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篇是“自留地”,也是“责任田”

沧海人家

<p class="ql-block"> 退休回家,偶遇美篇。</p><p class="ql-block"> 刚接触之时,感觉美篇就像当年的自留地,虽方寸之间,却可以安闲自在地耕种,只要不违农时,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反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到头来总会有一些收成。</p><p class="ql-block"> 美篇创作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以文会友,各抒己见,只要符合“篇规”,想写什么,怎么去写,全凭自己的兴趣,要求不高,快乐不少,完全没有采稿率的压力,如果努上一把力,还可能“红印”加身。。</p><p class="ql-block"> “自留地”上写作的好处是自由、快捷,看到什么写什么,想起什么记什么,像一个人行走在城市里街拍,又像翻箱倒柜亮亮陈年旧货 。不可否认,“快餐”式的创作虽不缺油少盐,制作也算精良,终归不是“大餐”。我曾写过《八十年前的给水所》、《又是一年银杏黄》、《半城马拉松》等十几篇短文,寥寥数语,精干有余,用心不深。后来又写了《把酒冬月日,同学喜相逢》、《魂牵梦绕的母校》等二十余篇小记叙文,得益于栏目的宽容,有的文章还被推上了“精选”。</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些文章虽然字里行间距离本心很近,终究是浅尝辄止,缺乏对生活深度的挖掘,文字或许华丽,但大都浮在事物的表面,充其量是对自己庸常生活的记录,没有沉淀出作品的重量,达不到审美的高度,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写作。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顺道”进来看看,写着玩玩而已,不足挂齿。</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美篇写作的益处慢慢有了体会。不得不说,退休后遇到美篇是自己的一件幸事,这里是文学艺术爱好者聚集的地方,看似一池静水,实则藏龙卧虎,高手遍地。七年前,自己作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来美篇探班学艺;今天,以一名业余文学爱好者的认知与美友探讨写作之道,不负快乐时光,提高自己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自留地”里写作虽然开心轻松,但很难看到“大地号”那样的丰收景象,要写出有深度的文章,还须再上一层楼,像种“责任田”那样有计划,有目标,有追求的精耕细作,努力把文章写的好一点,像样一点,真正写出一个“美”字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23年的美篇</span></p> <p class="ql-block">  文章写出一个“美”字来,固然与个人的学识、能力分不开,但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在人格、学问、才情、思想四大写作要素中,人格的高低最能体现作者的精神纬度,正如一位作家说的那样,一部优秀的作品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大大的“人”字。因此,要写出优秀的文章,人格的张力是不可或缺的,人格提升起来,下笔有“味”有“格”,文章自然受到更多人的喜爱。</p><p class="ql-block"> 古代有文如其人之说,主流文坛推崇君子之道,人品高则文品高,心术正则文风正,写出来的东西自然舒畅,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是作者心迹的坦诚流露。我十分赞成“最高的学问都是生命的学问”这句话,没有高尚的人品做根基,纵使才华出众,满腹经纶,终究不被主流社会所接纳,更不会有人为其传世留名。如:秦桧诗文天下,书法更是造诣不凡,可如今谁愿意拜在他的门下呢?</p><p class="ql-block"> 文之道,德为上,对于自己这样的业余写作者而言同样须铭记在心。美篇的开篇话是“来美篇,正当年”,体现了包容、开放的宗旨,我一直认为,抱着学习的态度走进美篇一定会有收获,老老实实地写好自己的故事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尊重。</p><p class="ql-block"> 令人忧虑的是,电子时代,万物互联,抄袭给写作带来至暗,把持不住会丢掉一颗诚实的心。就业余写作本身而言,获奖也好,晋级也好,粉丝也好,多多益善,聚沙成塔 ,是一件好事情,但不可以投机取巧、哗众取宠,争一份水中之花般的虚荣。</p><p class="ql-block"> 写作是个手艺活儿,自己的手艺别人拿不走,偷来的不能算手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22年的美篇</span></p> <p class="ql-block">  文章要写出一个“美”字来,熟悉写作的内容至关重要,了解生活有多深,作者的视野就有多广。一位文学评论家说过,经历是文章的骨架,一个人身上有故事,下笔有如神助,挥手既是文章,读来津津有味。当然,故事不可太多,否则就会冲淡文章的结构。</p><p class="ql-block"> 文学界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有知青写知青才最像知青,其它题材的文学创作可以去体验生活,知青生活是无处体验的,因为任何人都不可以重造一个时代。</p><p class="ql-block"> 我常问自己,为什么知青文学很难写出田园诗样的美文,思前想后,大概因为知青文学是理想与现实碰撞出来的,它美在深沉,美在厚重,字里行间满含人间冷暖,一笔一画立在天地之间。许多年来,知青作家们站在历史大潮,社会发展,人性善恶的高度,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写出了一批闪耀着现实主义思想的不朽之作。像《人世间》、《遥远的婚礼》等名篇,既闪烁着文学的光芒,也折射出人性的思考,成为文学百花园里的血色浪漫。</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曾经的知青,我曾写过三篇知青生活的文章,其一是《知青杂记》,其二《挖河记》,其三是《知青点里故事多》,既是对蹉跎岁月的回顾,也是人生路上的总结,以此纪念那段很少被人提及又终身难忘的经历,向无悔的青春致敬。</p><p class="ql-block"> 坦率地说,与写其它题材文章相比较,这一类文章能让自己心潮澎湃,落笔有神,“广阔天地”的件件往事跃然纸上,毫不费力地复活一幕幕难忘的场景,纵使不小心离题万里,却也能一招即回,这样自如地书写并不是自己的水平高,而是手里有一条“金线”,这条“金线”就是生活。</p><p class="ql-block"> 另外,我时时告诫自己,一个人走过的路再曲折,也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朵浪花,回顾往事,我的出发地一定是自己插队的那个小村庄,当年我们并没有给那个村庄带来什么改变,但汗水没有白流,知青生活让我懂得了人生之路是奋斗之路,奋斗之路是光明之路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6年的美篇</span></p> <p class="ql-block">  文章要写出一个“美”字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方可奏效。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面向大众的文章,一定要精挑细选,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读者。水平有限不可怕,可怕的是粗制滥造,浪费别人宝贵的阅读时间。</p><p class="ql-block"> 提高写作水平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心”,用心学习,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创作。</p><p class="ql-block"> 一是“沉下去”。用抽丝剥茧的方法观察事物,寻找其文学价值,我在写《风动一池花影》一文时,带上相机游走在市内的几处荷塘之间,观察荷花生长的姿态,记录池塘边上有趣故事,努力写出人与荷花,荷塘与城市交相辉映,共享和谐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二是不怕毁稿。写完后不满意推倒重来对我来说是常事,并不是因为自己标准和水平多高,恰是因为水平有限,不能出手皆文章,只有老老实实的推倒后重新构思,反复润色修改,直到写出自己较为满意的文章为止,至于文章的水平如何,则交由读者评判。</p><p class="ql-block"> 三是向“名家”学习写作。我有一个习惯,动手写一篇文章之前,总要找来类似的成名之作反复拜读,认真揣摩,学习职业作家的写作手法。有时候文章写不下去时,先放在一边去读书,从书中寻找新的灵感。大作家有大学问,读他们的文章会让自己眼界大开,我读过乔勇的《黄帝的尿壶》一文,作者把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溺器写的电闪雷鸣,从轩辕皇帝说到慈禧太后,从中国说到国外,从皇宫说到民间,读后令人惊叹作者的不凡。必须说明,借鉴有益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刻意模仿断不可取,后者不仅学不到别人的东西,自己也会被湮灭。</p><p class="ql-block"> 四是避免同质化,老年人写作,回忆性文章占很大的比重,这本是老年人阅历丰富的优势,但也容易出现雷同的现象,行不成自己的特色,破解这一难题是加强细节的描写,并把情感融入细节,用细节征服读者,细微之处展现社会的多面性,人格的复杂性。</p><p class="ql-block"> 五是与读者互动。互动不是当好好先生,去给别人心不在焉地点赞,不负责任地吹捧。在写《挖河记》时,一位美友专门发来信息指出文里的一个错字,事情虽小,却也是一字之师般的指正。还是这篇文章,初稿的题目是《母亲的三次落泪》,发给曾经的同事们审阅,大家毫不留情地不予通过,最后推倒重写,才有了知青征文活动中的奖项。由此可见,好的文友站在你的身边把把关是何等重要。</p><p class="ql-block"> 六是精炼再精炼。能找出文中最后一个多余字的人,写文章一定是高手。惜字如金,不让文章生出“赘肉”,培养自己健美的文风。</p><p class="ql-block"> 七是莫自恋。人贵有自知之明,不可以小有成绩就飘起来,稍不如意就抱怨别人,这是不可取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就是文章的格式问题,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文章效仿电子文本左边对齐,与从小学开始语文老师教给我们的段落开头空两格的习惯相悖,我个人觉得既然是文章,还是回归到书籍的排版样式更符合阅读的习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