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刹"真觉寺"

难得糊涂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正觉寺又称五塔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塔寺村24号。明永乐年间朱隶敕建真觉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避先皇胤禛袆更名大正觉寺。1982年10月对外开放,1987年10月6曰在寺庙原址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真觉寺正门隔长河正对北京动物园西北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元时期即己通行游船的长河,平静的水面上帝王、嫔妃乘船揽胜,文人、骚客泛舟吟唱,印染着皇家色彩的河道两岸,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景观、寺院,真觉寺便是其中一处皇家敕建的古刹,更因作为乾隆皇太后的70庆寿场所而大放异彩。清朝末年,随着长河的衰落真觉寺渐渐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因金刚宝座的历史价值,真觉寺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得以修缮,而且以遗址为特色建立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作为长河沿岸的北京文化场馆,迎接四方观众,为真觉寺的年轮添上了新的历史轨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真觉寺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一1424年),是皇家敕建的藏传佛教寺院。朱隶信奉喇嘛教,永乐初年,为万里而来觐见的印度高僧兴建了一处修行之所,赐名"真觉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刚宝座是真觉寺内的核心建筑,明成化九年(1473年)建成,为明代砖石结构无梁殿的典范之作。其造型仿古印度佛陀迦耶大菩提塔式,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米,通高约15.7米。外型为四方台型,顶部比基部收进约半米,既稳固又庄重。南北立面各辟有一个券门。其建筑外形可分作下层宝座和上层五塔两部分。进入宝座南门,有一方形过室,顶部有蟠龙藻井。塔室中央竖立着方形塔柱,塔柱四方各设佛龛,塔室高穹顶,过室两侧各设石级四十四级,藏在东西两面的墙体之内,蜗旋而上可达宝座顶的琉璃罩亭。顶平为台,分布五座高达两丈的密檐小塔,琉璃罩亭,历时五百余年,坚固不摧,被誉为北京古建筑中运用结构力学的典范之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刚宝座南面有佛像80尊,北面有83尊,东西两面各有109尊,佛龛之间以雕花石柱相隔。金刚宝座须弥座上除装饰有天王、罗汉等法相、法轮、金刚杵等法器外,还装饰着宝相花、佛八宝,以及《吉祥海赞》藏文和梵文经咒等。这些装饰性极高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宝座的庄严与高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真觉寺金刚宝座虽然是仿古印度佛陀迈耶大菩提大塔式,但在建筑上却采用了明朝初年始用于宫殿、寺庙的砖石拱券结构的建筑技术,在塔身装饰中大量釆用了中式建筑的屋面、檐椽、瓦当、沟头滴水和一斗三升斗拱等,做成仿木雕形式。清代维修时又在宝座平顶上添建了纯中式的琉璃罩亭,强化了建筑的中式传统意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刚宝座上的五座密檐小塔,中塔13层,四角的小塔各11层。五小塔以中、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五个方位布局,塔座、塔身、塔刹遍饰雕刻,塔刹由仰莲、相轮、华盖、宝珠构成,塔身分层均刻有佛像,龛龛相连;塔座每面开龛刻佛像一尊,龛两边雕饰菩萨、菩提树等。中塔须弥座南北面正中刻佛足印及佛八宝,非常精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精美的石雕艺术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是2023年12月4曰,院内挂满枝头的"大磨盘"柿子,昭示着真觉寺红火平顺的末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