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下吕市的JR车站很小,一根铁道,两个月台,候车室大概也就三个教室大小,门前的广场也是小小的。下吕市的飞弹川从众多的温泉酒店间穿过,初冬早晨阳光下万山红遍,层林浸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川乡合掌村的景色迷人,站在瞭望台上看过去,像个童话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飞弹高山市吸引了许多欧美游客,当年城主的府邸、江户风格的下之叁老街店铺、宫川河边的早市,人头攒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还在歧阜县境内。</p> <p class="ql-block">睦馆的北面就是JR下吕站,过一个涵洞穿过铁路就来到了站前小广场。我们顺便看了这个JR小站的内部,检票口外面就是站台。</p> 睦馆北面隔一个街区就是飞弹川,一早就有人在遛狗。这时候早上九点不到,因此,人迹稀少,溪流声听的十分清晰,远处青山被一块块的红色和黄色点缀,让人感到十分的安静。 离开下吕,向白川乡合掌村进发。路上需要一个多小时。 停车场在村外,走进村里有大约二三百米,这个停车场边的合掌建筑在整修中,这棵柿子树果实累累。 松原山明善寺是位于岐阜县大野郡白川村萩町地区境内的真宗大谷派寺院。明善寺的创建不详,据说始于延享5年(1748),为了继承白川八幡神社(上白川乡18个村、下白川乡23个村的产土神)的别当仙光院的继承,从内户迁移过来(延享元年:1744年从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的本觉寺分派为真宗大谷派)。<div><br></div><div>山号:松原山。宗派:真宗大谷派。本尊:阿弥陀如来。<br></div> 左侧合掌建筑是明善寺的仓库,现为乡土馆,展示当地各种各样农事工具。里面可以进入明善寺本堂。收门票的。<div><br></div><div>现在的明善寺库里建于江户时代末期,高15米,建筑面积100坪,萱面积108坪,作为代表白川乡的合掌造建筑,在昭和43年(1968)被指定为岐阜县指定有形文化遗产。<br></div> 明善寺和寺前的钟楼门。钟楼门是享和元年(1801)飞驒的匠人(高山木工享誉整个日本,据说,京都的建筑大都由他们建造,目前那里的维护修缮工作还是由高山木工负责)加藤定七亲手建造的,入母屋、茅草、一间一户、2层垂木、上层部比下层的柱子割较短,下层墙壁被移除,时高栏转动(当时的梵钟大战中供奉的现在的东西是战后中村义一先生制作的)。钟楼门作为江户时代后期建造的双层楼门建筑很珍贵,所以在昭和43年(1968年)被指定为岐阜县指定有形文化遗产。 二层就是一个当地生活器具展览。 二层堆放物品,不过充满底楼围炉弥漫过来的烟。 二楼西面窗口看出去,层林浸染。 二楼东窗看出去,枫叶火红,青松翠柏,银杏树叶一色嫩黄。明善寺院内的紫杉是文政10年(1827),本堂落成时由副栋梁与四郎种植的大树,树高约10米,根围约2.6米,昭和49年(1974)被指定为岐阜县指定天然纪念物。白川乡被选为国家的重要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后,被选为其构成要素之一。 也可以看到侧面明善寺的屋顶。 明善寺本堂。明善寺本堂从文政6年(1823年)到文政10年(1827)由现在高山市出身的宫大工水间宇助手持,入母屋、茅草、桁行7间、梁间6间,正面有茅草的大屋顶切缺。附着。明善寺本堂作为江户时代后期建造的寺院本堂建筑很珍贵,所以在昭和42年(1967年)被指定为白川村指定重要文化遗产。 明善寺仓库底楼的围炉点着火,木料在火中啪啪作响,烟就透过底楼顶的隔栅孔升上仓库的其他楼层,充满整个建筑。<div><br></div><div>合掌造建筑都有的地炉,一般在底楼,家人或与客人围炉取暖。一年四季都烧炉,地炉的热量和烟通过各个楼层的格筛充满整个合掌造内,这些烟可以灭虫。</div> 这个围炉火塘座位还有讲究,分主座和客座。 和田家建于江户时代中期,是白川乡内最大规模的合掌屋。它的庭园、栅栏和稻田等周边环境都保存良好,并被日本政府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div><div><br>和田家是世世代担任庄屋和看守所官员等的白川乡的有力者。和田家的房屋、板藏、稻架小屋等一部分对外开放,可以窥见江户时代有力村民的生活。<br><br>1573(天正元)年以来,和田家的当家继承了与右卫门这个名字,一直守护着家族。在可耕地匮乏的白川乡,在自给自足的生活中,养蚕是现金收入的来源。养蚕需要很多人手。在白川乡不允许分家,只有长子结婚继承家,次子以下的男子向女性求婚,这些女性在自己的家中把他们的孩子精心抚养,孩子就是将来家族的工人。</div><div><br>另外,在与周围隔绝的白川乡,秘密地进行了作为黑火药原料的烟硝(焰硝)的制造。在和田家,负责整理和交易各家地板下花了几年时间制作的烟硝的作用。<br><br>合掌造的房子非常合理且功能齐全。在地板下制作烟硝,一楼是生活场所,上层是养蚕场所。生活场所的中心有围炉,煮饭和取暖的火每天点燃,使得房子结构保持干燥。另外,陡峭的屋顶不仅雪容易滑落,而且大面积捕捉太阳的热量融化雪。屋顶只是用藤蔓缠住的木头而已,可以避开大风和地震引起的摇晃。<br><br>在豪雪地带的白川乡,到了春天就会进行修复部分受损屋顶的工作,而大规模修复茅草屋顶是30-50年一次。和田家的板藏存放屋顶维修用的茅草,也是农具的保管场所,现在也这样。<br></div></div> 和田家一楼的一部分与二楼对外开放,一楼是生活空间,可以看到围炉和照明等器具,并拥有8 间房间,包括居室、寝室和客房等。二楼则是蚕茧室,是过去饲养蚕的地方。这里很值得参观,能了解过去时代的生活用具和生活方式,体验昔日的生活。 二楼东望。 白川乡两样东西让人印象深刻,合掌造建筑河柿子树。 二楼西望。 这是三层,就是屋顶了。 和田家北面的一棵柿子树。 去瞭望台的山路上。 荻町城迹展望台是一座中世纪山城遗址,也是欣赏白川乡全景的最佳地点,还保留着日本城堡的完整遗迹。展望台附近还有天守阁展望台,不仅可以欣赏美景,还有一些手信店和餐厅。 仙境一般的景象。 村里的小店,有围炉,还有卖本地酒的吧台。 离开白川乡,前往高山市,开车也是一个多小时。 到达高山市时,看到浮云和雪山。 夕阳下来到高山阵屋。这是江户时期城主的宅邸,房间和库房一大片。 四点半停止售票,五点清场。我们四点一刻进场。 高山当地的木工和工艺,在京都是十分出名的。当年京都的许多重要建筑都是高山木匠的作品,直到现在那些建筑的维护还是仰仗高山的木工。 五点一过,阵屋就清场。 高山市的下之叁老街,江户风格,号称是小京都。 霞光中的锻冶桥雕塑之一。 锻冶桥堍的拉面馆,食客排长队。 第二天一早,从酒店走去锻冶桥河边的早市。 锻冶桥二尊铜像的画像,十分生动。 锻冶桥上另外一尊铜像。 宫川早市从锻冶桥堍开始,沿宫川河北岸铺开。。 这个是高山木工的杰作。 早市上遛狗的老人 从早市走回酒店,路边遇到了飞驒国分寺(日本国家级古迹、重要文物)。<div><br></div><div>院内耸立著树龄超过1200年的大银杏树与三重塔,还有据说是从高山城移建於此的钟楼门,以及1200馀年前创建时的塔基石。正殿是高山市内最古老的建筑物,建於室町时代(约500年前)。该寺的风格颇符飞驒第一古刹之名。<br><div><br></div></div> 观音像。 <p class="ql-block">每年11月15日,日本各地神社都会举行“七五三祭”,家长带孩子到家附近的神社祭祀祈福。14日我们在高山市国分寺就遇到一车子的孩子(目测三岁左右),在老师的带领下祭拜祈福,估计是幼儿园老师组织的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