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提高幼儿安全防范意识,避免煤气及烤碳火中毒事故的发生,2023年12月4日,我园开展了“防一氧化碳中毒”专题安全教育活动。</p><p class="ql-block"> 活动中各班教师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的方式让幼儿了解了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性,让幼儿了解了生活中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提高家长安全意识,并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的防煤气中毒安全教育。</p><p class="ql-block">此次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家园共育,而且让幼儿了解了一氧化碳中毒的基本知识,增强了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也让幼儿掌握了煤气中毒的注意事项,为幼儿筑造起一面安全防护墙。</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中,各班老师充分利用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讲故事、学唱歌谣、看小视频等教学方法和幼儿讲解什么是煤气,如何预防煤气中毒,如何在触电、煤气泄露以及发生火灾时进行自救的相关知识和安全常识。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幼儿防范意识,同时还组织幼儿仔细观察教室内取暖设施,让幼儿互相讨论如果不注意取暖用电安全而产生可怕后果的现象。与此同时,通过家园平台、钉钉群、 向幼儿家长宣传预防煤气中毒等安全防范知识,让家长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p> <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我园还要求各班教师都要严格贯彻落实“1530”安全教育工作,规定(即“每天放学前一分钟的安全教育,每周五放学前五分钟的安全教育及放假前的30分钟安全教育活动”),以此来确保幼儿在家在园安全。 </p> <p class="ql-block">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p><p class="ql-block">1. 用煤炭取暖的住户,居室内火炉要安装烟囱,烟囱结构要严密,排烟排气良好;没有烟囱的煤炉,夜间要放在室外。空气湿度大、气压低的天气应格外注意,室内门窗不要封闭过严。</p><p class="ql-block">2. 使用管道煤气时,要防止管道老化、跑气、漏气,烧煮时防止火焰被扑灭,导致煤气溢出。</p><p class="ql-block">3. 不使用淘汰热水器,如直排式热水器和烟道式热水器,这两种热水器都是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的,不使用超期服役热水器。安装热水器最好请专业人士安装,不得自行安装、拆除、改装燃具。冬天洗澡时浴室门窗不要紧闭,洗澡时间不要过长。</p><p class="ql-block">4. 使用燃气热水器时,禁止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洗浴房间内,应将其安装在洗浴房间外靠近窗户的地方或室外。尽量使用烟道式燃气热水器,且要经常对燃气热水器和排气扇进行检查维护。</p><p class="ql-block">5. 不要在密闭的室内吃炭火锅、点炭火盆。</p><p class="ql-block">6. 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的开放空调机。即使是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车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感觉不适即停车休息。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不要躺在车门车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长途行车,开内循环,定期开窗通风。</p><p class="ql-block">7. 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区域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p> <p class="ql-block"> 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误区:</p><p class="ql-block">1. 只有烧煤才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p><p class="ql-block">正解:凡属含碳物质如汽油、煤油、煤、木炭等的不完全燃烧,均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p><p class="ql-block">2. 室内没有煤烟就不会发生中毒</p><p class="ql-block">正解: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氧化碳中毒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3. 家中取暖,用湿煤封火就不会中毒</p><p class="ql-block">正解: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且水和煤气在高温下容易形成水煤气混合气,增加中毒风险。</p><p class="ql-block">4. 门窗上有缝隙就不会中毒</p><p class="ql-block">正解: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小,如果门窗缝隙的位置较低,一氧化碳也不易排出。</p><p class="ql-block">5.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过来就没事了</p><p class="ql-block">正解:一氧化碳中毒可能造成中枢神经后遗症,一定要坚持后续治疗,不要留下后遗症。</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朋友:安全无小事,请在教育好孩子防止煤气中毒安全知识的同时,做好孩子交通、消防、出行、食品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嘱咐孩子文明出行,不在任何场所玩火,远离建筑工地,不到任何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玩耍。因安全事故多发生在校外、节假日,请加强对孩子的监管。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孩子身心营造一道安全防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