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撰稿】妥帅(原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音乐】古筝 《感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编辑】妥帅(原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图片】妥帅、网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昵 称:妥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31488537</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种爱,是无言的,有一种爱,是深沉的。也许对于这种爱和关心,我们心中感谢的话语,从未说出口。但是关于它的记忆,却清晰如初。落叶无痕,父爱无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题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岁月不居,时间飞逝,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然而,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眼前,我分明感觉到,父亲没有走,他还与我们一起生活、一起欢笑,一起分享他老人家晚年的天伦之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时候,我最敬畏的人就是军人出身的父亲。父亲虽然外表看起来很严厉,但心里对我们几个子女却是慈爱无私,他那山一样的肩膀在我的心里刻下了一道永不消逝的丰碑。他总是以一种自强不甘认输的韧劲感染着我,用他的举动和言传,给我做出榜样,让我在学习上无法不刻苦,工作中无法不努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8年4月父亲在九江一家中药铺当学徒,因帮助药铺小姐逃婚受牵联,被迫辞离中药铺当了国民党兵。在解放军解放上海战役前,父亲所在部队在前往上海铁路输送,途经苏州时,父亲成功脱逃国民党部队,前往苏州姑姑家寻找生计,那时苏州城已经解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7月的一天,父亲看到解放军华东军政大学在苏州城招生,父亲就毅然决然的报名参了军,上了华东军政大学(学校在南京),学习政治军事文化。1950年12月父亲在华东军政大学毕业后,又参加华东特科学校(高级工兵学校,学校在长沙)委培深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2年7月父亲因长期患慢性肠胃炎一直不见好转,体重不足百斤,华东特科学校建议父亲休学复员回到老家九江市,组织上安排他到市油脂化工厂人事科当干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2年9月朝鲜战事紧张,许多地方复转军人都响应国家召唤重返部队,父亲就是在那时被九江油化工厂工人敲锣打鼓送到兵站,分配到21军63师188团(那时叫暂编23团,直到1956年2月才叫188团),任步兵3连文化教员。那时21军驻扎在东北临战训练。1953年部队跨过鸭绿江轮战参加志愿军的第五次战役。虽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凭着勤劳、坚韧、耿直和刚强的个性,掌握了一身的真本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击毁的敌军坦克前的留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8年父亲所在的部队21军撤军回国后,驻扎在山西太原市,63师驻扎在榆次市,188团驻扎在平遥古城。1960年9月父亲由188团调任到63师师管理科当管理员、副科长。1970年5月父亲调任到63师炮兵团任后勤处长。1975年6月父亲转业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九江市,组织把他分配回到原工作单位——九江市油脂化学厂任行政科科长,1990年6月光荣离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爱如山一路相伴。父亲是您让我拥有了更广阔的天空,是您让我看得更高、更远。七七年我和全国应届毕业生一样,面临着千军独过独木桥参加12月高考命运决择,那时我已是上山下乡知青5个月了,父亲鼓励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困难面前要勇敢面对,不向命运妥协。以坚定的信念,书写人生的精彩” 。我们这届毕业生,该上学的时候因受一位"小学生日记"和"马振扶中学事件"的影响,反潮流、交白卷席卷整个教育殿堂,读书无用论一时猖獗。社会上的人都说我们60后文化程度是高中生牌子,初中生的底子,小学生的水平,我这年的高考成绩可想而知是名落孙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8年,我抱着败不馁的信念再一次参加高考复习,我的父母也全力支持我参加高考。我在公社知青办请了一年的事假,父亲专程送我到在南京汽车制造厂技校当书记我二舅家里,托二舅找关系帮助我复读。二舅也只是初中毕业就考取南京汽车制造厂技校,只能算作现在的职高文化程度。要怪只怪父亲是解放战争参军的初中文化底子,对高考也是一窍不通,以为把我托咐给二舅就万事大吉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走后,我每天拿着二舅帮我找来的当初他在技校的课本复习,让我丈二和尚半天摸不着头脑,什么齿轮换算,什么数控车床,什么二进制换算。这啥意思啊,离高考的内容离谱太远啦!这样“文不对题”的复习一拖就是4个多月,1978年夏天,我又走进了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的高考考场,结果可想而再次知名落孙山。当时心情很沉重,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和弟弟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安慰我,鼓励我,不要泄气,来年接着考。我躲在知青点里点着煤油灯苦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笔者1982年以6门课446分考取解放军第二地面炮兵学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0年10月27日我在三垅村应征入伍,来到了解放军这所大学校训练生活和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2年春节过后,我已经经历过一年多的一OO炮连日子,也渐渐地适应了部队紧张的生活。那是三月份,团里就传来了军校考试预选的消息,这是军校考试制度恢复的第二年,我终于盼来了这一天。但由于连续几年高考的屡考屡败的经历,对是否报考军校我心生胆怯犹豫不决,我写信将顾虑告诉父亲。父亲收信后连夜乘火车赶到连队,用他在抗美援朝参加金城反击战时,志愿军将士冒着敌机轰炸扫射夜行军和英勇顽强坚守坑道的故事鼓励我重树信心,父亲还找到连队指导员替我报了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如愿以偿顺利通过团军考集训队预考,靠着知青点这三年补习的学习底子,1982年7月参加了军队院校统一招生考试,以6门课446分的总成绩考取沈阳炮兵学校,开始了自已新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如白驹过隙,后来又在1984年军校毕业后91师炮兵团从戎十六年再回九江,身处城市喧嚣,自己经历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唯一没变的就是我深深的军人情结和内心珍藏的那段幸福时光。还有父亲那给予我世上最伟大、最深沉、最无私的父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8年底父亲因患阿尔茨海默症而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父亲患病期间每当清醒的时候就会和母亲一起诵读三国时期诗人曹操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听者为之觉得有一股豪迈的气概冉冉升腾,即使年老,依然不改斗志,自强不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在父亲生命最后几个月因突发急性肺炎送到市一医院住院治疗。我请了年假到医院侍候父亲,那段时间,父亲的晚年很幸福,哥哥特地从南京带着全家赶回来看望父亲,老父亲始终享受着儿女们带给他的天伦之乐。我们三个儿子一齐上阵病床前侍候尽孝,我们三个五六十岁的“老”人,一直围在近九十岁的老父亲身旁嘘寒问暖,这是父亲得到的最大满足,也是他人无法享受到的快乐。最后父亲还是灯油耗尽于2019年1月19号与世长辞,享年89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感恩生命中的贵人我的老父亲。在我迷茫困顿的时候,谢谢你为我指点迷津。在我失意落魄的时候,谢谢你依然相信我,鼓励我,支持我。谢谢你,你就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因为有你,我才可以看得更高,走得更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