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王勃与《滕王阁序》生死离别</p><p class="ql-block"> 原创 天亮 </p><p class="ql-block">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评价过我国历史中诸多名人,据说“批评”的多,褒扬的少,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西楚霸王等,都指出了他们的不足,然而,他也曾为一位古人惋息,称他是“英俊天才”,可惜死得太早了。王勃一生仕途坎坷命运多桀,毛主席曾评价说:“这个人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很可以读。这个人一生倒霉,到处受惩,在虢州几乎死掉一条命。所以他的为文,光昌流丽之外,还有牢愁满腹一方。”并且把他和贾谊、王弼、李贺、夏完淳等列在一起评点,“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p><p class="ql-block"> 王勃英年早逝,年仅27岁,尽管薄命但在文学史上却留下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励名句。更留下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低沉气息的离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古绝唱的不朽之作——《滕王阁序》。</p><p class="ql-block"> 王勃悟性极强,六岁善文辞,即有“神童″之誉。他见到庭前的风吹叶落,便随口吟出:″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寥寥20个字,竟然隐喻了他生的行藏,可谓:一语成谶,令人无限伤感!</p><p class="ql-block"> 王勃时年二十六岁,王勃遇上一自称得祖传草药秘方的大汉,王勃对中医药很感兴趣,自然热情予以食宿招待。后来得知大汉是遭衙门通辑的官奴。窝藏罪人那是要杀头。王勃已无退路,索性杀了大汉将其入土深埋。朝廷得知以窝藏私自处罪犯之罪抓王勃入狱待死刑。幸亏赶上高宗册立太子,大赦天下。王勃捡回一命。仕途的险恶,让王勃心灰意冷,决意告别官场,远涉千山万水,去交趾看望被流放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在南昌巧遇故交知友,适逢都督阎公盛情款待及高朋宾客的厚爱抬举,此时的王勃身心情结似火烈焰腾空,似酒飘香四逸,似琴律如诉如泣,又似孺子可教而谦卑仰视高朋满座;此刻身居藤王阎酒席上王勃俨然如昆仑横空出世,逢场大作,思若涌泉井喷,凭一已力作,即兴为中华文库贡献了39个独创成语!此时的王勃思绪万千,坎坷令其身心交加越发有感而发,其情怀在序文中表现的淋漓酣畅,道尽其兴尽悲来、怀才不遇的惆怅:</p><p class="ql-block">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当中的牢骚,愤慨,借酒泄忧愤犹如怀水清澈见底。</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因王勃"序文"载入中华文明史册而闻名天下一一中华四大名楼之一。(分别是黄鹤楼、鹳雀楼、岳阳楼、滕王阁)后人曾借喻若时来运转一一″时来风送滕王阁′′吉言。</p><p class="ql-block"> 王勃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夏初来到交趾。陪父亲一起度过了炎热的酷暑。秋八月踏上归程。由蓝江(今越南境内临北部湾)启航,刚进入南海,不幸为风浪所噬。据越文资料记载,那一天,海水涨潮倒灌,把王勃的尸体顶入蓝天,被村人发现,认出是这位中士的早慧诗人,即刻通知他的父亲,然后就地埋葬在蓝江左岸。出于对他的崇敬,并且雕像,修祠。传说王勃死后,情怀郁结难舒,冤魂不散,蓝江两岸总有烏云滚动……。</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美帝国主义对越南发起战争,在对北越狂轰滥炸中,王勃墓地遭劫不复存在。幸亏当地一位友好人士,冒着生命危险把王勃的雕像抢救出来,安置在自已家中供奉。</p><p class="ql-block"> 唉,命运不公,老天爷为何不多留给他一些创造璀璨珠玑的时间! 也许是“天道岂全″吧,一个人如果太完美、太出色了,即为造物者所岂吧。</p><p class="ql-block"> 王勃身后留下太多的空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终稿 十二月六日 20:0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