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12月2日,先后游览了纳杰夫(Najaf)的“阿里清真寺”,以及附近的另一古城“库法”(Kufa)及其“库法大清真寺”。</p><p class="ql-block">说起纳杰夫(Najaf),我的第一印象,当年(2003年)美军进入伊拉克时,就在纳杰夫遇到了顽强的抵抗,比进入巴格达时伤亡更多。纳杰夫,位于伊拉克中部,幼发拉底河畔,建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伊拉克境内伊斯兰教什叶派著名的圣地之一。纳杰夫城最引人瞩目的是市内阿里清真寺,这里保存着第四任哈里发阿里(伊斯兰教先祖默罕默德的女婿)的陵墓。该清真寺始建于回历170年(公历748年),位于纳杰夫老城的中央,整个清真寺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堪称阿拉伯文化和艺术的瑰宝,是闻名于世的伊斯兰教重要古迹。每年有不少穆斯林到此朝觐。</p><p class="ql-block">昨天上午骑行1.5公里,直接来到了圣城的第一景点“伊玛目阿里清真寺”(Imam Ali Holy Shrine)。清真寺的外观不如卡尔巴拉的侯赛因清真寺漂亮,占地面积也小得多。今天是特意没带相机,得以通过安检进入了核心区域---寝宫。阿里清真寺号称“钻石清真寺”,是世界第三豪华清真寺,就是因为寝宫区域的富丽堂皇,整个墙面、天花顶部都用了发光或反光的镜面材料,如无数钻石在闪耀,果然名不虚传。此外无数虔诚的信徒排着队来到寝宫,抚摸着寝宫的围栏痛哭甚至哀嚎,着实令人动容,让我站在边上看了许久而不愿离去。</p><p class="ql-block">这时,在我侧后有一个本地人用英语来和我交谈了(而这又引出了另一段故事,由于内容较多,请看另叙)。我们站在那里用英语交谈了有大半个小时,并说好下午一同前往库法古城,然后才分手。在这中间,还有一位苏州来的老年驴友正好过来,我们简单交流了一下,他还替我和那位本地人(他自我介绍是一名教师)拍了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p><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离开清真寺回酒店做饭休息,下午三点多,那名教师开车来接了我,先去了阿里清真寺边的一个市场,与他的一个开了一个服装门面的兄弟及侄子见了面,并表示希望我能为他侄子与中国人做贸易“搭个桥”(我自然是无法成全的)。随后即开车半个多小时去了临近的库法,参观了“库法大清真寺”。</p><p class="ql-block">库法古城,始建于1400多年前,曾经由穆斯林第四任哈里发(精神领袖)阿里定为都城,5年后又在这里遇刺身亡。此外,库法曾长期是穆斯林的文化研究中心,而在2003年,更成为什叶派领袖萨德尔及其“迈赫迪”民兵抗击美军占领伊拉克的主战场之一(史称“库法之战”)。</p><p class="ql-block">库法大清真寺,其规模要大于阿里清真寺,特别是祈祷大厅可容纳至少500人,而它的二座寝陵,则分别安葬着阿里之兄阿基勒,以及另一朋友欧尔沃(二人都曾任库法行政长官)。从规模上说,属于“缩小版”的阿里寝陵,一样的光彩夺目,富丽堂皇。</p><p class="ql-block">参观完清真寺(包括等待“教师”做完祈祷),“教师”再驾车送我回酒店,路上还特意给我买了晚餐(一份烤牛仔饼及面饼,打包带回酒店吃)。在酒店门口分手前,我们还互赠了小礼物,我送他一个自用的带挥手开关的充电头灯,以及一小盒“人丹”;他则送了我一串“佛珠手链”(据说是阿里清真寺出来的)。就此别过,不过我们二人的交流内容,相信一定会长久地留在脑海中。</p><p class="ql-block">明天打算继续留在纳杰夫,逛一下市容,游一下“和平谷”(穆斯林超大型各自(寝陵)。</p> <p class="ql-block">纳杰夫的阿里清真寺外景。其规模及形象均不及卡尔巴拉的“侯赛因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阿里清真寺内的“寝陵宫”内,可以说是竭尽“富丽堂皇”之所能,其吊灯,天花顶上的装饰,都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故又被称之为“钻石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图中,金黄色基座上方,即是“伊玛目 阿里”哈里发(穆斯林始祖穆罕默德的女婿,第四任哈里发)的寝陵。</p> <p class="ql-block">城堡般的库法大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大清真寺内,寝陵宫内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在阿里清真寺寝陵宫旁,遇见一位本地的教师,与他交流许久,并应他的再三邀请,下午一起去游览了库法城内的库法大清真寺。</p>