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木渎 园林古镇冠吴中

人在旅途 55583832

木渎古镇,号称中国唯一的园林古镇,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都去的地方,素以私家园林精美、数量众多著称,距天平山景区四公里,距离苏州老城区18公里,处在天平山、灵岩山、狮山等景区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姑苏台, “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 木渎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因而,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木渎在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迄今仍保留了10余处。 这张导游图供参考,如果时间有限最上面的三个景点应该要去,一条东西向的香溪河,河北岸是山塘街,临街朝南的人家中有“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三个精美古宅。<div>逛逛古街,沿街看看古典园林,古镇源远流长,故事多多。</div> 永安桥,又名“王家桥”。位于木渎古镇山塘街严家花园前,是一座单孔拱型花岗岩石桥,始建于明弘治十年,已经历经了500多个春秋。<br>桥身高耸,葛萝垂挂,倒影如环。虽经历五百年的风霜雪雨,更显其古朴高雅。 大门“严家花园”牌匾,为同治、光绪两朝帝师,著名书法家常熟人翁同酥所题。<br>严家花园最初是清乾隆年间苏州进士沈德潜的寓所。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买下钱端溪的端园,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严家花园经过三代主人的努力,赋予严家花园一种文化气息和名园风范。被现代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称为“江南园林经典之作”。严国馨的孙子严家淦,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总统,出生在这里。 1975年蒋介石死后副总统严家淦接任“总统”,旋即领衔推举蒋经国出任中国国民党党主席暨中常会主席,三年后将权力转移至蒋经国手中,时称"蒋严体制"时期。<div>严家淦先生幼年曾在此通览经典古籍,四岁吟诵唐诗,六岁熟读《易经》。少时曾就读于木渎小学,1939年任福建省建设厅长、财政厅长。1946年任台湾财政处长兼台湾银行董事长,1966年被蒋介石擢为“副总统”兼“行政院长”。<br></div> 厅内放置一乘华贵喜气的坐轿,这是当年重要的交通工具。乘坐这样的花轿,身份地位不言自明。 严家花园占地十六亩,中路五进是主体建筑,依次是门厅、怡宾厅、尚贤堂、明是楼和眺农楼。左右花园则按一年四季分为春夏秋冬四时景区。 各处房屋都建长廊连接。 <div>中国古代年龄记载最大的诗人---清朝诗人沈德潜。<br></div>沈德潜(1673~1769) ,从23岁起继承父业教馆生涯,在木渎建了私家园林是严家花园的起始。22岁参加乡试起,总共参加科举考试十七次。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时,已是67岁老翁。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77岁辞官归里。他的诗很受乾隆帝的赏识。<div>67岁的老翁一般应告老还乡了,他却是刚刚任职,好在他寿命极长,活到97岁,77岁辞官后又写了二十年诗,沈翁也末曾料到吧。</div> 别有洞天处,是友于书屋。友于书屋是羡园的旧称,这里是严家的藏书之所。引自《论语》"友于兄弟",指兄弟友爱。<br>  珠林墨妙三唐韵,金匮文高两汉风。<br> 无意中拍摄到左右各有一人,对称休闲很工整! &nbsp;延青阁,坐北朝南。面迎一泓清水,水上石板沟通。延青阁前,两侧亭阁相望,右为澹香轩,左为织翠轩。这里是冬景区。<br>奇石上刻:天绘峰。 门前的亭榭好似现在的阳台,晒太阳好去处。 智者。 虹饮山房。<br>位于严家花园东200米处,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园林,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茗、吟诗,直到夜色降临,顺着门前的山塘御道,返回灵岩山行宫。因此,虹饮山房在当地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 随乾隆游木渎的刘墉、和珅、纪晓岚等大臣及其官眷,也都曾数次下榻于虹饮山房之内。擅长书法的刘墉还曾向虹饮山房的主人及其街坊邻居馈赠过墨宝。 <p class="ql-block">龙椅是虹饮山房的镇宅之宝。</p><p class="ql-block">原为康熙皇帝南巡,驻跸灵岩山行宫时专用。后搬到虹饮山房,供乾隆看戏时使用。采用千年紫檀木精制而成,上刻九条金龙,金龙呈腾飞之势,显示出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p> 虹饮山房占地二十二亩,分东园、西园和古戏台二个部分。<div>虹饮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个落第秀才,他有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园中诗酒为乐,而且酒量极大,号称“虹饮”;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所饮者,桥下之香溪也”,虹饮山房之名即由此而来。徐士元嗜饮却从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规蹈矩,尤其对父母孝顺,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为讨二老欢心,他专门在园中建造了一座古戏台,每逢春秋佳日,请来戏班子为二老表演,以怡其心,安享天年。乾隆到木渎,必游虹饮山房,而且一定要在这里看戏。<br></div><div>爱酒的朋友你要来看看吗?</div> 虹饮山房虽因乾隆六次幸临而显尊荣,它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二座明代园林联袂而成,中路为门厅、花厅和古戏台,建筑体量宏大宽敞。 既有江南文人园林的秀气,又兼北方皇家园林之大气,于大开大合之间,尽显宦家之气度,幽人之韵致,别出于苏州园林一贯之精致传统,为南北园林不同文化风格巧妙融合于一体之典范。 <div>园中圣旨馆珍藏二十道清代皇帝圣旨真迹。<br>明清二代专门书写圣旨的人称为"庶吉士",而"庶吉士"必须是进士出身的翰林院大学士。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董其昌等人都担任过"庶吉士",专门书写圣旨。因此,历代圣旨的字迹圆润飘逸,行文遣词相当洗练,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学术研究价值。</div> <div>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到木渎,留下一个几百年之谜:<br></div>乾隆为什么都要跑到一个没有任何功名的“庶人”家中游玩?而相隔不远,是他的诗友沈德潜的宅院。六次南巡都跑到人家家里去玩,跟主人的交情不算浅,为什么就不能提携提携这位考了多次都落榜的朋友?<div>这是个导游也说不清的问题,我想可能是由于御码头建在徐士元宅第正门,再者虹饮山房很大占地22亩,古代富人建造园林的很多,能超过20亩的是少之又少。访问联系百姓本为宣传,提携一个没有功名的人,是明显不公的。</div><div>你如去木渎,能解谜么。</div> <div>御码头。</div>清代诗人王汝玉有:“山近灵岩地最幽,香溪名胜足千秋”的赞美诗句。木渎比六大江南古镇,是既有山又有水的,集苏州园林和太湖山水为一体,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地,乃苏州西部风景名胜区之中心和纽带。灵岩山、天平山、穹隆山、天池山群山相抱形成盆地,胥江、香溪径流四布,风水极佳。<br> <div>怡泉亭的故事。<br></div>建于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的怡泉亭。整座亭子全部采用石料构成,显得古雅拙朴,用八块条石合盖而成。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div>这儿没有泉,“怡泉”为人名,冯怡泉与殷心揖是当年镇上的两位好朋友,冯外出时曾将毕生积蓄的一百两银子存放于殷处,不久冯怡泉因病猝死,膝下无后,殷心揖就将冯怡泉寄存的一百两银子,开井造亭,既方便了路人,又以这个特殊的方式来纪念亡友。人们对殷心揖重义轻利、高风亮节的君子风范赞叹不已,把这座古老的怡泉亭看作是纯真友谊的象征。<br>殷心揖的弟子写有《井亭》诗:“遗金昔日有怡泉,泉下埋名亦有年。今日翼然谁肯构,怡泉亭畔说怡泉。”<br><div><br></div></div> 乾隆亲题的御码头。 我在御码头远望,就看见了你石拱廊桥婀娜的身影。<br>亭在桥上,飞檐翘角,黛瓦、木柱、石栏、抱石、望柱,最耀眼的是桥梁上镌刻的桥名——“西施桥”。桥在香溪水与胥江水的交汇处,相传这是西施沐浴的地方。妆粉的洁白,胭脂的嫣红,凝聚了西施的体香,水流千年,满河生香,是为香溪。<div>桥面上好几位着戏装照相的姑娘,思绪穿越千年。炫耀在香溪河上的生命之光,在吴侬软语中渗透岁月……<br></div> 西施桥由三个拱桥组成,中间的拱略大,旁边有两个小拱。沿石阶而上,便可栖息在桥上的小亭里。西施桥的倒影投入水中,两个小拱便成圆形的了,不禁使人想起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来。走在桥上,坐在栏边,好像坐在一幅画中:画的两边是青瓦白墙,如丝垂柳,画中是小桥流水,行人走在桥上。 出了虹饮山房,向前走几十步就是古松园。<br>古松园为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所建。蔡少渔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货生意。蔡少渔与严国馨(严家淦祖父)、郑龄九、徐凤楼三家合称木渎“四大富翁”。其建筑布局为前宅后园,典型的清代宅第园林风格。宅内各处建筑古朴雅致,雕刻十分精细,有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园有一株明代罗汉松,苍翠虬劲,姿态优美,古松园即因此松而名。 入园即可见一棵罗汉松,据吴县志记载,此树已有五百多年树龄 ,依然葱翠苍劲,全无半点龙锺老态&nbsp; 。<br>环树而走的是一条斗折幽曲的双层长廊,置身廊内,既可近览古松翠色,又可远眺灵岩山景, 五百多年的古罗汉松,比起天平山高义园内唐寅手植罗汉松,还早七十年呢。 穿过门厅可见砖雕门楼。门楼上、下坊分别刻有老子西游入关、疯僧扫秦、将相和、截江夺斗、张羽传书、宁戚饭牛等一组历史故事人物,字枋为“明德惟馨”,两侧兜肚分别为“张良拾履”和“高山流水”,形神有致,尤其“张良拾履”中的拱桥和“高山流水”中的水浪波纹,生动逼真,有极强的质感,充分体现出雕刻技艺的精妙。 古松园内有木渎名人馆展出,历史上木渎共出进士25人,状元1人。<div>毕沅(1730~1797)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年幼丧父。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div> <div>一个毕沅意外中得状元的故事:<br></div>乾隆二十五年会试,在军机处任职的毕沅与同事童凤三、诸重光三个举人都参加了这次考试。会试发榜的前一天晚上,本该轮到诸重光值班,他跟毕沅说:“中状元书法必须过关。我的书法比你强,你书法一般,中状元可能性不大,还不如你替我值个班,让我回去准备准备。”毕沅听后觉得他说的有点道理,就答应了。<div>毕沅晚上值班时,接到了陕甘总督黄廷桂的一份有关新疆屯田的奏折。几天之后,他们一起去参加殿试。殿试的考题就是与新疆屯田有关策问。毕沅因为那晚无意看了陕甘总督关于屯田的折子,题答得特别详实得体,只因书法稍差,初拟名次排在第四位。后来乾隆亲自阅卷时,看到第四名毕沅的卷子大加赞赏,便重新改为了第一甲第一名,钦点为状元。<br>除了天意外,是毕沅的忠厚谦让,高尚的德操是高中状元的源泉。</div> 凤凰楼的雕花师傅是清末民初苏州著名雕刻艺人赵子康, 赵乃木渎镇凤凰村人,最有名的作品是东山雕花大楼,木渎凤凰楼则是其早期作品。<div>凤凰楼上所有雕刻均为吉祥图案,明间檐枋由西而东分别刻有画 书 信 元宝,称为 书中自有黄金屋 ,次间檐枋刻着花篮 箱子 宝剑 葫芦等暗八仙, 厢房檐枋刻有海螺 风火轮 珊瑚 铜鼓等称为八宝, 檐下有梅 荷 菊 山茶称为 四季平安 ,楼下厢房的窗格上刻有梅 兰 竹 菊 四君子 ,窗下栏杆刻有狮子和大象,前者象征权威,后者代表万象更新,楼下轩廊的每根荷包梁上都刻有一对大象表示吉祥,楼上栏杆中间花瓶里插有三根画戟,谐平升三级之音, 檐下挂落插角为蝙蝠图案,蝙蝠是“变福”谐音 。</div> 古有金陵十二钗,今有姑苏十二娘。<br>姑苏十二娘浓缩了二千五百年古吴文化精湛深厚的历史内涵,是一个底蕴丰富、韵味十足的常青品牌,是木渎古镇吴文化的瑰宝。<div>"姑苏十二娘"由1、船娘(捕河鲜、菱藕、芡实、茭白、慈姑等)、2、绣娘(苏绣与湘绣、蜀绣、粤绣并列中国四大名绣)、3、织娘(苏州是中国有名的丝绸之府)、4、茶娘(碧螺春在中国十大名茶中位列第二)、5、扇娘(苏州的宫扇、折扇和檀香扇)、6、灯娘(宫灯)、7、琴娘(琴棋书画的古琴)、8、蚕娘(蚕桑)、9、花娘(茉莉花、白兰花、桂花)、10、歌娘(吴歌)、11、画娘(中国书画之乡的胥口镇)、12、蚌娘(太湖珍珠历史悠久,享有"世界第一"的美誉)组成,每一位吴娘都是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吴地妇女的典型代表。<br></div> <div>姚建萍是苏绣的第三代传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br></div><div>十二位吴娘体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吴文化风情,既是吴文化的载体,也是水乡女子的典型代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足以使"姑苏十二娘"的品牌成为一面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水乡文化旗帜。<br></div>苏绣是吴文化中华彩绚丽的组成部分。吴中地区不仅是苏绣的发祥地,也是最大的生产基地。木渎古镇向来被誉为苏绣之乡,曾涌现出一大批海内外知名的当代绣娘和苏绣作品。 &nbsp;后园西侧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沈寿传人姚建萍刺绣艺术馆。 虹饮山房的假山。 苏州有两条山塘街,一条在阊门外,叫七里山塘,一条是木渎古镇的主街。木渎山塘街的形成比苏州市区的山塘街要早的多,其历史可上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 山塘河又名香水溪、香溪河。停车场进来第一座桥是香溪桥。 入口门楼“山塘古街”,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阴人沈鹏书。楹联为“园林甲吴下,丘壑在胸中”。 <br><br>背面横额书“吴风宋韵”,明“吴中四才子”文征明书。楹联为“观山连吴越、香溪蕴春秋”。 这是停车场旁的轮船码头,逛了一个古镇,还游了三个园子,比游江南六大古镇也不惶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