天上银河,地上钱河。”钱河村,位于荆门市东宝区西北马河镇的崇山峻岭中,村域面积14.5平方公里,村民225户,715人。蒋书记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一行介绍了有关情况。</p><p class="ql-block">落实“国家战略”,开展健身活动。钱河地处荆门市东宝区偏远山区,党支部和村委会对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非常重视,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钱河村建起了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早晚到中心活动场地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老百姓络绎不绝。蒋书记说:健步走是广大村民开展体育健身的主要活动方式。近几年来,广场舞、太极拳、手杖操等健身活动也方兴未艾“动起来”。据统计,钱河村经常性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老百姓约占45%左右。</p><p class="ql-block">多方争取支持,打造“红色村庄”。村党支部深入挖掘钱家河会议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用红色文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相继筹措100多万元修缮韩氏老屋,将钱家河会议旧址改造升级为钱家河会议纪念馆,并修建完善了停车场、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筹资100多万元对柏树林居民点和韩家湾居民点进行环境整治。2022年,钱河村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共同缔造示范村建设名单,同年被东宝区政府确定为“红色美丽乡村”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缔造幸福生活,建设富美钱河。随着国家和省市推进的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村党支部在上级驻村工作队帮助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富集的优势,相继成立全佳禾水稻种植、桃溪羊肚菌种植等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连片种植优质稻、羊肚菌,新建八月瓜、银杏育苗等基地。现在,利用羊肚菌大棚种植窝笋,长势良好,即将上市。该村引导村民开办了10多家生态农庄。中午,我们一行在翠姐农庄餐馆就餐,不大一会儿工夫,翠姐就麻利地做好了一桌具有山区农家风味的绿色食品饭菜。正当我们吃的津津有味的时候,来钱河采风游览的荆楚理工学院的陈老师,带领他的几位学生也来到翠姐农庄餐馆就餐,点了和我们一样的圆尾猪肉炖萝卜、魔芋条、酸粉子面煎腊肉、爆炒油白菜、小杂鱼等农家菜肴。几位学生在翠姐的菜园里抜萝卜、掐菜叶,有说有笑,悠闲自得,非常惬意。,</p><p class="ql-block">加大建设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村里多方筹资500余万元修建通村通组和入户公路近30公里;筹资100多万元建设安饮工程,让村民全部用上洁净安全自来水;修建U型渠3500米,确保全村农田旱涝保收。该村还争取国家项目建设资金300万元,村民主动捐资15万元,修建了急盼多年的钱河大桥,结束了两岸群众出行不便和交通运输困难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延伸阅读:钱河(亦名:钱家河),位于荆门市东宝区境内,发源于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栗溪镇与南漳县交界处,是漳河水库上游的一条支流,因沿河居民多姓钱而得名。钱河自北向南,流经桃花寨、猴子垭、栗溪、马家集、龙潭洲,到姚家畈入漳河水库,全长41公里,是纵贯东宝区西北部的重要河流之一,干流汇集六条山溪,流域面积142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钱河属季节性河流,河床宽10--15米,纵坡比降为1/200。1959年2月曾在东宝区栗溪镇马家集测得:一般枯水季节河床面宽为12米,水深0·6米,流速0·68米/秒,流量达0·98立方米/秒。洪水时河面宽99米,水深5·7米,流速3·14米/秒,流量达783·4立方米/秒,河流结冰期年平均半个月。该河有水产资源,无舟辑之利。</p><p class="ql-block">钱河沿河两岸,山势陡峻,峡谷众多,森林茂密,故有黑潭河之称,系荆门市林木主要产地之一。流域内居住16000多人,耕地11558亩。解放后,钱河沿岸先后建有小水库8座,河坝13处,并修建了胡畈、栗南、马集、钱河、双河等5座小型水利发电站,总装机5台/166千瓦,年发电量20万度。</p><p class="ql-block">为呵护好这条美丽的河流,东宝区将钱家河作为示范河湖进行打造,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加强岸线管理保护、强化执法监管等为主要工作内容,扎实开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整个流域水质稳固在Ⅰ类,实现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目标。</p><p class="ql-block">为了保持好沿河的水土,东宝区投资300万元在钱家河流经的栗溪镇栗溪村、胡畈村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共营造生态林11.364平方公顷、封禁治理167.40平方公顷、治理沟道2165米、整治排水沟490米、维修拦河坝3座。</p><p class="ql-block">爱河护河离不开群众的参与,为此,东宝区以钱家河主干流区域双河、钱河、桑垭、马集四个村为重点,积极打造宣传点和沿河宣传走廊,同时还特意打造了别具特色的钱河河湖长制文化广场,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增强了沿河群众爱河护河意识。</p><p class="ql-block">在马河镇钱河村境内的钱河东岸是新修的通往钱家河会议旧址的旅游公路,沿着此路,大约十分钟时程,就到达了钱家河会议旧址。旧址所在的韩家老屋已修复一新,古色古香,大门上方挂着的“钱家河会议纪念馆”牌匾十分醒目,近10间展厅布满了图片、文字解说和实物。1946年8月11日,中共中央中原局江汉中心县委在钱家河韩家老屋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钱家河会议”。会议决定,将江汉中心县委所属各县的干部和武装力量,整合为四个县(工)委、行委和指挥部,共同创建襄西革命根据地,隶属江汉中心县委和江汉支队司令部领导和指挥,在襄河以西的荆门、当阳、远安、南漳、宜城、钟祥一带开展游击战争,配合主力部队解放襄西。至此,襄西地区如火如荼的解放战争拉开序幕。</p><p class="ql-block">经过数年的精心治理,钱家河面貌焕然一新。只见沿河两岸峰峦连绵起伏,峡谷众多,重岩叠嶂,蜿蜒伸展,造就了独特的地貌景观;河水水质清澈,鱼虾众多,成为钓友相约的好去处。在钱河村口处,他们兴建了一处鱼鳞坝,这里终日流水潺潺,水欢鱼跃,鹰飞鸟叫,鸳鸯戏水,一派迷人风光,成为人们前往钱河村观光旅游新的打卡点。在钱河中段,筑有一座巴岩水库,又名“湾道水库”、“钱河水库”,它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了从西伯利亚迁徙飞来的越冬鸳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鸳鸯溪。由于当地村民保守了这一自然生态秘密,没有对外宣传,多年来鸳鸯溪很少有外人知道。</p><p class="ql-block">钱家河流域内还有钱河省级湿地公园,公园内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特征明显;流域内文化资源也同样丰富,有古遗址文化(断山崖)、特色当地美食文化(金色农家生态羊肉、刀把沟土鸡)等。</p><p class="ql-block">说到遗址和景观,最负盛名的便是断山崖了。断山崖地处钱家河流域的中段,上有两座整修一新的小型水库,下有白龙潭、漳河水域、琵琶洲大桥、鳄鱼山。断山崖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钓鱼和观景,特别是大雨过后,洪流形成的瀑布,气势磅礴,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在介绍钱家河会议之前,先来说明一下钱家河会议召开的背景。为什么远在安陆的江汉区江汉中心县委会来到钱家河召开扩大会议呢?</p><p class="ql-block">其原因就在于“中原突围”这个历史性决策,经过十四年的艰苦抗战,日寇投降了,国民党为了独吞胜利成果,围攻中原解放区。为了避免内战和生存发展,中共中央命令中原解放军以及中原地区的党政军机关干部和武装力量突出重围。</p><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电令中原局及中原军区:立即突围,愈快愈好,生存第一,胜利第一。</p><p class="ql-block">江汉中心县委书记兼江汉支队政委黄民伟和司令员杨洪先率领1000余人,完成掩护军区主力突围任务后,渡过襄河,7月底落脚姚家河、钱家河一带休整。</p><p class="ql-block">8月初,江汉中心县委及其所属的天京潜县、京钟县、京安随县、京北县的党政机关干部和武装部队陆续渡过襄河,落脚栗溪、盐池一带休整。</p><p class="ql-block">而我们今天所讲的“钱家河会议”便在此期间召开了,1946年8月11日,中共中央中原局江汉中心县委在钱家河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钱家河会议”。会议由县委书记兼江汉支队政委黄民伟主持,江汉军区江汉支队司令员杨洪先等县委委员、中心县委所属的8个县区党政军负责人参加。会议召开期间,钱河东面的打鼓台,西面的韩家寨都驻有警卫部队,打鼓台向南可远眺漳河观音寺,向北可望至今栗溪街道,向东龙虎山脚尽收眼底,而韩家寨的制高点对西方铁坪一览无余,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来袭,均可事先预警,保证了会议安全召开。</p><p class="ql-block">会议开了3天,通过认真讨论后,形成会议决定:将上述8个县的干部和武装力量,整合为4个县(工)委、行政</p><p class="ql-block">委员会和指挥部。在襄河以西的荆门、当阳、远安、南漳、宜城、钟祥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襄西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由此不断发展壮大。</p><p class="ql-block">钱家河会议的影响:</p><p class="ql-block">钱家河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江汉中心县、区已由“生存第一”转向“胜利第一”,是求生存转向求发展的历史转折点。</p><p class="ql-block">就江汉中心县委而言,其意义相当于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瓦窑堡会议。</p><p class="ql-block">荆当远根据地成为鄂西北唯一幸存的根据地。其中钱河位列其中!&nbsp;</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钱家河周边领导革命25年,拥有武装割据的红色区域、“两面政权”管辖的外围地区和遍布红色支点(堡垒户)的白色区域,回旋余地大,物资来路活,隐蔽点线多,信息传递快,能在艰难情况下,保存发展自己,孤立打击敌人,是当时江汉中心县委和江汉支队的可靠保障。</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江汉中心县委选择落脚钱家河周边的原因。</p><p class="ql-block">请大家往里走,这里是胡恒山避难处,也是原来的“马厩”,主要展示了胡恒山、廖学道两位革命的探索和奋斗历程。</p> <p class="ql-block">下面,我把韩氏老宅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老宅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房屋主人姓韩,是钱河一带的大户人家!土改时期政府把这栋老宅分给了当地的贫下中农!有6家40多人居住,当地政府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针对这里居住情况,投资在韩湾修建了一个居民小区,原有住户才得以搬出,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这个韩氏老宅呀,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老屋的座向是正西朝正东,没有一点偏差。在过去做新房没有朝向是正东正西的,都会偏那么一点的,包括皇宫太庙!至今这个秘密无人能解。二是以前的老宅大多都是长方形,但韩氏老宅是正方形,长24.2米,宽24.2米占地约585平方米。它寓意着韩家家风正大光明·为人正直·为人正气·方方正正。三是老宅的前厅很大,是一般老宅前厅的3倍之多。可以容纳百人。这也是在这里召开钱家河会议的原因之一。这个老宅历经400多年的岁月沧桑,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可见我们先辈的建造智慧和水平,所以韩氏老屋对研究明末清初的古建筑也有着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下来面介绍革命烈士纪念馆。展厅内主要是各位烈士的生平事迹以及荆门革命简史。。</p><p class="ql-block">往上走是革命烈士厅,是抗日战争时期荆门籍各位烈士名字·职务及牺牲事迹!</p><p class="ql-block">进入上面正中间是整个纪念馆的正屋,我们可以看到墙上有毛主席的经典语录,正中有议事座椅,背面则是我们党建引领,三进湾组的相关制度。</p><p class="ql-block">接着往里走,这间展厅为韩家老宅记忆,其中叙述了这座老宅的原主人韩树森的生平事迹及老屋的沉浮变迁。</p><p class="ql-block">最里面为老物件展区,其中放置了当地群众自愿捐赠的各式各样农业、手工业工具,追寻过去的时光记忆。</p><p class="ql-block">现在请各位随我参观钱河村史展厅。从峥嵘岁月中走来,钱河这片红色热土也焕发了新颜。钱河村位于马河镇东北部,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224户714人。村“两委”4人,共产党员26人,村民代表25人,国土面积1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0.32亩,山林面积1.46万亩。近年来,钱河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条主线,采取智志双扶,村级集体经济做强与村民增收致富双线作战,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的发展模式,修阵地、强组织、兴产业、纯民风,力推全方位协同发展,绘就兴业强村富民的发展蓝图。</p><p class="ql-block">大家可以看到钱河村历任书记、钱河村大事记、美丽钱河的村情民史和获得荣誉,特别是这个“第一”展示墙,更是钱河村砥砺前进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来到了党史政治生活馆,这里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党建的发展历程,大家可以在这里重温党章和入党誓词,感悟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