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生息在岷江上游先民的故事早已沉淀在历史浩瀚的烟波里,埋藏在那厚厚的黄土下,久不为世人所知。而今,走在营盘山上,如果不是当年那群考古人在探铲中的发现,谁又会想到你是站立在五六千年前古人生活劳作的地方,顿足在他们生生不息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营盘山是一大片果园,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还叫“红旗山”,当年有部队驻扎看护过,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才有的名字吧,但现在名字的由来倒是没有认真去研究过。</p><p class="ql-block">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石牌旁,立的是更大的喷塑广告牌“茂县现代农业园区”,里面栽种的着世界各地各式各样优良的苹果树种,还有李子、樱桃等。</p><p class="ql-block"> 层层铁丝网围着的果园,红彤彤的苹果一个个挂在娇弱的树枝上,生怕被压断。看园的老农一步不离地紧随着我们,生怕我们在眼馋之后顺手牵羊摘它几个解馋,不时还在你耳边唠叨:“有很多像你们一样的人上山来看遗址,可总有些不自觉的人要偷果子,喊都喊不到。”说来也是,这山上的苹果大都是上品,什么红富士、瑞雪、瑞阳、乔纳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晶莹剔透、娇娆欲滴的模样,真的让人有那么一丝冲动,恨不得凑上前去咬上几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扯远了!话又说回来,营盘山的先民又是何方神圣?经检测灰坑的遗存时间在距今5500年左右,而距营盘山一河之隔的茂县波西遗址则更加久远,距今大约在6000千年前后。沿着这条线索,放眼望去,成都平原周边能够达到这个时间段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几乎寥寥,而其出土的彩陶与甘肃的马家窑遗址,以及更为广阔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风格又何其相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画卷会不会是这样展开的:</p><p class="ql-block"> 那是在六千多年前,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离开了故土,沿着陇南以及川西北高原的河谷,一路向南,寻找他们理想的家园。在一个水草丰美,气候温润的地方;在一个不大的开阔盆地,一条大河从中间穿过的地方,停歇了下来。从此,他们在这里劳作,在这里繁衍生息。一天又一天,点燃着祖先的篝火;一年又一年,图画着祖先的符号;一代又一代,吟唱着祖先的歌谣。又过了一世世、一代代;又越了几百年、上千年,他们的子嗣带着祖先血管里永远传承的基因,翻越九顶雪山,亦或顺着岷江沿河而下,来到了更加丰饶的成都平原,星霜荏苒,居诸不息;亦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有停下迁徙的脚步,在漫长历史长河里,向南!继续向南!继续书写着只属于他们的永恒华章!</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我在三星堆和营盘山徘徊、遐想,脑海里浮现的始终是回访记忆中的古往家园,当重拾起古蜀先民的文化密码,轻抚那段尘封数千年的厚重历史,体会着古蜀先民与自然的和谐与共,感悟先辈们遗留下来如浩瀚星云般的文化启迪,个中的无限感慨始终在荡漾!呜呼!</p><p class="ql-block"> 三星焯耀,惊世流芳;</p><p class="ql-block"> 营盘古风,山高水长。</p><p class="ql-block"> 炎黄尧舜,繁星绚烂; </p><p class="ql-block"> 宅兹中国,唯我永昌。</p><p class="ql-block"> 天佑吾邦,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灼灼其华,宛在中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12.4 成都搁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