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哥侃红楼5

鴻哥

<p class="ql-block">本篇插图选自拙作《红楼梦诗词书法绘画作品集》。</p> <p class="ql-block">爱情与婚姻,得有共同语言(侃宝钗)</p><p class="ql-block"> 侃了林妹妹,再来侃宝姐姐。</p><p class="ql-block"> 无疑,林妹妹是小说中的女一号,在鸿哥看来,宝姐姐可与之并列第一号(俺的一家之言,朋友们不必较真)。</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个学者曾在大学生中搞问卷调查,题目之一是:“如果让你在大观园中挑一个女性为妻,你选谁?”答题者中不少人选了薛宝钗。 可见,尽管有不少朋友(包括不少老一辈著名红学家,下同)把薛宝钗骂得狗血淋头,说她虚伪残忍,是“女政客”、“封建卫道士”什么的,但作家塑造的这个形象在不少读者心目中,还是美好的。</p><p class="ql-block"> 关于宝钗是否“残忍虚伪”的话题,俺在聊正题前,先简单为她辩几句。只说两件事吧。</p><p class="ql-block"> 其一是她有次无意在大观园的滴翠亭边听到两个丫头聊及男女私事,她不想让别人误以为她有意窃听,便脱口喊了一句“颦儿(黛玉爱称),我看你往哪里藏!”(见第27回)。她与黛玉身份相同,平时接触最多,因此她当时叫一声“颦儿”,表示自己正在找黛玉,没听到别人说啥。诚然,她有洗涮自己、避免误解之意,其叫喊声客观上对黛玉不利,但说她意欲以此加害于黛玉,是残忍之举,显然是言重了。</p><p class="ql-block"> 其二是小丫头金钏因故被王夫人怒斥并赶出贾府,投井自杀,为此王夫人后悔垂泪。宝钗安慰王夫人,建议她多给金钏家一些银子,并捐出自己刚做的新衣为之装裹收殓。(32回)又有朋友说这表现了她的虚伪。请问宝钗的言行举止究竟对金钏的家和她本人是好还是坏?贾府那么多小姐(包括黛玉),谁有此言行?其心地究竟是善还是恶,用得着多说吗?</p><p class="ql-block"> 但本篇不想细聊这类事,主要想谈她的婚姻,我认为其婚姻也是个悲剧。</p><p class="ql-block"> 俺是“双拥派”:既喜欢林黛玉,也喜欢薛宝钗。我喜欢宝钗有理性,有见识,有自制力,有亲和力;以及美丽温柔,朴素大方,聪明智慧,博学多才。她获得贾府上上下下的称赞,是大观园中人缘最好的一位姑娘。</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宝钗的最大错误是站在贾政王夫人一边,主张宝玉走读书做官的道路。俺认为,宝钗虽不无嫁宝玉的愿望,也有追求宝玉的权利,但她若想嫁给宝玉,就必定为宝玉的前途着想。她比谁都清楚:宝玉那小子,既不能做工,又不能务农,也不能经商,更不能象他的祖辈那样当兵打仗,只能写写诗,在大观园里与姐妹们玩玩。他爱读书,但也只爱读那种文艺书藉,即诗词戏曲之类,但那些不是当时“高考”的内容。这样的人将来怎样在社会立足呢?一辈子在大观园里陪女孩们玩耍吗?一辈子啃老吗?不!她希望宝玉将来能在科举考试中取胜,能成为辅国治民的杰出人物!历史告诉人们,官场上也不尽是混蛋,也有十分优秀的人物,如诸葛亮、范仲淹、包拯、海瑞……等等。宝玉不愿当贪官昏官,但可当一个清官呀!故宝钗希望宝玉走读书做官之路这一想法,在当时是合情合理、无可非议的。说她在此问题上是站在宝玉的父母一边,也不错。但用苛刻的语言批评一个十几岁的社会经验不多、毫无官场经历的小姑娘是什么“政客”、“封建卫道士”,我看是拔高了她。她没资格当“政客”、“封建卫道士”!</p><p class="ql-block"> 宝钗和黛玉,无疑是《红楼梦》中两个最优秀的女青年。作家塑造这两个人物,本来就没有褒谁贬谁之意,而是写了她俩各自的特点,形成一种对峙的美。俞平伯先生说:“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相下,必如此方极情场之盛,必如此方尽文章之妙。”这一说法是实事求是的。</p><p class="ql-block"> 但是,宝钗这个十分优秀的女性却未能得到宝玉的爱。平时,宝钗对他的劝说总引起他的反感。出嫁时,是假冒黛玉拜的堂,黛玉死后,他还是撇开宝钗去做了和尚。总之,宝玉从未真爱她。宝钗的婚姻,以悲剧开始,以悲剧告终。</p><p class="ql-block"> 那么,反过来说,宝钗真爱宝玉吗?</p><p class="ql-block"> 平时,宝钗只要劝宝玉读书做官,后者就认为是“混帐话”,不给宝姐姐好脸色。至于说到婚事,宝玉更是态度鲜明,立场坚定,非黛玉不娶。“贾府的焦大不爱林妹妹”(鲁迅先生语),但宝玉铁了心爱她!根本不考虑什么“金玉良缘”之说,拒绝娶那个在别人眼里堪称完美、人缘很好的宝姐姐。对此,聪慧且自尊的宝姑娘心知肚明,她能高兴吗?能与宝玉产生真正的爱情吗?下面再看两处细节描写:</p><p class="ql-block"> 一是在贾政痛打宝玉后,宝玉躺在病床上。宝钗看望他时,听他说了几句话,心中想:你对别人“还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您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功夫……”(34回)显然,宝钗对宝玉持批评态度,认为他挨打是因未在“外头大事”上,即未在读书做官方面下功夫,换言之,认为宝玉挨打是自讨的。对比黛玉看望宝玉时的情景:“只见他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34回)从这个对比中,可以看见宝钗对宝玉的情感远低于黛玉。</p><p class="ql-block"> 二是宝钗对婚礼的态度:当其母告知她婚礼的细节安排时,“宝钗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其母也“看着宝钗好象不愿意似的”。(均见97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之日,正是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之时。这是《红楼梦》最感人的情节。鸿哥每读至此,不由得潸然泪下也。这是后四十回的最精彩、最成功之处。</p><p class="ql-block"> 总之,薛宝钗对自己的婚姻并不真满意。有朋友说她“处心积虑当宝二奶奶”,俺看不出来,看到的是她对宝玉恨铁不成钢,没真爱之情。 男女之间只有互爱才能产生真正的爱情。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莎老师此话说得好!宝玉和宝钗在人生大事方面没共同语言,他俩可以做异性朋友、文友,但不宜做夫妻。可是贾府没别人比宝玉更强,两人就凑合着过吧!可惜,这桩由长辈安排的婚姻,没凑合到底,最终还是分手。 </p><p class="ql-block"> 宝、黛、钗之间的婚姻悲剧至少可给当代人两点启示:</p><p class="ql-block">  一、理想的爱情婚姻须当事者在价值观上一致。鲜花插在牛屎上的婚姻,固然不会有好结果,即使鲜花插在土壤里,若花与土质不相匹配,也无好结果。君不见常有这样的事:夫妻双方在别人眼里都很优秀,都很可爱,各方面的条件都好,但这两人就是搞不拢,有的散伙了,有的勉强保持“维持会”式的家庭,说到底都是悲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两人没共同语言,即“三观不一致”(当然,也有别的原因,不细说了)。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正是如此,其失败的原因值得当代人深思。</p><p class="ql-block"> 二、长辈与亲属不要再逼迫、干涉亲人的婚事了。文学史中出现过几件因亲人干涉造成婚姻悲剧的典型案例,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悲剧。本来夫妻恩爱,刘兰芝却被婆婆逼回娘家,接着母亲与哥哥逼其再嫁,导致她投水自尽,其夫焦仲卿随之上吊身亡。陆游、唐婉的婚姻悲剧因两首《钗头凤》,比前者更富盛名。这两个案例中的婆婆,千百年来成为令人遗憾、齿冷的对象。《红楼梦》中宝黛钗的两种婚姻悲剧更是催人泪下。古代有此悲剧,那么当代就没有类似的事吗?有!在媒体上,在我们熟悉的交往圈子里,也不时能看到听到此类信息。望当代的长辈们对子女的婚事不要过度干预。</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红楼梦》对婚姻悲剧的描写非常杰出、成功:它不写那种“郎才女貌”式的“爱情”,不把金钱地位权势之类作为婚恋的前提,而把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爱情与婚姻的首要条件。并且,它同时写了两种悲剧:黛玉式“有情人不能结合”的悲剧;宝钗式“无情人勉强成婚”的悲剧。《红楼梦》摒弃了“郎才女貌”这个俗套,早在三百多年前,作家就有这种认识,能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这种富于现代意味的观念,真可说是爱情思想史上的一次辉煌日出。</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