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东南四省游 安微 江西 江苏 浙江(下)

国色天香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浙江溪口风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蒋氏故居蒋氏故居,即蒋介石前后几辈的故居。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境内,昔日蒋氏家族就于此地生活、工作、娱乐等。199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被列为中国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12月2日,蒋氏故居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蒋氏故里景区包含武岭门,小洋房,文昌阁、武岭中学、蒋氏宗祠、丰镐房、玉泰盐铺、溪口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蒋氏故居系群体建筑,它包括丰镐房、小洋房、玉泰盐铺。其中丰镐房在溪口中街,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850平方米,大门、素居、报本堂、独立小楼系原有,为清代建筑,其余都系蒋氏1929年扩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小洋房为三间二层楼房,西式,前临剡溪,后依武山, 占地24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310平方米,建于1930年。玉泰盐铺位于溪口中街篾匠弄口,乃蒋介石出生之地,前后两进,前进三间一弄楼房,后进为平房,占地716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清末以来,盐铺曾两次失火,房屋系1946年所建。蒋介石即出生在这里,现存建筑系1946年所建;小洋房为西式两层楼房,临剡溪、倚武山,1930年建,蒋经国留苏回奉,偕妻方良、子孝文居此。蒋氏故居,建筑布局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堂格局。楼轩相接,廊庑回环,墨柱赭壁,富丽堂皇。前厅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厅堂廊庑内布满雕刻彩画。报本堂有蒋介石亲书的“报本尊亲是谓道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对联和“寓理帅气”匾额。为私祝其子蒋经国40生辰而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蒋氏故居丰镐房:镐(hào)为镐京,西周的国都。在今陕西省长安之西北。取周文王建丰,周武王建镐之意。传统习俗旧时溪口人有传统习俗,即为祖房立名,且力求古雅。蒋介石父辈三兄弟,其祖房分别名为夏房、商房和周房。蒋父行三,是谓周房。蒋父病故后次年,蒋介石兄弟分家,众长辈议论,嘱其兄弟各立房名。从上辈“周房”及蒋介石在宗谱中属“周字辈”(谱名“周泰”),推及西周两位帝王的都城----丰邑和镐京,各取第一字定为房名,分给蒋介石的祖房故而名为“丰镐房”。丰镐两字,丰,代表蒋介石一房;镐,代表其亡弟蒋瑞青一房。瑞青早死,由蒋介石兼祧承袭,故称丰镐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丰镐房以前,有人说蒋介石很早就有帝王思想,殊不知,取名丰镐房时,蒋介石虚龄10岁,不过人们望文生意罢了。蒋家私庵摩诃殿是蒋家的私庵,因蒋氏祖宗摩诃太公是个佛徒,所以这个私庵称为“摩诃殿”。这里面供奉着蒋家祖宗。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也安葬于此,大家看到的吴敬恒所题“先妣毛太君之墓”即是。1931年,由蒋经国母毛福梅出资建造,作为她与蒋家女眷拜佛诵经的佛殿。摩诃太公蒋宗霸是五代后梁时人,笃信佛教,拜奉化岳林寺布袋和尚契此为师,常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自称“摩诃居士”溪口人尊称他是“摩诃太公”,晚年在宁波东乡小盘山创办了弥陀寺,死后葬于寺旁,筑有塔墓,蒋介石曾多次前往祭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摩诃殿黄墙青瓦坐东朝西的摩诃殿,黄墙青瓦,粉壁赭廊,两厢置楼屋各11间,殿后天井,卵石铺面,1989年修复。旁古樟3株。大殿内正面塑着蒋宗霸的立像,两边墙上悬挂着摩诃殿史迹及蒋介石祭祖扫墓的照片。东边的一幢平房内,陈列着毛福梅与蒋氏父子的生活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蒋氏故居摩诃殿的东侧空地,是毛福梅的墓地。这位蒋经国的生母是奉化岩头村人,生于1882年,1901年与蒋介石结婚,1910年农历3月18日生下了蒋经国,1939年12月12日遭遇日本侵华战机轰炸罹难于丰镐房后门。1946年冬,在蒋经国操办下,毛氏正式下葬于此。文昌阁初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因阁内供奉首奎星,故又名“奎阁”,有“奎阁凌霄”之称,是清代溪口十景之一。1924年清明,蒋介石回乡扫墓,见其破败不堪,出资请他的哥哥蒋介卿召集民工拆除重建,次年完工后建成了一座飞檐翘角的两层楼阁式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蒋介石把它取名为“乐亭”并作《武岭乐亭记》来描述其美景。1927年12月,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后每到溪口,常在此小住,成了他们的私人别墅。文昌阁一楼为会客室,二楼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和起居室。美术作品西安事变后的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将军被送到溪口软禁,最先的落脚点也是文昌阁,住了10天后才移送到雪窦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故居园林1939年12月12日,六架日军侵华战机轰炸溪口,文昌阁被夷为平地.以后直至蒋介石离开大陆,始终是一片废墟。建国后反映蒋氏故里文昌阁的美术作品众多,以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第一人”、著名画家拇指先生的《蒋氏故里 文昌阁》最为有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蒋氏故里文昌阁武岭门武岭门是进入溪口镇的必经之路,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1929年之前还是个小庵堂,蒋介石的母亲笃信佛教,常到这里念经拜佛。1930年被蒋介石改建为三间两层的武关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正面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蒋介石亲笔手书武岭门内,只见三里长街与蜿蜒剡溪相依相伴,宛若世外桃源,仿佛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武陵”景象。武岭路三里长街就是蒋氏父子从小生活的故乡。小洋房这座三间两层的小洋房,建于1930年,由于结构小巧,所用建筑材料水泥也称为“洋灰”,因而得名“小洋房”。1937年4月,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国,蒋介石把他安排在此住读,一边补习中文,研读曾国藩家书、王阳明全集和“国文遗教”等著述,一边让他撰写《旅俄报告》,反省在苏联留学时打下的红色烙印,给儿子“洗脑”。蒋经国在日记里记叙为“涵斋”,略带调侃地把它比喻为“修练身心、增加涵养的书斋”。蒋经国住读时,楼上东面是卧室,西面是书房,中间是会客厅。小洋房还住过蒋介石的外籍军事顾问端纳,侍从室主任陈布雷等。小洋房一楼里进有一块“以血洗血”的石碑,讲述了蒋经国母亲毛福梅遇难的历史。1939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溪口,毛福梅在丰镐房后门口不幸被炸塌后墙压死,蒋经国闻讯后急忙从江西赶来奔丧,悲愤中挥泪写下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表达誓报杀母之仇的坚定决心。玉泰盐铺玉泰盐铺是蒋介石的出生地。据《蒋氏宗谱》记载,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农历九月十五日,蒋介石出生于玉泰盐铺楼上。玉泰盐铺为蒋介石祖父蒋斯千1871年开设,后由蒋介石父亲蒋肇聪继承。蒋肇聪去世后兄弟分家,盐铺归蒋介石的胞兄蒋介卿经营。1919年,蒋介卿外出谋事,盐铺关闭。现有楼房三间,平房三间,以及厨房、厕所等附属建筑。蒋介石出生后,盐铺曾两次失火,一次遭受白蚁腐蚀。现存建筑为蒋介石在1948年改建。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上书“清庐”二字,大门西侧界墙刻着蒋介石题写的“玉泰盐铺原址”六个大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溪口剡溪河风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溪口雪窦山风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浙江舟山普陀山风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舟山群岛是我国的第一大群岛,地处于中国东部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背靠长三角的经济腹地。如果说把长江比作跃向东海的一条巨龙,把上海比喻成龙首的话,那么我们的舟山啊,就是这条龙龙首上一颗璀璨的龙珠了。而舟山素来以岛屿闻名于中国,是因为这里不仅岛屿多,还靠近海,这也为喜爱吃海鲜鱼类的朋友提供了不少方便,因此舟山被人们亲切的称为“东海渔仓”“中国鱼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舟山,共有 1390 个岛屿,其中有可居住岛屿 103 个,有普陀,嵊泗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岱山和桃花岛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组成。那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舟山的国家风景名胜景区普陀山。普陀山位于杭州湾南缘,舟山群岛东部,因其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观音的道场而得名,又因为《严华经》中的梵语,意为“一朵美丽的小白花”。据说当地渔民在出海时,常会看到在海面上有朵小白花闪闪发光,指引他们到达陆地,小白花的典故就由此而传开。而普陀山以其观音道场的神圣地位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而普陀山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据说啊,是唐朝时期日本僧人,想把从五台山请的观音像请回日本,可是突遇大风,当时的人们便以为是想观音留在这里,所以当地的人就建立了观音院。到了民国时期,山上有三座寺庙,88 座庵堂,僧人也达到了 3000 人之多,达到了全盛时期。而在历史上的普陀山也是远近闻名,历朝历代的名人雅士,文人墨客也在此处留下了大量的诗文碑刻,形成了普陀山“一碑,一塔,三寺,十二景”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堪称“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相信信仰佛教的人一定知道关于观音的三个日子,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是观音的诞生日,六月十九为观音的得道日,九月十九为观音菩萨的出家日,每逢这三个节日,普陀山便汇集了各地的人,整个寺院香烟缭绕,一显“海天佛国”的景象。到了现在,普陀山又开设创立了以观音文化为主要内涵的一系列节庆活动,比如在春天就会开展的“普陀山之春”旅游节。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到时候也可以赶过来参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寺。为普陀山的前寺,由著名的不肯住观音院演变而来。从景区的浏览图看,普济寺属于纵轴式结构,中轴线上为寺院主要的殿宇,而两侧还配置着钟楼,鼓楼等殿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天王殿里面供奉着弥勒佛和韦陀菩萨,两侧为四大天王。正中间的就是弥勒菩萨,您瞧它一手持珠,一手持布袋的样子,正寓意着它能将世间的一切苦难都装进口袋。两侧的柱子上写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就是劝告这世人,要以慈悲大度为怀,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风云变幻的生活。介绍完了乐观的弥勒菩萨,我们再来参拜一下它背后的韦陀菩萨吧,只见韦陀菩萨的样子与慈善的弥勒佛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其实通常而言,它是为了守护与它相对的释迦摩尼而建造在这里,当然,人们也可以根据它手持法杖的样子来判断寺庙是否可以留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天王殿,圆通宝殿,它为本山的主殿,大家可以看到,圆通宝殿为单层重檐的歇山顶木结构建筑,殿内的面积十分宽广,难怪有着“百人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的说法。在南宋时期,当时皇帝就赐下了“圆通宝殿”的匾额,此后普陀山就成了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成为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朋友们圆通殿,即为观音菩萨的正殿,或许有游客会问,为什么观音又叫圆通呢?原来啊圆通有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之意,所以圆通之名就由此而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而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叫观世音,是因为在人们的心中菩萨能及时观其声音,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到了唐朝时期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观世音就被人们称为观音,或者观自在。现在我们看到的观音像大多以女性佛像为主,但是古印度的观音像则以男性形象,传到中国之后我们根据了自己民族文化固有的特点,创造了大悲菩萨的故事,从南北朝开始正式的形成了女身观音菩萨像,或许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女性正好符合了观音慈眉善目的形象,更好的普渡众生。所以,女身观音像就慢慢的演化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观世音菩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多宝塔,位于普济寺的东南方,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建筑物,始建于元朝,由普陀山僧人游江南时带回来的太湖石堆砌而成,取自法华经中的多宝佛塔。大家看,塔的外观朴拙端庄,不似中国传统的塔那般玲珑小巧,每层塔的四面都设有壶式佛龛,里面雕刻的都是全跏跌坐式佛像,属于古代蒙古族统治者所信仰的佛教密宗的造型,极富有元代的风格,意思是佛宝生的净土,据考察这样的塔在中国仅有两处,可见多宝塔的稀有程度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天目湖风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天目湖位于常州溧阳市南八公里处,因属天目山余脉,故名“天目湖”。天目湖为一东西窄、南北长的深水湖(水库),南部水深约4~5m ,北部水深约10~14m。天目湖的周围,现存许多历史文化遗址:以春秋时代楚人伍子胥名“员”命名的伍员山,东汉大文学家蔡邕读书台,太白楼,报恩禅寺,唐代名刹龙兴寺旧址,“天下第一石拱坝”等。天目湖地区物产丰富,有“沙河桂茗”绿茶、“乌龙茶”、“珍珠栗”、“桂元栗”、“砂锅鱼头”等。天目湖被誉为“江南明珠”、“绿色仙境”,天目湖全区拥有300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区内坐落着沙河、大溪两座国家级大型水库。是江苏省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南京中山陵风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陵寝面积8万余平方米,于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中山陵建筑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中山陵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1961年,中山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7年,被列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孙中山先生逝世1925年3月12日上午9点30分,孙中山先生因胆囊癌在北平(今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与世长辞,举国悲痛。逝世前一天,孙中山提出效仿列宁保留遗体,并要求葬于南京。临终前对宋庆龄、汪精卫等人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孙中山在北平逝世其实早在1912年3月,孙中山在紫金山打猎时就曾对胡汉民说:“等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孙中山逝世后,遵照孙中山的遗愿,遗体在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后,暂厝在北平香山碧云寺,待陵寝建成后再安葬南京。在守灵人尽职护卫下,才免遭不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中山陵风光孙中山生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中山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厝在西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平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已入殓半个多月,由于当时技术原因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葬事筹备1925年4月4日,在北平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筹备安葬事宜,推举张静江、汪精卫、林森、于右任、戴传贤、杨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叶楚伧、林焕廷、陈去病12人负责孙中山的葬事工作,为葬事筹备委员。[42]1925年4月18日在上海成都路广仁里张静江家中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据记载,从1925年4月18日到1929年6月18日,葬事筹备委员会一共召开了69次会议,诸如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经费(包括陵墓工程经费)的筹集、中山陵设计图案的征求、陵墓工程承包人的选定、中山陵园的造林和绿化以及孙中山先生的灵榇由北京迎归南京安葬等等,这一系列的大事,曾多次经葬事筹备委员会详加讨论,作出决定,付诸实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