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气骤冷,银杏叶一夜落的遍地都是“黄金甲”。闲来没事骑车到西山方塘、唐河、甘峪乡一带练练腿。</p><p class="ql-block">甘峪乡甘庙村有两院民国时期的遗迹“温家大院”,它更接近我认知中地主家应该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甘峪乡地处西山之中,离市区二十多公里。包括甘峪、甘庙、甘老头三个自然村。甘峪是由“干鱼”而来,(暂不加以赘述)甘庙村最大,以温姓居多,而且人才济济。一百多年前这里是陕、甘两省交汇处的文化中心。总之这里人很善良精明,可谓“人杰地灵”。1916年温安正在这里创办了秦腔“长顺班”名噪方圆百十公里,俗称“安家正戏”,能演《三娘教子》等50多部大型秦腔戏。上世纪三十年代甘庙人温世英在益门镇办起了秦腔剧团“鸣盛社”名震陕甘。至今老人们仍记得那时“双瓜争霸”的热闹场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的业余剧团又名噪一时。今天我重点叙述的是甘庙村的“温家大院”。</p><p class="ql-block">我是六、七年前骑行路过听骑友说这里有个大地主,文革中来参观过。事隔两天我怀着从课本了解的地主概况实地看个究竟。很快就找到了,两座院落在村中心东、西街中端路北,外观有年代感,比周边房屋明显高大。墙厚实但街门不高显的低调。里面院落宽敞,南北房相对北房略高,二层是木质结构,窗框、门框、门扇做工细腻,一看就是纯手工包括屋内的隔断,棚板、过梁、圈梁,立柱、前后檐都用料相当考究、雕琢精巧。房顶过垄脊、垂脊都是精打细磨出来的甚是气魄。大院占地6.5亩,房屋53间。</p><p class="ql-block">据说,当年温姓老爷子人品好,家风正是甘庙村大户,有四个儿子“仁、义、礼、信”都聪明好学,精通世事。有经营土地的财东、有在虢镇、宝鸡做生意的豪商,有在民国政府工作的官员,家道旺盛。1928年四兄弟盖起了温家大院,解放后人们都知道的原因大院分给13户村民居住,(据了解村民的说法这里不便细说)。文革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后来政府将房屋收回。</p><p class="ql-block">历史变迁,世事无常。温家大院也由兴旺到衰败。这次去看到房屋已倒塌,院子杂草丛生,丝毫没了民国建筑的魂魄,仔细看圈梁的雕花还奄奄一息地在东倒西歪的屋檐压榨下残喘,老院的后人据说当年也与“老屋划清界线”逃到各地包括台湾谋生。岁月跌宕起伏,是非功过谁能说了算呢?这段时代缩影很快将会埋没,我可能再也看不到这少有的“老宅子”。</p> <p class="ql-block">以前门口有两尊石狮子早已没了踪影。</p> <p class="ql-block">后院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