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难忘童年</p><p class="ql-block"> 出了绥德城,坐上顺无定河南下的汽车行走二十几里地,向右一拐,过了无定河上的一座漫水桥,迎面会见一条流水清清的小河从西边缓缓而来,你沿着这西来的小河逆流而上二十里,就见小河呈丫字形分开,那条更小的支流与小河交汇的岸边有座老爷庙,庙一旁的山坡上顺势上下左右座落着许多庄户人家。其中座北向南五孔窑的一个院落较为显眼,宽敝的院子没遮没拦,站在硷畔上可以看见大半个村子。这排窑最中间的那孔就是生我养我,令我终身难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一只顶箱,两条老瓮,几块薄被,再有的家当就要算那几个盛五谷杂粮的泥洞洞。唯一让人能产生点美好遐想的就是墙上贴得那几张年画了。这就是家给我小时留下的长久不变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这个家虽然很穷,但她留在我脑海中的记忆却是刻骨铭心,温馨美好的。不仅解决着我儿时的衣食住等基本生活问题,且在我受到威胁时能得到安全的呵护。这个家不仅是我躲风雨避霜雪的港湾,而且是心灵创伤得以修复的圣地。我不只是在这个家里长大成人,且在这里得到了一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力量源泉。</p><p class="ql-block"> 家境的贫寒在我儿时好象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不愉快。那时愁苦和哀怨似乎与我无缘。虽然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饭碗一撂,就疯跑野逛去了。整日里有玩不完的游戏,讲不够的故事。说不尽的希奇事。夏日里,沟底里的水泊是天然的游泳池,我们游累了,就到河边用稀泥从头到脚把自己糊成个泥猴猴,然后睡在石畔上晒太阳;到冬天冰滩就是理想的竞技场,坐冰车,滑冰鞋,那速度比长我三、五岁的人还快,常引以为自豪;至于爬崖挖雀窝,上山追野兔,打牛滚铁环,掼包捉迷藏那更是寻常事。春夏秋冬满年四季,玩法概不重复,玩啥都有兴致。有时玩的半夜不归家,直叫父母前沟后沟的撵上往回拉。那时最高级的享受就算是看电影了,但一年半载才能盼来一回。为了过足电影瘾,黑天半夜踏脚摩手地跟上大人来回跑二十几里路也不觉累,且总是等观众都走完了,银幕放下,发电机息火才肯离去。第二天保准拿上木棍修成的刀刀枪枪学着电影里玩打仗捉特务的游戏。小时候的社交也很广,全村的小孩都是我的好朋友。常喜欢到人家串门,爱给人作伴。前院、后沟、阳坪、脑圪劳等地方的百十来户人家的炕上我几乎都睡过觉。其中有些事现在回忆起还让人忍俊不禁,哑然失笑。三娃和我同岁,是我形影不离的好兄弟。一次他父母家人都出门赶事去了,只他一人留守,我自然要给他作伴,但他们住一家村,在一个很高的山渠里。到晚上,我俩为了驱赶黑暗带来的恐惧,把灯捻拨的长长的,并让他大声讲《西游记》故事,他就滔滔不绝地讲开了,有时讲错了我就加以纠正,直讲的我睡着,一觉醒来他还在绘声绘色地讲个不停,我感到很对不起他,心里阵阵地内疚。就在这时,只听到外面公鸡母鸡一齐呱呱乱叫起来,是黄鼬拉鸡了!我俩顾不得害怕,边喊“抓黄鼬了,黄鼬拉鸡了”,边连衣服鞋子也顾不得穿就冲出门去赶黄鼬,回到家里在灯光下两人互相指着对方赤条条一丝不挂的滑稽相,双双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 儿时引人发笑的故事实在太多。由于天真无邪,所以不懂的忧愁,没有烦恼,连父母为扶养我们兄妹几人所付出无数心血和汗水都体察不到。整天一吃饭就不着家了。记忆中唯一让我害怕的是饿肚子。每年一到古历三月就开始断粮了。父母只能是东家二升西家半斗地借,每天下午饭前的那段时间是最难熬的了。当饥肠辘辘,饿欲难填时,我们就嗷嗷乱叫,也全然不顾母亲那忧伤无奈的表情。一次母亲从地里回来的很晚,我们围着她乱叫,慌乱中母亲的左手大拇指差点被菜刀切掉。我当时知道闯下了大祸可又不知道如何替母亲解除痛苦,吓得缩作一团,流着恐惧与饥饿的泪水不知何时睡过去了。每到吃不上的季节,总有好心的邻居张家一碗洋芋丸子,李家两个粗糠窝窝地给我们送来,尤其是我大姨家每年这时都要给我们送来斗八半的粮食。但众人的接济毕竟是杯水车薪,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我们这时就要跟上父母到山里拔苦菜、捋槐花、摘树叶。那时用来充饥的是什么样的饭食呀!现在看见有人把白面馒头到处乱扔,真让人心疼。</p><p class="ql-block"> 那年代最苦的要数母亲了。她白天要和男人一样的下地干活,晚上回来还要烧火做饭,洗锅涮碗,打狗喂猪,这些安顿停当了又开始纺线织布,做衣服纳鞋底,每每是我们一觉醒来她还在豆大的油灯下干着没完没了的活计。第二天鸡叫二遍就又得起床。尽管当时没钱买布,但辛劳的母亲总是能保证在换季的时间让我们兄妹四人都能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只是我们不知道爱惜,过不了多久裤裆就突出了棉絮,脚指不安分地探出小脑袋,害得母亲总是在油灯下给我们补衣服,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太调皮了,硬是骑狗骑的裤裆烂成这样。”半夜不睡地把我们在冰滩上弄湿的鞋子往干烤。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现在想来,所有做儿女的都应善待自己的父母,你百倍的孝顺也报答不了他们的恩情。</p><p class="ql-block"> 父母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们心地善良纯朴,待人热情诚实,总是用极朴素的道理教育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总是说咱不论怎穷,都要忍着,千万不能偷、抢或靠别人过日子,将来要学好,不能让人家看不起咱。父亲从小左臂生病落下残疾,十三岁当兵,二十一岁复员,在家务农一没力气,二不是行家里手,所以在那个年代,他们不可能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但他们是用力苦撑着的。我们家当时就象飘泊在大风浪里的一叶扁舟,因为父母的拼命挣扎,才免遭了没入海底的危险。在那青黄不接的日子,我们虽然被饿的面黄肌瘦,但终于熬过了一个个难关,没有象有些人家那样拉棍讨吃,或把兄妹谁给人换了粮吃。</p><p class="ql-block"> 由于家庭贫穷的关系,我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自己那欢乐的童年生活,在我十来岁时就过早地懂的了要上进,肩上感觉到了沉甸甸的一种责任,不由的就开始思考怎样替父母分担忧愁及只有靠自己谋生存的道理。并暗下决心,以后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在小学就自己学会了吹笛子、拉二胡,学习也时时是第一名。知恩图报,顽强拼搏,靠自己争一流的意识在我小小脑海里早就深深地扎下了根。并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得了很多,也为此吃了不少苦头。</p><p class="ql-block"> 家境的贫寒只是让我的肌肤受到了煎熬,但在父母的呵护下,我的童年生活还是欢快的,那种无忧无虑,乐天喜地的日子,现在还时常让我想起,久久难以忘怀。有时突发奇想,要能再回到童年时代那该有多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