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轩的美篇

水云轩

宪法权威源自人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p class="ql-block">  今天,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2020年12月3日,第七个国家宪法日来临前,组织机关全体干部开展宪法诵读活动的场景还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p><p class="ql-block"> 我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简称“八二宪法”。到现在经过了五次修改,除序言外,共四章143条。</p><p class="ql-block"> 维护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良好氛围,增强全民的宪法意识,让宪法权威根植于每个公民的心中,并发自内心的尊崇拥护。</p> <p class="ql-block">一、尊崇宪法必须增强对国家制度的认同</p><p class="ql-block"> 近代以后,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面临的最重要的历史课题,为此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曲折的探索,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着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又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等,不但没有找到正确答案,反而使国家陷入军阀混战,中华民族饱受外强侵略,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用无数革命志士的鲜血和生命赢得了民族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数事实证明,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党领导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成功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民强国之路,取得了另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引领国家踏上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p><p class="ql-block"> 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权威,首先要认同宪法对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革命成果,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正象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必须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每个公民都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信仰宪法、遵守宪法,宪法权威就一定得到维护,宪法精神就一定得到弘扬。国旗、国徽、国歌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都应当会唱国歌,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应当尊重和维护国旗、国徽尊严,都应当依照国旗法、国徽法的规定正确使用国旗、国徽,这也是制度认同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二、尊崇宪法必须坚持人民主权思想</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宪法关于人民主权思想的根本性规定。</p><p class="ql-block"> 坚持人民主权思想,核心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百年历史证明,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党一刻都不能离开人民。</p><p class="ql-block"> 坚持人民主权思想必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新征程上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落实。</p> <p class="ql-block">三、尊崇宪法必须珍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p><p class="ql-block">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2018年3月第五次修宪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为第二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主要是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宪法思想,使现行宪法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p><p class="ql-block"> 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用了二十四条,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可归纳为七个方面:一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包括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权、公民的监督权和取得赔偿的权利;二是宗教信仰自由;三是人身自由与安全;四是社会经济权利;五是受教育权和文化活动自由;六家庭生活的保护权;七是华侨、归侨和侨眷正当合法权益受保护权。在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同时,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义务,指出“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应当履行义务主要是: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等。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等。</p><p class="ql-block"> 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最基本的权利,是人人平等的权力,是公民安身立命之本,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每个公民都应当倍加珍惜,绝不能轻易放弃或转让。比如我们参加民主选举,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重要的政治权利,应当认真对待并亲自参加投票,不能轻易弃权或交由他人代为表达。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也是最基本的义务,公民义务必须自己履行,不能放弃,不能转让他人。公民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每个公民都应当认真学习宪法,铭记自己的权利义务,用好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国家和社会都必须尊重和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杜绝以各种形式剥夺和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之际,学习宪法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昌平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第一党小组 杨 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