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到红糖飘香的季节了,农村土法熬制红糖,被称为东方巧克力,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有些陌生,但对于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人是再熟悉不过的。因为它留给那代人的记忆是永远无法忘怀的,由于当时物质相对匮乏,糖对于小时候我们是件奢侈品,每到榨糖,是我们除了过年最期盼最热闹的季节,那时候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糖的香味,勾引着馋虫瞬间爬出嘴角。</p> <p class="ql-block"> 于是乎,一群年纪相仿的小伙伴躲在送糖梗车队必经之路的墙角边,当送糖梗车队经过时,由一名力气大的小伙伴迅速冲出去,抽出一根糖梗又迅速逃走,逃到没人的地方一起分享糖梗那甜甜的汁水,其实干这种活是要技巧的,因为当时糖梗是属于生产队的,送糖梗的车都是独轮车,糖梗捆扎得紧,拉得慢很容易把独轮车拉翻,碰上好心的伯伯他会放慢脚步让你慢慢抽,脾气不好的伯伯可以追得你魂飞魄散。最幸福的是红糖出锅时,如果你能用糖梗尖沾点糖浆打个糖勾,那你能在小伙伴面前吹好几天。 </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清渭街附近,在七八十年代是永康著名的产糖区。在生产队时,个人在重视种好粮食前提下,普遍种植“印度三一零”、“华南”、赣糖一号”、“川蔗十号”,等高产糖蔗良种,同时采用机械榨糖,改进制糖方法,产量逐年提高。那时几乎每个村都办了榨糖厂,乡里在派溪吕办有大型制糖厂,红糖的种植以郎川最为有名。一九八七年全乡种糖九百四十六亩,产糖三千三百六十六担,红糖总产量居全县首位。</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村的糖厂设在村中央,锅灶两排一共十四口锅,制糖时节,车间是紧张的繁忙的也是有条不紊的,车间是甜的香的,浓浓的甜,浓浓的香。</p> <p class="ql-block"> 红糖的制作,首先将榨糖梗的汁水,以前榨糖的机器时木制的,用牛拉动,后来采用机械榨糖省了不少的人力,榨汁机榨下的汁水经粗滤布过滤后,放在木桶里沉淀一小时后待用。</p> <p class="ql-block"> 然后把沉淀后的汁水放入第一口锅内开始熬糖,第一口大锅汁水烧开后,师傅把浮在锅面上的泡沫舀去,俗称打糖泡(糖泡沫可是做酒的上好原料)泡沫舀去后,接着将糖水舀入 第二口大锅继续煮熬,同时继续边熬边打糖泡沫.汁水经过2只大铁锅依次翻煮,然后又舀到第三口大锅中熬煮,边熬边搅拌,防止粘锅,当汁水到第七口锅逐渐变成了金黄色的糖浆时就可以出锅了,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每一道工序的火候,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靠手眼心法来掌握,糖要熬得够老才更好保存和运输,太嫩的糖没有老糖的营养成分高。</p> <p class="ql-block"> 熬好的糖浆舀到糖床后,抬到室外,两个大汉用糖铲不停的搅拌,让糖浆快速受凉结块,待糖结成团时再用木铲碾碎晾干便成赤黄色的红糖。</p> <p class="ql-block"> 这个时代有太多速成的东西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味蕾,但遗留的气息也转瞬即逝。我想这就是很多古法制作之所以还存留的原因,它们的制作过程虽然缓慢费事费力,但慢慢熬制,才能熬得出真品质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