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京博物院

峥嵘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南京博物院成立90周年,博物院的举办了珍藏文物特展。站在南博大门向博物院眺望,绿色如茵的大草坪的前方,耸立一座仿辽代大殿建筑,在身后紫金山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巍峨壮观、古朴雄浑。</p> <p class="ql-block">  南京博物院位于南京市中山东路321号,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现为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历史文物储藏展示的需要,新扩建的博物院主体建筑,以仿辽式建筑风格,其特点是造型气势雄伟的古朴庄重,屋檐两边呈弧形渐渐上翘,整体呈现出庄重中略有的轻灵感觉。建筑立面选取灰白基调夹杂暗红色点线的石材挂面,并在石材表面作古典面处理,使建筑整体气质粗犷而内敛,温润又有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  踏入博物馆,仿佛一步步走在了时间简史上,历史在这里折叠,金陵旧梦,繁华盛景,都浓缩在一方小小的展台之上,橱窗之中,步入馆内,你将被博物馆内部的氛围所折服。宽敞明亮的展厅里,珍贵的文物在适度的灯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这里汇聚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辉煌,从古代玉器、陶瓷到绘画、书法,无一不展现出中国古代文明的杰出之处。</p> <p class="ql-block">  玉龙,C 形玉龙是目前发现玉器中龙的最早形态之一,也最符合人们心中龙的形象,但对其造型来源却有多种观点。有学者认为其祖型与猪首有关;也有人认为,此龙的祖型为马首,长鬣近似于马;还有人认为它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但无论如何,大家均不约而同地将其定名为龙。它简约、神秘,是史前红山文化的崇拜物,也是中华龙文化的源头之一。</p> <p class="ql-block">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是南朝时期砖印模画,整幅南朝画像砖上,多了一位人物,这个人是春秋时期高士荣启期,画像上,他披发、长须,腰系绳索,凝思而弹五弦琴。他最为人乐道的是对答孔子的荣期三乐。 以上八人皆席地而坐,各具神态,相互间以银杏、松树、垂柳等树木间隔开来,形成一组既各自独立又和谐统一的大型画像砖组。</p> <p class="ql-block">  这幅砖画纯熟地发挥了线条的表现能力,人物造型简练而传神,八人席地而坐,或抚琴啸歌,或颔首倾听,性格特征鲜明,人物之间以树木相隔,完美地体现了对称美学。</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晋青釉神兽,造型略微呈梨式,肩部两侧和腹部各有三只横系,上大下小,作品字形排列,平底微内凹;西晋青釉神兽体量大,神兽的神态惊人,全身刻满纹饰,造型独特而又具有西晋瓷器的典型特征。整件神兽尊以器腹为兽腹,以器耳为兽耳,兽的四爪、双翼、脊毛、尾饰等装饰于器的各部,浑然一体,几乎分不出是兽还是器。</p> <p class="ql-block">  青瓷鸟兽人物堆塑罐。整个器物集多种题材的装饰为一件,图案繁杂、造型奇特、寓意深刻,有谓“所堆之物,取子孙繁衍,六畜繁息之意,以妥死者之魂,而慰生者之望”。罐上堆塑均为模制,各种人物、飞禽走兽的神态极为生动有趣,反映了我国青瓷工艺和雕塑技术在当时的高度艺术水平。</p> <p class="ql-block">  素三彩瓷,由于色彩中没有红色而名,三彩是统称。素三彩瓷有如下四种不同的制作工艺:雕地素三彩,如展品康熙雕地龙纹素三彩花蝶纹碗;虎皮斑素三彩,如展品康熙素三彩虎皮斑纹碗;印花素三彩,如展品乾隆素三彩五蝠捧寿纹盘;还有绘画素三彩。</p> <p class="ql-block">  此展品为明金蝉玉叶。一只神形毕肖、金光闪耀的蝉立于玉叶上。它侧身翘足,双翼略张,嘴巴微开,蝉翼左右各两。玉叶系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精工琢磨而成,叶片打磨细薄呈凹弧状,分为八瓣。</p> <p class="ql-block">  眼前是明洪武釉里红三友带盖瓷梅瓶,系永乐帝女安成公主之陪葬品。瓶浅足沙底,盖成铎形,釉质细腻,釉里红发色欠佳,窑变黑色,瓶身装饰有七组图案组成,颈上蕉叶纹,肩部纹饰三道(如意云、卷草、缠枝菊花)正中以岁寒三友图为主题,夹饰芭蕉、山石,花卉。其下绘波涛海水纹,胫部仰莲一周。</p> <p class="ql-block">  这是镇馆之宝西汉金兽,呈豹形,这件文物于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长17.5厘米、宽16厘米、高10.2厘米,最晚可追溯至西汉。整体造型屈腰团身,神态警觉,颈部有项圈三道,上有环钮。空腹厚壁,浇铸成形,通体锤饰圆形斑纹。腹内部刻有“黄六”二字。含金量99%,重9100克,是目前我国出土古代黄金铸器中最重的一件,被称为“镇护之宝”。</p> <p class="ql-block">  清白玉海水云龙纹炉,为故宫博物院藏品,炉身两侧雕长方形龙首吞流耳,外壁高浮雕海水云龙纹。龙两侧祥云缭绕,身下波涛起伏,动感十足。此炉造型仿青铜簋,纹饰图案又有宋代流行风尚,显示了宋代仿古不泥古的玉雕特点。</p> <p class="ql-block">  玉炉造型仿商周时期的青铜簋,镂空木盖配倭雕玉炉顶,雍容袈整,工艺精熟,古意盎然。玉瓶在贯耳及腹部浅浮雕卧爬状端虎,可插放拨火用的金属制香匙与香著。玉盒及盖为子母口,盖上用浅浮雕加阴刻线方法障琢纹饰,团寿纹居中,夔龙纹环绕周围,纹饰古朴典雅。全四壁光素,打磨精致,可用来贮存香料、印泥等,存放印泥的亦称印台、印色池、印音。</p> <p class="ql-block">  冠饰、头面、耳饰是古代女性装饰的主要首饰类型。由于髹髻的出现,明代金银头饰的组合关系逐渐稳固。一副头面,便是指插戴在骇髻上、装饰主题相同的各式簪钗。在重要场合,我髻上还可插戴分心、挑心等成套首饰,形成完整的妆发。明《世事通考·首饰类》中列出的主要有髹髻、金丝髻、挑心、掩鬓等。从墓葬出土的各种金银头饰来看,其造型设计、装饰题材和工艺技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  山林高士玉图画,镂雕高士和童子游逸于山林树石的场景。玉的皮色为整个画面增添了静谧悠远的意境,好似在人间独辟一片仙境,供高士沉思凝望,使其与天地合一,超然物外。玉图画的整体构图美篇颇有宋代山水画中山林高士图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  春水图玉钩、绦环,峰山至治元年(1321)钱裕墓出土无锡博物院藏缘环镂空透雕"春水"图案,以水、荷、芦苇、草卉为背景,上方一只海东青飞于荷上,正回首寻觅猎物,下方一只天鹅惊惶地潜入荷丛。玉雕抓住了双方最佳的情态瞬间,极富艺术感染力。带钩和绦环两部分组成一套完整的玉带具,是同类题材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  痕都斯坦青玉嵌宝石长颈盖瓶,器型优美,嵌宝华丽,为典型印度莫卧儿帝国玉器。乾隆三十二年(1767),乾隆帝写了一篇长文《天竺五印度考讹》,第一次对痕都斯坦这个名词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此后,这些带有伊斯兰风格的异域玉器常被统称为痕都斯坦玉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故宫博物院藏。</span></p> <p class="ql-block">  乾隆款碧玉仿古雷纹瓶,清乾隆,玉瓶体形硕大,以天然碧玉质地模仿古铜器色泽,恰到好处;足内刻"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乾隆时期,因皇帝喜好,仿古之风盛行,加之优质和田玉材供应增加,仿古玉器的制作在数量和工艺水平方面均达到高峰,宫廷中有大量的仿古玉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故宫博物院藏。</span></p> <p class="ql-block">  "子刚"款白玉凤螭万寿纹合卺( jin )杯,双筒相连式杯,两筒间镂雕一凤为杯柄,杯前雕双螭攀趴于杯壁,外饰上下两周绳纹,于两道绳结间雕一方形饰,其上琢"万寿"二字。杯两侧分别减地阳文琢凸篆文祝枝山诗句和款识。其中一侧杯口沿琢"子刚制"。古时"合卺"多指婚姻,合卺杯是新人成婚时共饮合欢酒的器具。</p> <p class="ql-block">  仿古白玉熏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仿古芙蓉石蟠蜡耳盖炉,芙蓉石是石英的一种,又称"粉品",质地较脆、打磨时易碎,颜色粉红,晶莹剔透。整块芙蓉石雕琢成如此大件的器物,极为罕见,器物整体色泽温润均勾,造型吉朴,又隐含灵秀之气。</p> <p class="ql-block">  南京博物院的建筑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它的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技术,给人一种古老与现代交融的感觉。博物馆的庭院环境优美,是一个静心欣赏文物和艺术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  南京博物院是我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珍品宝藏几十万件,今天只选择了部分展馆参观,种下一粒希望的种子,等待春华秋实,茂郁满道。南京博物院已是一座拥有四十余万件珍品的中华文化艺术宝库。漫步在展览"九十年春华秋实﹣﹣南京博物院的珍藏"展,敬理想,敬年华,敬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