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切都已准备好,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一日游,了解都江堰的历史,感恩古人用智慧给后人带来的福祉。</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到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利工程由秦蜀守李冰创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275年。由于孕育了繁荣富饶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长盛不衰、持续发展,都江堰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光辉范例。</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座城市的命名与其地理位置有关,它坐落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地方,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城史悠久。都江堰市因堰而得名,因水而繁荣,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水资源。</p> <p class="ql-block">古蜀国的发源地。都江堰市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成为古蜀人的居住地,并且被认为是古蜀国的发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是由秦朝的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在鳖灵的前期工作上建设的,是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对于排涝、灌溉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利工程取水枢纽,座落于成都扇形冲击平原顶端,既扼守着岷江出山口的水势,又控灌渠首以东广大灌区,位置关键、选址精妙。渠首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各类附属工程组成,三大工程首尾呼应、联合运行,科学地解决了引水、泄洪、排沙等诸多问题,为都江堰灌区兴水之利、避水之害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被誉为“天府之国”,并在历史上多次受到重视。</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的修建者主要是李冰父子,关于李冰的生卒年和出生地都没有详细记载,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后来在秦国任职,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51年,李冰被秦王任命为蜀郡太守。</p> <p class="ql-block">在他任职蜀郡太守期间,他和他的儿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该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初冬仍有深秋意。</p> <p class="ql-block">一遍金色映眼帘。</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值得人们纪念!</p> <p class="ql-block">沿着堰功道追寻古人的足迹,更赞叹智慧的祖先。</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是四川成都的一座小城,也是曾被忽略的一处人文宝藏地,因世界著名水利工程而千古闻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碧绿澄澈的灌水缓缓流淌,孕育了一方沃野千里的平原,有着清新怡人的自然风光,适合盛夏避暑,四季观光。</p> <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历代都江堰治水者上下求索,励精图治,探寻都江堰的最佳布局和工程构造,促进了都江堰治水技术和制度的不断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竹笼”、“杩槎”、“羊圈”、“干砌卵石”等堰工技术和岁修制度,总结出“三字经”、“六字诀”、“八字格言”等治水原则和治水理念,孕育出极具魅力、内涵丰富的都江堰水文化。</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都江堰迎来了飞跃发展,先后实施了渠首整治、渠系调整、闸群配套、平原及丘陵灌区扩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发展成为引、蓄、提相结合的特大型水利工程系统,灌溉面积由286万亩扩大到目前的1076万亩,供水区范围涵盖成都市在内的7市38县(市、区),供水功能发展到生活、生产及生态供水的全方位服务。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上游的紫坪铺水库及成都市应急水源工程等的先后建成,都江堰渠首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调度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灌区水利工程标准进一步提高,为保障四川省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健康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利工程宝瓶口的作用是节制水流,清清内江水通过这里流入密如蛛网的渠道系统。宝瓶口同飞沙堰配合具有节制水流大小的功用,是控制内江进水量的关键。</p><p class="ql-block">内江水流经过宝瓶口流入,灌溉成都平原的大片农田;在洪水期间,内江水位提升高过飞沙堰,洪水就进入外江流走,再加上宝瓶口对水流的约束,达到了防洪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顺应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沿大小各支引水渠不断分流,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成都平原上一千余万亩农田。</p><p class="ql-block">宝瓶口,是指起“节制闸”的作用的河口,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在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人工开凿的一个口子,因它形似瓶口且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p><p class="ql-block">宝瓶口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离堆的作用是阻水。</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充分利用了鱼嘴的分水、宝瓶口的限水、离堆的阻水。水分支成为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另外一条则主要起到疏散的作用,将多余的江水引入主支。</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卧铁”、“宝瓶口”、“离堆”,又观“安澜索桥”。</p> <p class="ql-block">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以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何先生修的桥因无栏杆所以一人摔下水摔死,被官员处死,妻子为了为丈夫雪冤想尽办法修了栏杆。</p> <p class="ql-block">安澜索桥,又称夫妻桥。</p> <p class="ql-block">从都江堰景点驱车二十分钟来到江对岸的石滩,搭上天幕,摆好折叠桌椅开始了火锅午餐。</p> <p class="ql-block">食材还算丰富。</p> <p class="ql-block">火锅过后的下午茶,炉具、茶具一应俱全,摆上女儿自己做的蛋糕卷,再摆上水果点心,白茶喝起!🍊🍎🍮</p> <p class="ql-block">巴适!😀😀😀😀</p> <p class="ql-block">活动活动筋骨。😂</p> <p class="ql-block">再见:收获颇多的一天,愉快的一天。</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