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知青岁月.海南篇(一)情怀山荣

“根.哥”504445482

<p class="ql-block">文章:根哥</p><p class="ql-block">图片:根哥</p><p class="ql-block">歌曲:军人本色</p> <p class="ql-block">1970年7月,我高中毕业了,上了二年的高中,其中第一学年二个学期是补课,也就是补初二、初三的课,第二学年二个学期是上高中的课,那年代除了数学、语文、英语,就是把物理化学合成一科就是工农兵常识,初中时我学的是俄语,后来高中时就是学英语,当时没有英语课本,也没有英语老师,英语课本是油印的小册子,英语老师是请的学校附近水产专科学校的英语老师。当时是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我们学校是湛江运河水泥厂管理,水泥厂派出工宣队在班里当班主任,农宣队当副班主任,各科老师就是负责上课的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一学年有二个月的学工时间,就是到湛江运河水泥厂搬石头,有十几天是学农的,到海头公社西厅大队和龙潮大队去收稻谷。再就是第一学年学军去赤坎军民堤参加堵海工程军训一个月,第二学年学军是去东海岛龙水岭海军观通站打坑道一个月,不过坑道里我们是不能进去的,我们只能在外面搬沙石水泥等等。那年代我们读高中就是学工,学农,学军,学文化,二年的高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学工、学农、学军,学文的时间很少。但这二年使我们变成了有文化的劳动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毕业分配不同于1968年12月那样一锅端通通下到湛江附近的国营农场去(1969年3月,均改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七、八、九师。当年四野部队解放海南岛后,部队成建制集体转业在海南岛组建了林一师,也就是后来的海南农垦局,开发海南岛,雷州半岛组建了林二师,也就是如今的湛江农垦局,开发建设雷州半岛。),而是分为三类分配,我因为老爸是走资派,尚未解放,属一类的,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海南三师二十团,二十团地处乐东县是黎族自治县内。</p><p class="ql-block">二类的分配到广东省北部山区的韶关、马坝、乐昌三线工厂当工人,三类的红色种子分配在本地下乡。</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明白一二类的都要离开乡背景了,而那些留着下乡的就是准备进本地工厂的。</p><p class="ql-block">那时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南海诸岛十一段线内都属于广东省管辖。</p> <p class="ql-block">临出发前,我拿着知青安置办的条子去百货公司买了一个6斤重的棉胎及一个被套,就算是我的家当了。原本是7月25日出发的,不知道为啥又改成了7月27日出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月27日那天早上,我在家里吃了早餐(那个年代的早餐就是隔夜剩饭放点热开水泡一下,再弄点咸菜送送),出发了,戴上大红花,背上用湛江特产的草席打的背包的背上(因为高中时二次军训,学会了打背包,三横二竖,还是有模有样的),一手提上一个家传的小猪皮箱,箱子里装着我的几件换洗衣服和毛主席的藉作等,一手提着锌铁皮水桶,步行走路到湛江港客运码头,这客运码头太熟悉了,在1967年就来过一次,那次是湛江市人民欢迎被印尼当局迫害的归国华侨,华侨们乘坐的是光化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客运码头停靠着二条客运船,一条是红卫三号,一条是红卫八号,我们坐的是红卫八号,有生第一次坐大船,感觉很新鲜,船上没有床,都是席地的大通铺,铺位之间也就是有条大约20公分高的矮木板相隔,大家放好行李,再到甲板上与亲人告别。当时那个场面很是激动,码头的大喇叭放着“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个个热泪盈眶,高呼口号。当时也没有手表闹钟之类的,大概九点多吧就开船了,船慢慢地离开码头,驶向大海,向海南岛驶去。航行不久就看不见红卫三号了,原来红卫三号吃水浅,抄近道去海南岛了,而我们的红卫八号吃水深则要走深水航道,远了很多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船仓里待焖了就上甲板上看看大海,大海真的是很大,很大,大的无边,一望无际,蓝蓝的天,湛蓝色的海水,天水一色,水天一色,绝妙啊!与我们湛江的港湾大不一样,不时看见那飞鱼在海面上飞,那飞鱼我也是第一次看见,有翅膀的,跃出海面而且还飞的很高,很远,有时是一二条在飞,有时是五六条成群结队在飞,那鱼就是伴着我们的船一起飞着游着,鱼儿也会湊热闹,为我们送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们连队远看弥猴山,一片雾茫茫,云遮雾寥的,近看那红水河,奔腾而下,好壮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昏时看见了海南岛的影子,但是等靠上海口秀英码头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下船后我们背上背包,拿上行囊步行到海口人民中学,在那里的教室里过了海南岛的第一夜,海南岛与大陆仅隔一条琼州海峡差别很大,半夜时海风吹来,冷嗖嗖的,要盖毯子。难为我们学校的带队老师了,什么都没有带,就是一身夏装,那晚可想而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晨起来后,我在人民中学里四周转了一下,脚下踩着红土地,和大陆雷州半岛徐闻、海康、遂溪一样的红土地,感到很新鲜,怎么一海相隔还会是有同样的红土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餐是稀饭+馒头+咸菜,早餐后就上了三师二十团来接我们的大卡车上了,沿着海榆中线向南开,经过屯昌,琼中,拐弯(如直走就是去通什,保亭,三亚)往西沿着昌化江边开到乐东县,这是天已黑了,乐东县城的街道路灯都亮了,我想这地方还不错,谁知汽车再开一会就到了二十团团部,我们都下车了,一片漆黑,只有一个汽灯在亮着,看见几栋草房,梁副政委在那里作欢迎报告。好荒凉啊,把我们的带队老师都吓着了,老师对我说,不行的话就回去,反正档案还没有移交,我说来就来了,不回去了,那天是28日。后来到了连队才得知二十团是1970年3月才组建的新团,一穷二白,白手起家,同时乐东县还有新建的十八团,十九团,都是垦荒种橡胶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冬季的红水河,水质清澈,潺潺流水,没有那雨季时的洪水泛滥。</p> <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梁副政委的欢迎报告后,就安排下连队的名单,湛江男知青23人,女知青23人,共46人下三连。哈,都配对了,看来是要我们扎根边疆一辈子了。接着又是上汽车,又看见乐东县城街道亮着的路灯了,我还以为到了呢,谁知汽车一股脑儿地往前开,翻上翻下的,好不容易才到了三连,下车一看也是一盏马灯在操场上亮着,指导员黄榜镇(广西天等人),连长钟富深(广东惠州人)领着几个老兵在欢迎我们,连长和指导员都是五十年代的退伍老兵,在海南岛为祖国的橡胶事业耕耘了十几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个连队只有二栋草房,在西南角不远处的地方有栋草房就是连队会议室,连队的小学校在旁边紧挨着会议室。</p><p class="ql-block">我们住进去,没有床铺,只有二排大通铺,用竹片搭成的,间距很大,踩上去不小心就会卡在竹片之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排好后,连长钟富深带我们下河去冲凉,走吧,打着手电筒去吧,从坡上下到河底,简单的洗了一下就回去睡觉了,有了海口人民中学的第一夜,这晚我们都把毯子盖上了,还好,一路的颠簸,的确是困了,一觉醒来看看四周,会议室有茅草顶,四周有泥巴糊的一米高矮墙,上部全是用竹片交叉安装篱笆墙的,通风的很。没有钟表,也不知道时间,只见四面环山,云彩在半山腰飘着,天已大亮了还未见太阳出来,旁边的小学生已开始上课了,一个老师教四个学生,四个年级的,老师是海南人,男的,他说的国语非常可以,不注意听还真的听不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时连长来了,说是已经快八点钟了,起床下河去洗漱吧。我们提着水桶,拿着饭盆去了,昨晚天黑看不清河水,今天白天看清楚了,一条小河,水不深,可以来回趟,河水却是咖啡色的,哇!红水河!洗漱完毕就在坡上的炊事班打早餐,哇!早餐是稀饭+大盐头,稀饭特稀,好像是兑水似的。早餐后接着就是全连开大会编班排,我分编在六班,班长是近年的退伍兵,潮汕人张长元。这天是7月29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远看五指山西麓的弥猴山,云雾茫茫,脚下的昌化江奔流不息,流向那大海,那里是它的归宿,它的母亲在那里,它要奔向母亲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7月30号那天中午,庆祝八一建军节,团里给连里弄来了不少猪肉,说是庆八一加餐,那天好热闹,附近抱邱村大队的黎族村干部带着村里的黎族同胞来连里慰问解放军,黎族同胞带来了海南特产木薯酒,那木薯酒度数不高,但特上头,我不会喝酒,也从来没有喝过白酒,在家时也只是看老爸喝过湛江特产甘蔗酒,度数也不高,价钱是一毛七分钱一斤,我每次都是拿铝合金行军水壶去铁路百货供应站买三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读高中时曾拿吃饭筷子沾了点甘蔗酒放在舌头上偿了偿,感觉就是一股辣味,那有什么好喝的,不感兴趣。高中毕业了,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骑单车去赤坎玩了半天,中午在南华大酒店吃了午饭,并且还喝了一瓶葡萄酒,没有度数,感觉甜甜的,就像喝糖水一样。谁知道骑单车一上路,风一吹就感觉到头晕晕的,差点摸不着北。啊!原来是马后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黎族同胞来连队和我们欢庆八一建军节,很是热闹,很有气氛,很能喝酒,手里举着酒碗,拉着我们,口里不停的喊着“拉鞭麻”,“拉鞭麻”(海南黎族语音:喝酒啊,喝酒啊。)还不停的喊着“拉鞭拉松松”(海南黎族语音:喝酒喝醉醉),但我们刚走出学校门,不会喝酒,所以不敢喝,连长指导员对我们说,这是军民关系,一定要喝的,没办法了,即然是军民关系那就喝了,哇,苦辣苦辣的,一点都不好喝,我总共喝了不到二两,就喝醉了,头疼,头晕晕的,双眼都挣不开啦,迷迷糊糊就想睡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八一建军节,也是我第一次喝醉了。那海南岛的木薯酒特上头一连三天我的头都是晕晕的,痛痛的。干什么都没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我们临时住在会议室,新的茅草房也仅是盖好了顶,四周空荡荡的,这时就是把四周围起来,再用稻草和泥拌匀糊在树条上,就这样二十多天后我们就搬进新房里住了,按班排布置,我们六班安排在茅草房的东头第一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连里的茅草房坐北朝南,两头都是没有山墙的,四坡排水,坡度大,两头是五人大房,中间是四人小房,有六间,一栋茅草房共八间,中间的四人房门口前有1.50米宽的有盖走廊遮风挡雨,地道的东北风味。房间有空荡荡的窗口,没遮挡,门是用树条钉起来的,空荡荡的,挂块布挡风,估计是四野老兵的传家宝。当时我们的新茅草房墙壁是湿漉漉的,二米上空部都是空的。房屋四周地面开挖了排水沟,室内外都是泥巴地,不过就是室内比室外高。</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单人床就是用四根木桩埋入地里,上面钉上几根木条,再钉上竹片,铺上稻草,铺上草席,挂好蚊帐,小皮箱就放在床上当桌子,写日记就在小皮箱上,夜里就是一盏小煤油灯。我们班的五个男兵住在一起,隔壁是四个女兵住在一起。哈,这就是我的军垦新生活,屯垦戍边,为祖国的橡胶事业发展做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