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回忆录:上山下乡那一天

锦州市知青文化研究会

<p class="ql-block">作者:李志平</p> <p class="ql-block">​前排右一为本文作者李志平(拍摄于1974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4年8月15日,我背上行囊,开启了“长大成人”的第一站——奔赴广阔天地,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的上午,部队家属大院的广场热闹非凡,一场隆重的欢送大会在这里召开。我们十几个兄弟姐妹胸戴“光荣花”,每人一包书籍和日记本、一个草帽,身边摆放着铁锨和镐头。会上部队领导既代表部队,同时也代表家长讲话,对我们即将走出大院迈向社会给予鼓励,寄托希望。</p> <p class="ql-block">​下乡那天的欢送会场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会议结束时,大家纷纷照相留念。那天,每个人都有一张同样装束的单人照。凝望这张老照片,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四十多年的光景弹指一挥,往事历历在目恍如昨日。照片上的我两根辫子齐肩,头戴草帽,满脸的阳光、稚气,笑容灿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照完相我们登上大卡车,在一片喧天锣鼓声中浩浩荡荡出发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彼时彼地,我心里正在承受着巨大的波澜,可以说那天是我人生经历的第一次考验,一次关乎灵魂、命运、勇气的考验。因为就在这前不久,我还是一名“解放军战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3年冬季,我和部队大院的子女一起,穿上心爱的军装,实现了儿时就注定的远大理想——当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子承父业”的大趋势下,大批部队子女不分年龄大小、甚至“良莠不齐”一股脑儿的涌向部队,造成了一个不小的“历史事件”。于是,中央几次下令退“后门兵”……就这样,没几天,我们就由“战士”变成了“知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无疑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和严峻考验。最终要感恩于青春使然、理想使然——扛起枪我是士兵,扛起锄头我是知青“战士”。</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三为本文作者李志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当年,不满18岁的我们顶着炎炎烈日和农民们一起锄地拔草,插秧种田;拔花生手打了血泡,抬眼看看总也望不到地头儿,咬牙坚持到底;抡锹挥镐没几下就腰酸腿疼,但也决不示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每到盛夏的夜晚,我们都会与蚊蝇虫遭遇“战争”,青年点里那防不胜防的跳蚤把我们咬得周身起包,奇痒无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能忘,偶尔一顿清汤土豆炖茄子会把我们撑破肚皮,还砸吧砸吧嘴调侃:“如果三月不知肉味,这即是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流过汗也流过泪,但我们没有怨也没有悔。少不经事的我们,用军人的意志诠释了生命中最壮美的青春年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