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那片水 那些桥 </p><p class="ql-block">黎 湘</p><p class="ql-block"> 因为休假,才有了来苏州的动意。来到苏州又被当地的朋友引来同里住下,也就有了对同里古镇粗枝大叶的了解。同里,是一个千年古城,原来的名子叫“富土”,不知是哪朝哪代将“富”字的“点”去掉,把“田”与“土”合为一字,便改成了现在的“同里”称谓。</p><p class="ql-block"> 据历史记载,同里,部分建筑是填水而建,由十五条河分割为十九个圩,相继建了四十九座石桥将这座城连成了一体,也便成了响誉内外的水乡。水与桥把古镇勾勒的荡青漾绿,如诗如画,神韵升腾。我不由得对当初建城者的思想肃然起敬,佩服的五体投地,我想,他们一定是想建造一个心中的世外桃园吧。</p><p class="ql-block"> 同里,湖围镇,桥连圩,水连巷,一叶叶小舟终日不停地在水巷中悠闲的驶来荡去,因此,船即便是这个水乡的交通工具,又是古镇的独特风景。我为了把古镇风韵尽收眼底,选择了一家临水的民宅小楼住下,这户人家前巷后河,我住的楼上窗子正好对着河道的交叉口,左右都能看到桥,不管是清晨还是傍晚,只要是炊烟升起,就会感受到这座古城的神韵,踏踏实实地感受古镇的清风朗月。当独步巷道,穿行于老街之间时,仿佛历史又转回到遥远的年代,迷茫中仿佛这里发生过的一切都如在眼前。在这千年古镇的历史印迹里,必然会生出许许多多你想也想不出的故事,我想这些故事里一定有喜亦有悲,可歌亦可泣,那些轰轰烈烈传承至今的——人与事,那“退思园、珍珠塔……”的故事,依然传颂在这古老的小镇里,吟唱在人们的心中。看着这座古镇遗留下的一切,我突然产生了些许的伤感,那些老屋依然、河水依然、那些街巷、那些桥也依然,但如今,这里已经物是人非。先人一代一代地逝去,后人又一代一代地在继续着,他们从古镇的巷道尽头蹒跚着走过来,又蹒跚着走过去,如树上的叶子一样地,一片一片地生出又一片片地凋落了。</p><p class="ql-block"> 巷道曲折十八弯,圩与街路水相连。艺术家陈从周教授说:“同里以水名,无水无同里。”然而,我却不知这河里的水是何时的水,也不知道还是不是远古时期的水,但我相信,这水有远古的,也有现代的。只是人们对远古的水多了一份思念,而今的水或多或少掺杂了些许现代的污秽,显得不是那么的清澈纯净,我想,原来的水一定是清澈的、纯净的。</p><p class="ql-block"> 古镇布局依水而建,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园,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同里人的住宅与水联系在一起,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深宅大院大多沿河而筑,有的人家搭建小阁于河上,备有吊桶取水使用,水阁上亦可赏景乘凉,每户人家都有通往河中的石阶,俗称“河桥”,以备取水之用。同里人天天与水打交道,时时离不开水,形成了一喝、二洗的生活习惯。喝茶,同里人招待亲朋好友先以茶水为敬,串门访友一般都以茶水相叙,甚至上班做工都喜欢带上茶杯,茶杯随身带是水乡人特有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同里,桥有四十九,桥的年龄老的数不清年代,同里的老屋依巷排列,巷有多弯那屋就有多弯,高低错落,巷道曲折弯回,那些老屋也跟着弯来绕去,粉黛、青瓦、白墙,好一个江南水乡风韵。其实,古镇是很平和的,午后的老屋里,尽管还是有些许闷热,但屋内的老人依然平静地坐在洒过水的地面上打盹,手里的蒲扇有一搭无一搭地摇着,一只皮毛油亮的花猫见了我,伸了伸慵懒的腰身,算是尽了礼数。</p><p class="ql-block"> 清晨,店铺依次打开,一天的生意就开始了,人们忙而不乱,不管生意如何,人们每天都是平和地度过。傍晚,又依次关闭店铺,炊烟在夕阳西下时分便缓缓的升出来,古城镇的人就愈加显得悠闲了,那炊烟升腾在古镇上空与古城融为一体,彰显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真不知是古城养育了古城的人,还是古城的人养育了古城。此时,我分明感受到了它鲜活生命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座古镇里慢慢地徘徊,在这块小小的空间里,漫长的时间压缩在一起,把洋洋洒洒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历史压缩在寸尺之间。我想,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捡出来,而轻视了人们眼前的历史,轻视了土上的历史文化。而同里,正是融纳了多朝代的文化变迁,而成为著多土上文物的精典,带着历史的风尘一路走到现代人的眼前。</p><p class="ql-block">我试着踏寻先人的足迹,想象着他们在那些河流漂荡的小舟中放眼望水、在那些石桥上度步苦思。我想,那南园茶社该有他们更多的影子吧。柳亚子、陈去病……他们一定曾经在那些寒冷的日子里,围着茶桌论讨着国之大事,在稀薄的烛光下谈章论节……那该是怎样一种神秘的力量在鼓舞着他们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只是一批东游西逛的旅人,短暂的驻足只为寻找片刻的愉悦,而又有多少人能顺着这片水、这些桥、这些老巷、这些老屋思寻往昔的故事呢?难道此地不值得我们祭奠吗?谁会给我回应?</p><p class="ql-block">罢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